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遗传技术让盲人看到光明

2021-10-13 03:0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宏伟
保健医苑 2021年10期
关键词:感光神经细胞视网膜

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副研究员 刘宏伟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句,表现出诗人英勇杀敌,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决心。失明患者的复明,是全世界科学家和眼科医生特别关注的事业。人们一直在努力采用各种手段,寻找复明的方法。盲人不复明,科学家和医生绝不停止攻坚。光遗传技术的出现,让盲人再一次看到了复明的希望。

10 月15 日是国际盲人节,也是盲人的复明节。白内障和角膜病导致的失明,是可治疗盲,可用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和角膜移植手术来复明;青光眼和眼底病导致的失明,是不可治疗盲,如何复明呢?

如果盲人的视觉传导通路和视觉中枢正常,可通过人工视觉来复明。在视网膜下植入人工视网膜,代替感光细胞,利用人工视网膜的编码和解码机制,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通过视神经传入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如果盲人的视觉传导通路出现异常,可应用感觉替代的方法,如舌尖导盲仪和前额导盲仪。通过佩戴携有微型摄像机的墨镜,采集图像转换成电信号,通过感应器来刺激舌头或前额,将信号传入大脑中,代替视觉。

对于大部分遗传性眼底病,由于致病基因的发现,以及干细胞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干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已成为治疗这些疾病的主力军。光遗传技术多用于脑部神经细胞的研究、神经疾病和精神疾病的治疗。不过,科学家已经将光遗传技术用于遗传性眼底病的研究中,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什么是光遗传技术?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学等手段,将外源光敏感蛋白基因导入神经细胞中,在细胞膜上表达出光敏感通道蛋白。光敏感通道蛋白有多种,可对不同波长的光有反应。当用某一波长的光照射时,光敏感通道蛋白可被激活,使神经细胞产生电信号并进行传导;或光敏感通道蛋白未激活,抑制神经细胞产生电信号。当然,光遗传技术也可用于神经细胞外其他细胞的光敏感蛋白表达,从而启动细胞内生物学过程,进而控制生物行为。

光遗传技术在神经科学研究领域应用较为广泛。对神经细胞刺激的光强度、时间及频率的调节,对神经元信号多通道记录技术、行为学记录的使用,光遗传技术可以解析神经回路的结构和功能。这项技术已用于癫痫、疼痛、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抑郁症、药物成瘾等疾病的研究中。

光遗传技术研究脑神经,需要做一个小手术,将光纤导入到神经细胞附近,这样才能用不同波长的光来刺激神经细胞。目前,无损伤的光刺激方法也在研究中。光遗传技术用于眼部研究是不需要光线的,因为眼睛本来就暴露在光线中。我们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是接受光刺激的,只不过,有些眼底病的感光细胞遭到破坏,已不能接受光刺激,最终导致失明。

正常情况下,感光细胞接受光刺激后,将电信号传递给双极细胞,再传递给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最后传递至视中枢,从而产生视觉。当感光细胞损伤后,我们可刺激双极细胞或神经节细胞,从而产生电信号传入视中枢。但是,双极细胞或神经节细胞对光是没有反应的,我们可以将外源光敏感蛋白基因导入这些细胞中,在细胞膜上表达出光敏感通道蛋白,使它们也成为“感光细胞”。

光遗传技术已用于临床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遗传性的神经退行性眼病,会破坏视网膜的感光细胞,造成夜视困难和视野缩小,最终导致完全失明。科学家对一位因视网膜色素变性而失明40 年的患者进行治疗,他们向患者眼中注射一种光敏通道蛋白基因,使视网膜中央凹中的神经节细胞表达这种光敏通道蛋白。这种光敏通道蛋白的刺激波长为590 纳米,是一种琥珀色的光。因为琥珀色的光相对安全,对瞳孔收缩的刺激也小。患者治疗后,还需要佩戴一种护目镜作为匹配设备,这种设备能够将相机拍摄的图像,转化为单色图像,以590纳米的光投射到患者的视网膜上。患者对该治疗的耐受性良好,在使用光遗传技术治疗后,能够通过眼睛对物体进行识别、计数和定位。

光遗传技术虽然能够恢复一些失明患者的视觉功能,但是患者只能看到单色光,还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看到颜色。眼是光的世界,光遗传技术治疗眼病有独特的优势,可以说是独具“惠”眼。随着光遗传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失明的患者一定能够像正常人那样工作和生活的。

猜你喜欢
感光神经细胞视网膜
感光食物,吃了会变黑?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如何防治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哺乳动物视网膜中发现新神经细胞
为什么大脑能记住事情?
人为什么要睡觉?
视网膜脱离相关知识,你了解多少?
中国感光学会2019年活动计划表
视网膜脱离能治好吗
感光器件尺寸: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