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之“综合思维”培养策略初探

2021-10-07 02:19廖伟琳
高考·中 2021年7期
关键词:综合思维高中地理培养策略

廖伟琳

摘 要:对于高中地理学科而言,培养学生综合思维是达成核心素养目标关键所在。所谓地理综合思维即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后形成相对稳定的思维方式和知识体系以及判断和分析地理事物能力,其中涵盖地理知识、观点与能力以及知识运用方法。本文试图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在高中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策略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包括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以及地理实践力。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和素质教育渗透,要求高中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综合思维能力,为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形成综合思维能力有利于高中学生站在综合性角度分析问题,并形成系统化和逻辑化解题思路。高中地理知识点繁多且每个章节知识有着紧密联系,学生在学习中难以将各个地理要素相结合,因而需要培养学生综合思维,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系统化学习体系,全面提高地理学习效率,实现预期课程目标。

一、采取案例教学,培养地理综合思维

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出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对于高中地理学科而言,培养学生综合思维是达成核心素养目标关键所在。所谓案例教學法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取经典案例并和学生共同探讨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案例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素养。

例如“以美国为例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一)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美国地形总体特征以山地和平原为主,东部为较低缓的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部为低平的中央大平原,西部则为壮硕高大的落基山脉,整个地势呈现为中间低,东西高。中部平原地形开阔平坦,可拥有广阔的耕地面积,且土壤以黑土为主,土层深厚肥沃,有利于发展农业。气候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温暖湿润,降水适中,可为农业提供较为适宜的水热条件。美国第一大河密西西比河,纵贯中部平原,而平原东北方有最大淡水湖群北美五大湖,是由冰川侵蚀而成后形成的独特淡水湖。正是因为有着较多的河湖且水量极大,农业水源极其充足。由于自然条件优越,美国农业区农作物稳产高产成为可能。

(二)分析人文地理环境: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均会成为影响农业、工业、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因而教师需引导学生结合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人文地理特征,由此提升学生综合思维。美国中部平原平坦开阔的地势无疑为大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美国人口密集区在东北部,广阔的中部平原人口则相对稀少,这就形成了地广人稀的状况,也为机械化农业的发展创造了前提。因土地租金低,人口密度小,可以大规模发展现代农业。高度发达的工业可为农业提供农药、化肥、机械等,而便利的水运交通又为提高农业商品率提供了有利条件。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会对农业、工业、人口、城市等发展方向产生影响,不同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和作用并在空间上相互组合,充分展现各个地区差异,将其结合分析可增强学生区域综合思维。

(三)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人地协调发展观念是地理学科核心思想。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时需结合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并明确不同地区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就像美国以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开发田纳西河流域,过度垦殖、乱砍滥伐,产生了严重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大量环境问题,因而需要综合开发和治理该流域。

在学习、复习区域地理相关知识时,借助案例教学法能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区域分析方法,通过正确分析气候、地形、土壤、水文、农业、工业、人口、城市化发展等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生态环境建设各个因素间的联系,正确提出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

二、有效借助地图,培养地理综合思维

地图具有显著的表述直观简明、信息容纳量大以及感官刺激性强等特征,属于地理学第二语言,最重要的是和综合思维有着紧密联系,无疑可作为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主要途径之一。因而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开展教学:

首先高效借助地图设置综合思维培养目标。例如“大气运动”的教学。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导致近地面空气冷却或受热后引起气流的下沉或上升,即大气的垂直运动,进而使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形成不同差异,造成大气水平运动,形成大气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的知识内容为大气运动的基础,进而围绕大气运动探索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变化规律。教师在讲解上述知识点时需明确为学生理顺前后因果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和组织地图,如热力环流示意图、三圈环流示意图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等等。上述地理知识均无法脱离地图辅助工具,教师运用地图时应坚持逐层递进和全局设计原则,紧贴学生最近发展区,借此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空间思维与发散思维,每个板块都需纵横联系,首尾呼应,借此达到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目的。

其次围绕地图认知规律架构培养综合思维的桥梁。地图的阅读与分析是否清晰有序和教师是否能更好地指导学生阅读地图有关。教师应当明确地图阅读的有序性并基于此指导学生掌握阅读地图的步骤,如先阅读地图外部,再阅读内部,从整体把握地图内容,再重点突破局部。更应按照地图名、图例、方向、比例尺、注记等一系列基本要素构建地图思维链,实现综合把握。以“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以及工业分布”知识为例,教师就先让学生看地图名明确即将分析的地图为“澳大利亚”,之后确定地图内容为工业和矿产资源分布图,由此说明工业与矿产资源有着紧密联系,更是综合要素重要组成。之后在阅读图例中留意煤、铁等资源的符号,从整体角度观察资源在沿海分布情况后看其各自分布位置。再整体把握地图内容,紧抓地图主体内容的同时从背景中剥离关注对象,实现区域、时空、要素等综合。上述教学能较好地锻炼学生综合思维,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回至整体,在循序渐进中把握地图内容,大幅度提升综合思维。

第三创设地图运用的情境,在应用中培养综合思维。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只有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提升综合思维。例如要去某地旅行,出行前必然需要规划形成路线,此时就需选取地图,说明路线规划依据。首先选取与旅行路程有关的旅游图、交通图等,借助上述地图材料合理规划旅行路线。然后站在综合角度分析影响旅行的交通、天气、景观、地形地貌等因素,对不同地区的不同行程方案进行区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取舍,选取最佳出行方案。在抵达目的地后需将地图替换涵盖更多详细信息的大比例尺地图,借助小区域地图辨别所在地和目的地是否一致,以及适合采取哪种更为快捷、便利、实惠的交通方式,再加上对沿途交通、植被、水文等各项条件的观察,在上述实际操作中逐渐提升综合思维素养。

三、巧用课堂活动,培养地理综合思维

高中地理教师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时要注重设计课堂活动,启发和发散学生思维,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综合思维。所谓发散思维,主要以剖析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差异化或解决习题时的不同技巧以及地理学科与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关联,因而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创设情境或借助教学实验、练习题等方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使学生能从多角度理解地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讲解知识内容时应巧借发散思维呈现重难点地理知识,帮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巩固复习,让学生在理解新知的同时复习旧知,形成系统化学习体系的同时达到举一反三效果。与此同时地理教师在授课时要注重运用科学合理的问题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内容,更有利于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

以《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课为例,地理教师在正式授课之前可先让学生借助互联网或图书馆等途径查阅和内力、外力作用有着紧密联系的相关资料,再将各种资料制作成小论文、图片、微课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观看,在具体授课中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从而能清晰直观地了解重难点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四、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地理综合思维

地理是一门有着较强实践性特征的学科,实践力更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所谓实践力即在调查、考察、模拟实验等活动中深化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对稳定的行动力和意志品质。借助地理实践活动能增强学生综合思维,反之综合思维也为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重要的思维条件。

其中地理考察涵盖对河湖水文、地质地貌、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环境野外考察,同时也涵盖对和人类活动有着紧密联系的如商业网点布局、文化区、工农业等人文景观察等。借助地理考察可站在综合角度了解地理要素本质属性以及相互间的联系,更能理解人類活动与地理环境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机制。

以自然地理野外考察为例:一般自然地理野外考察步骤包括观察、描述、分析、总结。观察包括“质”的观察与“量”的观察。质的观察是认识自然地理要素本质属性和特征的方法,量的观察也可称为观测,如交通观测、河流观测、气象观测等,能精准把握地理事物的“质”及“量”的特征,还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初步加工思维并对地理事物特征进行描述。考察之前师生可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和记录表,利于有目的地观察与记录相关事项。描述包括实像、文字、地图素描,分析主要是要素综合,总结包括地图、文字报告并在此基础上描述地理事物现状特征、形成与发展原因,并科学合理对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预测。

当前,高中生学习任务繁重,压力越来越大,如果惯性运用题海战术学习地理,不仅会影响学习效率,还会对地理学科产生厌烦和抗拒心理。而全面推进的新课程改革其实对高中生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因而,在高中地理学科中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让学生动态、系统且全面的认识地理要素间的联系,更轻松地学习地理,从而减缓学生学习压力,同时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人地协调观念,为将来的综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缪雪梅.例谈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7):78-80.

[2]王莺.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路径研究——以“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等级考答题策略分析”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J].地理教学,2019(20).

猜你喜欢
综合思维高中地理培养策略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科素养
以整体思维统筹卓越法律人才本科教育
环视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政治之新视角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