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内涵式发展

2021-10-12 18:32李娴
新西部 2021年9期
关键词:厕所旅游

李娴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中央一直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具备造血功能,能带动乡村人口回流,提高经济收益,是乡村调整经济结构、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产业联动、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很多乡村从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穷困的地区,建设成为现在的幸福美丽乡村,为乡村旅游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乡村旅游从无到有,发展迅速,也促进了幸福美丽乡村建设。

目前已经涌现出众多乡村旅游新业态,掀起了一股乡村旅游开发建设热。但也要看到,乡村旅游不能盲目跟风,停留于形式,需要可持续内涵式发展。只有做强乡村自身产业,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才能做到乡村旅游的真正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激发乡村活力。在乡村旅游内涵式发展中,有以下几个重点,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开发,经营主体是关键

打铁还需自身硬,乡村旅游开发还是要以当地村民为主体。虽然在经营资本和管理技术人员上,需要引进社会资本和专业人员,但是,在乡村旅游开发规划前期、开发建设中期、以及经营运营后期,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以及当地居民都需要发挥重要作用,才能使乡村旅游得到可持续的发展。乡镇人民政府作为乡村旅游开发领导主体,要宣传、鼓励和引导乡村旅游开发方向,引导成立各村乡村旅游合作社,引进社会资金,为外界与乡村搭建平台,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乡村旅游开发。村委会作为开发实施主体,是建设乡村旅游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领和带动村民进行土地流轉、组织承包,和社会资本共建旅游开发公司。当地村民,通过租借土地、闲置房屋以及自身投入建设经营等各环节,参与到乡村旅游开发中,是乡村旅游开发的具体建设主体,也是最终受益人。通过乡镇引领,合作社实施,村民参与,才能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防止空心化、飞地化,真正激活村民的活力。

例如,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幸福村,是全村整体开发的典型案例代表,2015年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依托温江区国家级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的重点项目、温江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示范项目,村里4个组共计224户村民聚集,共整理出宅基地约171亩。除农民集中居住区林盘占地67.1亩,余下104.54亩集体建设用地又能进行深度开发。村里发动立项范围内愿意参与土地整治的农户入股,组建幸福田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将224户参与农户手中的林权、房屋产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整合为集体大证,向农商银行进行质押,进行建设。幸福村运用川西村落布局理念,打造了田园绿道、水立方生态公园、湿地公园、紫薇博览园、农耕文化展览馆等休闲农业项目。

特色,创新产品是优势

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田园风光只是乡村环境,打造具备核心吸引力的乡村旅游产品,才能将环境优势转化成产品优势,变乡村环境为乡村旅游。创新产品能推动乡村旅游跟随需求市场不断发展提升,具备时代性和生命力,通过多渠道激发乡村活力。诸如“乡村康养”,将健康产业置入乡村,基于农产品和乡村环境的康、养、疗系列乡村康养旅游产品。“乡村研学”,针对中小学学生知识结构和学校教学结合,基于认识自然、了解乡村,和物理、化学、历史文化等课程相衔接,开展小学、中学乡村研学旅行课程。“乡村多元化度假住宿”,盘活闲置房屋等资产,将废弃乡村小学和工厂等建筑提升改造成文创精品民宿,以及既适宜各种人群又具备乡村特色的简约返朴的“胶囊旅社”、树屋、集装箱式整体拆装住宿等等。“文艺乡村”,用乡村当地特色的蜡染、竹编、陶瓷手工、绘画、原创诗歌等非物质文化点亮村庄,通过整体布局、艺人带动、运营管理,打造出丰富多样的文艺村庄。“文创商品”,挖掘特色农产品的产业链延伸,通过乡村农产品包装的文创设计,打造系列特色乡村旅游纪念品。

比如,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道明镇是历史悠久的竹编之乡,道明竹编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竹艺村利用竹子的韧性、竹编的技巧、通过参数模拟,打造了一座“无限(∞)形”竹里建筑,还在第16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亮相,通过创新乡野建筑带动整个乡村发展。该建筑的青瓦房是由70%轻型预制的钢木构架支撑起的一个内向重叠的环形青瓦屋面,而盘旋的屋面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两个内向的院落,为室内提供了丰富的景观层次。高预制化率使得项目现场施工总共只用了52天。竹里的建筑功能具体包括展示、展览、会议、民宿、以及餐饮、娱乐等多项功能。设计构思试图合理融入原有场地、周围村落以及自然生态资源,探索城市与新乡村建设的互动,实践新建造技术与当地手工艺的紧密结合,以及将传统营造技艺与预制工业化等不同层面的问题实现融合。

便利,基础设施是保障

随着全国脱贫攻坚的进行,乡村交通道路、供电供水、网络信息等基础设施取得了空前的改善。就乡村旅游发展的需求基本能够满足,但是作为乡村旅游内涵发展,在基础设施的完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提升,甚至成为乡村旅游亮点。如“乡村旅游厕所”,在全国厕所革命的推行下,乡村厕所在数量和分布上有了很大提升,在A级旅游厕所标准的实施下,乡村旅游厕所在体量和设施上也有了突出的效果。但是,很多乡村旅游厕所仅限于达到标准,建设了很多成本高,而功能和风貌与周边环境不符的“城市型”乡村旅游厕所。如果将当地乡村生态文化要素融入建筑风貌和设计,将周边环境巧妙融入其中,便可形成既满足标准要求,又有乡村特色亮点的吸引要素之一。

比如,四川省西昌市东河镇首座智慧公厕于2018年3月开工,2018年12月10日正式投入使用,24小时全天免费开放,建筑面积203平方米,绿化面积约500平方米。该智慧公厕最大的特点就是安全、实用和节能环保,并且配备有自动感应设备。上面显示的有如厕男女人数、温度、湿度等数据,以及男女厕所空位的显示。具有一键报警功能,如厕人员若进入厕所16分钟未出来,控制系统将会自动进行报警,或者如厕者若发生意外,可以按下报警按钮,公厕管理员就会及时出现并提供帮助。

人气,节庆活动是助力

一直以来,大型节庆活动都集中在人气和设施较为集中的城市进行,近年来乡村旅游节庆活动也成为了热点,尤其是去年“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举办,将乡村节庆活动推向了高潮。节庆活动不仅可以用其快速传播和多重影响的特性进行乡村的市场宣传推广,还可以在临时性活动之后留下部分永久性景观,借助活动开展提升乡村田园景观打造。同时,在节庆活动中既宣传了乡村本土特色文化,又在售卖自身特色农产品时逐渐形成特色商贸市场,有助于农业市场的推广和发展。比如,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团坝镇喊山开茶文化节。四川省大竹县团坝镇当地返乡创客白茶种植带头人廖红军,带领茶农们从2016年举办喊山开茶文化节,今年已经是连续五届了。目前大竹白茶已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大竹现有白茶企业25家、专业合作社47户,种植白茶已达5.2万亩。现在廖红军经营的云峰茶谷已经是国家3A级景区,今年正在积极创建国家4A级景区,节庆活动为茶产业的推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是乡村振兴的完美展示。

作者简介

李 娴 成都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旅游规划与开发

猜你喜欢
厕所旅游
我们一起“云旅游”
小A去旅游
未来猫厕所
厕所
旅游
记得上厕所
现在方便吗?
有意思的厕所图标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