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道法课堂回归生活

2021-10-11 02:51陈静
新课程·上旬 2021年37期
关键词:回归生活核心价值观初中道德与法治

陈静

摘 要: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已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用好教材,要善于贯彻和落实。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价值观;回归生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不断探索,并逐步形成的。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材已经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融入教材,教师在备课时要善于挖掘,在教学中要积极贯彻和落实。

一、爱国——维护国家利益

爱国主义教育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本册教材的第四单元以“维护国家利益”为主题,专门进行国家利益、总体国家安全观和爱国情怀的教育。

如何让八年级学生将爱国的口号落实到行动中,本单元对爱国提出了具体的实践要求,那就是维护国家利益。教材利用了丰富的、贴近生活的实例阐述了爱国主题。如,教材在“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中讲到“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时设计了关于理性爱国的探究活动,在互联网上联名抵制某国商品等非理性的爱国的行为其实就发生在学生身边。通过对三位同学观点的评价,学生对爱国情感的理性表达有了正确的认识:爱国是神圣和庄重的,国家利益需要每个人去维护。但是,任何失去理性的、违反道德和法律的言行,都是在玷污“爱国”这一庄严的字眼。

二、敬业——勇担社会责任

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教材的第三单元,在明确责任含义、责任的来源等基础上引导学生要做负责任的人,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更要对社会负责,这种勇担社会责任、无私奉献的精神就是敬业精神!

有些责任是可以选择的,要学会做出合理选择,一旦选择,就要承担起应负的责任;有些责任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只要是应该做的事,也要自觉地做好。现在的初中生普遍缺乏责任意识,这些道理,该如何让他们入脑入心,教学中应多选择贴近生活的实例。如教材通过“班委改选”这个案例的探究与分享,让学生明白了该如何应对可选择的责任;通过“小青的选择”这个案例的探究与分享,让学生明确对于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责任,仍应该自觉承担。另外,教材又通过“樊锦诗的人生选择”和“支援家乡建设的甘祖昌夫妇”两段阅读感悟,让学生对敬业精神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两个探究与分享来自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两个阅读感悟来自真实的生活。这些生活化的案例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道法课堂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海市蜃楼,它来源于生活,更指导我们的生活。

三、诚信——践行道德准则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本册教材用第四课第3框的内容落实这一教育主题。

初中生对“诚信”一词并不陌生,教师的任务是通过生活化的实例让学生认识诚信的无价和如何做一个诚信的人。如在“运用你的經验”活动中,教材选用了“迟到”这个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件,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你怎么看待小方的言行”,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让学生感知诚信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首先,要守住法律底线,不做违法的事;其次,在运用伦理原则时,不同的伦理原则是有排序的,要遵循低层次原则服从高层次原则的要求进行选择。

四、友善——尊重、关爱他人,以礼待人

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在本册教材中分别就尊重他人、以礼待人和关爱他人落实了友善这一教育主题。

大多数初中生在尊重他人和礼貌待人方面的素养并不高,教师该如何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呢?教材在引入环节就选取了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的几个场景,如学生给正在打扫路面的清洁工扔垃圾(不尊重他人的劳动)、小岩的餐桌表现(抢着坐沙发、脚放茶几上,自顾自玩手机、客人还没动筷子就夹菜吃)这些场景其实就发生在学生身上,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认识这些不文明行为并及时改正?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将这些图文编成课本剧,表演后再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以及在生活中遇到此类情景时自己的做法。相信大多数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交流分享都会逐步形成关于尊重他人和礼貌待人的正确认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一盏明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只有善于挖掘教材、用好教材,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盏明灯真正照亮学生的前行之路。

猜你喜欢
回归生活核心价值观初中道德与法治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让小学音乐教育融入自然回归生活
让幼儿教育回归自然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