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脉散加味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及神经病变评分的影响

2021-10-13 04:05白燕
医药与保健 2021年10期
关键词:神经病证候氧化应激

白燕

(郑州市中医院 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0)

2 型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其相关因素即体内高凝状态、高脂血症等导致代谢紊乱、微血管损伤,从而引起神经缺血、缺氧[1-2]。既往针对此类患者主要实施西医治疗方案,给予对症治疗,但远期效果不明显。当前,中医疗法逐渐被应用到2 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实施效果好。本次研究中尝试应用生脉散加味治疗,讨论其综合疗效,报道其应用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时间为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样本对象即61例2 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方式,把实验对象划分Ⅰ组30例和Ⅱ组31例。Ⅰ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58 ~73 岁,平均年龄(65.52±2.81) 岁;病程1 ~5年,平均病程(3.21±1.03)年。 Ⅱ组 男15例、 女16例;年 龄60 ~71 岁,年龄均值(65.54±2.93)岁;病程2 ~6年,平均病程(4.31±1.42) 岁。两组( 性别、年龄、病程)基础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纳入标准:符合络脉痹阻、气阴两虚证辨证标准[3];伴有神经病变症状;痉挛性疼痛、电击感、直立性低血压,夜间疼痛加剧;患者自愿参与配合本实验。

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不全;兼有高血压等慢性病;伴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注射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物等,指导患者适当运动,控制饮食,视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确保胆固醇、血压得到控制,使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Ⅰ组采用弥可保[ 生产企业:卫材( 中国) 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812]治疗,口服,每天3 次,每次500 μg。Ⅱ组实施生脉散加味治疗,组方如下:人参、黄芪均20 g,丹参、山茱萸、麦冬、五味子、狗脊、续断各15 g,鬼箭羽10 g,全蝎6 g。每天1 剂,添加400 mL 水煎煮取汁,早晚各服用1 次。

两组均治疗2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中医证候评分: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参照[4]评价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依据患者四肢肢端灼热疼痛、重着乏力、麻木不仁等症状,按照无(0分)、轻度(2 分)、中度(4 分)、重度(6 分) 评价,分值越高,提示临床症状越严重。(2) 神经病变评分:依据密歇根2 型糖尿病神经病变评分量表(MDNS)[5]进行评价,分值范围0 ~46 分,包含感觉(12 分)、肌力(18分)、反射(16 分)3 项内容,分值越高,提示神经病变程度越严重。(3) 疗效判定标准[6]:经MDNS 评定,划分显效、有效、无效。显效:经治疗,MDNS 下降80%及以上;有效:干预后,MDNS 下降20% ~80%;无效:治疗后,MDNS 下降20% 以下,甚至上升。治疗有效率=(1- 无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筛选实验数据录入统计学工具SPSS 23.0 读取。计量资料( 中医证候评分、神经病变评分) 呈现形式±s,验证方式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 表示,χ2检验。P<0.05 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个月后,Ⅱ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Ⅰ组低,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s )单位:分

表1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s )单位: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2 个月后 t PⅡ组 31 31.42±5.18 15.11±2.34 15.976 <0.001Ⅰ组 30 31.46±5.15 26.35±3.83 4.361 <0.001 t 0.030 13.882 P 0.488 <0.001

2.2 两组神经病变评分比较

Ⅱ组患者神经病变评分显著比Ⅰ组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神经病变评分比较(± s )单位:分

表2 两组神经病变评分比较(± s )单位:分

例数 感觉 肌力 反射31 4.13±0.51 6.31±0.65 5.45±0.74组别 Ⅱ组 Ⅰ组 30 6.18±0.92 9.53±1.44 7.81±1.56 t 10.810 11.318 7.588 P<0.001 <0.001 <0.001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Ⅱ组临床疗效较Ⅰ组更为显著,两组之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 论

2 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增加患者的健康风险,导致其生活质量普遍偏低。研究证实[7],2 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由氧化应激所致,使其他发病机制受到影响,自由基含量增加,加剧氧化应激反应。临床上着重选择安全、有效的抗氧化药物对该病进行治疗,诸如,维生素E、牛磺酸等,口服弥可保能够达到良好的营养神经修复及抗氧化应激效果[8]。该背景下,经抗氧化作用,能够避免患者体内氧化应激产物含量过高,减轻氧化应激程度及状态,能够对神经组织氧化应激损伤进行有效规避,修复、保护神经组织,增强临床疗效。

在中医学领域,2 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被纳入“痿证”“痹症”范畴,因消渴病迁延不愈,久病久虚入络所致,诱发一系列临床症状。患者长期处于阴虚燥热、血糖过高状态下,会损耗机体正气,导致营卫失调、脉络空虚,诱发各类病症。临床上,强调化瘀通络、滋补肝肾、养阴益气治疗原则[9]。生脉散加味方剂中,黄芪、麦冬、人参等均具备滋补肝肾、养阴益气的功效;狗脊及续断,能够强筋壮骨;鬼箭羽、丹参等起到活血养血、补而不滞的作用,与全蝎搭配使用,可祛风通络。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 个月后,Ⅱ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较Ⅰ组显著降低(P<0.05),提示经生脉散加味治疗,患者的中医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10],生脉散加味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用药之后,患者的血液流速加快,利于改善微循环,对抗血小板积聚黏附,增强血管通透性,确保周围神经血氧供给增加,以此恢复受损神经功能,加快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提示,Ⅱ组患者神经病变评分显著比Ⅰ组低(P<0.05),说明该治疗方式疗效确切,但方剂中各单味药有效成分、作用靶点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依据2 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特点,实施生脉散加味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中医证候、神经病变改善明显,说明该治疗方式有效性强。

猜你喜欢
神经病证候氧化应激
萧山地区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复合证候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证候、体质及其关系的研究进展
氧化应激在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灯盏花乙素抗氧化应激机制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老年人防跌倒要当心周围神经病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评一体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越测越开心
骨关节炎氧化应激及干预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