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21-10-16 00:51郭振国
求学·教育研究 2021年19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互联网小学生

郭振国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定的弊端。小学生的心智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缺乏有效教育引导的情况下,互联网环境对小学生的影响弊大于利,例如会影响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耽误小学生的学习等,长此以往,也会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基于此,文章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互联网环境对小学生的影响,并阐述了强化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造成了潜在威胁,另一方面也为开展小学教育工作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尤其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网络辅助教学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充分满足新时期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因此,如何趋利避害,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摆在学校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互联网环境对小学生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信息丰富是互联网的主要特点,人们在浏览信息的同时也可以参与对相关话题的讨论,并且在互联网环境下,人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人人都可开设自媒体。互联网媒体一改传统媒体的单调性,使媒体形式更加多元化,对于小学教育工作者来说,可利用互联网的这一特点开拓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利用互联网上的学习资料、音视频、图片或经典案例等辅助进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无形渗透、动能激发、反馈调节、预判结论等优势,这是传统教学方式所难以达到的。

(二)消极影响

互联网的消极影响也较多,甚至令家长、老师谈网色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影响学习。小学生自制力较弱,加之心智尚未发育成熟,相较于学习,网络游戏与动画片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部分学生沉湎其中,严重影响了学习。其次,影响同学之间的交往。当前,电子产品占据了小学生大量的课外时间,部分学生长期玩游戏、看动画片,与同学之间的交往变少,甚至产生自闭倾向。再次,影响视力。

二、互联网背景下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营造和谐、健康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第一,教师可利用网络学习先进的心理学知识,再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服务;或在网上搜集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教育素材,并将之融入教学中,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第二,结合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校园微信公众号、学校教育平台及公示栏内发布正面的热点话题,打造正面的校园文化,营造健康的心理教育氛围。第三,教师还要做好对校园文化环境的维护工作,营造绿色校園文化环境,从而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环境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利用网络舆情,积极进行心理健康引导

网络舆情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有密切联系,利用网络舆情进行心理健康引导是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网络舆情的作用,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融入网络舆情有关内容,在丰富学生的心理健康理论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在具体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心理健康教材的内容收集贴合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事例,引导学生就舆情事件进行讨论,使其做出正确判断,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家校合作,构建心理健康新媒体平台

在互联网环境中,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不仅顺应了网络时代的教学要求,而且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因此,学校可以利用微信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通过平台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或在平台上发布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利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弥补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不足,达到家校共同教育的目的。根据心理健康教材的内容,教师可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发布时事新闻及网络热点事件,鼓励学生就这些内容在平台上进行互动交流,说出自己的感受,以此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并纠正其错误观点,消除其不良情绪,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另外,微信公众平台也可当作移动的学习程序使用,它不受时空限制,并能充分体现移动教学的优势,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开展微课教学,家长也可与孩子共同观看,使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四)营造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网络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网上发布的内容能够引起人们的兴趣,所以学校要以校园网建设为契机,在网络平台上增加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心理悄悄话、励志故事等。小学生正处在发育期,尚未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但是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所以可以把一些有关励志人物工作学习的内容摘抄到校园网络平台上,供学生浏览,从而对其心理产生积极影响。与此同时,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意识也很重要,要让小学生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从而达到身心健康发育的目的。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道德缺失现象愈演愈烈,所以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使其多看他人长处,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思想与认知。

(五)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或者开发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小游戏,寓教于乐,使学生不仅能够在网上进行娱乐活动,同时也可接受专业的心理教育。另一方面,学校可以与医院、社区等进行联系,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或提供心理咨询等。总之,学校要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充分发挥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与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充分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另外,需注意的是,在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措施,切不可只讲套话、空话。学生需要具体实用的知识,所以教师要向其讲解这些知识,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其活学活用,解决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加强心理疏导,消除负面情绪。此外,根据素质教育理念,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生为本,引导其说出心里话,教师只需充当倾听者并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即可。

(六)引导小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互联网环境中丰富的网络资源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使学生快速从网上获取知识,高效完成学习任务,进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树立学习自信心。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促进其心理健康成长。其次,家长要做好监督工作,不允许孩子将电子产品带到学校,并限制其上网时间。很多小学生会在下午放学后、家长下班前的时间玩网络游戏,对此,家长可以把电子设备收起,在没有家长监督的情况下不允许其单独接触。此外,还可以制定奖惩措施,如果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可以奖励其有限制地使用网络,反之则给予惩罚,比如罚做家务、取消上网时间等。

总而言之,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合理利用能够帮助小学生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反之则会造成上网成瘾等消极影响,所以学校与家庭要联合起来,形成合力,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永群.“互联网+”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47):220.

[2]陈艳.“互联网+”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便利析谈[J].学生·家长·社会:学校教育,2020(12):101.

[3]谭金智.浅谈网络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内蒙古教育,2019(20):113-114.

[4]王媛.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华夏教师,2020(21):95-96.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互联网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