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 与螺旋CT 在诊断结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价值及准确率分析

2021-10-18 08:58辜忠良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7期
关键词:结肠螺旋直肠癌

代 霞,辜忠良,叶 斌,周 娟

(1 荣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四川 自贡 643100)

(2 荣县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四川 自贡 643100)

(3 荣县人民医院病理科 四川 自贡 643100)

结肠直肠癌是消化道的恶性肿瘤之一,患者早期症状不典型,随着病情加重,可逐渐出现便血、腹泻、腹泻和便秘交替等症状,晚期症状则表现为体重减轻和贫血等,这使患者容易错失早期最佳治疗时间,提高病死风险[1]。结直肠癌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但需要根据诊断结果分析患者病理类型和癌症分期,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切除病灶,减少局部复发的可能[2]。目前,结肠直肠癌诊断常用螺旋CT、磁共振成像(MRI)和内镜等检查手段,均有显著的诊断效果,但关于螺旋CT 和MRI 对结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效能对比的相关研究较少[3],故本文对磁共振成像(MRI)与螺旋CT 在诊断结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价值及准确率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接收的50 例确诊为结直肠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5 例,女性15 例;年龄最小46 岁,最大72 岁,平均年龄(65.82±3.67)岁。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纳入标准:经病理检查确诊为结直肠癌者;伴随腹泻、腹痛、血便等症状者;积极配合检查者。排除标准:近期接受抗癌药物治疗者;肠结核、血吸虫病、局限性结肠炎、结肠息肉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合并精神系统疾病者;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已发生癌细胞远处转移或生存期<1 个月者。

1.2 方法

于检测当日给予患者灌肠清洁,在检测前15 min肌注山莨菪碱(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706,规格5 mg)10 mg。此外,指导患者保持右侧卧位,同时于结肠内加入2 000 mL 空气,确保结肠完全充气,以便开展螺旋CT 和MRI 检查。螺旋CT 检查:采用飞利浦Ingenuity Core 128 CT 扫描仪(荷兰PHILIPS)检查,层厚、间隔均为5 mm,旋转时间0.6 s,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20 mA,扫描定位像,指导患者屏气后扫描腹盆腔,静脉注入造影剂碘海醇注射液(300 mg/mL)1.5 mL/kg 后给予增强扫描,速率为3 mL/s,范围包括整个结直肠,开始时间:动脉30 s,静脉80 s,延迟36 s。

MRI 检查:使用飞利浦Achieva 1.5T 磁共振扫描仪(荷兰PHILIPS)进行检查,指导患者取头先进的仰卧位,先选体部相控针线圈,横断面T1WI、T2WI 平扫,间距、层厚均为5 mm,再平扫冠状面和矢状面T1WI,给予钆特酸葡胺注射液0.1 mmol/kg 静脉注射,脂肪抑制快速梯度回波进行横截面增强扫描,设置回波链(长度24),TE 100 ms,TR 3 000 ms。

1.3 观察指标

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和对比MRI 与螺旋CT对结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效果和诊断准确率。原发病灶(T)术前分期诊断标准:T1 期是指癌细胞侵入黏膜下层,T2 是指癌细胞侵入固有肌层,T3 是指癌细胞侵入无腹膜覆盖结直肠旁组织或穿透固有肌层到达浆膜下层,T4 期是指癌细胞侵入其他器官或组织。病灶淋巴结(N)分期诊断标准:无局部淋巴结转移为N0 期,淋巴结转移出现1 ~3 个为N1 期,病灶周围淋巴结转移≥4 个为N2 期。

MRI、螺旋CT 分期标准:T1-2 期为病灶局限于肠壁内,肠壁浆膜面光整,外周脂肪间隙清晰;T3 期为增强图像上肠壁外缘不光滑,病灶肠管周围脂肪间隙内小斑片影、条索状高密度(CT)或低信号(MRI)影,凹凸不平或呈结节状向外突出;T4 期为病灶侵犯周围器官或与邻近器官的脂肪层消失。螺旋CT 与MRI 对N 分期诊断标准:腹部淋巴结最长径≥8 mm,(MR 图像)信号不均匀,(CT)显示淋巴边缘模糊、不规则,即可判断为淋巴结转移,N1 期为发现1 ~3 枚淋巴结,N2 期为4 枚以上,N0 期则表示无可视区域淋巴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以率(%)、(±s)表示,并分别行χ2、t检验。若检验得出P<0.05,则说明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法对结直肠癌术前T 分期诊断结果的比较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50 例结直肠癌患者T1 ~T2 期14 例,T3 期20 例,T4 期16 例;MRI 对结直肠癌术前T1 ~T2 期诊断准确率高于螺旋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结直肠癌T3 ~T4 期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法对结直肠癌术前T 分期诊断结果的比较[n(%)]

2.2 两种检查方法对结直肠癌术前N 分期诊断结果的比较

病理检查结果:N0 期21 例,N1 期14 例,N2 期15 例,N0 期为阴性(即无淋巴转移),N1 期、N2 期为阳性(即发生淋巴转移);螺旋CT 检出阳性26 例,阴性24 例,误诊8 例,漏诊11 例;MRI 检出阳性27 例,阴性23 例,误诊2 例,漏诊4 例。见表2。

表2 两种检查方法对结直肠癌术前N 分期诊断的结果 单位:例

2.3 两种检查方法对结直肠癌术前N 分期诊断效能的比较

MRI 检查技术对结直肠癌术前N 分期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诊断准确率均高于螺旋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种检查方法对结直肠癌术前N 分期诊断效能的比较[%(n/m)]

3 讨论

结肠直肠癌发病与饮食习惯、社会环境和遗传因素有关,但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如不及时治疗,癌细胞会扩散至周围脏器,进而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随着临床对结肠直肠癌的深入研究,采用创新治疗技术可使肿瘤缩小或降期,确保手术环切周围均为阴性,实现最佳治疗目的[4]。目前,临床主要依靠影像学技术判断患者术前分期,其中MRI 与螺旋CT 较为常用。在肠腔充入空气扩张情况下,采用螺旋CT 检查技术可以清晰地看到病灶范围和形态,该技术还能快速准确定位,为患者开展手术治疗奠定基础。MRI 是通过平扫增强扫描,清晰显示肿瘤对肠壁的浸润情况,进而为临床医师准确判断患者癌症分期提供参考[5]。本研究结果显示,MRI 对结直肠癌术前T1 ~T2 期诊断准确率高于螺旋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在诊断结直肠癌术前T1 ~T2期中MRI 检查优势更突出。这是因为结直肠壁解剖层较多,CT 无法提示各层次间的关联,未能准确识别出肿瘤对肠壁浸润程度,而且CT 主要依靠血管壁增厚、软组织密度、条索影情况评估癌细胞对四周组织浸润程度,这也可能会导致漏诊或误诊。本研究结果显示,MRI 检查技术对结直肠癌术前N 分期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高于螺旋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MRI 对临床提高结直肠癌术前N 期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这是因为淋巴结转移会增加肿瘤细胞密度,并使细胞外水空间缩减,进而对水分子弥散产生限制,采用MRI 检查DWI 图像会提示信号增高,所以该检查技术对提高结直肠癌患者术前N 期诊断准确率具有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相比于螺旋CT,MRI 检查技术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分期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结肠螺旋直肠癌
新生儿先天性细小结肠症相关病因与影像表现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凝血指标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基于U-net的直肠癌肿瘤的智能分割
憩室炎,藏在肚子里的神秘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