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绎指向深度阅读的学习任务单

2021-10-07 02:19李泓
高考·中 2021年7期
关键词:深度阅读红楼梦

李泓

摘 要:相较于单篇式或单元式教学,“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有独特的美丽,必将成为当前语文教育的时尚之一。然而,阅读与研讨整本书因信息量大,文化内涵丰厚,富有挑战性。如何付诸实践,困扰着许多一线教师。本文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为例,将创新学习任务单作为突破口,以小见大,寻绎提升阅读深度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创新学习任务单;深度阅读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专门设计一个整本书阅读单元,将《红楼梦》作为单元教学的内容,这种设计的方式新鲜别致。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实施层面却面临严峻的现实困境,“教”和“学”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以《红楼梦》教学实践为例,探寻促进学生阅读深度的有效策略。

一、“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理解与背景

整本书阅读的属性定位,不是“教学任务群”,原因就是要突出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这个任务群中,“阅读”“欣赏”为首要。包括其间可能提出的问题,问题的讨论与问题的解决。李卫东认为:“整本书阅读是深阅读、深度学习,需要精读、泛读的灵活转换,课内阅读和课外拓展的深度结合,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对接融通”[1]。徐鹏提出:“整本书阅读中的‘整’,既是学生对全书的结构脉络的梳理,也是学生对全书内容深度思考;‘本’不仅是单独的一本,也是相关的很多本;‘阅读’是指包含学生的泛读、精读、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等等”。[2]整本书阅读,是在语文课程中的推进,演绎的是一种正式的学习活动。

关于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设置意图和教学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这样说明:要求通过整本书阅读,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了解掌握阅读同类书的方法。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牵引,让学生有阅读的欲望、能力与爱好,继而实现生命的感悟和心灵的成长。

“整本书阅读”需要学生拥有完善的阅读思维体系,对阅读内容拥有整体把握能力,同时也要对阅读内容的作者、基本内容以及主题全方位了解,才能保证学生的阅读效果。但是在实施“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学生在阅读时会感觉到阅读疲劳,并且由于学生使用的阅读方法较多、受到的限制较多,导致阅读成了学生的负担。这些困惑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效果,不利于“整本书阅读”的推行和实施。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综合性强,过程性不可简省,因而耗时长久,而课程标准给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的课时不多,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便成为课程实施的关键任务。

《红楼梦》书中所刻画的不单单是林黛玉、贾宝玉的爱情故事,同时也承载着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是中華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这样一部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对拓宽学生视野,积淀学生阅读整本书的体验,提升学生审美鉴赏的品位,传承和共享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单的形式——以《红楼梦》为例

法国当代科学认识论研究专家安德烈·焦尔当特别提醒我们:“教不是学。”[3]学习任务单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达成课程要求、连接课内外的重要要求,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学习。学习任务单中主要包括三项内容,即学生做什么?为什么学习?怎么学习?在“整本书阅读”中对学习任务单进行创新,可以使学生明确自身的阅读目的,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并为学生提供阅读指导。

(一)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任务单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深化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方法。研究性学习任务单需要根据从浅到深的原则设置,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展开深度阅读强化阅读效果。例如,在最初进行《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研究性学习任务单,对《红楼梦》中否定性角色进行分析。《红楼梦》中展现了大量的女性形象,主要人物为宝玉、黛玉以及宝钗等人,但是其中的否定性角色也较为出彩,如贾雨村、夏金桂、贾环,他们身上的恶劣品质展现了社会风貌、家庭环境对于个人成长的影响。学生在分析这些角色时会更加深入研究影响他们形成恶劣性格的原因,进而了解《红楼梦》所描绘的时代特点,对于学生文学底蕴、历史素养的形成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够为学生的心灵成长提供正确的引领。

(二)微课视频式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以灌输为主,导致学生缺少自主阅读的时间,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效果。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微课视频式学习任务单则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能够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微课视频式学习任务单可以被下载到移动客户端中,能够打破学生阅读过程中受到的时间和空间局限,让学生随时随地可以利用学习任务单展开阅读。

例如,教师在讲解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微课视频式任务学习单自主阅读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可以在学习任务单中加有关刘姥姥进大观园的视频内容,使学生结合阅读内容和视频内容共同分析人物特点。当学生分析人物特点之后在组内进行自主交流,探讨每个人对不同角色的认知,使得学生对于形象的理解更加立体和直观。

(三)任务驱动式

任务驱动式的学习任务单可以以多种形式呈现,如情境式、策略式和问题式都可以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很有帮助,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单。情境式学习任务单指是学生利用阅读内容中的情境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阅读的历程中产生代入感,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教师可以在情境式学习任务单中加入课本剧编演的内容,要求学生结合阅读内容自主创作表演情境,将自己代入到阅读内容中,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例如,在《红楼梦》中进行贾宝玉和林黛玉初次见面的情境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阅读的文本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带入到角色和情境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让学生分别扮演情境中的角色,模仿人物的语气和对话内容,感受文章中所传递的情绪。为了提高课本剧编演的效果,学生可以适当添加服装或者道具,如宝玉在第一次见林黛玉时询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学生也可以自主制作一个和玉佩相似的道具,能够提高阅读内容的还原度,将表演的学生、观看的学生都带入到情境中去。

三、任务单布置后的推进活动

在安排全班共读《红楼梦》活动后,可以通过组织几次的读书交流会分享、提升,到此不能是整本书阅读活动的结束。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提升,应该开展一些后续的推进活动。

第一,视域维度:跨界阅读

共读纸质《红楼梦》之后,让同学们抽时间看看越剧电视剧《红楼梦》、87版电视剧《红楼梦》、新版电视剧《红楼梦》,既是对著作的温习,又可以检验自己对著作的解读,还可以通过将小说文本与电视连续剧比较,对电视连续剧的改编作出评判。在跨界阅读时,学生在不同的导演,不同的艺术形式在凸显人物、设置情节方面的特点等,体会不同角度的阅读,多角度品鉴人物形象,继而实现多重对话,深化对原著作的理解。

第二,行动维度:编演课本剧

课本剧改编哪一片段?如何彰显亮点?谁适合演这个角色?如何演将会更为精彩?需要配上什么音乐?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感知、谋划,促使学生仔细研读名著。课本剧以演促学,更能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红楼梦》中有许多精彩片段,如“林黛玉进贾府”“共读西厢”“凤姐儿协理宁国府”“秦可卿之死”“元妃省亲”“抄捡大观园”,可以组织学生共同研读一个精彩片段,课外时间阅读,课内组织交流。如精读“元妃省亲”,体味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精读“抄捡大观园”,揭开贾府家亡人散的序幕。这种组织模式,可以促成透彻地阅读一本书。对人性,对人生,对世道,对天道,掩卷沉思,读者可以悟出许多。读过之后,引导学生编演课本剧。课本剧展演后,举办交流评价会,但忌讳凌空蹈虚,要对褒奖成功之处,还是建议修改、提升之处,提出源于对《红楼梦》文本的解读充足的理由。这样的谈论评价,其实也就是一种学习讨论的过程,更是阅读再提升的过程。

第三,思维维度:图解红楼

思维导图是对我们的思维逻辑进行的整理,具有系统性、概括性的特点,它与读书是很契合的CP。[4]在这个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以图解红楼的方式最简捷地对《红楼梦》再探究、再思考、再归纳。思维导图的框架:可以1.以情节线为框架,2.人物线为框架,3.时间线为框架,4.借助书中的一个故事展开。如《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这是整部小说提纲挈领的一个故事。

学生梳理情节形成这样的思维导图:

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梳理并展现自己的阅读履痕,快速梳理人物关系,简明导引故事情节,不仅是语言表达功底的展示,更是个性释放、思维高阶的体现。在复习的过程中,通过思维导图的记录又能够迅速地恢复自己的记忆。

结束语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就知识价值而言,是传承与习得的博弈;就素养价值而言,是阅读力与思辨力的进阶;就学科价值而言,是课程目标与教学方式的重构。就“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的寻绎和摸索,理论上,要辨析角色困境、行为困境、思维困境,为顺利实施教学提供学理依据;实践上,要大胆实践,寻绎突围策略,设计阅读的有效支架,为更准确秉持课程理念提供案例支撑,让学生在《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过程中,享受一段愉悦的、诗性的、思辨的生命旅程。

参考文献

[1]李衛东.混合式学习:整本书阅读的策略选择[J].语文建设,2016(9),12-15.

[2]徐鹏.整本书阅读:内涵、价值与挑战[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1),4-7.

[3]安德烈·焦尔当.学习的本质[M].杭零,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俞雅萍、赵媛韧.[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9(4).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学语文深度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立项批准号:FJJKXB19—838)的阶段性成果和2019年度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与评价策略研究”(立项批准号:MJYKT2019—068)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红楼梦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续红楼梦
作家阅读的方式
戴着镣铐起舞
多元化引导促学生深度阅读的研究
高中语文教学中深度阅读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语文深度阅读的探索与实践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深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