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师教研能力的提升路径研究

2021-10-15 06:35杨洪杨琴花登立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9期

杨洪 杨琴 花登立

摘  要: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路径。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总结教研成果的生成逻辑,结合中学地理教师的实际,将地理教师教研能力归纳为发现问题能力、收集资料整理能力、教研成果撰写能力和出版教研成果的能力,采用问卷、访谈等形式对六盘水市钟山区部分中学地理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93.33%的教师能够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97.96%的教师收集资料的能力在良好水平以上,90.09%教师的教研成果撰写能力整体水平较好,80%的教师习惯通过中介发表教研论文;从性别上看,女教师发现问题、收集整理资料能力强于男教师,但女教师教研成果少于男教师。影响中学地理教师教研能力的因素主要涉及意识、理论和环境层面。为此,可以从树立正确的教研价值取向,多路径提升教研能力,改善学校教研环境以提升教研能力。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师;教研能力;钟山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4-0120-05

中学地理教师是一类特殊的群体,由于教学任务重,工作环境以及教研训练不够系统等,一直以来都比较忽略教研的重要性。但教研是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教研能力的强弱对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张赞认为,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是把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教学研究方法应用到教育的具体情境中并组织实施的能力[1]。

最新的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地理应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地理思维。教师需要首先提升自身的水平,才有能力引导学生,而教师专业素养、思维意识、问题意识等方面的提升可以通过教研实现。论文通过对六盘水市钟山区地理教师教研能力和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教研水平提升的主要途径以及钟山区地理教师开展教研的影响因子,根据现状给出参考建议,以期推动教师的全面发展。

一、国内外研究概述

教师的教研能力一直都是中外教育界关注的问题之一。比如美国中学注重教学情境的设计研究[2];英国教研能力体现在“教学优先培养计划”的落实实施[3]。在国内,叶澜认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要“以学促自明,以思促自得,以省促自立,以行促自成”,实现自身价值[4];汪明帅认为教师要克服 “被发展”的教研,需不断追求自我实现和专业发展[5];杨晓奇认为,教师教研具有包容性的专业发展空间,需培育发展意识与能力[6];金美福认为,教师专业发展主要由内部驱动和外部环境塑造[7];郭元捷、鲍传友提出要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供良好的环境[8];邹尚智认为,教研工作要重心下放,教师要转变为研究者[9];徐然提出要转变思想观念,要自发地进行教学研究[10]。

针对中学地理教师的教研,国内研究主要有:李家清提出要“构建研究共同体,创造良好的教研氛围”[11];陈澄认为,地理教师应“学”与“术”并重[12];罗宾、林秀艳提出“教研知识的双向转换”发展模式[13];刘燕认为要制定完善的校本教研制度、评价奖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激发教师的教研兴趣[14];侯建成探讨了网络教研平台对地理教研的重要性[15];王天亮提出“集体研修、课题研究、质量评价”三位一体的教研模式[16]。

总之,国外研究起步更早,其侧重点在于实践教学,以实践促进教研发展。国内教师教研的研究侧重于教师的教师职业素养以及素质教育的必要准备。

二、教研能力构成

笔者在参考袁孝亭、李家清等、石家锐、赵刊、左博芮等[17-21]学者的著作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础上。根据教研成果的生成逻辑和中学地理教师实际,提出教研能力包括教师发现问题、收集与整理资料、教研成果撰写、出版教研成果四个方面能力(如图1)。

發现问题能力是指教师通过反思、教学参考和学术论文的研读等方式发现教学日常问题的能力;收集与整理资料能力是指教师确定研究课题以后运用“知网”“万方”、图书馆资收集学术资料,使用一定方法开展调查,并按照研究内容进行数据资料整理,为研究做好前期准备;教研成果撰写能力是指教师用约定俗成的格式与规范描述教育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和研究结论的文献,包括科研报告和研究论文。其中科研报告有调查报告(含观察报告、测量报告)、实验报告、行动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报告,研究论文有经验性论文、研讨性论文、评述性论文、学术性论文;出版教研成果能力是指教师通过正规的渠道公开出版教研成果。

从逻辑关系上讲,发现问题是教研的基础,根据问题有针对性地收集与整理资料是开展教研研究的重要内容。而成果撰写的目的是考验教师提炼、总结和归纳的学术能力。成果发表则是展示教师教研能力的直接体现。

三、研究思路与工具

本研究的开展首先利用万方、知网等网络数据库收集资料,其次根据六盘水市钟山区地理教师的实际,参考戚调霞《民族地区高中数学教师教研能力调查问卷》[22]和邓璐瑶《中学地理教师教学教研问题意识调查问卷》[23]编制了问卷。问卷一共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师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教师教研能力基本情况,第三部分是教师教研提升的路径和对教研的意识。调查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共发放问卷45份,回收问卷38份,有效3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73.33%(表1)。

根据周俊[24]提出的问卷信效度分析准则,本问卷的 Cronbach’s α系数为0.838,普遍认为Cronbach’s α系数在0.8以上为最佳。KMO值用于判断是否有效度,KMO值为0.662,超过了0.5,问卷调查的可靠性很高,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

四、调研结果分析

(一)教研能力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90.90%的老师具有发现教学问题的能力,并且会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并寻求方法解决;93.93%的教师会在课后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发现的教学问题与自身的不足;仅有50.6%的教师会对教材和学术论文产生怀疑(如表2)。

调查显示,使用“中国知网”“百度百科”“万方数据库”查找解决教育教学的方法,均分为3.67,78.78%的教师能够运用网络平台收集所需的资料。“阅读地理教学相关的期刊、专著频率”均分2.55,说明该地区地理教师阅读地理教学相关内容次数较少。在备课时,66.66%的教师上网收集资料;钟山区地理教师撰写教研成果的思路处于“清晰”以上水平的占比为91%,说明该地区大部分地理教师在撰写教研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科学素养和创造能力。在“你认为地理教学研究论文写作过程中哪个环节最难完成?”一问中,数据收集和分析占比达到51.52%,选题占比18.18%,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占比分别为12.12%和9.09%,这一结果表明,该地区地理教师在运用软件分析数据方面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80%的教师习惯通过中介发表教研论文,但75%教师担心学术腐败,很关心期刊真实性,成果是否上知网。仅有25%的教师联系出版社,有出版意向,但基本没有出版过教材。

(二)不同性别、教龄、学历教师教研能力差异性比较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得到男女教师教研能力多维度数据均值越高,表示能力越强,P值小于0.05说明对比项有显著差异。

从表3可以看出,六盘水钟山区中学地理中男教师发现问题的能力要强于女教师,而女教师的收集整理资料能力和校验结果撰写能力要强于男教师。从标准差上看,男教师教研能力三向标准差分别为0.7、0.58、0.63、0.60,女教师教研能力三向标准差分别为0.64、0.76、0.79、0.62。可以看出男教师之间教研能力的差异要小于女教师之间,且P值都大于0.05,说明男女教师之间教研能力没有显著差异,但女教师因养育子女、照顾老人等耗费了大量精力在家庭上,影响了其教研能力的发挥。

对不同教龄的教师教研能力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数值越大表明能力越高。

通过表4可以看出教师教龄越长发现问题的能力越好。收集资料能力方面,0—5年教龄教师的能力要高于其他教龄教师,教研成果撰写能力较薄弱群体为10—20年教龄段的地理教师。随着教龄增长,出版教研成果的意愿在下降。

对不同学历地理教师教研能力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得到以下数据,数值越大,能力越好,P值小于0.05说明对比项具有明显差异。

表5显示:六盘水钟山区地理教师学历以本科为主,研究生学历地理教师在发现问题、收集整理资料、研究成果撰写和公开发表成果都强于本科学历地理教师。

五、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教研意识淡薄,重视形式,忽略教研内容

问卷中18 题“您对地理教研的看法”对教师教研意识进行了考察,A表明教研意识最差,B、C、D依次提高,D选项最好。有27.2%的教师选择“C. 不是我的工作,但是可以参与提升自己”,有 42.4%的教师选择“D. 是我分内的事,积极参与”。访谈中有七成老师认识到了开展教研的必要性,但访谈中甲教师说:“我们教研基本是走过场,不讨论实质的教学问题,一般都是备课、改作业”。乙教师说:“我们学校教研只有安排,每次教研时,老师要么玩手机、要不自己备课,很少有讨论教学。”问卷中第23 题“您认为学校和社会对好老师的最重要的三条评价标准是什么?”其中回答重视教学课题研究只有12.84%。由此可知,钟山区对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成绩的重视程度远大于教师课题研究。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我国教育的升学机制引起的恐慌,中学阶段学生成绩是评价教师能力的第一选择,学校对教师的要求就是让学生在中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二)教研理论缺乏,行动迟缓,数据处理能力不高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很少质疑教材和学术期刊”的问题回答得分为3.27分,有49.4%的被试不会对教材不合理的地方和学术期刊进行质疑,说明该地区地理教师比较迷信权威专家,对教材、文章照搬照抄,很少进行批判。教师对地理教学研究的相关理论阅读量较小,一些教师认为自己当前的水平足以应对教学,没有必要对教材、对前沿知识进行钻研。“您是否会对专家学者的学术进行质疑?”一问中,75%教师回答“我很少对专家学者的学术成果进行质疑,我认为我的水平与学者们不在一个高度,目前以学习他们的成果为主,发现问题时会与同事一起探讨,通过讨论解决问题。”上述情况说明,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的掌握有所欠缺,迷信专家学者的学术理论。

访谈还发现,很多老师对于中学常用的教研理论如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最优化教学理论等认识不深,不会使用其指导教学研究。调查显示49.4%的老师不会对教材进行质疑,60%的老师没有习惯阅读《地理教育》《地理教学》《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等学术期刊,说明该地区地理教师比较迷信教材,教师对地理教学研究的相关文献阅读量较小。问卷第15题“你认为地理教学论文写作过程中哪个环节最难完成?”51.52%老师选择了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在访谈中,六盘水市第十三中學的一位地理教师表示:“我能够把数据收集起来,但是对于数据信效度、T检验、方差、相关性分析等技术的运用不熟练,导致定量分析做不好。”产生上述情况的原因是大多数地理教师长期忙于常规教学,忽略了教研理论的学习和应用,同时很多教师从事教研的目的是评职称,没有长远发展规划,更谈不上通过研究提升自身水平。

(三)学校重视不够,学科偏见,教研设施不完善

地理学科在初中的地位比较特殊,很多县市只有学业水平考试,没有将地理学科纳入中考,学校将地理列为副科,也不重视地理学科的教研活动。实地走访发现,某所中学师资不足,历史老师承担了地理教学任务。某些中学地理教研组没有专门的地理教研场所。访谈发现,近80%地理教师工作后,就没有外出参加过培训。还有某些中学是将地理生物教研活动安排在一起,由生物老师担任教研组长。问卷第20题“您认为不利于教师教学研究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哪些?”20位教师选择了学校教研环境差、不重视,有17人选择了教研经费短缺,教研成果发表需自费。

六、中学地理老师教研能力提升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教研价值取向

教学和教研是同一事物的两方面,地理教师的教学研究源于教学实践,教学研究的目的最终要回归到教学上,要着眼于长远的发展,端正自身的教研态度,要积极地投入到教研活动中去,坚持教研的第一要务是提升自身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此过程中,地理教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初中学生对地理的学习需求。坚持终身学习,从地理教学到地理教研,再从地理教研到地理教学,循环往复的螺旋式上升追求自我专业化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二)多路径提升教研能力

教研能力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培养敏捷的问题意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要注重日常教学中学生的活动及表现,发现其中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凝练升华,也要善于使用身边地理案例,评价其效果;二是教师要学习地理教育前沿的理论知识。通过教学研究的论著与期刊论文,尤其是地理教育教学的最新学术论文,弥补自身理论缺陷,利用理论指导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研究;三是教师要提升数据处理、撰写水平。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包括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绘图软件、数據处理的方法等,发挥数据定量表征教学问题的效果。同时多读多看多思,积累专业术语,动手撰写小论文,不断提升写作的水平。

(三)改善学校教研环境

首先改善校园教研环境。学校领导要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树立所有学科一视同仁的氛围。加大力度建设地理教研组,提供完备的物质基础,例如订购期刊,邀请地理教育专家到校讲座,主动承担省市优质课评比观摩活动,积极鼓励教师到其他学校开展教研。其次,学校要制定教研激励制度,号召地理教师积极申报各级教育规划项目,对教师取得教研成果的可以给予奖励。最后,学校应组织开展外出培训,选择部分老师到省外开展研学旅行、校本教材开发、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等培训。

七、结语

本研究通过问卷、走访调研了钟山区中学地理教师教研能力的现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提出了提升教研能力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地理教师转型发展有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提升地理教师教研能力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除了学校和教师自身外,社会、学生及其家长的看法也将深深影响教师教研能力的提升。希望有更多研究从教师专业发展、学科价值以及学生成长等视角展开,合力促进地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赞. 师范生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改革与探索[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2] 佘文珏. 美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模式及启示[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9:11-27.

[3] 姜卓. 英国“教学优先”计划的教师培养质量保障研究[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

[4] 叶澜. “新基础教育”内生力的深度解读[J]. 人民教育,2016(21):10-11.

[5] 汪明帅. 从“被发展”到自主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挑战与可能对策[J]. 教师教育研究,2011(04):1-6.

[6] 杨晓奇. 论“他主”与“自主”契合的教师专业发展[J]. 中国教育学刊,2015(10):93-98.

[7] 金美福. 教师自主发展论[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3.

[8] 郭元捷,鲍传友. 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路径探讨[J]. 中国教刊,2006(12):61-63.

[9] 邹尚智. 教研员在校本教研中的角色定位[J]. 教学与管理,2006(03):31-32.

[10] 徐然. 徐州市中小学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策略研究[J]. 教育理论研究,2012(30):118-120.

[11] 李家清. 新概念地理教学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12] 陈澄.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J]. 地理教学,2000(12):10-13.

[13] 罗滨,林秀艳. 如何全面提升教研员的学科教研能力[J]. 人民教育,2019(21):26-29.

[14] 刘燕. 略论中学地理校本教研的策略[J]. 地理教育,2012(05):10-11.

[15] 侯建成. 分享·互动·公益式网络地理教研平台的探索[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05):60-61.

[16] 王天亮. 高中地理区域教研文化体系建设[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22):60-61.

[17] 袁孝亭. 地理教师的十大教学能力及其要求[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7(05):10-11.

[18] 李家清,龙泉. 引领教师教育改革 促进地理教师专业发展——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2(09):20-23.

[19] 石家锐. 地理教师专业核心能力诊断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 上海:华中师范大学,2016.

[20] 赵刊. 中学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M].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

[21] 左博芮. 基于名师工作坊的小学语文教师教研能力提升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20.

[22] 戚调霞. 民族地区高中数学教师教研能力现状调查研究[D]. 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0.

[23] 邓璐瑶. 中学地理教师教学教研问题意识研究[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8.

[24] 周俊. 问卷数据分析——破解SPSS的六类分析思路[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罗欣)

基金项目:本文系六盘水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S-MS合作下的初中地理教师教学教研问题意识的提升路径研究——以钟山区的中学为例”(项目编号:LPSSYjg2004);地理科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项目编号:LPSS Yzyzhggsd201702);自然地理学教学团队(项目编号:LPSSYjxtd201805)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杨洪(1981—),男,博士在读,六盘水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地理科学教育教学;杨琴(1983—),女,学士,六盘水市第二十四中学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中学地理教学;花登立(1989—),男,学士,钟山区大河中学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中学地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