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有关情况介绍

2021-10-09 08:57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体育教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优良率肺活量体育锻炼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民健身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等相关要求,根据国务院1987年同意建立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制度,2019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科技部、财政部部署开展了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工作。

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是国民体质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开展该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为全面掌握我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现状和变化发展趋势,指导各地和学校全面落实和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科学开展学校体育、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助力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该调研工作自1985年起,每5年开展1次,分别于1991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4年开展了第二至第七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工作。

一、我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总体改善

本次调研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在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93个地市1258所学校进行调研,调研学生374257人,覆盖全日制普通中小学、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调研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健康状况等4个方面24项指标。调研包括检测项目和问卷调查。调研实施过程中,先进行体检项目测试,再进行体测项目测试。对体检样本中的小学四年级以上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被调研学生按城、乡、男、女分四类,每周岁一个年龄组。

(一)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逐渐上升

2019年全国6~22岁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为23.8%,优良率较高的地区为东部经济发达和沿海地区。自2014年教育部颁布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来,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13~22岁年龄段学生优良率从2014年的14.8%上升到2019年的17.7%,上升了2.9个百分点。13~15岁、16~18岁、19~22岁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分别上升5.1、1.8和0.2个百分点,初中生上升最为明显。

(二)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持续向好

各年龄组男女生身高、体重、胸围指标均继续呈现上升趋势。与2014年相比,2019年全国7~9岁、10~12岁、13~15岁、16~18岁、19~22岁男生身高分别增加0.52cm、1.26cm、1.69cm、0.95cm和0.81cm,体重增加0.61kg、1.73kg、2.52kg、2.52kg和2.86kg,胸围增加0.53cm、1.01cm、0.99cm、0.82cm和1.54cm。各年龄组女生身高分别增加0.72cm、1.24cm、0.97cm、0.80cm和0.62cm,体重增加0.70kg、1.64kg、2.28kg、1.99kg和1.67kg,胸围增加0.52cm、1.03cm、1.38cm、0.95cm和0.83cm。

(三)学生肺活量水平全面上升

肺活量显示人的心肺功能,肺活量大的儿童,身体供氧能力更强。近10年来,全国学生肺活量持续增加,初中生增长最为明显。与2014年相比,2019年全国7~9岁、10~12岁、13~15岁、16~18岁、19~22岁男生肺活量分别增加82.5ml、153.6ml、209.7ml、161.2ml和92.3ml,各年龄段女生的肺活量分别增加105.3ml、166.0ml、187.2ml、147.0ml和102.2ml。

(四)中小学生柔韧、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质出现好转

中小学生柔韧、力量、速度和耐力等素质总体出现好转,柔韧素质、力量素质小学生和初中生改善较其他年龄段明显。与2014年相比,2019年各年龄段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分别增加1.9个、1.9个、1.8个、1.6个和1.0个;7~12岁男生斜身引体增加0.7个。中学生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有所改善。2019年与2014年数据相比,13~15岁、16~18岁男女中学生50米跑成绩有所提升,分别提高了0.09秒和0.01秒;13~15岁女生800米跑成绩提高4.49秒,13~15岁男生1000米跑成绩提高6.50秒。

(五)学生营养不良持续改善

2019年我国6~22岁学生营养不良率为10.2%,近10年来,各年龄段男女生营养不良状况持续改善。与2014年相比,2019年全国7~9岁、10~12岁、13~15岁、16~18岁、19~22岁学生分别下降2.1、1.6、2.4、2.6和2.3个百分点。

二、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

(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激发学生生长潜能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影响学生生长发育的疾病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身体形态指标和营养不良状况持续改善,从营养不良向营养过剩转变。

(二)政策措施牵引带动学生体质与健康

一是校园足球等体育特色学校建设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教育部从2015年开始在全国广泛开展体育特色学校建设,对增强学生体质与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为29.2%,高于非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22.3%。二是中考体育的强化增加中学生体育活动时间。近年来,随着中考体育考试分值提高,中学生尤其是初三学生体育活动时间显著增加。在校体育锻炼1小时比率,初三学生为42.7%,高于高一学生的30.6%。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初三学生为29.2%,高于高一学生的22.6%。

(三)家校协同提高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

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与引导对提高学生健康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得到父母支持的孩子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高于没有得到父母支持的学生。学校体育锻炼安排和用眼卫生指导等至关重要,每周体育与健康课课时达标的学校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显著高于其他学校,每天安排2次以上眼保健操的学校的学生近视风险低于其他学校。

(四)学生健康意识和生活方式改善体质健康状况

学生保证每天足量的体育锻炼和睡眠时间等对增强身体素质、预防超重肥胖和近视发生有积极影响。每天能够保证1小时以上在校体育锻炼时间的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为27.4%,显著高于体育锻炼时间不足的学生的17.7%,每天睡眠充足学生的近视率为47.8%,显著低于睡眠不足的学生的67.8%。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此次调研也发现了学生视力不良和近视率偏高、学生超重肥胖率上升、学生握力水平有所下降、大学生身体素质下滑等一些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亟待解决的问题。下一步,教育部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分析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精准把握学生体质与健康的影响因素,靶向施策,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一)全面加強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

指导各地和学校贯彻落实中办、国办联合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督促指导中小学校每节课间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推进高校体育评价改革,把体育工作及其效果作为高校办学评价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和“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

(二)落实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政策要求

指导各地和学校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深化健康教育改革,夯实卫生条件保障,全面提升学生健康意识和能力,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三)持续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

指导各地和学校贯彻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开展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强化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等八个专项行动,持续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率。

(四)实施全国健康学校建设计划

出台建设标准,试点先行,落实各方责任,提升学校的健康促进能力,把每一所学校建设成为有效促进学生健康的机构,以学生健康、学校健康支撑服务全民健康和健康中国建设。

猜你喜欢
优良率肺活量体育锻炼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提高初中学生肺活量的方法策略研究
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
轻松测量肺活量
小小“运动员”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