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究
——以幼儿手工制作课程为例

2021-10-10 05:39董莎莎刘建辉左俊楠
关键词:四位一体手工育人

董莎莎,刘建辉,左俊楠

(河北北方学院 法政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目标融入高校所有专业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和各方面,使专业课课堂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共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目前,已有研究者在学前教育专业开展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如围绕某门课程挖掘其蕴含的思政元素[1],强调将思政元素融入学前教育专业教学[2]。但已有研究主要是从理念角度进行阐释和分析,缺少系统深入的实证研究。研究多侧重挖掘课程中的德育元素,忽视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本身的特点。该研究在幼儿手工制作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并阐释教学效果,探寻课程思政与学前教育专业课教学有机结合的实践路径。

一、幼儿手工制作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意义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手工是最古老和最具普遍性的综合艺术形式之一,它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手工、歌唱、表演等艺术活动”[3]。手工制作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直接用手或者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形态的手工材料进行加工和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的且可触摸的多种造型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教学活动[4]。其典型特点是手脑并用,是培养幼儿动手和动脑能力并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

幼儿手工制作是体现幼儿教师专业理念和专业能力的课程。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学生学习和体验到各种手工技能技法,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幼儿手工制作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充分体现了以课程思政为方向、以学生为主体和以专业学习为重点的理念,按照知识传授、能力达成和价值引领的总体要求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综合考虑国家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学生专业成长需求以及课程本身的内容体系,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其目的是深入挖掘课程思政育人元素,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拓展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创新课程思政教学载体,构建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课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实践,逐渐形成了“四位一体”教学模式。

二、课程思政理念下幼儿手工制作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实践内涵

“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即通过欣赏、体验、感悟和创造4个环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图1)。“四位”是指欣赏、体验、感悟和创造层层递进式学习过程,“一体”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的重要论述,把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程教学融为一体,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重要内容,引导和教育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图1 幼儿手工制作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

(一)欣赏技艺,走进手工历史文化

欣赏是让学生欣赏在中国悠久历史中具有代表性的各类手工技艺及大师作品,这是学生掌握幼儿手工制作课程内容的前提。在欣赏环节,教师借助现代教学技术,依靠线上教学平台,将每种手工制作技艺背后包含的历史和传承等课程资源放在其中,让学生欣赏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精湛的手工技艺传承,发挥课堂教学与云端教学的合力,弥补教学内容多而课时有限的不足。以泥塑技艺为例,教师让学生通过线上教学平台欣赏泥塑的历史发展、全国各地的特色泥塑以及泥塑的技法等内容,使学生获得对泥塑的基本认知。

(二)体验技法,夯实手工学习基础

体验是让学生亲自动手练习不同手工技艺的基本技法,这是学生掌握幼儿手工制作课程内容的关键。在体验环节,教师准备充足的手工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充分感受各类材料的特点,体验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以泥塑技艺为例,教师提供陶泥和橡皮泥两类材料,运用泥工刀和陶艺拉坯机两类工具,让学生在课堂上运用泥工刀体验泥条盘筑法,在实践活动中运用陶艺拉坯机体验拉坯塑形法,在课后练习中熟练运用压平塑模法和手捏掏空法等。在不同形式的体验活动中,学生掌握了泥塑的基本技法。

(三)感悟价值,领会中国文化传承

感悟是学生在欣赏体验的基础上感受中国文化的价值意蕴,这是幼儿手工制作思政育人的体现。在感悟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在欣赏和体验的基础上表述自己对传统手工艺及作品的认识与理解,深入挖掘作品所承载的情感寄托和人文情怀。以染纸剪纸技艺为例,蔚县剪纸是全国唯一一种以阴刻为主的点彩剪纸,以刀工精细和色彩浓艳闻名。学生在欣赏蔚县剪纸作品并体验点染晕染等技艺的过程中,可感受蔚县剪纸浓郁的乡土风格、独特精湛的制作工艺和淳朴华美的艺术魅力[5]。

(四)创造作品,反映时代诉求

创造是指学生运用所学的技能技法创造出反映时代特征的手工作品,这是幼儿手工制作思政育人的成果。在创造环节,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形式完成主题作品的设计、制作以及讲述活动,学习以作品为载体继承、发展和创造新的文艺作品,提升自己的文化自信。以折纸技艺为例,学生的小组作品九品芝麻官系列立体折纸作品以廉政文化为主题,以中国历史上官宦形象为载体,作品形象逼真造型生动,反映了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在多种主题的感悟创造中,学生坚定了自身的理想信念,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课程思政理念下幼儿手工制作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实践措施

为了保证“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有效运行,主要从教师团队组建、教学目标建设、教学内容整合和评价方式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尝试与探索。

(一)打造教师团队,提高课程思政的育人能力

目前,在教学实践中存在部分学前教育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不到位的问题,教师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水平的提高,对价值观的引领塑造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专业课教师在推进课程思政时出现随意化、碎片化和主观化等倾向[6]。而要想有效推进课程思政,根本上就要以专业课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为依托。因此,在幼儿手工制作课程思政的实践过程中,为使“四位一体”教学模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应明确课程价值导向,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其次,邀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加入教学团队,实现多学科师资的融合,使其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共同完成课程设计与规划;最后,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课程思政培训,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

(二)突出情感目标,顺应课程思政的育人导向

传统的幼儿手工制作课程目标设定往往重智能目标轻情感目标,但学前教育类的手工教学与艺术院校类的教育目的不同,学前教育类的手工教学主要是从事教育工作前的职业训练,而不是以培养专业手工操作技术人员为目的[7]。因此,在教学目标方面,课程在技能目标的基础上突出对情感态度目标的培养,强调对欣赏感悟内容的要求,注重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动手能力。将思政目标、毕业要求、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相结合,将思政育人要求贯彻在课程的总目标及各章节目标中,将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文化自信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等目标融入课程目标建设中,通过层层细化的教学目标逐步实现了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精选教学内容,丰富课程思政的育人要素

幼儿手工制作课程内容繁多,包括折纸、剪纸、泥塑、不织布、中国结和废旧材料利用等。有研究者认为,幼儿手工制作课程的内容应与民间艺术形式有机结合,吸取各地民间艺术的制作经验,这既是对国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又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8]。因此,在教学内容方面应深入挖掘课程本身承载的中国文化元素,整合课程本身的育人要素,形成协同效应。以剪纸技艺为例,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剪纸活动的开展既能帮助学生掌握剪纸的基本技法,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开展剪纸教学和装饰幼儿园环境;又能从剪纸作品中了解到历史、文化、风俗和民情等内容,加深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和红色经典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培养他们对生活和对祖国的热爱。

(四)改革评价方式,增强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在传统的幼儿手工制作课程中,对学生的学业评价主要是通过平时作业加期末作业的形式进行。但幼儿手工制作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技能课程,作业与考试的评价标准受教师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各不相同,这些因素都大大削弱了课程评价的科学性[9]。因此,在课程评价时应将考评与育人相融合,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作为课程考评的依据,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鼓励学生独立创作和自由表达。具体而言,学生学业成绩由手工作品基础分、数量分、质量分和小组合作分组成,采用个人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集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基础分、数量分和小组合作分由个人自评和小组互评来确定,质量分由教师集体打分来确定。上述考核评价有效巩固了学生欣赏、体验、感悟和创造的效果,完成了课程预设的思政育人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手工制作课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从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出发,明确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改革课程教学评价方式,构建了“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但掌握了手工制作的基本技法,而且在课程学习中接受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洗礼,真正实现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发挥协同效应的目的。

猜你喜欢
四位一体手工育人
做手工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超萌的羊毛毡手工
推进“四位一体”土地制度改革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手工DIY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