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超声造影及二维超声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研究

2021-10-18 08:58姜纪飞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7期
关键词:甲状腺癌造影恶性

姜纪飞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 江苏 常州 213000)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的常见恶性肿瘤,近些年来该病的发生率不断升高,但是该病的进展速度慢、恶化程度较轻,通过规范化治疗可达到较好的预后结局[1]。由于患者多存在颈部淋巴结受累的情况,这会影响患者的5年生存率,增加患者的复发风险[2]。甲状腺癌患者是否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会对患者的生存与预后造成直接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尽早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3]。目前临床主要是采取超声检查筛查颈部淋巴结转移,该方法具有无辐射、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经济实惠的优势,常规二维超声能够观察甲状腺癌结节大小以及形态等征象,超声造影同时可以通过造影剂背向散射回声来观察病灶及周围组织血流灌注情况,从而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4]。为了分析甲状腺癌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文章选取60 例医院收治甲状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1 年1 月我院收治的60 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男性35例,女性25 例;年龄为18 ~75 岁,平均为(45.2±8.6)岁。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甲状腺癌。

1.2 方法

超声检查方法:本次研究采用美国GE 公司生产的E9 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6 MHz ~15 MHz,设备配有实时成像超声造影功能以及定量分析软件。常规超声检查方法:患者保持仰卧位并充分暴露颈部,仔细探查甲状腺以及颈部淋巴结,确定病灶位置并观察二维超声征象并保存图像。超声造影检查:确定目标结节之后确定最佳切面,确定噪声模式并抽取1.5 mL SonoVue 超声造影剂,经肘静脉留置针快速团注,之后使用5 mL 0.9%氯化钠溶液冲管并连续记录90 s,实施观察并储存图像。定量分析中根据结节周边PTC 组织以及正常腺体组织为感兴趣区,利用软件进行定量分析。

1.3 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共计36 例)和无转移组(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共计24 例),比较两组患者二维超声体征以及超声造影结果的差异。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进行表述,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进行统计表述,采用χ2值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二维超声征象的差异

两组在回声质地、有无微钙化、结节大小以及结节距被膜距离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二维超声征象的差异/例

表1(续)

2.2 两组患者超声造影结果的差异

超声造影结果显示,两组在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超声造影结果的差异( ± s)

表2 两组患者超声造影结果的差异( ± s)

组别 RT PI TTP转移组(n=36) 9.11±5.31 9.22±6.52 24.98±19.52无转移组(n=24) 9.95±7.26 5.63±4.12 21.54±15.41 t 5.331 5.251 5.415 P 0.043 0.042 0.044

3 讨论

近些年来我国甲状腺癌发生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但是由于甲状腺癌的生物恶性较低,总体预后情况较好[5]。但是甲状腺癌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会对患者的预后与生存率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进行颈部淋巴结清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6]。但是对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实施预防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存在过度治疗的争议,可能会增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利于患者的康复[7]。因此术前准确地评估患者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分析,从而提出合理的手术方法,是降低患者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重要途径。

超声检查是临床检查的常用方法,其对于甲状腺结节有着较高的敏感性,并且对于结节良恶性诊断也有较高的鉴别价值[8]。本次研究中转移组36 例患者质地不均匀23例,微钙化20 例,结节≥1 cm 有15 例,结节与被膜接触有15 例;而无转移组24 例患者中质地不均匀仅有4 例,微钙化2例,结节≥1 cm有9例,结节与被膜接触仅有2例,两组在回声质地、有无微钙化、结节大小以及结节距被膜距离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主要是由于随着肿瘤新生血管生长速度越快,肿瘤生长直径越大,恶性肿瘤生长速度依赖于新生血管的生成,也为其转移提供了有效的支持,无限裂变与繁殖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生理特征之一,随着恶性结节的快速增大,淋巴结转移的风险也快速提升;同时恶性结节的直径越大,与被膜接触的概率也越高,出现淋巴结转移的风险也进一步升高;微钙化的病理基础是癌症细胞坏死后钙盐沉积引起,也有可能是恶性结节内部分泌的致钙物质引起的,因此二维声像图上表现为点状强回声;同时恶性结节的成分比较复杂,内部结构多样化,因此回声存在不均匀的特征[9]。

超声造影是一种新型超声诊断技术,能够判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除了能够观察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血液灌注参数以及增强差别之外,还可以提高病灶血流的观察效果,从而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10]。本次研究中超声造影结果显示,转移组与无转移组的RT 分别为(9.11±5.31)和(9.95±7.26),PI 分别为(9.22±6.52)和(5.63±4.12),TTP 分 别 为(24.98±19.52) 和(21.54±15.41),两组在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是由于淋巴结转移之后新生血管增多,肿瘤活跃,峰值强度越高所致。

综上所述,甲状腺癌合并颈部淋巴结的发生与回声质地、有无微钙化、结节大小、结节距被膜距离以及PI值有密切的相关性,因此对于存在危险因素的甲状腺癌患者最好进行进一步的淋巴结清扫术,有助于降低该病的复发率。

猜你喜欢
甲状腺癌造影恶性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甲状腺癌“低位领”式与“L”型切口淋巴结清扫术的比较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
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