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等生病之后才运动

2021-10-13 03:05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汪芳
保健医苑 2021年10期
关键词:心肺处方心率

文/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 汪芳

为了方便大家做心脏功能评估,我们在原心电图室的示教室摆上了两台踏车运动仪和心肺功能检测仪。从此这里就热闹起来了,我的一些特殊的“运动员”经常会来这里做运动。

“怎么样张阿姨,蹬着吃力吗?还能坚持不?”

“赵先生你恢复得不错嘛,你看这次测试各项指标都比上次好多了,回头我再给你调调新的运动计划。”

“小李啊,你平时得多运动运动了,你还不到40 岁,心肺功能可有点拖后腿啊。”

这些“运动员”其实都是我的心血管病患者,高血压、心律失常、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肌梗死、心衰、安装了支架等,有的情况已经很严重了,有的却还不知道哪里有问题。每次做运动监测,患者都会问及一个比较常听到的问题:心血管病患者应该以静养为主吧,既然心脏有了问题,就更不能运动了不是吗?难道运动有助于心脏康复?

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困难。

目前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高居首位,每10 个因病去世的人当中就有4 个心血管疾病患者。面对来势汹汹的心血管疾病,单纯靠某一种手段是不够的,需要针对患者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五大处方,具体包括药物、运动、营养、心理和戒烟。其中的“运动处方”已经被证实能够改善心肺功能和运动耐力,明显提高生活质量。

以高血压患者为例,谈谈“运动处方”。

对于普通人群和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应当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和强度积极锻炼;对于血压超过180/110 毫米汞柱,有高血压危象、急症、严重并发症,以及运动时血压波动较大的患者,不建议剧烈运动。

心血管疾病患者运动前要做风险分层,特别是高危患者还应进行心肺运动试验评估。如果患者运动时没有出现复杂的室性心律失常、没有心绞痛症状、血流动力学稳定,但在高强度运动时会有明显的气短、轻度头晕等,一般可确定为低风险或中度风险,意味着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康复疗法;如果稍微一运动就感觉头晕、气短,或者高强度运动后出现心绞痛、室性心律失常、晕厥等症状,甚至患者本身就有猝死、心跳骤停病史、运动中血压较运动前降低10 毫米汞柱以上等,则意味着高风险,选择运动须征求医生的意见,并在医生的专业指导和必要的医疗监测下进行。

方阿姨是一位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今年60 岁。我希望通过运动处方帮助她把血压稳定控制在130/80 毫米汞柱以下,同时进一步降低血糖水平。运动方式可以选择骑自行车、慢跑和游泳等有氧运动,强度保持在中等就可以,运动时间30~60 分钟。运动最大心率的计算方式为220 减去年龄,方阿姨今年60 岁,运动最大心率就是220-60=160 次/分。中等强度运动要求心率为最大心率的60%~70%,即为96~112 次/分。

方阿姨应当在用餐1 小时后做运动,运动前先进行10 分钟的准备活动,运动后再做5 分钟的整理活动,每周运动5 次。如果运动后出现疲劳,只要不是心率特别快并且能耐受,那么就无须顾虑。

去年,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和淮南师范大学体育系的专家共同发表了《26 种人类疾病的运动干预指导方案》,研究人员通过对26 种疾病的运动干预证实,运动可对疾病的预防和康复发挥着积极作用。运动的好处可见一斑,希望广大心血管疾病朋友能够积极主动地迈开双腿!

猜你喜欢
心肺处方心率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心率多少才健康
教育部:将心肺复苏急救纳入学校健康教育
人间处方
离心率
卫健委新规:药师将审核医生处方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最美的花
求解圆锥曲线离心率“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