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图书馆空间融合要素评估及路径分析

2021-10-19 02:19
图书馆学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要素智慧图书馆

朱 航

(深圳市福田区南园街道办事处南园街道图书馆,广东 深圳 518000)

1 引言

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发展和应用,智慧图书馆呈现出空间融合趋势,数据资源基于大数据技术进行空间重组,信息资源基于云计算技术进行空间整合,线上线下服务基于物联网技术进行空间融合,共同促进了智慧图书馆服务效能的提升[1]。然而,学术界关于智慧图书馆空间融合的研究成果有限,在知网中将“智慧图书馆”“空间融合”作为关键词进行逻辑组配,仅得到1篇精准文献,即《智慧图书馆空间融合的模式与路径研究》,文章基于智慧图书馆空间融合模式探究了空间融合路径[2]。纵观图书馆领域的空间融合问题,沈丽红(2015)基于服务功能探索了基层图书馆的空间融合路径[3],彭文虎(2017)基于信息共享探索了高校图书馆的空间融合路径[4],彭康通(2019)基于亲子阅读探索了公共图书馆的空间融合路径[5]。可见,空间融合路径是各类图书馆空间融合问题研究的重点方向,但学者们的研究视角主要是空间融合的外部因素,缺乏基于空间融合内部要素的研究成果,因此,笔者尝试构建空间融合的内部要素体系,基于实践调查分析智慧图书馆的空间融合路径。

2 智慧图书馆空间融合要素体系

智慧图书馆空间大致可以分为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两个部分,实体空间是智慧图书馆的线下物理空间,是用户思考、学习、交流和创新的重要场所,既包括学习交流的学习室和讨论室,也包括创新研发的主题空间和创客空间;虚拟空间是智慧图书馆的线上网络空间,是实体空间的延伸和拓展,注重用户体验和情境学习,主要包括在线服务平台、社交网络系统和AI技术空间[6]。智慧图书馆的空间融合既是实体空间之间的融合,也是虚拟空间之间的融合,还是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的融合[7]。智慧图书馆空间是用户进行学习、阅读、交流和资源利用的基础环境,空间融合将打破时空限制,为用户提供更优质和更高效的服务,智慧图书馆空间融合不仅是空间本身的融合,更是目标、资源、服务和场景的融合[8]。图书馆和馆员目标、图书馆和用户目标、用户和用户目标与线上线下目标的融合,关乎智慧图书馆的目标协调;图书馆和用户生成资源、图书馆内部板块资源和图书馆与图书馆资源的融合,关乎智慧图书馆的资源整合;服务平台、横向服务和纵向服务的融合关乎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活动;用户行为场景、用户社会场景和用户交互场景的融和关乎用户的学习行为,这些都是智慧图书馆空间融合的效果目标。此外,目标、资源、服务和场景不是孤立存在的,资源融合是目标融合的结果,场景融合是服务融合的载体,资源融合和目标融合推动了服务融合,共同影响空间融合效果。基于此,笔者构建了智慧图书馆空间融合要素体系,见图1。

图1 智慧图书馆空间融合要素体系

3 问卷、数据与分析

3.1 调查问卷

笔者在研究中将智慧图书馆空间融合要素设计为目标融合要素、资源融合要素、服务融合要素和场景融合要素,为了详细了解各个要素的影响路径,设计4个多选题。①您认为智慧图书馆目标融合主要包括哪些指标?选项包括:图书馆和馆员目标融合、图书馆和用户目标融合、用户和用户目标融合、线上线下目标融合。②您认为智慧图书馆资源融合主要包括哪些指标?选项包括:图书馆平台和用户生成资源融合、图书馆内部板块资源融合、图书馆与图书馆资源融合。③您认为智慧图书馆服务融合主要包括哪些指标?选项包括:服务平台融合、横向服务融合、纵向服务融合。④您认为智慧图书馆场景融合主要包括哪些指标?选项包括:用户行为场景融合、用户社会场景融合、用户交互场景融合。

3.2 数据收集

因为本研究以智慧图书馆空间融合为对象,尽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已经开始普及,但实施空间融合措施的智慧图书馆还是较少,为了更好地获取有效数据,笔者以开展空间融合行为的智慧图书馆员为调查对象,并选取广州市图书馆、天河区图书馆、南沙区图书馆、越秀区图书馆、番禺区图书馆、海珠区图书馆、白云区图书馆、荔湾区图书馆、深圳图书馆、罗湖区图书馆、福田区图书馆、宝安区图书馆、龙岗区图书馆、南山区图书馆、盐田区图书馆、龙华新区图书馆、东莞图书馆、佛山图书馆、中山图书馆、惠州慈云图书馆作为研究对象,每个图书馆选取9 名馆员,采取网络问卷的形式发送调查问卷,共发送调查问卷180 份,回收得到有效问卷159份,问卷有效率为83.33%。

3.3 数据分析

关于目标融合要素指标的选项统计见图2。159 份有效样本中,认为图书馆和馆员目标融合、用户和用户目标融合是目标融合要素重要指标的分别有57 份和63 份,分别占比35.85%和39.62%,均小于50%。认为图书馆和用户目标融合、线上线下目标融合是目标融合要素重要指标的分别有147 份和150 份,分别占比92.45%和94.34%,均高于90%。可见,智慧图书馆空间融合的目标融合要素中,图书馆和用户目标融合、线上线下目标融合是两个关键指标。

图2 目标融合要素指标的选项统计

关于资源融合要素指标的选项统计见图3。159 份有效样本中,认为图书馆与图书馆平台资源融合是资源融合要素重要指标的有78 份,占比49.06%,小于50%。认为图书馆平台和用户生成资源融合、图书馆内部板块资源融合是资源融合要素重要指标的分别有144 份和141 份,分别占比90.57%和88.68%,均高于80%。可见,智慧图书馆空间融合的资源融合要素中,图书馆平台和用户生成资源融合、图书馆内部板块资源融合是两个关键指标。

图3 资源融合要素指标的选项统计

关于服务融合要素指标的选项统计见图4。159 份有效样本中,认为服务平台融合是服务融合要素重要指标的有69 份,占比43.40%,小于50%。认为横向服务融合、纵向服务融合是服务融合要素重要指标的分别有138 份144 份,分别占比86.79%和90.57%,均高于80%。可见,智慧图书馆空间融合的服务融合要素中,横向服务融合、纵向服务融合是两个关键指标。

图4 服务融合要素指标的选项统计

关于场景融合要素指标的选项统计见图5。159 份有效样本中,认为用户交互场景融合是场景融合要素重要指标的有72 份,占比45.28%,小于50%。认为用户行为场景融合、用户社会场景融合是场景融合要素重要指标的分别有153份、135份,分别占比96.23%和84.91%,均高于80%。可见,智慧图书馆空间融合的场景融合要素中,用户行为场景融合、用户社会场景融合是两个关键指标。

图5 场景融合要素指标的选项统计

4 智慧图书馆空间融合路径

上述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表明,图书馆和用户目标融合、线上线下目标融合,图书馆平台和用户生成资源融合、图书馆内部板块资源融合,横向服务融合、纵向服务融合,用户行为场景融合、用户社会场景融合是主要要素指标。因此,提出如下智慧图书馆空间融合路径。

4.1 优化目标融合

4.1.1 加强图书馆和用户目标融合

智慧图书馆根据资源现状和馆员能力制定服务目标,用户根据自身需求设定自身目标,智慧图书馆应当依据图书馆的服务效能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协调图书馆服务目标与用户自身目标的融合,集成总目标,指导智慧图书馆的技术选择、服务提供和资源建设,从而使双方目标在空间融合过程中得以实现。

4.1.2 加强线上和线下目标融合

智慧图书馆线上目标主要侧重于资源的高效应用,线下目标主要侧重于用户的切实体验,智慧图书馆应当整合线上线下的资源、服务和活动过程,促进智慧图书馆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的衔接与融合,从而提高空间融合过程中图书馆服务与用户需求之间的精确匹配,以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

4.2 优化资源融合

4.2.1 加强图书馆平台资源与用户生成资源融合

图书馆的本质是提供资源服务,包括供应商提供的第三方资源、场馆自建资源和馆际间的共享资源;用户的根本诉求是资源获取,用户会依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和学习过程形成特有的个体资源库。智慧图书馆应当将用户自身生成的资源有效地融合到图书馆平台的已有资源中去,在丰富图书馆平台资源的同时,优化用户生成资源,从而推进资源的共建共享。

4.2.2 加强不同模块资源融合

图书馆的资源服务主要是以模块化的形式提供资源,模块化的资源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区分度,从而满足用户碎片化的阅读需求,然而,图书馆不同资源模块之间的依赖程度较低,制约了用户的资源利用率。智慧图书馆应当依据用户的阅读习惯和行为轨迹构建知识网络,通过不同模块间资源的融合促进智慧图书馆资源的空间融合,以提高用户的学习效率和使用效果。

4.3 优化服务融合

4.3.1 加强图书馆横向服务融合

智慧图书馆横向服务的空间融合就是要加强图书馆不同类型服务活动之间的衔接、协同和整合。一方面,智慧图书馆可以从不同空间提取用户的特定需求,从而对服务活动进行自动匹配,整合不同类型服务活动资源。另一方面,智慧图书馆可以基于用户的兴趣爱好和知识结构,评估服务活动与用户需求的匹配度,为用户提供选择性的服务活动,以提高图书馆服务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4.3.2 加强纵向服务活动的融合

智慧图书馆纵向服务的空间融合就是图书馆要依据服务目标和资源状况设计有序递进的链式服务活动。一方面,智慧图书馆可以基于服务活动在不同空间的记录数据,针对用户的显性需求和隐形需求,确定服务内容的优先顺序,实现链式服务活动的融合递进。另一方面,智慧图书馆可以基于服务行为在不同空间的演变过程,挖掘用户的真实需求和潜在需求,指导服务活动的整合,提高服务效果。

4.4 优化场景融合

4.4.1 加强用户行为场景融合

“互联网+图书馆”背景下的智慧图书馆可以通过用户与智能设备高度融合,实现用户行为场景特征感知、采集和分析。智慧图书馆应当通过用户行为场景的融合,实现设备、平台、系统的共通共用,从而让用户在某一场景中生成的数据可以在不同场景中自由流转,更好地为用户提供针对性服务。

4.4.2 加强用户社会场景融合

用户的图书馆学习行为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学习行为,而是基于图书馆服务环境形成的社会学习行为,用户会基于不同的社会场景扮演不同的角色。智慧图书馆应当有效区分用户的信息接收者和使用者角色,模拟用户作为参与者、生产者、管理者和服务者进行场景融合,为用户提供精准服务。

猜你喜欢
要素智慧图书馆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图书馆
也谈做人的要素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有智慧的羊
去图书馆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