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革耳子实体不同发育阶段化学成分的比较*

2021-10-14 10:32李维焕王华丽吴其平程显好
中国食用菌 2021年9期
关键词:氨基酸色谱发育

刘 静,李维焕,王华丽,刘 伟,吴其平,程显好**

(1.鲁东大学后勤处,山东 烟台 264025;2.鲁东大学农学院,山东省食用菌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 烟台264025;3.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科技处,山东 威海 264210;4.山东利农菌业有限公司,山东 东营 257442)

巨大革耳 [Panus giganteus(Berk.)Comer.]又名猪肚菇、大杯香菇、大杯伞、大漏斗菇、大杯蕈等,是一种高温菇[1],隶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 多孔菌目(Polyporales)多孔菌科(Polyporaceae)革耳属(Panus Fr.)。

巨大革耳的营养成分已由部分研究报道。其蛋白质含量同香菇相近,氨基酸含量高于一般食用菌,特别是其中的异亮氨酸和亮氨酸含量突出;其子实体菌盖因蛋白质含量高且纤维素含量低,并含有 Na、Mg、Ca、K、Fe、Cu、Mn 和 Zn,以及 S、P等元素[2],食用价值更高,而菌柄纤维化程度较高,食用价值受到影响[3-6]。戚梦等[7]的研究结果表明,巨大革耳子实体多糖是由甘露糖、葡萄糖等7种单糖组成的杂多糖,其中葡萄糖含量最多。陈睿等[8]研究认为其子实体多糖由摩尔比不同的糖醛酸、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组成。巨大革耳子实体中还含有阿魏酸酯[9]、凝集素[10]等物质。干玉娟等[11]从巨大革耳中分离得到过氧麦角甾醇等4个化合物。其他药理试验研究表明,巨大革耳具有抗肿瘤活性[12-13]、抗氧化活性[14-16]、保肝护肝活性[17]和调节血脂等功能[18]。

在巨大革耳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子实体的不同发育阶段物质积累和化学成分含量会产生变化,目前相关研究较少。为确保巨大革耳的品质,需要明确巨大革耳子实体不同生长期化学成分的变化,以确定采收时机。

选择巨大革耳4个典型生长发育时期(棒形期、钉头期、杯形期、折卷期)的子实体,对其醇提物进行分析,探讨其小分子成分的变化规律,为巨大革耳规范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仪器和试剂

Waters ACQUITY UPLC-Vion IMS Q-TOF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北京赛多利斯CPA225D型分析天平、Millipore超纯水仪、湖南湘仪台式高速离心机。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100 mm×2.1 mm,1.7 μm)色谱柱,美国沃特世公司。

色谱纯甲醇/乙腈购自美国Thermo Fisher公司,色谱纯甲酸购自德国Fluka公司。

1.2 样品及处理方法

巨大革耳4个典型生长发育时期的子实体样品,从乳山市鑫宝食用菌专业合作巨大革耳栽培大棚中采集。每个时期样品采集鲜重1 000 g以上,分别编号为1号~4号。样品采集后,置于干燥箱60℃烘干至恒重。粉碎后过80目筛备用。

分别取样品1号~4号的粉末各20 mg,各加入甲醇1 mL,置于60℃温水中,超声提取60 min,以12 000 r·min-1离心5 min,取上清液进样。

1.3 定性分析色谱条件

柱温40℃,流动相A为0.1%甲酸的超纯水,流动相B为乙腈,流速为0.3 mL·min-1,梯度洗脱模式色谱分离,其程序见表1。

表1 LC/MS-Q-TOF梯度洗脱程序Tab.1 Program of gradient elution in LC/MS-Q-TOF

1.4 定性分析质谱条件

采用电喷雾离子化方式(ESI)、负离子采集方式,以MSE模式全扫描分析,离子扫描范围(m/z)为 50~1 000;采用6 eV的低能电压、20 eV~50 eV的高能电压模式;离子源温度为120℃;脱溶剂气温度为400℃;脱溶剂气流速为800 L·h-1;毛细管电压为2.5 kV。

1.5 数据分析

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 MSE) 模式采集数据,UNIFI软件对结果进行精确质量筛查(accurate mass screening)分析。检索文献,建立样品成分数据库,保存化合物化学结构式为.mol格式文件,导入数据库,UNIFI软件自动筛查鉴定。结合理论精确质量数、碎片离子、相对保留时间和匹配软件元素构成、质量碎片及有关文献做最终确认。

2 结果与分析

2.1 总体成分分析

采集的巨大革耳4个典型的生长发育时期的子实体样品见图1。

由图1所示,巨大革耳的子实体4个典型生长发育时期的形态有显著区别。棒形期呈保龄球状,菌伞尚未发育;钉头期呈钉子状,菌伞刚刚发育形成;杯形期的菌伞呈漏斗状或杯状;折卷期的菌伞出现了折卷、扭曲现象,各样品总离子流色谱图见图2。

图1 巨大革耳子实体不同发育阶段Fig.1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Panus giganteus fruit body

图2所示,4个不同发育时期的成分(出峰时间) 对应关系明显,分离度较好。在15 min、27 min、31 min、45 min出现的特征峰,都呈现出明显的消长规律。共鉴定出63种化学成分,氨基酸类15种、核苷酸类4种、脂肪酸类8种、糖类4种、有机酸8种、酚类10种、醌类6种、甾体类3种、其他成分5种。

图2 样品总离子流色谱图Fig.2 Sample total ion chromatogram

2.2 氨基酸类成分分析

游离氨基酸是食物呈味的物质基础之一,游离氨基酸中,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可以构成食物的鲜味;甘氨酸、丙氨酸和色氨酸具有甜味[19]。巨大革耳子实体氨基酸类成分色谱峰面积比较结果见表2。

由表2所示,4个发育时期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在棒形期、钉头期较高,这是子实体发育最快的阶段,组织代谢旺盛,表现在游离氨基酸含量更高。杯形期和折卷期游离氨基酸含量开始降低,表明子实体生理代谢的速率呈逐渐下降趋势。

表2 氨基酸类成分色谱峰面积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chromatographic peak areas of amino acid

巨大革耳子实体中,鲜味氨基酸(谷氨酸、焦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含量在不同发育阶段均较高,其中谷氨酸在钉头期最高,天门冬氨酸在杯状期最高,焦谷氨酸在棒状期最高,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总含量在杯状期最高,到折卷期鲜味成分含量明显衰减。而甜味氨基酸(甘氨酸、丙氨酸和色氨酸)含量在4个发育时期均不高,表明氨基酸对巨大革耳的甜味贡献度不高。

游离氨基酸中含量最突出的是脯氨酸,在4个发育时期中均为含量最高的游离氨基酸,明显高于其他氨基酸几倍到几十倍。这可能与巨大革耳的耐高温出菇特性有关。研究表明,生物在胁迫条件下会发生相应的复杂应激反应,产生脯氨酸是常见应激反应之一[20]。作为一种小分子渗透保护物质,脯氨酸在抵御逆境胁迫中可以作为渗透调节剂[20]、活性氧清除剂[21]、氧化还原平衡剂[22]及蛋白质和亚细胞结构稳定剂[23-24]等。植物受到重金属胁迫[25]、碱胁迫[26]、盐胁迫[27]和高温干旱[28]等胁迫时都会积累大量脯氨酸。巨大革耳作为一种于盛夏季节出菇的高温品种,进化出耐受高温胁迫的能力,脯氨酸的大量产生可能与此相关。

与其他游离氨基酸在4个发育时期变化规律不同的是鸟氨酸,其在后2个时期含量更高,含量最高的是杯形期。L-鸟氨酸是一种非蛋白类氨基酸参与尿素代谢及生物多胺类的合成,其对人体具有治疗肝脏疾病、增强免疫力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食品等领域[29]。

2.3 核苷酸类成分分析

4种核苷酸类成分在巨大革耳不同发育时期的含量变化情况见表3。

表3 核苷酸类成分色谱峰面积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chromatographic peak areas of nucleotide components

由表3可知,除尿苷酸外,其他3种核苷酸在最后阶段都有显著增加,可能与细胞衰老后核酸成分的自降解有关。

2.4 脂肪酸类成分分析

8种脂肪酸在巨大革耳不同发育时期的含量变化情况见表4。

由表4可知,无论是饱和脂肪酸(二十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棕榈油酸)还是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随着子实体的发育,都呈现累积增多的趋势。在8种脂肪酸种,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在4个发育时期中,远远高于其它脂肪酸含量。

表4 脂肪酸类成分色谱峰面积比较Tab.4 Comparison of chromatographic peak areas of fatty acid components

2.5 糖类成分分析

4种小分子糖类成分在巨大革耳不同发育时期的含量变化情况见表5。

表5 糖类成分色谱峰面积比较Tab.5 Comparison of chromatographic peak areas of sugar components

由表5可知,甘露糖和木糖在巨大革耳棒状期子实体中含量最高,随着子实体的发育和衰老,逐渐呈降低趋势;果糖和海藻糖含量则随着子实体的发育逐渐累积。尤其是海藻糖在子实体4个发育时期中含量均最为突出。海藻糖具有保湿和细胞保护功能,能帮助有机体对抗各种严酷环境以保持有机体的生物活性,如干燥、冰冻、高温、高渗等状态[30]。巨大革耳在其子实体中大量积累海藻糖,也是其应对高温胁迫的重要生理生化手段。

2.6 有机酸类成分分析

有机酸类在巨大革耳不同发育时期的含量变化情况见表6。

表6 有机酸类色谱峰面积比较Tab.6 Comparison of chromatographic peak areas of other organic acids

由表6可知,检测到的8种有机酸中,含量较高的是柠檬酸和苹果酸,其中柠檬酸在钉头期最高,苹果酸在杯状期最高。这2种有机酸是食品饮料中最常用的酸味调节剂,也是参与三羧酸循环中的2种有机酸,对食物的营养及风味有重要贡献[31]。

4-羟基苯甲酸有抑菌效果,另外咖啡酸、没食子酸、乌头酸,都是首次在巨大革耳子实体中检出,这几种有机酸均在子实体最后的衰老阶段积累最多,作为次生产代谢产物,和衰亡相关[32]。

2.7 酚类成分分析

多酚类成分是一类次级代谢产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有一定的作用,并且能作为抗氧化剂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等众多领域[33]。多酚化合物含有多个羟基,而羟基是清除自由基的主要基团,羟基越多,清除自由基活性的能力越强[34]。大型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一般伴随有性生殖过程发生[35]。有机酸类在巨大革耳不同发育时期的含量变化情况见表7。

表7 酚类成分色谱峰面积比较Tab.7 Comparison of chromatographic peak areas of phenolic components

由表7可知,结果分析检测出10种多酚类产物,不同产物在4个发育时期的变化规律不同,在所检测到的10种多酚类成分中,在钉头期和杯状期检测到了所有成分,种类最全;棒形期有4种成分未检测到,折卷期有5种成分未检测到。

巨大革耳中的多酚类成分相关研究尚缺乏报道。Bai等[36]从紫色丝膜菌(Cortinarius purpuascens) 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到4个具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的聚酮类化合物rufoolivacin、rufoolivacin C、rufoolivacin D和leucorufoolivacin。试验在巨大革耳子实体中也检测到了rufoolivacin C和rufoolivacin D两种成分,rufoolivacin C随着子实体发育过程减少,而rufoolivacin D随发育过程累积。二者是否存在相互转化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

杨梅素可用于预防关节炎和治疗各种炎症[37];芸香苷(芦丁) 有抗氧化、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38];原儿茶酸、儿茶素可抗菌、祛痰、平喘、抗肿瘤[39],这些成分的分析,也为巨大革耳的生物活性研究提供了化学成分参考。

2.8 醌类成分分析

6种醌类成分在巨大革耳子实体不同发育时期的含量变化情况见表8。

由表8可知,除芥子醌外,其他5种醌类成分在最后阶段均有显著增加,特别是(3S,3’S,P) anthydrophlegmacin-9,10-quinone8’-O-methyl ether、verbindung cr11、verbindung cr60三种成分在衰老时增加明显。这些成分的变化以及生理活性研究缺乏报道,其代谢累积是否和有机体衰老相关需要进一步研究。

表8 醌类成分色谱峰面积比较Tab.8 Comparison of chromatographic peak areas of terpenoids

2.9 甾体类成分分析

3种甾体类成分在巨大革耳不同发育时期的含量变化情况见表9。

表9 甾体类成分色谱峰面积比较Tab.9 Comparison of chromatographic peak areas of steroidal components

由表9可知,除了(24R) -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在最后时期爆发性累积之外,另外2种成分在不同发育阶段基本保持平衡。(24R) -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在衰亡期显著增加,其原因需进一步探讨。

2.10 其他类成分分析

巨大革耳不同发育时期其他类成分含量变化情况见表10。

表10 其他类成分色谱峰面积比较Tab.10 Comparison of chromatographic peak areas of other components

由表10可知,脑苷脂B在巨大革耳子实体发育的杯状期含量最高,且子实体中含量丰富。脑苷脂B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如促进细胞膜建成、胎儿大脑发育等[40],为巨大革耳的子实体应用价值提供了理论依据。维生素C在生长发育后期含量更高,可能与抗氧化活性相关。维生素B2在发育最后阶段大量累积,也可能与细胞衰亡相关。

3 结论与讨论

采取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巨大革耳子实体不同发育阶段的成分进行分析,与其风味和营养相关的成分既有初级代谢产物,又有次级代谢产物。从含量方面分析,多在钉头期和杯型期阶段更高。而巨大革耳作为一种食品,其风味应首先考虑,也需兼顾产量和经济效益,因此采收期应为杯形期。一旦进入折卷期,机体开始衰老,有效成分迅速降低,个别次级代谢产物则大量积累,造成产品品质劣化。试验结果为巨大革耳的采收时间的确定提供了理论参考。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企业通过品种选育,获得了专门在棒状期收获的品种,商品名为“白芦菇”[2]。棒状期并非巨大革耳适宜的收获期,但因其形态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可以在市场上实现差异化竞争,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巨大革耳化学成分非常复杂,此研究仅针对该次检测得到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并未涉及大分子成分,如蛋白质、多糖等。这些大分子成分的变化情况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猜你喜欢
氨基酸色谱发育
《色谱》论文中可直接使用的缩略词
胰岛素受体底物氨基酸相互作用网络鲁棒性研究
饲料氨基酸释放动态对猪氮素利用影响的研究进展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具体应用探讨
鹅掌柴蜂蜜氨基酸组成识别研究
低蛋白日粮平衡氨基酸对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丁硫克百威的液相色谱研究
别忽视了小儿发育迟缓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冰川是发育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