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智慧居家养老模式的困境与策略思考

2021-10-12 18:32牛奕翔
新西部 2021年9期
关键词:西安市居家对象

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即运用互联网连接医疗、餐饮、保健、康复护理、文化运动和心理咨询等各个方面,为老年人养老提供精细化、人性化服务;实时监控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形成老年人健康大数据,促进智慧型居家养老更加系统化、规范化。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发布《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国家开始关注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这既是对智慧养老发展的肯定,也标志着智慧养老进入了一个政企联动、开放融合、共同发展的新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养老问题不仅关系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关系着人民的生活质量。[1]从2015年起,智慧养老的理念迅速发展,智慧居家养老开始增多。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南京、咸宁、无锡、沧州、泉州等地都开始探索智慧居家养老,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奠定了我国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2]然而,我国智慧型居家养老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尚不成熟。

西安市智慧养老的发展现状

西安市的智慧养老一直处在尝试阶段,在服务模式上有以下几种: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建民营”模式,基本特征是政府出资建设,交由社会机构运营,政府每年拨付一定运营经费,平台为政府提供老龄人口基本信息,为辖区老人免费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派单服务以及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监管等业务,具有显著的公共服务性质,如莲湖区信息服务中心;[3][4]以企业为主导、政府支持建设运营的PPP模式,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企业筹建并自主运营,政府为平台建设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为辖区内老人提供线上线下服务,如碑林区的瑞泉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采用服务中心、服务站点、信息平台、派发服务的方式进行运营,其内容涉及养老对象的托管、医疗、配送餐、信息平台管理等多方面服务内容;[5]以社会机构为主导的连锁自营模式,基本特征是社会机构自建信息网络平台、自购智能设备,以社区老人健康管理服务为主业,以日常生活服务为延伸,连锁经营、自负盈亏的运营方式,如陕西全乐康养服务中心的“健康管理平台”;以市场为主导的健康管理服务企业模式,基本特征是由社会资本或企业资本支撑,以健康管理服务为专营业务的智慧服务平台,如:陕西康桥健康管理公司,以中医医院为支撑,建立了健康信息平台,并通过智能腕表,监测数据为养老对象提供体检、健康讲座、远程诊疗等服务;[6]社区托养机构信息化管理模式,基本特征是社区养老机构投资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用于养老对象基本信息、服务管理与家属的互动,如莲湖区金宝美养老服务中心,在社区内建立小型托老院,院内定制了一套智能信息管理平台,设计了手机APP软件和远程视频系统,通过平台与各种软件服务系统实现机构内人事、财务、资管、护理、服务、统计、查询等功能管理,通过在线视频可以同步养老对象的身体状况和每日服务的完成情况。[7]西安市目前的这几种智慧养老模式大致可以总结为两类,一种是具有较明显的公共服务性质的,政府为主导的信息平台,以提供生活照料类服务为主要内容,服务对象侧重于普通老人与困境老人;另一种是以企业和机构为主导的智慧养老模式,主要以提供专业性的健康管理、健康产品与指导服务为内容,侧重于有健康需求的养老人群,具有较强的专业化服务性质。但是这两种智慧养老方式目前在西安只是服务于局部区域且数量极少,并未在全域推广,所以覆盖的养老人群有限,从运营和使用的效果来看并不明显。

制约西安的智慧养老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国家政策不能及时落地

国家政策大多是倡导性、宏观性政策,原则性较强,操作性较弱,一般不能直接指导地方具体实践,需要各地政府根据当地情况对宏观政策进行细化、并进行可操作性转化。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从运营和接受两个角度阻力都较大,造成智慧养老推广和发展缓慢。[8]

(二)老年人的养老消费观念难以改变

智慧养老服务与传统养老服务所不同,服务的方法和手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传统养老服务是直接服务,智慧养老服务是借助互联网、物联网以及最新的数字科学技术,通过信息网络平台中间环节而实现的服务,服务的对象人群没有变,服务方式发生了变化,服务内容有了较大幅度的拓展。增值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和多元化,而这些服务还未完全被养老对象接受。[9]

(三)智慧养老产品操作使用不便

由于目前的养老对象接受的数字化培训较少,所以在智慧养老服务过程中往往出现对智能化产品使用不便,造成智慧养老服务体验过程欠佳,加上智能产品较为单一,智能产品的适老化不足,所以造成智慧养老服务过程中的诸多不便,使推广难度加大。[10]

(四)政府投入不足

与其他同类城市相比较,西安市政府在智慧养老服务上的资金投入较少,加上各类智能终端产品的应用率相对较低,造成在智慧养老的初级推广阶段效果不佳。

(五)智慧服务的质量认可度不高

目前的智慧养老服务方式较为单一,服务效果远未达到预期,造成养老对象对智慧养老服务的信任度降低,最终选择使用程度不高。

推进西安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相应国家政策

西安市应根据国家政策,依托西安的科研优势,积极地探索符合本地情况的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并且结合社区建设情况进行有效推广。

(二)对养老对象进行培训

增加老年群体的智慧化产品应用培训,建立老年群体的数字化意识,让老年群体降低对智慧化产品的陌生感,从而提升智慧养老服务过程中的体检效果,增加对智慧养老的认可度。

(三)对养老对象进行分類

对本地区养老对象进行科学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的养老对象设计开发适老化的智慧养老产品,丰富养老产品种类,按养老对象的不同类型,打造差异化的养老解决方案,降低智慧养老解决方案成本的同时提升智慧养老效果。

(四)加大政府投入,引导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发展

西安市在之前几年的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公共财政投入力度较小,与东南部城市相比,发展滞后。在后续的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过程中,西安市各级政府应积极行动,依托科研优势和高校的人才优势,同时加大各级财政以及国有资本的投入,实现追赶超越。

(五)建立智慧居家养老方案的评价系统

对已有的智慧居家养老解决方案进行定期评价,对评价的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调整解决方案中的不适因素,不断提升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增加养老对象对智慧养老服务的信任度,使智慧养老服务能尽快地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通过以上措施,保证智慧养老服务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加顺畅,让智慧养老服务方案更具有针对性,满足不同养老对象的需求,不断提升智慧养老服务的质量,使智慧养老模式可以被快速广泛的接受。

参考文献

[1]贾玉娇,王丛.需求导向下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0,41(05):166-172+213.

[2]睢党臣,刘星辰.人工智能居家养老模式构建[J].重庆社会科学,2020(07):6-19+2.

[3]余晓艳,赵银侠.以政策支持体系助推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发展——以西安市为例[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8,32(01):30-35.

[4]杨玥书.“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的调查[J].社会与公益,2021,12(01):69-72.

[5]张薇. 西安市智慧养老服务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8.

[6]侯亚妮,王菊宁,史敏,尚丛姗.西安市智慧社区养老模式探索[J].经贸实践,2017(02):113-114.

[7]刁力卓,梁美娟.“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多元协同创新模式应用研究——以西安市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为例[J].纳税,2019,13(27):193.

[8]李从容,刘凡.供给侧视角下西安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2):3059-3062.

[9]周橙旻,赵晗肖,徐雪,梁爽,Jake Kaner.基于Citespace的中國适老智能家居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J/OL].包装工程:1-9,2021-09-12.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094.TB.20210508.1016.002.html.

[10]董钰. 西安市居家养老服务供需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0.

作者简介

牛奕翔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计算机系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为物联网、大数据应用及其相关交叉社科方向

猜你喜欢
西安市居家对象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THE NEW STRATEGIES OF ENGLISH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THE NEW STRATEGIES OF ENGLISH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居家信条
情防控常态化 居家防护不可少
123的几种说法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图说车事
微生高的往事
西安市检察院依法对白雪山案提起公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