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时代新闻媒体特点与生产模式创新

2021-09-27 12:36刘丹
传播与版权 2021年6期

[摘要]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也在无形当中改变了新闻媒体的发展方向。以往所提及的新闻媒体只是狭义上的新闻媒体,即传统媒体,而在智能化时代背景下,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新闻媒体的范围在原有的基础上明显扩大。可以说,如今的新闻媒体已经不再是曾经的新闻媒体。只有重新认识新闻媒体,了解其特点,并创新新闻媒体的生产模式,才能有利于新闻媒体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智能化时代;新闻媒体特点;信息生产模式

步入新时期以来,智能化技术飞速发展,其在媒体领域中的应用既促进了新闻媒体的革新与发展,也赋予了新闻媒体更深层次的内涵。当下,我们不能再以传统的眼光看待新闻媒体的发展,而是应当把握新闻媒体在新时期的发展特点,构建更加完备的新闻媒体生产模式,促进新闻媒体走出发展困境,实现创新发展。

一、智能化时代新闻媒体的特点分析

智能化技术是一个大的概念,它不仅包括我们在生活中频繁提及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还包括大数据技术、云存储技术以及其他高新技术。智能化技术正在无形当中影响着新闻媒体领域的发展,而智能化时代背景下的新闻媒体也呈现了新的发展特点。

(一)新闻信息收集的智能化

在智能化技术的影响下,新闻媒体可以借助高新技术更加深入地挖掘信息内容的本质内涵,充分保障媒体数据的精准性和可靠性,提高信息的获取效率。传统的新闻媒体对新闻记者的依赖性较强,记者是最先获取到新闻信息的人,但这些新闻信息需要经过记录、分析、筛选、整合、删减等一系列流程后,才能呈现在受众面前。而在智能化时代背景下,新闻信息的收集呈现了智能化的特征。以國内颇具影响力的新闻媒体新华社为例,早在2017年,新华社就开始正式应用“媒体大脑”这一智能化内容生产平台完成信息收集工作。这一媒体平台能够捕捉更加丰富的突发事件信息,记录新闻事件发生与发展的全过程,信息收集效率远高于记者,提高了新闻信息在受众心目中的可信赖感,对新闻媒体领域的发展而言,可谓一大进步。

(二)新闻信息生成的智能化

很多人认为新闻信息是依靠人脑才能够生成的一种信息产品,但事实上,在智能化时代背景下,冰冷的机器人也可以写出有温度的新闻。早在2015年,腾讯公司就已经研发出了能够自主写作新闻信息的机器人,通过借助机器人内部植入的新闻信息模板,带入关键词及关键信息,即可生成规范化的新闻消息。在最近的几年当中,同类型的技术越来越丰富,功能性也越来越突出。从本质上来看,这些技术普遍是通过运用智能算法、智能数据以及相应的媒体平台构建多样化的智能系统,从而独立完成挖掘新闻资源、生成新闻信息的工作。尽管并不提倡完全运用此类技术替代人工采编,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特定的情况下,这种特殊的采编形式能够降低因获取新闻信息而产生的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支出,避免信息遗漏。媒体人员也可以借助此类技术完成对稿件的审核,提高最终呈现在受众面前的新闻信息的综合质量。

(三)新闻信息传递的智能化

在智能化时代背景下,新闻媒体的新闻分发场景也得到了明显的优化,新闻推送方式更加灵活,能够帮助受众在较短的时间内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从而节约了受众在自主筛选信息过程中浪费的时间。同时,信息的最终传播载体也更加多样,除了传统的纸媒、电视、广播,受众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借助智能手机、电脑、车载系统、智能音响等方式获取新闻信息。如今,智能化的媒体生态系统已然形成,人们也越来越青睐于智能化的新闻分发形式,智能算法还能根据用户的信息获取习惯以及用户自主在平台上搜索信息的倾向,面向受众有针对性地推送新闻信息,更好地满足受众不断提高的信息需求。

(四)新闻信息产品的智能化

就目前情况来看,国内的新闻信息产品虽然普遍开始运用智能化技术完成生产与传播的过程,但是最终的新闻产品要体现智能化特征,还有待发展。当然,目前也不乏新闻媒体已经着手运用AR技术,让平面化的新闻信息变得更加立体,将受众置于更加真实、丰富的新闻环境当中,这不仅加强了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提高了新闻信息呈现的趣味性和层次感。智能化技术应用于新闻产品,将现实情况与虚拟环境有机结合,给予人们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新闻获取体验。在获取新闻信息时,人们会成为新闻事件的现场观察者,进入事件场景当中,全面观测新闻事件的发生情况。与常规的新闻信息呈现模式相比,这类新型的信息传播形式更具直观性,也更能给予受众沉浸式的新闻获取体验,除了视觉和听觉,受众可以获得更加多元化的信息感受,从而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智能化时代新闻生产模式的创新路径

立足于智能化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新闻信息生产模式越来越无法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我们需要积极主动地借助智能化技术完善新闻生产流程,开拓广阔的新闻信息创新路径,以人机配合的全新生产模式,促进新闻生产领域的稳定发展。

(一)转变媒体人员的工作思路,引导新闻媒体的智能化转型

在智能化时代背景下,新闻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已经不再完全依赖于媒体人员。媒体人员的工作方向发生了改变,从最初的在有限的范围内运用自身的新闻敏感性获取新闻线索,并结合实际情况对线索进行收集与整合,使之能够形成可靠的新闻信息,再到如今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新媒体平台捕捉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在必要时借助智能化的稿件生成系统提高稿件的写作效率,最终使新闻信息能够呈现于媒体平台上,或是直接运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新闻发展情况的现场直播。媒体人员所负责的工作内容也与以往大不相同。但从本质上来看,如今的新闻信息生产与传播模式仍然是以人工为主导的工作模式,还具有较大的智能化转型空间。人工智能是以数学逻辑为基础生成的,逻辑性较强,短期内无法完全替代人工完成新闻产品的生产。未来的发展应当大力促进新闻媒体信息生产人机协作能力的提升,让智能化技术的实用性能够在新闻媒体领域中得到更加充分地体现,使新闻媒体的智能化发展能够更具人性化特征。

(二)弥补媒体算法存在的不足,找到更加适宜的信息算法思路

如今,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受众虽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加丰富的新闻信息,但是却无法保障所获取的新闻信息的质量。大批量的信息质量良莠不齐,当中掺杂着许多不良信息,可能引导受众产生错误的认识,甚至不自觉地成为不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因此,在借助智能化技术生产信息的过程中,媒体应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但不可避免的是,依赖于算法技术生成的新闻信息仍然无法完全剥离机械价值观。目前,高质量的新闻信息多半还是由优质的媒体人员亲自撰写或编排的,属于人脑加工产生的智力成果,而新闻生产的过程也与文化创作领域、人文社会领域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因此,媒体人员应学会运用媒介技术提高新闻的生产质量和传播效率,但运用智能化技术的同时并非要掌握其背后的技术原理,而是掌握此类技术或是工具的应用方法即可。结合现实情况,不同类型的新闻媒体具有不同的发展定位,除了要将正确的价值观念传递给广大受众,其所生产的新闻信息也必须是能够满足人们信息获取的需求。媒体人员需要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深化对行业发展的理解以及媒体自身的定位,有针对性地调节智能算法,从而使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在新闻媒体领域发挥应有的效果。

(三)坚持正确的媒体价值导向,充分体现智能化技术应用优势

尽管新媒体发展迅猛,新闻信息的发布主体已经不再是记者,但是传统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仍不容忽视。国家和政府先后发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规范,在对各媒体发展进行相应引导的基础上,也做了适当约束。无论是在何种时代背景下,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应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智能化技术在行业领域中的应用也同样应当以这一要求为主要发展方向。当前,通过运用智能化技术,传感器能够及时获取具备新闻价值的信息,经过一系列的快速处理流程,将信息展现在受众面前。这不仅使信息收集与加工的成本明显降低,也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率,更大限度上保障了人们的知情权。但是如今所处的时代并不缺少信息的生产者,缺少的是能够生产高质量新闻信息的媒体。媒体存在的价值在于,将受众所需的信息传递给受众,让受众通过获取信息提升自我、了解各个领域的发展实况,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了解社会。不能否认人工智能技术在这当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的智能技术只能是机械化地传递信息,还无法面向社会公众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人工智能生产的新闻信息只是对新闻事件现实情况的反映,客观性较强,无法充分调动人们的情感,在受众群体中产生的影响力有限,会使人们探讨新闻内容的积极性下降,进而影响新闻媒体的行业竞争力。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新闻是一种信息形式,也是一种文化、一种知识。在生产信息的过程中,记者会将自己对事件的理解、对社会的认识渗透其中,而人们在围绕新闻事件进行思考、分享看法的过程中产生新闻舆论,新闻舆论的持续发酵会形成更大的社会影响。因此,新闻媒体生产模式的创新不能只注重运用智能化技术,还应当关注应用智能化技术可能对社会发展和行业变革所产生的无形影响,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和调节社会公众的行为,保障新闻传播领域的秩序以及媒体生态环境的稳定。

(四)优化人工智能的服务性能,体现新闻媒体服务于人的功能

新闻最主要的特性是真实性,人们之所以需要获取新闻信息,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新闻信息中承载着许多有价值的内容,能够为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提供指引。从本质上来看,新闻行业属于服务性行业,新闻媒体具备突出的服务性特征,必须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主要工作导向。如今,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拉近了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但智能化算法只有逻辑性,无法规避现实风险以及有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甚至容易降低媒体的社会评价。因此,新闻媒体及其信息的生产必须时刻将社会公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舆论导向。新闻媒体需要从意识、行为等多个方面潜移默化地贯彻党和国家的发展观念,让媒体成为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中坚力量。新闻媒体领域的智能化发展在借助技术优势的同时,不能忽视广大受众的现实需求,应当通过运用智能化技术了解受众的信息获取倾向,把握媒体领域发展的内在逻辑,将受众喜闻乐见的、切实关注的新闻信息传递给受众,保障其信息需求和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带领受众突破狭窄信息角落的藩篱,看到更加广阔的信息空间,避免片面地了解事件和信息。

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以VR技术为代表的智能化技术逐步在国内的新闻媒体领域中得到推广应用,其通过给予受众沉浸式的新闻获取体验,提高受众对新闻事件的关注度,引领受众以更加客观的视角看待新闻信息。但是如今的VR技术还有着较大的进步空间,运用VR技术呈现新闻场景,受众所沉浸的空间仍然是记者根据自身对新闻事件的了解和掌握所塑造的新闻空间,受众的主观思维会在无形中受到记者思维导向的影响,同时场景化的信息呈现又会放大受众的情感体验。如果过于突出感官体验,反而会影响受众对新闻事件本身的关注度,甚至会因某一主要影响方面出现误差,而产生错误的信息导向。因此,未来智能化技术在新闻信息生产中的应用应当协调好感官体验、新闻现实与场景创建等多个方面的关系,使新闻事件能够引起受众的思考,而非过度激发受众的情感倾向。

三、总结

综上所述,智能化技术如今已经潜移默化地影響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其在新闻传播领域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智能化技术改变了原有的新闻媒体环境,将传感技术、智能技术、信息交互技术等不同类型的技术有机结合,拓展了信息的收集范围、优化信息的整合流程、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率、强化了信息的呈现水平。从某种程度上看,在智能化技术的作用下,新闻事件发生与发展的全过程都能够被明确地记录下来,媒体从业人员的工作压力得到大大缓解。但是从全面发展的角度上看,智能化技术在新闻生产中的应用并非只有优势,也存在着许多技术缺陷。未来,媒体人员需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转变工作思路,引导新闻媒体的智能化转型,主动发现现有媒体算法存在的不足,找到更加适宜的信息算法思路,优化人工智能的服务性能,使智能化技术能够在新闻媒体领域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将高质量、高水平的新闻信息展现在受众面前,提升新闻媒体在受众心中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王思.智能化时代新闻媒体特点与生产模式创新[J].学习与实践,2019(01):119-123.

[2]郭世瑾.大数据时代新闻生产模式的创新研究:自动化新闻的实践、影响与未来[J].传播力研究,2018(36):30-31,37.

[3]陈美含.浅析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生产的特征与创新[J].活力,2016(12):72.

[4]新华社“人工智能时代媒体变革与发展”课题组,毛伟.人工智能时代新闻媒体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J].中国记者,2020(02):16-18.

[5]李燕.谈融媒体时代当代企业新闻宣传工作思路[J].当代旅游(下旬刊),2019(11):12.

[6]弥建立.大数据时代新闻生产传播变革和中国媒体格局重构[J].编辑之友,2018 (11):69-74.

[作者简介]刘丹(1982—),女,山西太原人,太原教育电视台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