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情”与“理”的层面鉴赏好古诗文

2021-09-29 11:47赖丽萍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9期
关键词:古诗文古诗词教学活动

赖丽萍

古诗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流传至今,是我国文化瑰宝,古诗文的文学价值、审美价值、艺术价值不言而喻。分析高中阶段语文教材发现,教材中收录诸多古诗文,由此可见,古诗文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也占据较大比重。因此,教师在古诗文教学活动中,需重视古诗文价值的挖掘,借助古诗文阅读活动的展开,对古诗文中所蕴含的“情”“理”加以理解,借此除可推动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外,还可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围绕高中古诗文阅读的“情”与“理”,展开探讨古诗文的阅读教学。

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展开阅读活动的重要目标即在于帮助学生达成“意义建构”,教学活动中的意义建构除体现在基础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外,同时也包括精神世界建构、思想情感建构、知识建构等诸多方面。教师在高中阶段语文教学活动中可借助引导学生展开古诗文的阅读、理解,挖掘古诗文内在情感价值及深刻内涵,推动学生人生感悟、道德情感、思想观点的建构,还可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阅读水平、阅读理解能力,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而言也具备一定积极意义。

分析现阶段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诸多不足,影响学生古诗文学习效率、学习质量的提升,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形成也将形成一定阻碍。为此,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重视古诗文教学中所存在问题,加以分析,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学习方向。首先,教师在古诗文教学活动中,针对学生所展开的教学指导工作针对性不足,教师并未结合此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完成教学方案的设计,使得学生针对古诗文的学习活动丧失学习兴趣。其次,高中古诗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所应用的教學方式较为单调,学生难以对古诗文阅读乐趣、意义加以感悟,使得古诗文阅读教学效率难以提升。最后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并未重视同学生间的有效沟通,学生难以将自身在古诗文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问之处向教师反馈,影响学生古诗文学习效果,若学生所存在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则将会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抑制。针对此现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重视古诗文教学,借助多方面教学策略的采取,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引导学生针对古诗文中的“情”“理”展开分析,引导学生针对古诗文可形成更为深层次的理解,还可借助分析、品评、反思等教学策略的应用,推动学生古诗文感悟能力的提升。

一、百遍“读”知初意——奠“情、理”基础

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古诗文阅读活动的展开。俗语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文的阅读活动也是如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需引导学生针对古诗文展开高质量的阅读活动,借此还可帮助学生对文章中的“情”“理”的理解打下基础。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应重视阅读技巧的传授。为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重视自身传统教学观念的转变,将精读技巧向学生传授,帮助学生针对古诗文阅读技巧加以掌握,提高学生古诗文阅读质量。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先完成教学目标的明确制定,完善教学计划,重视核心素养培养内容的融合,促使学生在古诗文阅读过程中,提高自身古诗文理解能力的同时,推动自身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有助于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还可使课堂教学效果得以提升。

教师在古诗文教学活动中,借助引导学生精读古诗文,可帮助学生针对古诗文内容形成深层次理解,对古诗文中所蕴含的“情”“理”形成认知,此外,教师借助此种教学方式的应用,还可帮助学生对古人的语言表达方式及情感表达方式加以了解,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陈情表》此篇古诗文时,教师需深层次分析此篇文章,对教学目标加以了解,经了解后发现,此篇古诗文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对文言句式、文言虚词、文言实词等知识加以掌握,同时针对作者在文章中所流露的思想感情达成共鸣,明确掌握古诗文中的“情”“理”。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针对古诗文展开深层次分析,提高学生古诗文理解能力。除此之外,针对学生古诗文学习意识、学习兴趣的调动还可起到一定积极意义,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教师在古诗文活动中,为帮助学生可对古诗文所讲述的内容加以了解,教师还可设置部分阅读实践活动,调动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阅读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活动中,可引导学生参考文章内容,分角色扮演,从人物视角出发,深化对古诗文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鸿门宴》此篇古诗文时,教师便可组织角色进行扮演,让学生扮演刘邦及项羽等人物,展开情景表演,借助趣味的阅读方式,帮助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借此还可促使学生对人物的情感有更深的了解,实现古诗文的深层次理解,推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译”全文显初想——露“情、理”新芽

分析高中阶段的古诗文教学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将学生古诗文的翻译作为重点,促使学生对全文形成初步理解,为学生展开古诗文的“情”“理”理解创造良好条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除要求学生对古诗文中字词的表面含义加以理解外,还应引导学生透过字面浅层含义的理解,对古诗文中的意境加以感知,从而实现全文的深层次理解,还有助于学生古诗文感悟能力、理解能力的提升。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雨霖铃》古诗文时,教师需引导学生对本文作者加以了解,本文作者柳永为婉约派词人,因此,本篇文章在表现手法及修辞手法中均流露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深远意境,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此篇文章时,需引导学生通过字词的合理翻译,体会文中的意境。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重视良好阅读氛围的营造,课堂教学中可先将课前制作完成的视频向学生播放,教师在制作视频时,应重视文中所描述的“在烟雨蒙蒙、寒蝉凄切中长亭送别,兰舟催发却不忍离别”场景,再以哀婉低沉的音乐作为阅读氛围的烘托,促使视频呈现出幽怨且悲伤的离别氛围,教师可促使学生借助视频的观看,对作者在文中所隐藏的意境之美加以感知,深刻领悟作者在文中的深意。随后,教师还可引导学生针对“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等语句展开探讨,促使学生以原有情境氛围为基础,感悟文章的技巧之美,帮助学生对诗词中的意境加以领悟。

三、“析”要义成感悟——生“情、理”主干

学生在古诗文学习活动中所遇到的主要障碍即为学生针对古诗文的理解、分析,为此,要求学生需具备相应的文化积淀,若学生文化知识掌握不足,则难以对古诗文中的隐藏含义加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李商隐《锦瑟》古诗时,若学生对文章中的“杜鹃”的文化含义及传说不是很了解的话,则学生难以对作者在诗中所传达的哀愁之情加以理解,此时就应该对学生适当讲析“杜鹃”的文化含义。分析古诗文发现,诗文中的诸多特定意象均代表独特的含义,如“梧桐更兼细雨”一句中的“梧桐”即为作者“离情别恨”情绪的抒发;诗文中的“长亭”含有送别之意;“柳”可表示折柳送別。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需重视教学内容的联系,还应在教学中将文化背景知识向学生渗透,促使学生可针对古诗文中的潜藏含义加以理解。

针对古诗文分析、解读而言,重视知人论世,为此,要求学生在阅读古诗文时需对常见的作家加以熟悉。如学生在解读李清照作品时,教师便可要求学生对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加以了解,分析李清照在南渡前后作品风格的差异。再以杜甫的作品解读为例,分析杜甫的作品发现,创作背景多为安史之乱,此特殊社会环境下,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多为“忧国忧民”。

教师在高中古诗文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时,可先组织学生对李煜创作此首古诗文的背景加以收集,同时了解作者在此时期所创作的其它作品,对于身为南唐后主的李煜却无法承担国家重任,导致国破家亡的凄苦加以了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引导学生结合文章背景及特殊文化含义的分析解读,让学生形成自身感悟,对文章所表述的情理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四、“评”思想变认识——展“情、理”枝丫

对高中学生而言,他们已形成相应的语文学习思维,教师在此阶段的重要任务即为引导学生自主完善个人思维,针对古诗文教学活动而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对古诗文内容展开品评即为推动学生自主完善个人思维的一项重要方式。教师在展开古诗文教学时,可让学生针对古诗文展开咬文嚼字活动,仔细品评古诗文中用语的精妙之处,学生还可将此作为着手点,对古诗文中的“情”“理”展开深层次的分析,还可有助于自身核心素养的提升。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琵琶行并序》此篇古诗文时,文中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广被世人称赞。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帮助学生针对此篇古诗文的精妙之处加以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问题的回答,感悟诗文的精妙之处,还可促使学生借助品评活动的展开,深化对古诗文中“情”“理”的理解,针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提升也可起到一定重要作用。此过程中,教师可设计相应的课堂问题,引导学生解答。教师首先可让学生对诗文加以通读,随后向学生提出课堂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此篇古诗文中的哪些句子写的最为精妙?哪些句子最具备吸引力?随后,学生便可在问题引导下对诗句加以了解,展开品评。诗文品评过程中部分学生指出,“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此句最具吸引力。随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以修辞手法及诗句意义等视角出发,对语句展开品评,促使学生可从系统化视角出发,完成诗句的全方位品评。此外,教师借助引导学生展开全方位的品评活动,还可促使学生针对诗句展开深层次思考,实现古诗文内容的全面掌握。

五、“思”不足促进步——长“情、理”密叶

高中古诗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需重视引导学生展开阅读反思活动,借助书写阅读感悟,针对自身在阅读活动中的不足加以反思,此外,学生还可将自身在古诗文阅读后所产生的想法加以记录,针对古诗文内涵加以了解,借此除可提高学生阅读有效性外,还可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此外,分析我国高中古诗文教学任务发现,理解古诗文并撰写阅读感悟为提高古诗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做好指导工作,引导学生将自身阅读感悟加以撰写。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登高》时,便可借助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对自身感悟加以抒发。教师可向学生提问,杜甫在文中所提出的兼济天下的思想,是否适用于现代社会?教师借此可实现此首古诗词中“情”“理”的延伸,实现学习古诗文的现实意义。课堂教学活动中,多数学生针对杜甫所提出的兼济天下思想表示赞同,同时也表示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具备推崇价值,可适用于现代社会。同时,也有部分学生表示,杜甫的思想较为激进,无法良好适用于现代社会。由此可见,每位学生针对古诗的理解、感悟并不相同,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展开小组探讨活动,引导学生展开思维碰撞,借此还可促使学生针对自身在思维方式中所存在的不足加以认知,推动自身进步。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古诗文价值的充分挖掘,除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外,还可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人文底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从多方面切入,帮助学生实现古诗文中“情”与“理”的全面揭示,深化古诗文感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思想认识。

参考文献:

[1]江虹.语文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古诗词阅读教学分析[J].文渊(高中版),2019,000(004):97.

[2]管学梅.比较阅读法在高中古典诗词中的运用[J].语文教学之友,2020(2):30-32.

[3]杨宜琳.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J].科技资讯,2020,v.18;No.602(29):170-171+174.

[4]孙青.文本细读法在高中古诗词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课内外,2020,000(004):220.

[5]江卜优.高中古诗文阅读教学实践策略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000(003):P.86-86.

[6]蒋育君.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古诗词阅读教学策略[J].课外语文,2019,000(004):139-140.

[7]林晶.语文核心素养下高中古诗词阅读教学探究[J].名师在线,2019,000(021):P.4-5.

[8]张杰.对比阅读在高中古诗词阅读中的运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000(006):102-103.

猜你喜欢
古诗文古诗词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踏青古诗词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古诗词中的新年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