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层档案事业发展的思考与探究

2021-10-18 10:31刘水英王赛春
档案天地 2021年9期
关键词:区级档案馆建设

刘水英 王赛春

当前,我国各行各业的改革正在不断加快,档案事业的发展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略显薄弱。人们对档案工作的思想观念、法律意识以及服务要求相较以往都有了非常明显的转变与增强,这对新时期基层档案部门的各项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层档案部门与时俱进,档案事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智慧馆库建设、异质异地备份电子档案数据、档案异地跨馆查询等多项举措极大地提升了基层档案事业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档案工作不再停留在馆(室)内的“保管”为主的职能上,而是越来越多地参与和服务于政治、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档案部门再也不是从前人们眼中门可罗雀的“冷衙门”。秉持“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岗位职责与历史使命,如今“各项工作开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档案部门主动提前介入,与各项工作同步开展”,档案工作已然延伸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角落。

笔者认为档案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已经为公众所知晓,如何让基层档案事业更好、更快地高质量发展将成为今后档案工作的重要议题。

一、基层档案事业发展现状

(一)全社会档案意识显著提高

随着国家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各项中心工作的推进,基层档案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档案服务人群越来越多,档案利用频率越来越高。特别是婚姻、公证、知青、移民、企业改制、土地承包(流转)、精准扶贫等各项民生档案的大量入馆,使县区级综合档案馆的馆藏资源得到了结构优化与资源整合,档案馆服务民生的能力更加凸显。因此,各单位各部门以及人民群众对档案和档案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快速提高。

(二)档案软硬件设施明显改善

据了解,近年来,各级财政对档案馆、档案室以及其他档案工作的资金投入不断增加,档案软硬件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主要体现在:一是全国多地已完成县级综合档案馆标准化新馆建设,个别发达地区已实现了智慧办公;二是部分档案馆增配了密集架及先进的防盗、防潮、消毒等硬件设施,档案服务系统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升级,既确保了档案信息安全,又提高了服务效能;三是各基层部门和单位档案室的软硬件设施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为档案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档案信息化建设有效推进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事业跻身于改革和发展的浪潮中,高效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也成为近年来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档案馆、部分档案室在不同层面上开展了档案信息化工作,馆藏(室藏)档案的数字化率明显提高。少数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率已达到了100%,率先实现了数字档案馆建设,极大地提高了档案安全保管系数和服务利用效能,为基层档案事业向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表率。

(四)档案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2018年底,各地基本上完成了档案系统机构改革,全面落实了国家机构改革精神,对机构编制和干部队伍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运行20多年“一套人马,两套牌子”的 “局馆合一”体制被彻底打破。县区级档案行政职能划归到县区级党委办公室(大部分挂“档案局”牌子),县区级档案馆为县区党委直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这项改革,旨在加强档案事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为深入贯彻落实《档案法》以及顺利推进依法治档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存在的实际问题

(一)各地档案事业发展水平极其不平衡

县区级综合档案馆是集中保管该县区域内档案的重要场所,档案馆的现代化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当地档案事业的整体发展。虽然各地档案部门都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档案信息化工作,但整体推进缓慢。目前,就全国来看,只有极少数发达地区基层档案馆基本实现了网络化、现代化,档案管理水平遥遥领先。而很多县区逐渐出现了馆库空间不足、馆库建设不达标的现象,甚至个别地区档案馆新馆建设推进缓慢,档案资源和信息化建设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各地县直单位、乡镇(街道)、村级档案管理水平更是天壤之别。如:各地公、检、法部门以及垂直管理单位大多数已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和档案信息化管理,而大部分地方基层单位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查询状态。

(二)档案人才队伍建设薄弱

受以往档案工作边缘化等因素的影响,档案队伍存在编制严重缺乏的现象。特别是随着档案开发程度的加大,档案利用领域的拓展,档案服务工作量的持续增加,维护档案实体与信息安全等任务不断加量,大部分县区级档案人员的编制设置已无法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和档案事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亟待补充人员,增加编制。另外,檔案队伍中缺少高新技术人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档案事业向科学化、现代化发展。

(三)社会民众的档案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只有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用到档案了,人们才会想到要找档案。只有找到档案并切实解决了查档人的需求,人们才会觉得档案是有用的、有价值的。然而档案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往往有迟滞性,在当下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体现出来的效益往往不那么明显,这也为档案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如何让广大民众和社会机构形成“事毕归档”、重要档案主动“上缴”国家的档案意识将是档案人今后长期努力的方向。

(四)档案工作的法律意识急需加强

档案工作是有《档案法》作为法律依据的。各级档案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应始终树牢档案法律意识,在开展档案管理、利用等各项工作时,应充分体现在“规范化、制度化”等方面,使“依法治档”落到实处,惠及民生。而现实工作中,受思维观念、角色定位、档案工作边缘化于中心工作等因素的影响,从业人员严重缺乏行业自信,依法治档底气不足,这也是档案工作者今后亟待提高的一个方面。

三、加快推进基层档案事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快推进县区级综合档案馆新馆建设,提升档案部门公共服务能力

档案馆是保管党和国家档案资源的重要基地,是保证档案安全与完整的基础和条件。按照档案馆建设标准(建标103-2008),部分县区级档案馆仍没有达到建筑面积标准和“五位一体”(即“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中心”)的功能要求。各县区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档案馆库建设工作,加快推进综合档案馆建设进程,把档案安全列入重要议事议程,进一步落实国家推进各级综合档案馆建设的精神,履行当地档案馆建设主体责任,将其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政府投资计划,加大工作力度,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解决好档案馆库建设用地,切实落实资金,力争尽快完成县区级面积达标、设施完善、技术先进的“五位一体”新型公共档案馆,提升档案部门公共服务能力。

(二)大力开展基层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

县区级党委政府要加大档案工作经费投入,特别是加大档案数字化经費投入,同时,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本区域信息化总体规划,统筹安排,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县区域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同步发展。各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要认真贯彻实施《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按照《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的规定,加强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并确保电子档案连同纸质档案一并按期移交各地综合档案馆,逐步建立电子文件中心。各地档案馆要积极主动开展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逐步建成档案目录数据库、重要档案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档案数据库,建立以各地档案馆为中心的县区域分布式档案数据库,逐步建成数字化档案馆,实现以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为目标的档案信息化平台,不断提高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为实现全省乃至全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创造条件。

(三)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保障档案事业稳步健康发展

档案事业要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打造政治觉悟高、专业素质强、作风优良的专业化、现代化档案人才队伍。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档案部门各级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培养一批目光长远、能打硬仗的“领头羊”。通过培训、外出学习等多种途径,使他们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能够在工作中成为“高级指挥员”,达到“能识人、会用人、留住人”。二是提高现职档案工作者的综合素质,给他们提供深造的机会和平台,使他们不仅掌握档案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网络知识、法律知识和行政管理知识,努力使他们成为“通才”。三是构建合理机制,引进、留住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建立健全和落实特殊岗位津贴等制度,对预防和保护档案工作者接触有害物质的科研项目予以大力支持,为档案工作者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切实解决档案工作者的后顾之忧。设置专门岗位编制,建立适合特殊工作战线的干部用人晋升机制,引进、留住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保障档案事业稳步健康发展。

(四)加强档案法制建设,提高依法治档水平

县区级党委办公室(档案局)要切实履行档案行政主体责任,带头深入贯彻落实新《档案法》,深入开展档案监督、检查、指导、培训等各项工作,加大档案行政执法力度,全面提升县区域依法治档水平,为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县区级综合档案馆亦要履行保管和服务主体责任,依法有序开展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工作,确保档案实体与信息绝对安全。

(五)多措并举,强化宣传,提高全社会档案意识

从近年来档案服务利用方面来看,档案服务利用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档案服务意识已有所提升,但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的归档意识还有待加强。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要多措并举,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平台,强化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宣传,使更多的领域和个人了解档案和档案工作,提升全社会档案意识,确保未来档案事业沿着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轨道健康前行。

基层档案工作的发展是档案事业的基石,关乎全国档案事业发展的健康与否。各地档案部门要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坚持“大档案、大服务”的宗旨,不断推进档案资源体系和安全体系建设,加快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步伐,使档案工作快速融入到“大数据”背景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的独特功能。

参考文献:

[1]尤丽. 浅谈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改革[J]. 山西档案, 2014 (6):63-65.

[2]浅谈如何构建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大格局意识.《档案天地》2021 (5):43-46.

[3]杨锋、张新.主动融入服务大局,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中国档案,2020 (8):36-37.

[4]网上资料:《关于加快我市档案事业发展的意见》,汕头市档案局

作者单位: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国家档案馆

猜你喜欢
区级档案馆建设
寒露
关于智慧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关系探讨
区级社区教育学院推进社区教育的实践策略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浅析区级疾控中心财务管理问题和策略
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对加强区级财政审计的几点建议
when与while档案馆
北京市第三届“档案馆日”活动预告
科隆档案馆突然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