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先烈 继承革命传统

2021-10-10 03:12王利君严金艳皮远庞
湖北教育·中小学党建 2021年9期
关键词:革命红色学校

王利君 严金艳 皮远庞

学校以革命烈士唐义贞命名,意在警示青少年学生不忘先烈,继承革命传统。为鼓励和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继承烈士遗志,学校秉承以“义贞”命名的初衷,以传承红色文化、追求育人特色为主线,提出了“继承革命传统,以温馨的文化育人;尊重科学规律,以合适的方法教书”的办学理念,形成革命传统教育办学特色。学校以弘扬红色传统文化,打造特色校园为抓手,大力推进红色校园文化建设,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以传承革命传统为主线,以激发爱国情怀为核心,以激励进取精神为宗旨,逐步开展和完善独具“义贞”特色的励志教育,成功走出一条德育治校、文化铸校、特色立校、红色强校之路。

以“义贞”为依托,德育治校

学校始终把继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目标,把革命传统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打造浓厚的红色校园文化环境。以唐义贞烈士为依托,建设红色校园文化,学校设有义贞像、义贞树、义贞文化墙、义贞革命历史陈列室,谱写校歌《义贞之歌》。围绕“重温红色历史,弘扬经典文化”主題,学校充分利用主题班队会活动,打造红色课堂,开展党的基础知识进校园、红歌诗词进校园、红色故事进校园、英雄人物进校园等活动;开展革命英雄故事演讲比赛、手抄报评比、书法评比活动,学生通过收集革命英雄人物故事,重温红色经典诗词,感受革命优秀传统,在红色文化的浸润下,在潜移默化中重温了红色岁月,得到了一次次革命精神的洗礼。以“重温红色历史,争做时代好少年”为主题,学校每年都要为六年级毕业生举办一个隆重而意义深刻的毕业礼。在毕业礼上,通过重温唐义贞革命故事,激励学生不忘义贞革命精神,继承优秀的革命传统,争做时代好少年。

以“三化”为体系,文化铸校

学校党支部牵头,党政工团紧密配合,从“重师德、强师能、铸师魂”三方面入手,打造了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业务精湛、品格高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湖北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周月华带领学校青年教师开展红色文化进课堂课题研究,践行红色强校之路。

学校红色文化教育已形成内容上的系列化,目标上的层次化,时间上的常态化特征。内容上的系列化是指学校已经形成了包含校史教育、伟人事迹、唐义贞革命斗争故事等内容丰富的传统教育系列,使红色文化建设显得深厚而又浅显可触。目标上的层次化是指学校的传统教育针对低中高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了具有层次的教育要求,如一二年级学生要了解一或两位革命烈士名字及其事迹;三四年级学生能讲唐义贞的革命故事;五六年级学生就唐义贞革命斗争历史写出自己的感想等。目标要求上的层次化,使红色文化的传承环环相扣而又层层深入。时间上的常态化是指学校每年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已经形成惯例,如清明节开展祭扫革命烈士墓活动,到唐义贞烈士塑像和中山舰开展祭扫活动。

以“军旅”为优势,特色立校

在江夏区教育局的指导下,义贞小学稳步提升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素养,持续扩大学校办学影响力,充分发挥红色教育的引领辐射作用,校园已成为区域内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学校充分利用地理优势,把位于金口的中山舰博物馆和学校旁边的驻军部队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学校都会组织师生到唐义贞塑像前和中山舰纪念馆开展祭扫活动,缅怀烈士。学校组织五六年级学生开展“走进军营 感悟军魂”活动,师生通过到部队参观军营、参观武器储备库、参观和参加军训、听军人讲中国军人的故事等,近距离感受军人生活,了解国防知识,培养自律、自强的品质。学校邀请曾参加过2019年阅兵仪式的吕教官为学生开展讲座。吕教官从自己参加阅兵训练的亲身经历讲起,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以“故事”为载体,红色强校

1998年更名起航的义贞小学,已经走过了整整23个春秋。23年的艰苦创业,23年的攀登求索,23年的文化积淀,23年的学校发展新阶段,传承了烈士唐义贞的革命精神。学校培养和推荐在校学生作为唐义贞革命故事讲解员,为来校参观的小朋友、大朋友讲解义贞故事。“我们的学校是用革命烈士唐义贞的名字命名的……”四年级的讲解员陶梓琳自豪地对前来参观的小朋友讲解着唐义贞的故事,吸引了大批小朋友好奇而崇敬的目光。在校园开放日、迎新节、建队节、入队礼、毕业礼上,义贞讲解员的身影活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这些小讲解员也勇敢走出校门,在“百年征程忆初心,武汉红色故事汇”选拔大赛上向更多的人讲述唐义贞的故事。在红色文化强校的路上,学校充分发掘和利用革命烈士的光辉故事,以此为载体,在实现强校的同时,师生用自己执着的态度与稳健的风格铸就“红色育人”办学特色,拥有了尽职尽责、孜孜不倦的教师,培养了健康快乐、求真创新的学子,开发了凸显“红色育人”特点的校本课程,形成了彰显“红色育人”特色的课堂文化,开展了“红色教育活动”研究,师生对“红色文化”的探寻成为一种校园新常态。

特色亮点

开发地方教材  传承金口文化

学校致力于设计和打磨有品质、有文化的精品课,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成长沃土和校园文化生长绿地。在夯实学科课程的基础上,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结合地方历史和人文特色,学校开发了地方教材《涂口》和《金口》。

《涂口》用24篇课文,搜集相关地名、胜景、文物和特产等四个方面的精华,反映了历史上金口的繁荣与妩媚,既独立成篇又自成体系。教材内容饱满,资料翔实,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家乡的热爱;浓郁的地方味,将爱国主义教育演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涂口是江夏区金口街的古称,阅读《涂口》,就打开了金口的历史;品读《涂口》就走进了瑰丽的江夏。

作为对《涂口》这本教材的补充,《金口》这本教材有选择地编写了17篇与金口有关的文章,介绍了中国水利史上第一座大闸——金水闸;闻名中外的英雄舰艇中山舰沉落金口江底,打捞出水后陈列在纪念馆永教后人;爱国军人张轸在金口率部起义,为武汉的解放立下汗马功劳;左联五烈士之一的李求实生在金口,写下灿烂华章载入史册;25岁的金口女儿唐义贞为了共产主义事业洒尽热血。

责任编辑/杨亮亮

猜你喜欢
革命红色学校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中国的出行革命
追忆红色浪漫
学校推介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颜色革命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