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望江挑花的数字化保护研究

2021-10-13 15:05项传兵肖旺群
工业设计 2021年9期
关键词:望江挑花视域

项传兵 肖旺群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21)09-0141-02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文化振兴的内在驱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但是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发达国家文化侵略、国际标准化的推广以及工业化的大发展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更严峻的形势。望江挑花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传承地域范围小、目标受众缺乏、传承主体少、传播方式局限、数字化艺术传播形态发展不均和互联网适应度较低等因素,与此相关的研究较少,且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艺术特征分析、工艺分析、价值功能等展示维度,对望江挑花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现实处境缺乏深入探究,在数字信息和网络技术及虚拟现实技术获得巨大发展的今天,探究利用信息技术为望江挑花进行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提供了一种新模式,也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提升文化自信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指明了方向。

1 望江挑花的产生与发展

望江,古雷池所在地,安徽西南门户。当地水资源丰富、

光照充足、土壤肥沃非常适合棉麻作物生长,优质的棉麻原料促进了当地挑花工艺的发展。望江挑花产生于唐代,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望江挑花以其素净淡雅的纹样和正反成趣的独特技法,彰显了望江古雷池文化的精髓,也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1979年,望江挑花第一次进入北京人民大会堂;1981年,望江挑花二次入选人民大会堂安徽厅,2000年,望江挑花三进北京;2006年,望江挑花被安徽省政府批准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乡村振兴视域下望江挑花保护与传播现状

2.1 乡村振兴视域下望江挑花的保护现状

近年来,望江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望江挑花的传承和发展,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望江挑花受到了政府的大力保护。例如,在安庆皖江中等学校成立了望江挑花保护与传承基地和望江挑花传习所,这让望江挑花的传承方式由作坊式师徒相传变成了正规化的课堂教学。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业产品充斥着人们的生活,望江挑花这种工艺复杂、制作周期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远离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过去的纹样也很难保存下来,同时掌握望江挑花技艺者也呈现出老龄化的趋势。目前,熟练掌握望江挑花3种针法的不到百人,望江挑花的延续和传承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对望江挑花进行数字化保护迫在眉睫。

2.2 乡村振兴视域下望江挑花的传播现状

就望江挑花的传播情况来看,过去望江挑花通过口传身教的方式来进行传播,但是由于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对手工业行业的冲击和技术进步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望江挑花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尽管政府及有关单位开始举办望江挑花展览来向人们宣传和展示望江挑花,但是由于望江挑花作品展览存在展览时间短、展示方式单一、缺乏体验感等因素,导致了人们对此无法深入了解。因此,探寻多元化的展览模式和展览形式是提升望江挑花传播的必要途径。

3 数字化保护概述

关于“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概念,早在2009年王耀希就对其定义为:“文化遗产数字化”就是采用数字采集、数字存储、数字展示、数字传播等数字化技术将文化遗产转换、再现、复原成可共享、可再生的数字形态,并以新的视角加以解读,以新的方式加以保存,以新的需求加以利用。随着大数据等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通过建立永久性、开放性、互动性、娱乐性的全新数字化保护平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将是一个积极的探索,对改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冲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开发传承的复杂情况有了新的解决方案。从技术层面来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手段,大数据及相关技术可以以完整性的方式对文物进行数字化存档并永久保存。

传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包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文字描述和圖片扫描或者保存在博物馆中进行展览,但是这种保护方式受到地域、时间和技术的限制,无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整的呈现、保存以及传承下来。因此,相比较于传统的保护方式,数字化保护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性。

4 乡村振兴视域下望江挑花的数字化保护原则

4.1 技术导向性原则伴随着计算机图形技术,3D 视觉技术、高分辨率渲染技术的出现和成熟,先进技术在文化遗产修复和保护中逐渐广泛应用。对于望江挑花这种图案工艺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利用这些先进技术进行信息化的管理和保护,对望江挑花的图案进行数据留存,将相应的针法进行三维动画的演示教学,同时对针法、花纹样式及工艺流程进行数据化的保存,建立数字化档案馆、资源库来保存。

4.2 多元性原则

伴随着互联网、AR、VR、等数字化新技术的发展,文化遗产“活”化研究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丰富多彩的数字化展现方式拉近了人们与文化遗产之间的距离,人们通过数字化展现手段甚至可以近距离体验文化遗产的发展和制作方式,将文化遗产可视化、情境化。望江挑花的发展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其中也蕴含着很多有趣的故事,将这些故事进行数字化展现于博物馆中,可以让参观者体验文化的迁徙,同时也展现出望江挑花这种古老文化的独特艺术魅力和科学价值。除了在展馆中使用这些高科技展现手段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之外,还可以利用短视频平台拍摄发布有关望江挑花的视频对其进行宣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望江挑花的图案、文字、声音、影像、针法等数据进行多媒体数据收集和数字化技术处理,通过互联网传播,让人们通过网站点击就能看到有声有色的文化遗产,通过数字化的手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永久性、开放性、互动性、娱乐性的多元化数字传播平台。

4.3 创新性原则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国际和国内常见的数字化辅助设计体系一般包括以平面图案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数字化辅助设计系统和以三维实体工艺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造型辅助设计系统。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实例有:浙江大学对敦煌壁画艺术进行的数字化知识提取、辅助创作系统的研究,以及对斑铜工艺品的探究[2]。针对望江挑花可以采用计算机对典型的图案进行数字化提取,再通过辅助设计系统对数字化图案进行创新设计,获取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艺术作品,满足人们不同的精神和审美需求。

4.4 内化性原则

近些年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的研究中,大部分研究者倾向于将数字化作为外力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存档和展示,强调技术支持。但是在如何将数字化内化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血液”,作为未来传承和生存的一部分,却较少关注。因此,在对望江挑花进行数字化保护的探索和实践中,不能仅关注于宏观的技术层面,应从其历久弥新的内容和内涵层面来展开,深入研究望江挑花的价值和文脉。望江挑花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而且也体现着劳动人民勤劳朴素的形象和脚踏实地、不畏艰险的精神,同时也代表着中国人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应用数字化技术能将望江挑花所展现的精神体现出来,赋予数字化时代望江挑花新的生命力。

5 结语

文章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对望江挑花的数字化传播与保护进行了理性的研究,以期为望江挑花的保护与创新提供更多的解决思路。同时,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对望江挑花进行重新诠释,创新性的提出了乡村振兴视域下望江挑花的数字化保护策略,一方面符合当下的时代特征,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增强文化自信,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猜你喜欢
望江挑花视域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羌族挑花与黄梅挑花艺术特征的比较研究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日常尺度——东岸“望江驿”木构建筑设计实践
成都·望江名门
母猪小挑花手术要点
重庆望江工业有限公司
渔歌子
三维视域下的微电影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