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联合文内外双重视角阅读模式的构建

2021-09-27 14:45尤慧冷
天津教育·下 2021年9期
关键词:阅读模式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尤慧冷

【摘  要】结合文内文外视角的阅读理念科学、合理、可行。而本文即是对在此理念下的具体建构过程做出的分立。跃居文外,以美好情思和语言追溯文本根源;居于文内,以有序理性和感性解析文本本身;联合内外,以并联人文和艺术提升文本格局此三方面的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内外视角;阅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27-0070-02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ading Mode of the Double Perspectives of Inside and Outside the Joint Articles Based on the Core Accomplishment

(Huaifu Primary school,Neikeng Town,Jinjiang City,Fujian Province,China)YOU Huileng

【Abstract】The reading concept that combines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inside and outside of the text is scientific, reasonable and feasible. And this article is the separation of the concrete construction process under this concept. Leap to the outside of the text, trace the root of the text with beautiful sentiment and language; live in the text, analyze the text itself with orderly rationality and perceptuality; unite inside and outside, and enhance the textual structure by paralleling humanities and art.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Core literacy; Internal and external perspectives; Reading mode

浪漫性、诗意性、艺术性是语文学科及文学的独有特点,因之,在应试制度背景下,在不自觉沿袭传统枯燥、单调且压抑的任务型文本阅读教学形式的同时,我们亦当去积极地探索能够复归此语文和文学特征的阅读教学新思路,以使学生文学的灵思诗绪真正飞舞、使语文的育人功能真正发挥、使课堂的生命活力真正释放。但不可否认的是,此种创新变革必须以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为中心,以和理解文本本身同步并行为前提。因之,联合文内文外视角的阅读理念便得以衍生,分以下三个方面的具体联合方式亦得以成立。

一、跃居文外,以美好情思和语言追溯文本根源

文本话题的最主要角色当是学生向外认知世界、人生、自然、与社会等的起点和契机,而非是向内认知文本内容的媒介和工具。对应的,“文本话题”便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跃居文外”,以文外视角进行看待的对象,世界、人生、自然与社会等便是对文本话题进行看待和延展的方向,而“美好情思和语言”便是对文本话题进行看待和延展的原则。

如,针对《白鹭》一文,在其“白鹭”的表层话题之外,依据其所属单元的人文主题“一花一鸟总关情”及此单元人文主题所属的“人与自然”的教材文本主题类别,加之对作者在创作此文时的有感于白鹭与自然融入之美的灵思动力的探究,教师则可以在核心素养目标下,以表现“人与自然”的文外视角,进行类似这样的对学生语文和文学灵思、人文情怀的启迪:“人好像一直是地球和自然的主角,因为人可以思考、可以写字、可以创造、可以让神秘荒芜的原始丛林变为现代灯红酒绿的现代化都市。但我们有无正视过在这自然中的其他在本质上和人相平等的生命形式,比如自有其春夏秋冬与独特色形的一朵花、一株草,比如天空中可以举翼飞翔的鸟,比如黄昏时孤立于树之绝顶的白鹭……它们几乎无声、沉默,但美丽神奇,同时也在规律性地变化……它们拥有自己的世界。所以,人类爱它们、热情地描绘它们,最终使它们凝集成为另一种以文字呈现出来的美、并使其美能够为更多的人所感知。”如此以“文外视角”,以美好情思和语言对文本话题层层升华的独立看待,也即对文本“人与自然”根源的追溯,将有效深化、诗意化、浪漫化学生对自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从而深化其人文情怀。而此份人文情怀无论对于学生的文本理解还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皆作为根源性的强大促力存在。

二、居于文内,以有序理性和感性解析文本本身

“跃居文外”对学生语文和文学灵思诗绪的启迪,对其人文情怀的深化作用不可否认,但亦需同时注意的是语文作为一门学科而自有其特定的教育目的和功用,集中表现在对学生包括语言、思维、审美、文化此四维核心素养的培育需求上,这之中则包含着对具体文本案例的写作思路和结构、语言表达方式和方法、字词句的表意和含蕴及作者情感表达方式的具体化的、调动理性和感性的有序分析。

如,为保障文本论述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我们还以对《白鹭》一文的教学为例。围绕此文本,教材在单元导语页对其人文主题之“一花一鸟总关情”及“人与自然”的确立之后,在文本之后则以指导对文本的具体解析为目的,设置有如“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6~8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的课后习题,以问题分别指向语句解读和结构梳理的分析维度和要点。基于此,继上述以文外視角,以美好情思和语言进行的对文本根源的追溯和对文本主题的独立延展之后,笔者便按照如下顺序和问题形式展开了引导讲解:1.文本结构: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2.文本逻辑:文章是如何写白鹭色素配合及身段大小的“适宜性”的?3.语句理解:联系前后文,解读“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的语句。4.艺术性分析:文末先以反问的形式肯定了“白鹭是一首歌”,后又进行了否定,而将白鹭比喻成为一首“散文诗”,这样肯定——否定——再肯定的形式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5.信息概括:6~8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

通过对此类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同学们则可切实地理解文本、理解文本所展现出来的白鹭美丽又奇妙的生命形式,体悟到作者对白鹭和自然的无限热爱,体悟到人与自然关系所当有的和谐,同时亦可切实地锻炼到其语言理解和表达力、审美力和思维分析力,从而真正落实核心素养。

三、联合内外,以并联人文和艺术提升文本格局

衡量主体阅读能力的真正指标并非在单纯的以文外视角延展文本话题的能力,亦非在单纯的文外视角深析文本本身的能力,要在提升文本格局的同时,提升主体的认知层次。因此,教师应整合上述跃居文外、居于文内进行文本看待的结果,当引导学生从人文和文学艺术这两个角度进行对文本、对文学、对人文的整合看待。

如,在对《白鹭》一文的教学中,继上述的文本解析之后,笔者则引导同学们将自己的“自然情怀”,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与《白鹭》一文结合起来,去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文本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白鹭的生态特征。表达了对白鹭的喜爱之情。)2.文本描写和表达的内容给予了你怎样的触动或感动?(寻常自然事物中蕴含有不寻常的美,人当着眼自然与自然中的其余物种,感受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3.文本是如何描写和表现这些内容的?(完整的结构、逻辑化的思路、优美的语言、融情于景、借物抒情等。)4.文本的描写和表现形式给予了你怎样的触动或感动?5.谈谈你对这一篇篇课文(也即对文学的认识,但鉴于小学生无法接受“文学”的概念,所以用“一篇篇课文”代替之。)的总体认识?如此,在教師引导下,同学们对此系列化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将极大促进文本格局的提升以及促进自身关于文本中的人文和艺术性认知的提升,继而促进其包括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在内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深化与升华。

总之,“文内视角+文外视角”是拓展阅读主体认知视野、提升其认知高度的有效方法和渠道,而认知视野拓展及认知高度提升的结果则在阅读主体对文本人文主题、对文本语言、对文本艺术特征的全面深入了解和把握,在其包括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在内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切实提升和形成。

参考文献:

[1]章银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下阅读课堂的构建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9).

[2]张兰.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刍谈[J].课外语文,2018(19).

[3]顾明刚.紧扣行文思路,探索阅读教学新视角[J].小学教学参考,2016(13).

[4]秦建祥.基于文学视角的阅读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6(08).

[5]曾剑琴.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新课程(中旬),2017(01).

(责任编辑  王小飞)

猜你喜欢
阅读模式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中英文绘本亲子阅读模式研究
调适阅读心理,培养阅读技巧的策略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