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作业治疗学实践教学的应用研究

2021-10-13 20:56赵静霞隋欣李品梅
南北桥 2021年23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思维导图

赵静霞 隋欣 李品梅

【摘    要】健康中国建设的推进,催生应用型康复人才培养进程,加强和拓展多渠道的实践教学途径,探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是康复治疗学专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对思维导图在作业治疗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讨论,以期为康复治疗学实践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思维导图  作业治疗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23.005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1]明确提出“使全体人民享有所需要的、有质量的、可负担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在大健康产业发展背景下,康复服务已经成为全民健康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康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康复服务发展的基石,而我国目前的康复人才储备现况尚不能完全高质量满足社会实际需求,以应用型的康复治疗人才问题尤为明显。因而,进一步完善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其课程体系、教材内容和培养模式,对思维导图在作业治疗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讨论,以期为康复治疗学实践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探索构建康复治疗学专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我国新时代康复事业发展需要,推动健康中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业治疗学是康复治疗学的一门核心课程,专业实践性非常强。为培养优秀的应用型康复专业技术人才,提升高校作业治疗实践教学质量势在必行[3]。2012年,世界作业治疗师联盟(World Federation of Occupational Therapists,WFOT)定义作业治疗为恢复患者功能,有目的、有选择性地从日常生活活动、生产劳动、认知活动中选择一些作业对患者进行训练,使患者在作业中获得功能锻炼, 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患者身体、精神和社会参与等各方面障碍的功能恢复。相较于发达地区,我国作业治疗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教育体系和教育模式有待完善,把思维导图在作业治疗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讨论,进一步优化作业治疗本科教育,以服务临床,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目标,逐步探索作业治疗学教学发展新思路,培养契合社会需要的作业治疗人才,是目前我国高校作业治疗学教学改革探索的方向。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又名心智图,是英国学者东尼·搏赞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针对线性笔记不足而发明的一种新型的非线性笔记工具。通过线条、词汇、图像等形式,将思维以视觉效果呈现,用相对直观、形象的逻辑关系图使中心概念与分支概念产生关联,进而将复杂的理论知识以层次性视图形式呈现出来[4]。思维导图具有思维可视化、思维激发、思维整理三个重要特征。研究表明,思维导图可强化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助于实现知识体系的构建与整体掌握,可运用到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领域的创造、思考。近年来,思维导图在国内教学、企业管理、日常生活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但是,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实践教学方法,还处于引入和探索阶段。作为发散性、可视化的形象思维模式,思维导图有望成为新型教学活动和教学手段辅助方法。

二、研究与探讨

(一)思维导图在实践教学中的理论研究

1.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表明,思维导图在教学过程中被广泛地应用,具有很好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是一种具有良好教学效果的学习策略和实操方法。经过大量教学实践与丰富实践研究,证实思维导图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训练思维能力、调动主动学习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综合能力和素质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张慧静[5]研究发现,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外科护理学教学中,能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迎合医疗事业发展需求,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整体改善教学质量;简化教学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学生构建外科护理学理论框架、提升外科护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的重点。将思维导图教学法应用于临床专业学生内科学心内科实习教学,学生提问率、回答问题准确率、出科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同时能够加快理论知识的条理和浓缩、整体化进程,有效地巩固理论知识,从而有效提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实践教学革新探索新的途径,最终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一个靶点。在康复专科护士临床实践中应用思维导图,突出了教学内容的层次及重点,有利于康复护理技术和理论与临床结合。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应用思维导图,有助于康复专科护士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专业能力的提升,进而优化康复护理服务,以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功能恢复的需要。

3.研究的难点。生理学理论内容繁杂且抽象不易理解,“满堂灌”教学模式常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易产生畏难情绪。于化新[6]尝试将思维导图应用于生理学教学实践中,发现经过提炼概括训练后,学生形成了合理有序的知识结构,以图串点,知识不再雜乱无章;在期末复习时,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复习,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在不断修改和完善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构建能力,加强理论知识的掌握,弥补知识盲区,激发学生不断探索和进取的能力。当前,思维导图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医学影像学、麻醉学、护理学、中医药等教学中,然而目前国内尚未有将思维导图引导式教学方法应用于康复治疗学实践教学中。

4.研究的预期。作业治疗学融合康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于一体,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康复治疗技能和水平。因此,探索思维导图在作业治疗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对于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内在创造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岗位胜任力,培养适应卫生服务体系的康复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从作业治疗学实践教学引导性问题中构建思维导图入手,在思维导图体系构建中侧重研究思维导图绘制、思维导图在实践教学过程运用、教学手段方法改进措施等三个方面进行探索。依据康复治疗学培养目标,结合我国作业治疗学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要求,同时参照教育部高等学校康复治疗专业相关要求,改进实践教学手段与方法、构建思维导图实践教学图库等方面,建立思维导图引导式实践教学体系。

作业治疗学实践教学是通过设定目的性和选择性的作业活动,促进患者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休闲等活动中功能的恢复或重建,提高生活质量,身心愉悦,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并在生活中创造性地应用“活动”,与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目标有着很好的连接。在思维导图引导式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互动、学生之间交流学习,不仅便于师生之间的沟通,而且更加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做到量体裁衣、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打造个性化人才培养,也有利于建立学习型组织,相互学习、彼此交流,构建团结合作的情境实践教学机制。

(二)思维导图在实践教学中的实践探讨

根据康复治疗学《作业治疗学实践教学大纲》质量标准,基于引导式教学法中围绕“思维导图”构建开展研究。

1.思维导图教学模型的思路。教师在实践教学前先学一步,进行课前设计,之后对学生进行思维导图应用和一些作业疗法技能培训,指导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教学目的、实践操作,以及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利用颜色、曲线、图画、关键词等线索科学梳理教学内容,将知识点合理压缩,提取关键点。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对康复学生作业治疗学理论知识及技能的有机融合,夯实理论基础,梳理思路,掌握技能操作细节,从机械地背诵课堂知识点,变为不断地主动思考,有利于培养康复学生建立评判性思维,有利于激发康复学生学习的潜能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为作业治疗学理论及实践学习打好基础,并为思维导图在其他康复课程实践教学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7]。

2.思维导图教学方案的设计。从思维导图设计、思维导图结构、思维导图运用、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结合实践教学实际,在构建符合康复治疗学专业实践教学规律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有益实践,并对运用思维导图开展作业治疗学实践教学的新型教学手段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对实践教学中关键环节即实践关键词、实践目的、实践掌握情况、综合评定等设定质量控制点,做到质量控制和水平监测,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流程、组织实施和制度建设。要求从学生每个人做起,小组成员进行分工,指导教师点评,形成既有学生个体,又有团队协作,既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参与指导的实践教学管理,完善课前预习、实践教学过程综合运用、实践结束后进行综合评定的实践教学过程。

3.思维导图教学课堂的实施。要特别注意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来做好治疗学的相关记录和笔记,从而达成课前预习、课上训练、课后巩固以及完善思维导图的教学目标。在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对思维导图教学方法还不熟悉,指导学生自主运用思维导图方法,学习作业治疗学图谱并进行相关评定,通过座谈交流、实战操作、示范观摩等方式,加强学生间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拓展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具合作意识。

4.思维导图教学过程的监控。思维导图引导式实践方法的设计、绘制、评定,为实践教学方法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利用好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可以进行实用、高效的实践教学,对学生有效开展创新意识、积极自我评价、专业点评和教学质量监控,定期开展交流教学经验,采集教学信息资料,对教学效果资料做好收集、统计和分析,及时反馈教学情况,督促、监督和改进思维导图实践教学工作。

5.思维导图教学效果的评价。通过思维导图综合评定总结,建立实践教学评价制度,总结反馈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使保障措施能够有效运行完善,形成教学质量评价、反馈和保障机制的长效运行。通过每次对学生的综合评定,尤其是对实践教学过程的效果的评价,为今后思维导图引导式教学方法的改进工作提供思考,采取有效的纠正与预防措施,实现持续推进实践教学质量的目的和意义。课后可以借助图片、关键词、思维导图对作业治疗学内容进行知识回顾,以促进知识巩固。[8]

三、初步成果

(一)初步形成思维导图实践教学理念

通过思维导图实践教学方法改进,经过实践教学设计思路、效果评价、总结提炼过程,初步形成康复治疗学实践教学体系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同时,把握和研究康复治疗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本质、特点和基本规律,不断推进康复治疗学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和科学化管理水平。在此基础上,针对康复治疗学专业其他实践教学的引导示范性作用的深入研究,初步形成了思维导图实践教学体系。

(二)初步构建思维导图实践教学模式

通过思维导图在作业治疗学实践教学的应用与探索,构建思维导图作业治疗学实践教学评价指标,形成基于思维导图引导式作业治疗学实践教学模式,在这些方面有价值的研究和探讨对于我国康复治疗学专业实践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拓宽了康复治疗学实践教育视野,革新了作业治疗学实践教学方法,为今后我国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借鉴。

(三)初步进行思维导图实践教学实践

通过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在作业治疗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教學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评定等为康复治疗学专业在实践教学的方法与体系建设提供本专业教学观摩和示范作用。可以聘请相关教师、专家进行评议和论证,再结合我国康复治疗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对实践项目设定、内容要素和要点提示进行进一步研究,构建思维导图引导式实践教学模式,具有创新性和示范性,为实践教学自我提升和专业评估提供服务。

(四)初步看到思维导图实践教学价值

研究思维导图在作业治疗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需要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在原有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用发散思维方法、联想的思维方式去加强新知识和旧知识间的联系,构建具有特色鲜明、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知识结构和素质能力。使学生自觉将理论、知识、技术运用于作业治疗学实践教学中,将康复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以及结构化,不断整合、连接和提升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具有发散性的思维工具,运用大脑的联想、发散性思维等方式,将繁复的专业知识转换成为具有逻辑层次的图片内容。学习者能够更好地提炼学习内容及存储信息,激发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引导知识内化,提高作业治疗课程的教学质量及效率。当前,思维导图应用于实践教学尚处于摸索阶段,未来还需更广泛深入地研究,以期在康复治疗学实践教学中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2016-10-25)[2021-09-23].

[2]段玉双,管艳杰,张艳秋,孙宏伟,于丽.对接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4(02):140-144.

[3]王凤怡,张仁刚,马锡超,林洋,李定艮,刘沙鑫,杨永红.不同实践教学模式对作业治疗专业学生临床能力的影响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03):83-86.

[4]周颖,汤蕾,廖章萍.思维导图联合PBL在心血管系统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21,24(01):29-32.

[5]张慧静.思维导图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3(01):85-86,106.

[6]于化新,兴美丹,王路.浅谈思维导图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22):68-69.

[7]黄小丽,杨玉琴,周香凤,叶锡勇,刘媛洁.思维导图在高职护生《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30):139-141.

[8]罗晶婧,胡梅,蔺婷,何迎春.思维导图在中医药《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33):24-27.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思维导图
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