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里木湖:以生态之“蓝”打造新疆旅游高地

2021-10-12 18:32纪洪福
新西部 2021年9期
关键词:赛里木湖景区规划

赛里木湖是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自然遗产地、国家湿地公园。近年来,赛里木湖景区牢固树立“规划即法”意识,注重规划在生态保护和发展中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约束作用,全面落实生态保护措施。赛里木湖壮美的湖光山色,是祖国西部辽阔高远风光的卓越代表,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赛里木湖獨一无二的蓝色,是大自然赐予,也是党和政府执政理念的真实彰显。

世界上有一种蓝,叫赛里木湖蓝!

赛里木湖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西天山北麓,湖水透明度12米以上,湖面海拔2073米,面积458平方公里,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山湖泊。初夏时节,湛蓝的赛里木湖周边湖畔草场花草如海;金秋时令,湛蓝的湖水与蓝天竞碧;冬季来临,湛蓝湖水凝结为方圆百里的蓝冰,与您又有个“蓝冰之约”;冬去春来,云生天山雪岭,蓝冰初融,又现“半湖脂玉半湖蓝”盛景。四季变幻,惟一不变的是赛里木湖的“蓝”。

来赛里木湖的人,都会被这蓝色的湖所吸引、打动,都会深深爱上这蓝色。这蓝色的永续,是赛里木湖人的永恒承诺。尤其是近年来,赛里木湖景区在坚决落实中央治疆方略和新疆工作总目标中,以“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紧扣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确立赛里木湖的保护利用以“生态为基,文化为魂,游客为本,特色为要,全域共享”为主线,在不断丰富发展景区旅游业态布局的同时,始终做到“实施最严格的保护,恢复最原始的生态,推进最科学的发展”,用心呵护赛里木湖美丽的生态之“蓝”。

以绿色发展为遵循,全力恢复景区原始自然风貌

赛里木湖是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自然遗产地、国家湿地公园,素有“天山圣湖”“西域净海”“西来之异境,世外之灵壤”等美誉。景区内动植物种类多样,其中珍稀濒危和具有重大科研价值的关键植物多达64种,关键动物物种达124种,被纳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鉴于赛里木湖景区极高的生态价值和保护的紧迫性,博州始终积极落实国家、自治区要求,全力保护和恢复景区自然原始生态风貌。

一是早在2002年,博州人民政府突出景区生态保护的核心地位,投入2800万元建设博乐赛马场,将“那达慕草原节”举办地迁出景区,避免了赛里木湖畔一年一度人车践踏辗压植被、垃圾污染等问题;在2004年,又实施景区专项环境综合整治。

二是在2007年,自治区成立专班高位推动,全面推进核心区拆迁整治工作,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拆除了核心区3万平方米违规建筑,取缔了达不到环保要求的游船等项目,使景区原始自然风貌逐步开始恢复。

三是自2011年起,博州利用国家生态奖励资金,投入近2亿元,实施核心区16.45万亩草场禁牧,涉及两地州15个乡镇团场的522户、2591名牧民、12.76万头(只)牲畜通过定居和舍饲圈养得到妥善安置,现核心区禁牧面积已扩大到38万亩,区内超载放牧、滥牧、过牧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四是自2012年,通过积极争取,赛里木湖成功纳入全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15个重点支持的湖泊,争取资金7.23亿元完成生态保护项目45个,湖体水质自2015年从Ⅳ类升为Ⅲ类,所有指标均达标,使赛里木湖“蓝”有了根本性的保障。

牢固树立“规划即法”意识,全面落实生态保护措施

规划是景区保护利用的纲领性法规,赛里木湖景区注重规划在生态保护和发展中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约束作用。

一是先后聘请国内外顶级规划设计院完成了《赛里木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赛里木湖风景名胜区“环湖九点”详细规划和综合服务基地、三台古驿控制性详细规划》《赛里木湖风景名胜区旅游总体规划》《赛里木湖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等规划的编制与审批工作,景区规划体系逐步完善,景区保护、发展的法定依据更加充分。

二是坚持“有进有退”,凡是对生态保护有利的、可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项目千方百计给予推进;凡是不利于赛里木湖生态环境保护的,无论有多大经济效益均坚决摒弃。

三是按照总规“区内游,区外住”的要求,全力整合各类资金在景区外围选址建设游客综合接待服务基地,最大限度地避免、控制和减轻景区的人为进入性破坏。

四是确立“不让一滴污水进入湖域”“动核心区内一草一木都要报告”工作准则。环湖绿道、停车场、木栈道,以及环湖地埋电力、充电桩等项目全面实现低碳化、环保化、精品化;引进电动区间观光车,景区全部实现电采暖以减少废气污染;景区内所有污水拉运出湖进行处理,达到一级A标准后排放。

五是强化综合执法局职能作用发挥,环湖设立12个管护站对违搭建筑、碾压草场、采花摘草、违规放牧等行为进行强力管护,环湖38万亩草场恢复良好,山清如洗,水碧如染,花草如海的景观得到再现。

打造和谐共享景区,各族人民共享生态之“蓝”

赛里木湖壮美的湖光山色,是祖国西部辽阔高远风光的卓越代表,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赛里木湖独一无二的蓝色,是大自然赐予,也是党和政府执政理念的真实彰显。近年来,赛里木湖游客量每年近乎翻番态势递增,2021年截止8月接待游客达到211.6万人次,同时各方游客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是对标强化5A建设标准,赛里木湖景区在“吃、住、行、游、购、娱、厕”“商、养、学、闲、情、奇、文”等方面进一步优化供给,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游客,让大家充分享受安心、放心、贴心、开心、舒心的优质旅游。

二是打造“旅游+”文化体育活动品牌,通过开展冰雪节、马拉松赛、世模走进赛湖、露营大会、摄影大赛等系列活动,景区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通过收集、整理、编撰、出版《赛里木湖人文丛书》,进一步梳理赛里木湖历史文化脉络并进行展现,让人们了解到祖国西部不仅风光殊绝,并且人文荟萃,让各族人民共享祖国大美山河同时,感受文化的洗礼。

三是发挥“旅游+”民族融合作用,随着“民族团结一家亲”、民族团结“结亲周”等民族联谊活动的开展,赛里木湖成为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各族结对亲戚携手游赛湖,激发了各族人民爱国、爱疆、爱家乡的情感。每年2月举办的“冰雪风情·蓝冰之约”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就吸引各族游客数十万人次,结对亲戚万余人次,各族人民在观光中感受着美好生活,结对亲戚在休闲中增进着了解与情谊,充分展示了博州、乃至新疆各族人民和衷共济、民族团结大好局面。

四是推进“旅游+”区域经济发展,赛里木湖在区域旅游产业的龙头作用日益明显,已成为整合整个博州沙漠、胡杨、口岸、湿地、怪石、温泉等旅游资源的高点,已是推进区域全域旅游快速发展的强力引擎,辐射带动越来越多的业态融入共享赛里木湖之“蓝”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赛里木湖景区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新疆工作总目标为统领,把握新时代赋予的新机遇、新使命,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和谐美丽景区,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旅游发展的新期盼,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贡献。

赛里木湖“蓝”所代表的绿水青山,就是各族人民共享永续生态之美的“金山银山”。

作者简介

纪洪福 新疆博州文体广旅局党组成员、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队长

猜你喜欢
赛里木湖景区规划
长假也救不回的景区破产
赛里木湖-果子沟
“摘牌”
遇见赛里木湖
国庆节前157个景区将迎来降价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赛里木湖里有些云(组诗)
冰上的赛里木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