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技术优化研究

2021-10-11 02:17陶国忠
新农业 2021年19期
关键词:优化对策种植技术水稻

摘要:水稻在我国的南方和北方都广泛种植,北方水稻以一季为主。由于种植中施肥、灌溉等不合理性和不科学行等因素的影响,水稻单产一直不太高。针对上述问题,加强水稻叶龄种植技术的研究,并对种植中的控苗技术、控肥技术和田间管理技术进行优化研究与应用,以期为水稻增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水稻;种植技术;优化对策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优化水稻种植技术,能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绿色健康的食品,还能提高农民的收入。

1 水稻叶龄种植技术

水稻叶龄种植技术是以通过观察水稻叶片的生长情况来推测水稻生长态势进行种植的一种栽培技术。由于水稻叶龄种植技术能因地制宜,因而能有效减少水稻种植过程中的成本投入,同时能提高水稻的产量。

1.1 设置水稻叶龄观察点

应用水稻叶龄种植技术时,要根据水稻品种和水稻茬口的特点来科學地、正确地设置观察点。在设置好观察点后,用特殊的标记章对水稻叶龄进行标记,并在不同时期对水稻叶片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以判断水稻的生长态势。当水稻叶龄的生长比预期的要低时,要进行人为干预,如追肥等,以便提高水稻的生长态势。

1.2 水稻叶龄栽培技术的改进

利用水稻叶龄技术种植水稻时,要根据水稻种植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人类生活活动的干扰等情况,对该项技术进行适时的优化调整。北方的黑土地比较肥沃,太阳辐射强,又具一季种植等特点,使水热环境能为水稻生长提供充足的能量,进而促进水稻快速生长。

1.3 水稻田间诊断技术的优化

水稻田间诊断技术主要是针对水稻病虫害的预测而言的。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受环境、肥力、土壤等不同因素影响,会发生病虫害,进而影响水稻的产量与质量。对水稻不同生长期进行观察和诊断,通过对比能发现和预测可能出现的病虫害,进而提前采取措施加以防治。

2 水稻种植技术优化策略

水稻种植人员要实时观察水稻的生长情况,通过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种植技术、控苗技术、施肥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以确保水稻健康生长。

2.1 水稻控苗技术的优化

控苗技术是水稻种植技术的核心,用来控制无效幼苗和无效分蘖。不同品种的水稻其分蘖能力不同,分蘖能力越强的水稻,其单株的分蘖数就越多而且分蘖越早,也越利于水稻的生长和成穗,使水稻产量有所提高。如果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实际控苗效果不佳,不仅会出现大量的无效幼苗和无效分蘖,造成水稻大量减产,还使得前期投入的种子、肥料等造成浪费,水稻病虫害的发生概率也会增加。控苗技术实施的好坏与水稻品种、施肥和灌溉等有关,因此,优化控苗技术,就是要根据水稻品种合理地、定量地进行施肥和灌溉,以提高水稻的分蘖能力,进而提高单亩水稻的产量。

2.2 水稻控肥技术的优化

肥料是水稻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营养来源,控肥主要是对氮肥的使用量加以控制,避免由于氮肥的过量使用而使水稻无效分蘖以及病虫害发生概率的增加。控肥技术的优化首先要做好肥料合理使用的宣传,根据水稻叶片的含氮量、水稻分蘖数量、水稻叶面积指数等进行定量施肥,以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增加水稻产量。

2.3 水稻管理技术的优化

水稻田间管理是其健康生长的重要前提。水稻田间管理技术包括病虫害防治、灌溉等。在进行田间管理时,要做好肥水的管理,如施足底肥,以及增加肥料的种类;根据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进行灌溉;同时还要适时地喷洒毒性小的这类农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并坚持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原则。以保证田间管理的最优化。

总之,水稻在北方已广泛种植,但受种植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水稻产量一直不太高。相关技术人员和水稻种植者要针对水稻的生长情况,采取优化的控苗技术、优化的控肥技术和优化的田间管理技术等培育健壮的幼苗,提高水稻的分蘖率,提高水稻的产量。

作者简介:陶国忠(1974-),男,中专,农艺师。研究方向:玉米和水稻种植技术。

猜你喜欢
优化对策种植技术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一季水稻
水稻花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简析
高校跆拳道教学的影响因素及优化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