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筑识图与制图》课程资源现状调研与分析

2021-09-26 00:01尹振鹤
中华手工 2021年1期
关键词:制图艺术设计调研

尹振鹤

摘 要: 数字化课程资源的运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只要有网络和计算机就能进行学习,非常灵活方便。同时,这种学习方式也符合职校学生的认知特点,更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促进知识的更新与拓展、扩大课堂容量,贯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加强实训环节,提高实训效率,贴近工作岗位,营造真实工作环境,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有助于分层教学与个性化学习和资源共享。

关 键 词: 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识图与制图;课程资源

一、调研背景

近年来,环境艺术设计行业逐渐兴起,带动了该行业的人才需求和培养,因此需要大量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人才需要开设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课程,即合理科学地发掘相关课程资源,这些课程资源是所有参与教学的因素,但不包含老师和学生。

目前现有的《建筑识图与制图》课程教学资源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普适性强但针对性不强,AutoCAD软件的应用行业广泛,在环境艺术设计行业中使用的工具、命令和其它行业侧重点不同,需要开发更贴近行业需求的教学资源;其次,教学资源是固化的,难以灵活调整,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在教学中也难以实现有针对性、差异性的教学;再次,教学资源呈分散状态,教材、课件、练习题各自独立,互不相关。另外,当前大部分教学资源没有真正应用于课堂并持续发展更新。面对这种情况,立足专业发展,我们亟需构建一套适合我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建筑识图与制图》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

二、调研目的

本文将根据我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突出《建筑识图与制图》课程数字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特色,优化课堂教学,达到课题研究目标。通过调研,研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筑识图与制图》课程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贴合度,找出目前《建筑识图与制图》课程资源存在的问题。

三、调研方式

对比调查法:利用网络科技信息,收集类似学院的同类专业是如何设定的教育方案,然后与己对比,发现各自的优缺点,取精华去糟粕,弥补不足,完善自我。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进行调查,人员范围可以包括同类院校、同专业的往届毕业生、行业企业等。

四、调研内容

开展调研内容主要有培养环境艺术专业人才的教学方式方法、如何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建筑识图与制图》课程的设计和展开、探讨教学资源中的不足以及如何发掘教学资源弥补不足等。开展调研的目的,是探讨如何进行人才培养,需要根据行业的需求,将其培养成为适合行业发展需求的有知识、有文化、有技能和有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一)毕业生调研

在毕业生调研方面,本次调研主要采用网上调查、与优秀校友座谈的方法。采用调查问卷,这些问题涉及了毕业生的月收入、职业、对《建筑识图与制图》课程教学的看法等。本次调查表涉及问题较多,需要被调查者认真配合。回收问卷后,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答卷有效性检验,筛除无效答卷,得到有效答卷。

(二)企业调研

企業调研的主要对象为装饰装潢公司、建筑施工单位等。在企业调研方面,主要的调研内容有: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筑识图与制图》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有哪些;企业的需求是什么;《建筑识图与制图》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等。

(三)同类院校调研

调研同类学院的相同专业是如何设定的教育方案,然后与己对比,发现各自的优缺点,取精华去糟粕,弥补不足,完善自我。

(四)该专业的学生和任课教师

通过与该专业的学生和教授进行面对面交流,听听他们的建议和意见。

五、调研分析与结论

《建筑识图与制图》是我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所以应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指导学生多练,要教会学生制图。《建筑识图与制图》课程可对应于多个行业的多种岗位[1]。岗位的需求不同,对人才的要求也不同,这就需要进行细致调研,决定各种培养人才的层次和结构,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但总体来讲,人才的培养应以行业需求作为导向,培养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人才。然而,现在的课程很难让用人企业满意,通常企业需要半年左右的培训,才能让一个毕业生适应工作岗位,独立设计。在当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下,学生为什么不能较快地适应岗位工作呢?由此引起我们的深入思考和探讨,通过调研,我们得到以下结论:

(一)《建筑识图与制图》课程的培养目标

在调研中,我们根据企业需求分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需要让学生掌握CAD制图的基本操作;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表达能力;培养使用AutoCAD软件搭建室内装饰模型的能力;培养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这门课程学习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学生既要掌握AutoCAD软件的操作,又要有实践经验,能在企业快速完成室内设计工作。

(二)我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筑识图与制图》课程实践课时不多

我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建筑识图与制图》课程为72学时,在较短时间内,难以让学生达到精准、快速制图的技能。《建筑识图与制图》课程的设计着重在于实践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对各种资源加以充分利用,让各个知识点完美契合,实现教学的主要目标。

(三)现有的课程教学资源和企业需求吻合度不高

《建筑识图与制图》是一门与实践结合紧密的操作性课程,要求学生上岗即用,课程学习中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目前已建成的《建筑识图与制图》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现实情况是教材和资源大部分偏向于机械设计、建筑设计,即使有针对室内设计的教材,也是繁冗拖沓的。这些资源普适性强但针对性不强,AutoCAD软件的应用行业广泛,在环境艺术设计行业中使用的工具、命令和其它行业侧重点不同,需要开发更贴近行业需求的教学资源;我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要是培养从事室内装饰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些教材和资源不太适合我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花费很长时间学习这样的教材,仍然是纸上谈兵,学生不能快速使用AutoCAD软件制图,不能做设计分析,更不能适应企业要求。其次,教学资源是固化的,难以灵活调整,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在教学中也难以实现有针对性、差异性地教学;再次,教学资源呈分散状态,教材、课件、练习题各自独立,互不相关。

另外,职业学生学习能力不强,自控能力弱。因为底子薄、基础差导致这些学生不仅公共文化课跟不上,专业的学习和发展也受到很大制约,特别是学习偏理工科的知识,总是很沮丧。在学习AutoCAD软件制图时,不仅是软件的简单应用,还要涉及之前学习的很多知识,很多同学就会表现出一种畏难情绪,影响教学效果。

六、课程资源开发建议

目前,课程资源开发和整合比较混乱,所开发的课程资源残缺不全,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比如有的课程资源古板落后、没有更新;有的课程资源之间相对独立和分散。所以,为把这些有问题的资源进行整合和完善,这就需要建立一个有力的机构专门进行课程资源开发,负责将古板落后的课程资源进行更新补充,将分散的课程资源整合起来,让他们形成一个相互有关联的体系。

在开发课程资源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收集到关于这个内容的资源很多,但是很繁杂,这就需要我们老师静下心来认真研究哪些资料可以用在课堂中,哪些资料不能用,将优化后的课程资源进行分类、整理。为实现数字化资源由支持“以教为主”向支持“学教并重”的教育模式转变,我们避免了以往教育资源只为学科教学提供零散的素材、教案、试题、课件等原始资源的简单做法,而是以教学过程为流程,以教学方法为骨架,实施教育资源的一体化案例设计。所有教育资源的整理与开发,结合学生,结合教育理念,从重视教师“教”转向重视学生“学”转变,注重通过资源的教育策略设计,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2]。

总之,教学资源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肯用心动脑动手,养成乐于收集和积累的习惯,我们的教学资源会源源不断,在我们合理加工利用资源的基础上来增强我们课堂的有效性。

课题项目: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度立项课题“基于STEAM理念的《建筑识图与制图》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B/2020/10/052。

参考文献:

[1]李欧斯.基于数字化网络资源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电脑迷,2016(04):147.

[2]杨梅.计算机系网络教学实训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D].云南大学,2015.

猜你喜欢
制图艺术设计调研
无声手枪如何消音?
《星.云.海》
《花月夜》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二向反射模型在土地覆被制图中的应用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