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课前设疑,实现理解增值

2021-09-29 12:00穆洪良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9期
关键词:文言文设置初中语文

穆洪良

文言文向来是初中生最不喜欢的一部分,大多数人对文言文持有的观点有两种,一种是无用论,一种是枯燥论。前者认为文言文不仅看不懂,更没有什么用处,在生活中完全用不上;持有第二种观点的学生觉得,学习文言文知识通常感觉乏味、乏趣、乏力,学起来不仅耗时间,还很费力,只能通过死记硬背应对考试。学生之所以出现如此心理,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之时未帮助学生消除畏难心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感受不到文言文学习的快乐,同时也没有找对文言文学习的方式。基于此种背景,教师可以从课前做起,以设置合理疑问,帮助学生轻装上阵,使其在乐中求学,在灵活中理解复杂文言文知识。

自新课程理念提出以来,文言文教学如何增值变成了当代初中语文教师所要考虑的重点。文言文教学以文字难理解性为特点,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都是难点,但其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所占的比重又较大,如此想要点燃文言文教学和文言文学习的火焰,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之时必须理解文言文学习的重点与难点。曾有学者这样评价文言文:以故事深刻性,以文字精炼性,深受文人墨客喜爱。但正是因为其题材和文字形式的特殊性,使得大部分学生望而生畏,不知从何下手,如此,便决定了课前准备、课前引入的重要性,即引领教师找到了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如此只有带领学生迈出第一步,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对内容感兴趣,从而使其爱上文言文。

我想以初中文言文中的重点内容《北冥有鱼》为切入点,以合理设疑,实现文言文理解增值。《北冥有鱼》作为初中文言文之名篇,在构思上以形象思维为主,借助了寓言神话,描绘了多姿多彩的文言文世界,再辅以妙趣横生的题材,让读者能够更加形象生动地感受文章所传递出来的重要思想,同时也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深刻地揭露,是初中文言文教学之中需重点把握的文言文篇幅之一,由此教师在教学之时要善建课前环节以设置疑问,从而展现文学艺术的魅力,以帮助学生在边读边思、边思边想之中完成构思、完成理解,进而在其文学魅力之下爱上文言文。

一、以设疑探文本“深度”,轻装上阵

望而生畏便足以让初中生文言文的学习止于开始,使其失去了涉猎文言文知识的资格和权力。久而久之,就算学生未真正了解文言文学习的难度有多深,便足以对其形成刻板印象“文言文学习难于天”。如此,就有了大部分初中生的怨声载道,据其描述:文言文学习难,难于上青天。长此以往,文言文学习难的观念就会根深蒂固,使其在徒增认知负担之中不知如何下手,望却止步,如此就成为现代文言文教学的阻碍。基于此种背景,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借助课前设置疑问,帮助学生探出虚实,从而让学生在愿意接触中评价文言文的学习是否真的难于上青天。由此,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之时要合理地设置疑问,把握住问题的难易程度,以保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在满足学生探索信心的基准之上设置难易程度适中的问题,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当中了解到文言文的学习,进而让学生在满载信心的基础之上进行下一步学习。在此操作之中,教师要明白过于难、过于简单的问题都不能作为学生探文本深度的有效工具,原因在于太简单的问题学生觉得难以置信,而太难的问题会让学生继续受挫折,不能让学生从文言文太难的囚笼之中走出来。

以《北冥有鱼》为例,在导入环节教师便可以“何为鲲”之疑问,询问学生鲲的来源、鲲的特点。在学生用白话文回答“鲲来自北海,非常大,不可描述,其在发展过程中还可不断的变形”后,教师便可以再以此为切入点设置疑问“如何将鲲字描述转化为文言文”。此时为简化学生学习困难,使整个课堂更为活跃,以消除学生学习文言文难的不足,教师便可融入学生群体与其一起将“鲲来自北海”描绘为,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将“鲲非常大,不可描述”转化为文言文“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以此让学生知道,文言文原来是最为简捷简的描述,学起来也并非那么复杂,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让其感受到文言文学习的有迹可寻,进而让学生在共鸣性的基础之上逐步改变对文言文学习的看法。

二、以设疑寻文本“趣味”,乐中求学

兴趣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托,是学生前进的内在驱动力,同样也是学生前进道路上的引路人,对于文言文这种需要毅力支撑的学习内容而言,兴趣的重要作用便不言而喻。从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解析来看,大部分初中生感觉文言文学习太过枯燥无味,长此以往,便会放弃如此枯燥的学习内容。如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之时可以巧妙地借助提问的设置帮助学生找到“趣味”,以此让学生在乐中求学。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结合学生所学内容,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在回答感兴趣的问题之中对文言文学习产生兴趣。以《北冥有鱼》为例,在导入之时为唤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便可以游戏为切入点,将游戏融入疑问设置中,让学生在游戏之中解答疑问,从而初步对文言文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可同时呈现鲲的图片、关于鲲的两种不同的描述方式,一种为文言文,一种为白话文,然后再以疑问“找出鲲的特点,并绘画出其外形”,即学生可以借助所学习到的美术内容,对鲲的形象进行描绘,以此使学生在趣味性的完成任务之中学习文言文第一段,并对文章脉络进行把握。同样,也能够使学生在趣味性之中发现文言文的学习与想象、与艺术密不可分,如此能够让学生在想象和问题解决之中感受雄奇壮丽的鲲之画卷,从而对文言文学习产生兴趣。

三、以设疑增文本“厚度”,发散思维

课前疑问的设置不仅能够起到激励鼓舞的作用,更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师在展开文言文教学之时,必须发挥课前设置疑问这一有效工具,从而有效为文本增加厚度,让学生在起始环节便旗开得胜,并逐步获得发散思维,进而在后期学习中以活跃思维应对文言文之万变,以此才能让学生在逐步理解之中、信心增强之中,真正爱上文言文学习。此环节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在设置疑问时要以梯度性问题、灵活性问题为切入点,以不设限制性使学生在思考与探索之中发现文言文学习的奥妙,以此才能发展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以新思想解决新问题,以新态度面对文言文学习。以《北冥有鱼》为例,教师可以三节课的问题活跃学生思维,增加四節课导入的厚度。可先以问题“不知其千里也”作何解释,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让学生能够结合生活经验,快速发现“不知其千里也”形容的是鲲之大,从而让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用语的差异性。随后,教师便可加大问题难度,让学生的思维由低层过渡到中层,即教师可以通过问题“鲲与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单个的字词句上,还能过渡到整篇幅之中,以此使学生的思维由局部化走向整体化,让学生的思维在思考过程当中变得更加的灵活。最后,教师还可以这样来问问题:“文章第一段,讲述了怎样的画卷,带给你怎样的猜想”,以带领学生在局部思维与整体思维之间流动,使得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可以自由移动,从而引领学生在问题解答之中感知文言文学习方法的独特性,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化发展。

文言文学习作为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一环,但目前大部分初中生在学习时停留于起始环节,将文言文拒之门外,导致许多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理解存在偏颇,总是以困难枯燥对其进行评价,这无疑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阻碍了初中语文教学的革新。面对此种状况,初中语文教师必须以课前合理设疑,以打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封闭之门,让学生以全新快乐的姿态迎接文言文、学习文言文,进而达到爱上文言文。

参考文献:

[1]余曼.初中文言文激趣教学策略探究[J].科教导刊(下旬刊),2020(11):147-148.

[2]翁嘉慧.初中文言文问题教学法运用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20.

[3]肖平.兴趣引导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0.

[4]蒋菊红.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导入方法的研究[J].华夏教师,2020(05):23-24.

[5]宗晨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研讨与练习”环节教学方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文言文设置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