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 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效果分析

2021-10-18 08:58翟大磊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7期
关键词:肠梗阻结肠癌检出率

翟大磊

(内蒙古赤峰学院附属医院CT/MRI 室 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产生较大的改变,结肠癌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大概有超出10%的病人以肠梗阻为初期临床表现,结肠癌作为临床中十分多见的一类疾病,在人体直肠与乙状结肠部位最为多见,由于肿瘤的存在,病人肠内容物十分容易引发肠内阻塞现象,肠道内的内容物受阻导致运行不畅,进一步引发肠梗阻。对于结肠癌疾病来说,肠梗阻表现症状非常显著,主要包含疼、吐以及胀等,倘若病人没有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十分容易产生肠管血运障碍等,严重者会出现坏死情况,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关于结肠癌致肠梗阻的治疗主要采取手术为主,在手术治疗之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保证手术成功率,结肠癌致肠梗阻早期表现症状不显著,不具有影响因素,但是病人的体重会明显下降,临床检查和诊断工作中,CT 检查与X 线检查属于最常见的检查方法。结肠癌疾病的早期表现缺少特异性,因此早期的诊断准确率比较低,通常在疾病中晚期获得诊断,导致病人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目前临床用于肠梗阻的诊断标准为病理检查或是电子结肠镜检查,其中电子结肠镜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比较高,不过由于急性肠梗阻病人的发病速度非常快,病情进展快,因此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开展内镜检查所需时间比较多,在对结肠癌致肠梗阻进行诊断时通常选择X 线片,但是准确判断致病原因的难度比较大。由于CT 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完善,图像质量获得了明显的提升,目前已经在临床结肠癌致肠梗阻诊断中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不但可以提高检出率,还可以系统化观察病灶[1]。本文选取2019年1月—2020 年1 月接诊的结肠癌致肠梗阻病人40 例作为观察对象,对结肠癌致肠梗阻疾病采取CT 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加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我院接诊的结肠癌致肠梗阻病人40 例作为本文观察对象,根据结肠癌致肠梗阻病人的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分为X 线组与CT 组,各20 例,X 线组结肠癌致肠梗阻病人接受X 线检查,CT组结肠癌致肠梗阻病人接受CT 进行检查;纳入标准:患者全部自愿接受本次研究,知情并且签署同意书;患者困已通过病理学诊断获得确诊。排除标准:基本资料不完整者;具有影响本次试验结果疾病的病例。CT 组20 例结肠癌致肠梗阻病人中男性病人11 例,女性病人9 例,年龄最小24 岁,年龄最大66 岁,平均(41.5±4.2)岁;X 线组20 例结肠癌致肠梗阻病人中男性病人12 例,女性病人8 例,年龄最小23 岁,年龄最大65 岁,平均(42.5±4.5)岁。

1.2 方法

X 线组20 例结肠癌致肠梗阻病人接受X 线检查:选择多功能DR 机器,病人接受扫描之前需要保持禁饮与禁食,保持卧位,扫描病人腹部曲面位置,同时对显像进行分析。

CT 组20 例结肠癌致肠梗阻病人接受CT 检查:选择CT 扫描仪给予病人相关检查,调整仪器的矩阵为215 mm×215 mm,层厚为10 mm,电压为100 kV,调整电流为75 mA,时间为3.2 s,平扫病人的腹部,之后进行增强扫描,调整层厚和层距为10 mm,选择碘海醇100 mL作为增强对比剂,将其按照3 ~5 mL/s 的速度进行注射,扫描期间医生需要严格观察病人腹部盆腔病变情况,在CT 检查完毕之后,由专业CT 医生观察显像情况,针对检查结果做出诊断[2]。

1.3 评价标准

统计C T 组与X 线组结肠癌致肠梗阻病人接受不同检查方式之后的疾病检出率,将所获结果进行统计学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 统计学软件施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CT 组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检出率显著高于X 线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结肠癌致肠梗阻病人的疾病检出率比较[n(%)]

3 讨论

结肠癌是人体结肠部位十分多见的一类消化道恶性肿瘤,肠梗阻属于结肠癌疾病中期多发合并症,主要是因为各类因素造成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的一种急腹症,关于此病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能够引发病人产生酸碱失衡以及水电解质失衡,严重会导致病人死亡。肠梗阻的类型非常多,对于肠梗阻病人开展手术治疗需要了解病人的病灶情况,从而保证手术治疗成功率,并且能够减少对病人腹部的损害和腹腔感染风险。为了明显提升结肠癌致肠梗阻病人的生命质量,临床中需要及早为病人提供诊治,利用检查诊断掌握病人肠梗阻的出现原因,方便对症下药,帮助病人疏通肠道,提高排便功能。由于现在医学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X 线检查在临床中获得了广泛的使用,但是对于结肠癌致肠梗阻病人采取X线检查的漏诊率非常高,延误疾病最佳治疗时机,CT 检查属于胃肠道疾病的理想检查手段,诊断准确率比较高,目前获得了临床的认可[3]。

男性肥胖人群属于结肠癌的高危人群,主要是由于饮食不健康以及家族性遗传等,大部分病人食用高油与高脂肪食物较多。结肠癌病人的早期表现症状相对微弱,所以临床中的结肠癌致肠梗阻一般出现在结肠癌中晚期,病灶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由于病症逐渐加重,后期会导致病人食欲衰退、下腹疼痛以及便秘血便等。大量研究资料表明,目前有8%~25%的结肠癌病人首发临床表现症状为肠梗阻,临床中对于结肠癌致肠梗阻病人主要采取手术治疗,所以需要明确病症的诊断与征象,帮助临床诊断,使病人可以把握疾病最佳治疗时机,病理检查与电子结肠镜检查属于结肠癌疾病的诊断金标准,但是属于有创检查,无法清楚显示病灶外形,所以临床实际应用中具有局限性,选择安全、简单并且快捷的检查方式十分重要[4]。本文结果表明,CT 组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检出率显著高于X 线组(P<0.05)。CT 检查存在比较高的分辨率,可以清楚地显示病人肠腔扩张以及气液平面,并且可以对肠梗阻的性质、部位、肠壁厚度以及肠腔狭窄长度进行显示,所以临床中对于结肠癌致肠梗阻疾病采取CT 检查存在比较高的诊断准确性。CT检查可以清楚观察结肠癌病变的实际范围、病变性质和肠道缺血与盲肠扩张情况,同时可以对病灶进行细节化诊断,清楚显示肠腔、肠壁和供血情况,建立全方位、多角度与多平面病变结构,掌握病人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肿瘤密度和肿瘤与四周组织器官之间的关系。CT检查和X 线检查对比所产生的放射线更小,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更高,能够重复检测,从而确保了临床应用安全性,通过CT 检查可以清楚显示病灶部位,对于疾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数据指导,帮助手术开展提供价值参考[5]。

综上所述,给予结肠癌致肠梗阻病人采取CT 检查的诊断准确率高,可为病人后续临床治疗发挥重要的指导意义,具有推行价值。

猜你喜欢
肠梗阻结肠癌检出率
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价值分析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结肠癌患者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应激反应及胃肠激素的影响研究
助“癌”为虐的细菌
肠梗阻不手术有何治疗方法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