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 及MR 价值比较分析

2021-10-18 08:58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7期
关键词:征象椎间盘腰椎间盘

姜 亮

(兰州新区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甘肃 兰州 730300)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患者经常出现腰腿疼痛、酸胀等症状。据临床数据显示,50 ~70 岁之间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约占60%。腰椎是人体最重要的承重部位之一,也容易出现受损情况,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干预,则会导致病情越来越严重[1]。本次研究将CT 检查和MR 检查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过程中,选取了近两年在我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68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这两种诊断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详细研究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 年3 月—2021 年3 月经过手术治疗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68 例患者,将手术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对患者实施CT 扫描和MR 诊断。68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男性38 例,女性30 例;年龄最小者36 岁,年龄最大者79 岁,平均年龄(55.9±3.6)岁;病程为1 ~9 年,平均病程(3.8±1.4)年。手术时可见征象为:椎间盘变性、椎间盘积气、钙化、脊髓变形、神经根受压、硬膜囊受压等。手术结果为腰椎间盘脱出患者11 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26 例、腰椎间盘游离患者8 例、腰椎间盘膨出患者9 例、结节患者14 例。68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其他临床信息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本次研究入选患者均满足临床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②本次研究所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相关协议。

1.2.2 排除标准 ①存在恶性肿瘤疾病患者;②存在肾脏、肝脏、心脏等重要器官功能疾病患者;③临床资料不完善者;④治疗配合度较差者。

1.3 检查方法

(1)给予68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T 诊断,所用设备:西门子SoMAToM perspective 64 排CT。扫查方式:横轴位扫描;体位:仰卧位;扫描参数:管电流600 mA、管电压120 kV、层间距0.525 mm、层厚0.525 mm。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扫描,重点观察L1-2、L2-3、L3-4、L4-5、L5 椎间盘位置、腰骶椎间盘位置的形态及密度。

(2)为68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MR 检查,所用设备:鑫高益XGY-SuPerscan-1.5T MR 诊断仪,仍然选用仰卧位,从矢状位观察各个椎管路径狭窄情况和椎间盘的信号变化;从横断位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硬膜囊、脊髓受压、椎间盘膨出情况。

1.4 效果观察

分别为68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了不同的诊断方法后,将手术检查结果作为本次研究的“金标准”,对比CT 诊断、MR 诊断的检查结果,其中包括:脱出、突出膨出、游离、结节;然后比较影像学诊断征象,其中包括椎间盘变形、椎间盘积气、钙化、脊髓变形、神经根受压、硬膜囊受压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采用方差同质性检验方法,定性数据用χ2检验以率(%)表达。各组数据服从方差相同的正态分布,P<0.05 则数据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CT 与MR 诊断检查结果比较

结果显示,CT 诊断、MR 诊断在腰椎间盘脱出、游离和结节上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MR 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膨出方面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 检查结果,且MR 整体检出率显著高于CT 检查(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CT 与MR 诊断检查结果比较[n(%)]

2.2 CT 与MR 诊断影像学诊断征象比较

MR 在腰椎间盘变形征象、脊髓变形征象以及硬膜囊受压征象上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CT 检查,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MR 诊断在椎间盘积气征象、钙化征象上的诊断准确率比CT 诊断的准确率低,两种诊断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CT 与MR 诊断影像学诊断征象比较 [n(%)]

3 讨论

椎间盘突出症属于骨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在青壮年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通常患有该疾病的患者会出现腰背疼痛、下肢酸胀等症状。据社会调查统计发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会带来严重的影响。有临床研究说明,对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够促进临床症状尽快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会造成不同程度腰部疼痛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脊柱神经根受到压迫、造成刺激引起,对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都有着一定的影响[3]。因此,需要尽早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目前,临床上经常采用CT 诊断方法,这种技术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查看髓核和周围病变组织的情况,明确观察到椎间盘突出、病变的形态和严重程度[4]。但是如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伴有游离症状,那么CT 的检查结果会受到一定限制,很难清楚地观察到其他椎间隙结构的情况。而MR 诊断能够突破CT 诊断的限制,具有更高的软组织分辨率,通过不同序列能够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脊髓受压变性情况清晰地呈现出来。除此之外,MR诊断还能够进行全方位、多序列成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诊断有效率,通过影像学结果能够有效地观察到椎间盘突出组织和周围椎管内的结构间关系,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5]。

从本次研究结果上看,CT 诊断、MR 诊断在腰椎间盘脱出、游离和结节上的检出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MR 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膨出方面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 检查(P<0.05)。MR 诊断在腰椎间盘变形征象、脊髓变形征象以及硬膜囊受压征象上的准确率高于CT 检查,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MR诊断在椎间盘积气征象、钙化征象的诊断准确率比CT 诊断的准确率低,两种诊断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从整体诊断结果上看,MR 诊断的检查结果明显优于CT 诊断的检查结果,更能够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疾病特点、椎管内构造清晰地呈现出来,MR 诊断方法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和安全性,医生通过影像学结果能够准确地找到腰椎间盘病变的情况,确定突出部位和形态,帮助患者尽早接受治疗。

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做最常用的方法为手术治疗,但是手术治疗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引起神经炎症、造成水肿等不良症状产生,部分患者术后会产生疼痛,影响术后恢复效果。为此,我们更加推荐理疗联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利用外力帮助腰椎部位恢复原形,能够提升腰部核心肌力,提升患者耐受度和腰椎稳定性。康复治疗可以促进脊柱功能的改善,缓解腰肌劳损程度,降低病情复发率,预防神经根粘连。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尽早接受诊断和治疗,延缓病情恶化,对肢体活动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过程中,MR 诊断的准确率明显优于CT 诊断,这种诊断方法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够清楚显示椎管内的结构征象,为医生提供可靠的判断依据,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猜你喜欢
征象椎间盘腰椎间盘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经皮椎体强化术后对邻近椎间盘影响的观察
LI-RADS v2018 MR 辅助征象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CT、MRI特征及诊断准确性比较*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HE4与多层螺旋CT征象联合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锻炼首选蛙泳
半躺姿势最伤腰
结肠癌致肠梗阻的CT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