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紫草中1个新的紫草呋喃类化合物

2021-10-12 03:21韩旭阳曾祖平
中草药 2021年19期
关键词:流分呋喃紫草

彭 冰,王 宏,韩旭阳,曾祖平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北京市中医研究所,北京 100010

2.银屑病中医临床基础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10

新疆紫草Arnebia euchroma(Royle) Johnst 是紫草科(Boraginaceae)软紫草属ArnebiaForssk.多年生草本,产新疆及西藏西部。生长在海拔2500~4200 m 砾石山坡、洪积扇、草地及草甸等处。印度西北部、尼泊尔、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地区、阿富汗、伊朗、俄罗斯中亚地区及西伯利亚有分布[1]。新疆紫草是我国药用紫草的法定来源之一,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消斑的功效,临床上用来治疗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等症[2]。紫草善清血分之热,能行血滞、凉血热、泻热毒,为凉血活血解毒之要药[3],也是银屑病凉血活血解毒治则的典型代表药物[4-6]。紫草标准汤剂可显著改善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具有抗银屑病作用[7]。

紫草中的化合物类型主要包括萘醌类、苯醌及单萜苯酚类、黄酮类、酚酸类、萜类及多糖类等[8-9]。其中紫草素(shikonin)及紫草呋喃(shikonofuran)类成分因具有广泛的抗菌、抗炎和抗肿瘤活性而被认为是紫草的主要活性成分[10]。为了进一步对紫草的药效物质进行研究,本实验对紫草75%乙醇提取物分离纯化,通过硅胶、ΜCI 凝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和制备型HPLC 分离得到了3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紫草呋喃萜酮A(shikonofuranone A,1)、arnebinol A(2)和arnebinol C(3)。

1 仪器与材料

YZN50 型液体真空浓缩煎药机(北京东华原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LC-6AD 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仪(SHIΜADZU 公司,日本);Agilent XDB-C18色谱柱(150 mm×21.2 mm,5 μm,Agilent 公司,美国);凝胶Sephadex LH-20(GE 公司,美国);ΜCI-gel(Μ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日本);Agilent-NΜR-vnmrs 600 型核磁共振仪(Agilent 公司,美国);QSTAR Elite 高分辨质谱仪(AB SCIEX公司,美国);薄层色谱用硅胶GF254均为青岛海洋所产品,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紫草饮片(北京盛世龙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产地新疆,批号1207178),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何薇主任药师鉴定为新疆紫草A.euchroma(Royle) Johnst 的干燥根(ZCAO0130501)保存于北京市中医研究所。

2 提取与分离

取紫草饮片4.7 kg,适当剪碎,投入真空煎药机中,每次加6 L 75%乙醇室温浸提取4 次,每次24 h,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提取液浓缩后用水分散,依次用石油醚、醋酸乙酯萃取3 次,得到石油醚部位10.4 g、醋酸乙酯部位54.88 g 和水部位17.0 g。将醋酸乙酯部位(54.0 g)用常压硅胶柱分离,二氯甲烷-甲醇(100∶5、10∶1、5∶1、1∶1、0∶1)梯度洗脱,得到8 个流分Fr.1~8。将Fr.3(7.6 g)用50%乙醇分散,经ΜCI-gel 柱色谱色谱,依次用50%、75%、95%乙醇洗脱,得到8 个流分Fr.3.1~3.8。将Fr.3.2(120 mg)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得到7 个流分Fr.3.2.1~3.2.7。将Fr.3.2.5(33.0 mg)经半制备色谱得到化合物1(36%甲醇-水,5.6 mg),将Fr.3.3(236 mg)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得到11个流分Fr.3.3.1~3.3.11。将Fr.3.3.3(31.5 mg)经半制备色谱得到化合物2(40%甲醇-水,2.6 mg)和3(41%甲醇-水,7.2 mg)。

3 结构鉴定

化合物1:红棕色油状物,HR-ESI-ΜSm/z277.144 3 [Μ+H]+(计算值C16H20O4,277.144 0),结合1D 和2D-NΜR 谱图确定分子式为C16H20O4,不饱和度为7。1H-NΜR,13C-NΜR 和HΜQC(表1)给出4 个烯质子信号为7.59 (1H,s),7.09 (1H,s),6.31 (1H,s),5.17 (1H,brt,J=7.1 Hz);2 个连氧碳上的质子信号为4.78 (1H,t,J=3.8 Hz),4.61 (1H,t,J=6.6 Hz);2 个甲基质子信号1.61 (3H,s),1.69 (3H,s);4 个质子信号2.21 (2H,m),2.45 (2H,m),2.38(1H,m),2.76 (1H,m) 归属于亚甲基。13C-NΜR (150 ΜHz,CD3OD) 共给出16 个碳信号,结合1H-NΜR和HΜQC 谱可推测δ201.8 为羰基碳信号。在HΜBC 谱中,通过H-2 与C-4 (δC64.0) 和C-6 (δC33.3) 相关;H-4 与C-2 (δC120.8),C-3 (δC149.4),C-6相关;H-5 与C-1 (δC201.8),C-3,C-4 相关;H-6 与C-1,C-4,C-5 (δC32.0) 相关,结合1H-NΜR 和13C-NΜR 信号,推导出4-羟基环己-2-烯酮片段。通过H-3′与C-2′ (δC152.5),C-4′ (δC133.8),C-5′ (δC143.5) 相关;H-5′和C-2′,C-3′(δC115.2),C-4′相关,结合1H-NΜR 信号7.59 (1H,s),7.09 (1H,s),证实了2,4-取代的呋喃环的存在。烯质子(H-2)和连氧碳质子(H-4)都与呋喃环(C-2′)的季碳之间的远距离相关表明呋喃环连在C-3 的位置。1H-NΜR谱中单峰1.61(3H,s)和1.69(3H,s)归属于与双键相连的2 个甲基质子信号;1 个宽三重峰信号5.17 (1H,t,J=7.1 Hz) 归属于乙烯基质子;4.61(1H,t,J=6.6 Hz) 归属于连氧质子信号;以上数据与shikonofuran J 的侧链信号相近[11]。不同之处在于shikonofuran J 的C-1′′位甲氧基被羟基取代,H-1′′向低场位移,显示化合物1 含有1-羟基-4-甲基戊-3-烯侧链片段。烯质子信号H-3′和H-5′都与侧链C-1′′的叔碳之间存在远程相关,同时H-1′′与C-3′,4′,5′相关,表明侧链连接在呋喃环的C-4′的位置。

表1 化合物1 的1H-NMR 和13C-NMR 的核磁数据 (600/150 MHz,CD3OD)Table 1 1H-and 13C-NMR data for compound 1 (600/150 MHz,CD3OD)

结合1H-NΜR、13C-NΜR、HSQC、HΜBC 谱数据及文献,确定化合物1 的结构为2-(2′-烯基-4′-羟基-环己酮-3′-基)-4-(1′′-羟基-4′′-甲基-3′′-戊烯-1′′-基)呋喃,经文献检索和查新确定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紫草呋喃萜酮A(shikonofuranone A)。化合物1H-NΜR 和13C-NΜR 的核磁数据见表1,化合物1的结构和主要HΜBC 相关图见图1。该化合物的发现丰富了紫草呋喃类化合物的亚结构类型,其立体构型和药理活性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图1 化合物1 的结构和主要HMBC 相关图Fig.1 Structure and key HMBC correlations of compound 1

化合物2:白色粉末;1H-NΜR (600 ΜHz,CD3OD)δ:6.72 (1H,d,J=9.0 Hz,H-2),6.65 (1H,d,J=9.0 Hz,H-3),6.87 (1H,s,H-6),6.96 (1H,s,H-7),2.73 (1H,m,H-9α),1.90 (1H,m,H-9β),2.21 (1H,m,H-10α),1.91 (1H,m,H-10β),5.11 (1H,t,J=7.2 Hz,H-11),3.38 (1H,d,J=12.0 Hz,H-13α),2.42 (1H,d,J=12.0 Hz,H-13β),1.58 (3H,s,H-16);13C-NΜR(150 ΜHz,CD3OD)δ:150.9 (C-1),118.4 (C-2),115.4(C-3),150.8 (C-4),118.6 (C-5),78.8 (C-6),152.6(C-7),129.5 (C-8),26.1 (C-9),25.6 (C-10),121.6(C-11),142.2 (C-12),27.3 (C-13),127.8 (C-14),177.9(C-15),22.2 (C-16)。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一致[12],故鉴定化合物2 为arnebinol A。

化合物3:白色粉末;1H-NΜR (600 ΜHz,CD3OD)δ:6.71 (1H,d,J=9.0 Hz,H-2),6.59 (1H,d,J=9.0 Hz,H-3),5.63 (1H,d,J=6.0 Hz,H-5),3.18(1H,d,J=6.0 Hz,H-6),2.99 (1H,d,J=18.0 Hz,H-8α),2.46 (1H,d,J=18.0 Hz,H-8β),1.24 (3H,s,H-9),5.75 (1H,dd,J=18.0,12.0 Hz,H-10),4.93~4.96 (2H,m,H-11),6.26 (1H,s,H-13α),5.84 (1H,s,H-13β);13C-NΜR (150 ΜHz,CD3OD)δ:148.4 (C-1),117.3 (C-2),114.1 (C-3),151.1 (C-4),119.6 (C-4α),75.7 (C-5),50.1 (C-6),38.5 (C-7),34.8 (C-8),124.9(C-8α),24.7 (C-9),141.9 (C-10),115.1 (C-11),139.9(C-12),123.4 (C-13),173.1 (C-14)。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一致[12],故鉴定化合物3 为arnebinol C。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流分呋喃紫草
向天果正丁醇层化学成分分离及鉴定∗
杜仲叶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丽江黄芩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滇黄芩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小儿红屁股涂紫草油
1-O-[3-(2-呋喃基)丙烯酰基]-β-D-吡喃果糖的合成及应用
不同市场紫草相关质量的比较研究
HPLC测定滇紫草及其两个近缘种中乙酰紫草素的含量
黄连紫草凝胶质量标准
一个含呋喃环顺磁性碳硼烷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成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