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多媒体制作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

2021-10-13 08:32刘昕璞
南北桥 2021年23期
关键词:培养研究技工院校创新能力

刘昕璞

【摘    要】本文通过对创新能力概念的分析和對技工院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意义的阐述,得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至关重要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多媒体制作专业教学实践的研究,总结出适合本专业使用的、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方法,旨在为技工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开拓新思路。

【关键词】技工院校  创新能力  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23.034

创新能力是不断进取的能力,它关系着个人的成败、集体的发展、甚至是民族的兴衰。技工院校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提升应用型人才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也能够促进就业创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至关重要。

一、概念综述

(一)创新与创新能力的内涵

创新是指利用已经拥有的知识水平和物质储备,在现有思维模式下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从而改进或创新原有的产品、路径、元素、方法或环境,获得有益效果。创新能力是能够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一种能力,通常培养、应用于社会生产实践之中。

(二)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现状

我国对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由来已久,无论是《道德经》中“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创造性思想,还是孔子“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创新教育理论,都渗透出古人对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和钻研。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在《第一流教育家》中提出人才培养应注重“创造精神”和“开辟精神”,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系着国家富强和民族兴亡,这也是我国第一次将创新能力培养引入到教育领域。此后,我国对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逐渐全面、系统、深入,形成了多种理论观点,并逐步应用到各层次的教育教学之中,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技工院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1.培养创新能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先后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多个指导性文件来引领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并制定发展策略,为职业教育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技工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承载着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也备受社会的关注和认可。“十四五”期间,国家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要加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创新能力和创新活动的要求,这对于技工院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技工院校迫切需要适合自身使用的、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方法来充实教育内容,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2.创新能力与学习兴趣相辅相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乐于学习,才能自主学习,从而利用所学知识深入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和提升创新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创新思维模式、学习方法等途径实现;创新引导模式能减弱或消除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乏味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获取,从而达到优化学习效果、提升学习兴趣的目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学生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发展趋势会呈现正比例变化,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3.培养创新能力是提升技能水平的有效方法。培养创新能力是引导学生在原有技术水平的基础上拓展和深化劳动实践的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深度思考和实践,更全面、有效地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创新不仅是推陈出新,更是对传统技能的优化升级,这将起到引领和示范的作用,带动更多学生加入到技能学习的队伍中,从而全面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4.培养创新能力是促进优质就业的有效途径。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也同时具备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特征,能够做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是企业首选的优质员工,其就业岗位、薪资待遇必然优于无创新能力的学生。技工院校加大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向企业输送更多具备创新能力的优质员工,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技工院校的社会认可度,为招生工作提供助力。

5.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创业。自主创业不仅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也需要创业者心志坚定、有一定的职业敏锐度,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能够运用自身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通过调研、分析、筛选选择适当的创业路径,为社会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因此,培养创新能力是实现自主创业的前提和基础。

二、在多媒体制作专业教学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

本校多媒体制作专业诞生于2000年,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完善,目前已经达到在校生800余人的办学规模。该专业主要培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备图形图像处理,二维、三维动画制作,视频剪辑、合成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多年来,通过对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多媒体制作专业毕业生多就业于广告设计公司、婚纱影楼、电商企业、装潢公司等,从事计算机平面设计、视频剪辑合成、平面图绘制等工作。这些工作往往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需要时尚元素充实作品,对从业者创新能力要求较高。在多媒体制作专业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全面提升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人们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设想和愿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前提。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提升创新意识。通过日常教学可以发现,目前很多学生的创新意识比较缺乏,他们机械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机械地模仿实例,满足于学会操作步骤,而不去深入思考,也不具备举一反三的创新意识。为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多媒体制作专业首先通过视频学习、教学研讨等方式来提升教师的创新意识,并在专业内起到引领和示范的作用,引导学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全面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二)通过管教融合式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管教融合式教学实践的内涵。

管教融合式教学实践是将学生管理和教育教學融为一体的教学实践方式,它将管理者与教育者身份融为一体,将德育教育和专业技能教学在内容和形式上融为一体,将操行考核评价与专业课程考核评价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校无论是参与各项活动还是学习专业技能,都能实现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双提升。

2.管教融合式教学实践的具体措施。

技工院校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就是班主任教师,他们不仅承担着班级的日常管理任务,也肩负着很大一部分德育教育任务,是学生重要的领路人。如果班主任教师也能承担班级的专业课程教学任务,便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的前提下将德育教育和专业技能教学统筹开展和考核,从而在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院多媒体制作专业的“中18-1班”采用了管教融合式教学实践方式,由班主任教师担任主要专业课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专业课教学、主题班会、班级活动融为一体,在专业课中渗透德育内容,在班会、活动中实践专业技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以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为例,班级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视频剪辑合成课程和办公自动化课程,系部学期德育教育工作内容主要有安全法制教育、异性交往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按管教融合式教学实践计划安排,利用视频剪辑合成课程进行视频拍摄、剪辑、合成工作,利用办公自动化课程进行脚本编写、数据统计、小组汇报演示文稿制作工作,利用班级活动课进行任务总结、汇报。执行时,将本班周课时10节的视频剪辑合成课程、周课时6节的办公自动化课程和每日1节的班级活动课安排给班主任教师任教,同时完成德育教育微视频制作任务。班主任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德育教育主题、提炼教育元素、编辑视频剧本文本、拍摄相关视频、剪辑合作视频,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深入接触,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引领正确的德育教育方向、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想法,实现专业技能和德育培养的“双手抓、双手都过硬”。与此同时,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思考和实践,开拓了眼界和思路,提升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管教融合式教学实践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1)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创新能力。管教融合式教学实践能够从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主题入手,将德育教育、班级管理与专业课教学融合起来,使学生在进行班级活动时应用专业技能,在学习专业课程时强化德育知识,极大程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兴趣中学习,会表现出更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学习的内容贴近日常学习和生活,更易接受和掌握。学生以兴趣为引导,积极讨论,深入思考,自发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创新能力。

(2)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创新能力。管教融合式教学实践以学生自主学习的小组教学为主,通过多种多样的小组活动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学习活动的内容主要是德育与专业兼顾的内容,通过学习不仅提升了小组成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也提升了学生的德育水平。在小组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通过教师引导和组内、组间的交流优化思维模式、开拓眼界、扬长避短,提升创新能力。

(3)在管教融合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将学生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融为一体,使之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就需要创新学习方法,如组织学生撰写德育教育脚本、拍摄主题班会、合成主题活动短片等。在创新学习方法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采用合作探究的模式学习,教师把握专业技能的传授和视频主体思路的构建、学生创新视频的表现方法,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4)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管教融合式教学实践中的教师与普通教师不同,他们不仅是专业课教师,也是学生的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情景设置、问题引领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关注思路的拓展、提升学生用多种方式解决同一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习活动中,教师既承担专业技能教学任务,同时也承担学生管理责任。教师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之中,一举两得。

(三)在一体化教学情境中培养创新能力

一体化教学情景是对普通教学环境的拓展和延伸,它与企业生产实践联系紧密,能够引导学生将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从而避免盲目学习和“学无用武之地”。在一体化教学情境中,学生通过深入企业学习或与企业专家直接接触,从企业需求、技能应用入手提升技术水平,从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入手提升综合素质,这在技工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中至关重要。设置一体化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技能应用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利于明确学习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进而提升其创新意识和能力。

为了在专业内推行一体化教学,首先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通过调研了解市场发展趋势、需求、企业岗位的设置和企业的工作流程,并邀请企业专家到校指导学生学习。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应充分考虑企业岗位设置,将企业环境与学生在校学习情境对接,虚拟学习岗位,实现工学一体。通过本院多媒体制作专业中19-2班的平面设计课程一体化教学发现,一体化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所做的作品具备实用价值,从而从实际应用出发,展开调研、开拓思路、寻找素材元素和设计灵感,并在企业专家和专业课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设计任务。在对平面设计作品进行交付时,企业专家也认为该班作品虽然不够成熟,但创新元素较多,有实际应用价值。

(四)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的基础是知识的积累,没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就是盲目的、不切实际的。目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智能手机逐渐普及,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线上学习已成为知识积累的主要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短视频也逐渐被人们接受,并成为利用碎片时间学习的主要方法。大量浏览短视频,可以开拓眼界、增广见闻,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多媒体制作专业的专业课教学中,除大量使用“超星学习通”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外,也常用“钉钉”“中国大学慕课”等教学平台辅助教学,这对于知识积累、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好处。为满足多媒体制作专业在视频制作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也可以将短视频融入其中,通过策划、撰写文案、拍摄、剪辑和合成,形成自己的作品,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五)建立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考核评价体系

在进行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时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核,将创新能力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创新能力的考核需要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引入企业专家的考核评价意见,而不仅仅是以成绩为标准。企业专家长年从事专业相关的职业工作,对市场发展趋势、企业需求更加了解,能够看出学生作品中的时尚元素,并对整个班级起到引领作用。

在多媒体制作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中,学生的创意必须包含创新点,作品制作必须包含创新技术,作品必须包含创新元素,无创新元素的作品被视为不合格作品。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也要明确指出作品可提升的空间和方向。学生作品中的优秀部分会交由企业专家进行考核评价,写出评价意见,供师生学习。

三、结束语

在技工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时代,创新能力备受关注,逐步成为衡量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笔者将继续以多媒体制作专业为例,探索适合本专业使用的提升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并逐步在相似、相关专业中推广使用,起到一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项目课题:本文是河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多媒体制作专业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批准号:JZY21306)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席承家.技工院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J].职业,2019(11):52.

[2]吴维亚,吴海云主编.创新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潘洁.技工教育中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的整合培育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1):22-23.

[4]叶欢月.浅谈技工院校班主任如何开展学生创业创新教育[J].劳动保障世界,2019(11):41.

猜你喜欢
培养研究技工院校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声乐教师数字教学技术能力培养研究
多措并举让语文学习兴趣“浓起来”
小学生数学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古筝演奏中心理音色的培养研究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