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2021-10-12 07:34牛凯迪王春雪于月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1年18期
关键词:模组低剂量胚胎

牛凯迪,王春雪,于月新

(中国医科大学北部战区总医院 生殖医学中心,辽宁 沈阳110016)

良好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利于胚胎植入,而Wnt 通路在子宫内膜容受性中起关键作用[1]。Wnt/β-catenin 为经典的Wnt 信号通路,异常的β 连环蛋白表达将损害胚胎黏附和子宫内膜蜕膜化[2]。蜕膜化主要由孕激素引起,是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向蜕膜细胞转化和子宫内膜血管床改变的过程。当这些变化不足时,胚泡无法嵌入,导致早期妊娠失败[3]。妊娠期间,蜕膜细胞产生对胚胎发育至关重要的激素和细胞因子,分泌控制滋养层浸润的因子[2]。有学者发现低分子肝素(LMWH)促进绒毛外滋养层细胞的分化和侵袭[4]。LMWH 调控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的胚胎干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1(IL-11)、白血病抑制因子的产生[5],调节趋化因子[6]并增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泌乳素[7],其对细胞因子的调节超出抗凝作用。临床LMWH 常经验性用药,但其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的相关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拟通过米非司酮复制胚泡植入障碍模型,进一步探究LMWH 对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和仪器

试剂:TrizolTMReagent(美国Invitrogen 公司),逆转录试剂盒和荧光定量试剂盒(上海近岸蛋白科技有限公司)。 仪器: 荧光定量PCR 仪(ABI7500,美国Applied Biosystems 公司),荧光倒置显微镜(DM4000B,德国Leica 公司)。

1.2 方法

1.2.1 实验动物和分组48 只C57BL/6 雌鼠和16只C57BL/6 雄鼠[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SCXK(辽)2015-0001,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SYXK (军)2012-0003]喂养于平均湿度(55±10)%、平均温度(22±2)℃和明暗(12 h/12 h)控制的房间内,可自由进食和饮水。适应性饲喂1 周后,随机将雌鼠分为对照组、造模组、LMWH 低剂量造模组和LMWH 高剂量造模组。本实验获得中国医科大学北部战区总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No:2019004)。

1.2.2 模型复制将25 mg 米非司酮片剂溶于31 ml丙二醇中配成0.8g/L 米非司酮溶液。于妊娠第4 天上午9∶00 皮下注射米非司酮溶液0.1 ml。

1.2.3 处理方法每日行脱落细胞学检查,若为发情前期或发情期,于当晚5 点合笼,第2 天观察到阴道栓或涂片发现精子,记为妊娠第1 天。自该日起,对照组、造模组每日皮下注射生理盐水,LMWH 低剂量造模组、LMWH 高剂量造模组分别皮下注射100 IU/kg、150 IU/kg 的LMWH,持续至妊娠第4 天。妊娠第5 天上午行脊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取出子宫内膜,统计胚胎数量。将子宫分成两段,一段液氮速冻后,立即放入-80℃冰箱,另一段放入4%的多聚甲醛内避光待检。

1.3 检测指标

1.3.1 子宫内膜组织学检测经垂直包埋,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法染色、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片。光镜下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和子宫内膜形态变化,并进行组间比较。

1.3.2 qRT-PCR将子宫组织剪碎,按照试剂盒说明提取RNA。逆转录后进行qRT-PCR,扩增条件:95℃预变性1 min,95℃变性20 s,60℃退火1 min,共40 个循环。每孔加样3 份,重复3 次。检测每组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PECAM1)、同源框基因A10 (HOXA10)、Wnt7A 和β-catenin 的mRNA 水平。相对表达量以2-△△Ct表示。见表1。

表1 qRT-PCR引物序列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用方差分析,进一步的两两比较用LSD-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LMWH对小鼠胚胎着床数量的影响

造模组子宫比对照组瘦、短,LMWH 低剂量造模组和LMWH 高剂量造模组子宫明显较肥厚(见图1)。各组胚胎数量比较,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WH 低剂量造模组和LMWH 高剂量造模组较造模组增加(P<0.05),LMWH 高剂量造模组最高;LMWH 高剂量造模组较对照组增加(P<0.05)。见表2 和图2。

图1 子宫图

图2 各组胚胎数量比较 (±s)

2.2 子宫内膜HE染色

造模组子宫内膜厚度薄,间质致密;LMWH低剂量造模组和LMWH 高剂量造模组子宫内膜增厚,子宫腺弯曲,腺腔扩大,螺旋动脉更长、更弯曲,间质呈生理性水肿,局部内膜疏松,LMWH高剂量造模组尤为明显。各组腺体数量、血管数量比较,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WH 低剂量造模组和LMWH 高剂量造模组较造模组增加(P<0.05),而LMWH 造模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和图3。

表2 每组胚胎、腺体及血管数量比较 (n=12,±s)

表2 每组胚胎、腺体及血管数量比较 (n=12,±s)

注:①与造模组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造模组LMWH低剂量造模组LMWH高剂量造模组F 值P 值胚胎数量8.08±0.79 6.00±0.74 8.50±0.67①9.17±0.58①②45.685 0.000腺体数量18.93±3.75 13.33±4.38 17.39±3.86①20.83±2.82①8.692 0.000血管数量16.27±2.24 11.87±3.58 16.58±3.81①16.84±2.52①6.897 0.001

图3 HE染色图 (×200)

2.3 各组HOXA10、PECAM1、Wnt7A、β-catenin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

各 组HOXA10、PECAM1、Wnt7A、β-catenin mRNA 相对表达量比较,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WH 低剂量造模组和LMWH高剂量造模组较造模组增加(P<0.05)。结果表明,LMWH 可以改善子宫内膜情况,提高胚胎植入,作用机制与Wnt 通路和PECAM1、HOXA10 相关;LMWH 高剂量疗效更佳,能更好地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见表3 和图4。

表3 各组HOXA10、PECAM1、Wnt7A、β-catenin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 (n=12,±s)

表3 各组HOXA10、PECAM1、Wnt7A、β-catenin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 (n=12,±s)

组别对照组造模组LMWH低剂量造模组LMWH高剂量造模组F 值P 值HOXA10 1.01±0.42 0.28±0.13 1.62±0.89 2.08±0.68 10.150 0.000 PECAM1 1.00±0.29 0.33±0.16 1.62±0.84 2.01±0.72 9.652 0.000 Wnt7A 1.00±0.47 0.28±0.18 2.37±0.90 4.11±0.91 36.350 0.000 β-catenin 1.00±0.58 0.15±0.07 1.24±0.29 2.26±0.52 3.734 0.028

图4 各组HOXA10、PECAM1、Wnt7A、β-catenin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 (±s)

3 讨论

HOXA10 作为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物,在分泌中期达到峰值[8],这一时间与植入窗口期相同,其含量增加提示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提高。本研究发现经过LMWH 治疗后的小鼠,HOXA10 含量与造模组相比显著增加。提示LMWH 存在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作用,且这一作用与用药剂量相关。

Wnts 是小鼠子宫形态发生和胚泡植入的重要调节因子[9],其失调会导致腺体形成、蜕膜化和生育能力的缺陷。本研究发现,经LMWH 低剂量治疗后,胚胎植入数量高于造模组,HE 染色新生血管的数量也较多。从分子层面来说,与造模组相比,不同剂量LMWH 造模组Wnt7A mRNA 和βcatenin mRNA 含量都显著增加,LMWH 高剂量造模组效果优于LMWH 低剂量造模组。以上结果表明,LMWH 可以明显改善胚泡植入失败子宫内膜容受性,进而有利于胚胎植入。并且LMWH 作用通路可能为Wnt 通路。

胚胎和母体子宫内膜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是着床过程的第一步,类固醇激素在其中发挥作用。孕激素与Wnt 通路相关,可影响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的Wnt7A[10-11]。孕酮可在去卵巢小鼠体内诱导子宫内膜血管生成[12],血管生成和重塑过程为母胎界面提供充足的血液供应,这对成功着床至关重要[13]。

PECAM1 作为新生血管的标志物,负责囊胚植入过程中胎盘的血流[14]。本研究发现,不同剂量LMWH 造模组PECAM1 较造模组显著增加,说明LMWH 可能通过增加血管生成促进胚胎植入。胎盘血管生成对于正常胎盘循环以及胎儿发育至关重要,滋养层浸润不足将导致血管-胎盘功能不全[15]。体外细胞培养发现,LMWH 可以促进滋养细胞侵袭,与本研究结果一致[16]。本研究仍有一定不足,只证明了LMWH、PECAM1 与Wnt 有关,未明确LMWH 作用靶点是PECAM1。母胎界面分子机制极为复杂,Wnt 可能不是LMWH 唯一作用通路,这些都值得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模组低剂量胚胎
母亲肥胖竟然能导致胚胎缺陷
光学薄膜技术及在背光模组中的应用研究
母亲肥胖竟然能导致胚胎缺陷
高速公路表贴透镜模组设计浅谈
浅谈石墨烯材料在LED路灯模组中的应用及该模组的设计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DiI 在已固定人胚胎周围神经的示踪研究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
正常和慢心率CT冠状动脉低剂量扫描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