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深度学习的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

2021-10-11 01:52林贵芳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思维品质深度学习

摘 要: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综合了学生的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价值观多种元素,激励学生全身心投入活动中,从整体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深度学习;思维品质;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27-0041-02

引  言

深度学习是一种高层次的学习,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是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生物学教学创新与改革的重要内容。深度学习可使学生对初中生物学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初中生物学教师应结合当前教学需求及改革形势,科学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深度学习,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深度学习概述

与一般的自学相比,深度学习更加关注对学生的感知、情感及思维的引导,能够从整体上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全身心参与学习活动。学生的深度学习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引领,需要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中,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可以说,深度学习是更有意义的学习[1]。

二、初中生物学课堂实施深度学习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

生物学教学内容不是零散、碎片式的信息,而是有体系、有结构的知识。学生也不是孤立地学习知识,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整合学习内容,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学生通过深度学习,既能以建构的方式学习结构中的知识,又能对学习内容本身所具有的关联和结构进行人性化的再关联、再建构,从而实现自身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和优化,进而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概念知识。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活动体验

深度学习以活动为依托,最大限度地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学习活动,使学生感受活动的内涵及学习的意义。这种模式下的学习不是被动、机械的,而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是对固有认知成果进行学习和体验的过程。因为全身心投入,所以学生的学习体验感更强。

(三)有利于学生迁移应用知识

学生对知识的迁移与应用是科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生物学教学,强调“迁移与应用”的综合教育价值,以及学生知识迁移应用能力的提升。“迁移”是对学习经验的调动和利用,“应用”是内化知识的外显化、操作化的过程,是将间接经验转化为直观经验、将符号转化实体的过程,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成果。深度学习则以教学活动为核心,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最终促进学生学习自觉性及正确学习观念的形成[2]。

三、构建深度学习的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策略

与传统的学习模式相比,深度学习更容易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也更关注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依托教学活动,合理提出开放性问题,并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从而提高初中生物学教学的实效性。

(一)利用问题探究,启发深度学习

科学合理的问题不仅能够启发学生思维,促使学生深度学习,还能促使学生主动发现和思考问题,找到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各种关系,从而全面认识和理解事物的本质。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结合固有知识,实现知识迁移,探究新的知识,从而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对生物问题展开思考。教師在设置开放性问题时,既要关注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与能力的培养,又要结合生物教学内容,提炼最具吸引力、最能够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以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

例如,在学习“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一节时,关于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这两个过程,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可以依托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问题一:胸廓变化与呼吸的关系?组织探究:教师首先组织学生感受呼吸时自己胸廓的变化,但感觉不一定准确,进而引出科学测量的必要性;然后分组开展“用皮尺测量吸气和呼气时的胸围差”的活动。

问题二:膈运动与胸廓容积的关系?建构模型:教师事先准备好塑料瓶、气球、吸管和橡皮泥等,组织学生根据教材中“呼吸运动的模型”的有关内容,分组自制膈运动与引起胸廓容积改变的模型,最后进行展示交流。

(二)组织实践活动,促进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以学习活动为核心,开展合理的生物实践学习活动,不仅能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实现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深度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初中生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和动手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和挖掘生物课程中的资源,为学生组织多元化的生物实践活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中,最终实现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及实践应用。

例如,在“种子萌发形成幼苗”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先播放一段种子萌发过程的短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直观地认识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播撒种子、收获阳光”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深入体验知识的内涵。教师事先准备好容易培育的蔬果种子、废弃的塑料瓶、纱布等,让学生先将塑料瓶制作成简易的小花盆,垫入纱布,再将种子种入小花盆,放置在教室的窗台上。此后,学生每天坚持浇水和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并与视频中种子萌发的条件和生长的过程进行对比,做好观察记录。一周后,教师可组织小组开展交流活动。通过这样的深度学习,学生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增强了学习体验。

(三)构建知识网络,实现深度学习

深度學习强调将新知识与旧知识建立联系。初中生虽然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表达能力,但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仍依赖感性经验。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先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依据学生的最近发现区,过渡到新知识,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这样,学生不仅可以进一步复习和巩固旧知识,还能建构完善的知识体系,从而实现深度学习[4]。

例如,在教学“生物多样性”这部分知识时,由于其中涉及生物分类、微生物、植物与动物、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等概念,这些相对零散的知识点对学生而言记忆难度较大,不利于学生深度学习。此时,初中生物学教师就可引入“知识网络”构建的方法,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利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的含义。以“辐射互联法”为例,这种知识网络构建的方法是以其中一个概念或者例子为中心,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联系,由点到面,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生物的多样性”为核心概念,发散出多样性的内涵、保护措施与分类三大方面,再从这三大方面为切入点,向外延伸,让学生总结归纳和整理知识点,明确其中的联系。梳理知识点及联系的过程,就是学生深度学习的过程,通过构建知识网络,学生的学习会更加系统化、结构化,从而大大提高学习质量。

结  语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初中生物学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实施深度学习是当前教育背景下生物学教学研究的新趋势。初中生物学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改革的发展要求等,积极研究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自信心,利用启发性问题及实践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与应用能力,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实现。

[参考文献]

贾秀琴.浅谈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当代家庭教育,2020(30):103-104.

娄阿红.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20(11):59,66.

杨有平.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强生态意识教育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28):148.

周晓燕.深度学习理念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实验教学与仪器,2021,38(Z1):34-36.

作者简介:林贵芳(1976.11-),男,福建南平人,一级教师,获南平市“骨干教师”称号。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学思维品质深度学习
新课改背景下保障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措施探讨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探究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