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抢救回来就没事了?小心心力衰竭

2021-10-21 09:39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衰专科主任主任医师范慧敏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家庭医药 2021年23期
关键词:室壁瘤瓣膜病心梗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衰专科主任、主任医师 范慧敏 /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于 萍

冠心病、心肌病、心瓣膜病或大血管病变……几乎所有的心血管疾病最终都会发展为心力衰竭,临床又尤以心脏瓣膜病和冠心病最为多见。而心力衰竭往往是压垮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因此,发生过心梗的人及心脏瓣膜病患者一定要加以重视,及时干预,规范医治,才能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躲过心梗,躲不过心衰

心力衰竭是由心脏结构性和功能性疾病所导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表现为心肌损害、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受损。可以说,几乎所有类型的心脏疾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等)都是以心衰作为最终的“归宿”。临床上,心脏瓣膜病和冠心病是最多见的两种心衰原发性的心脏病。

在瓣膜病的患者中,二尖瓣关闭不全与心衰是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长期的二尖瓣关闭不全会导致心脏扩张,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症状;而在进展期的心衰患者中,有59%存在二尖瓣关闭不全。通过手术方法,可对二尖瓣进行修复,使患者能够更快地恢复。

如果说,瓣膜病在农村地区多见,那么,冠心病则是在城市中最高发的心脏疾病。在冠心病合并心肌梗死被抢救回来的患者中,有一半的人在3年内会出现心衰。其中导致心衰的一大原因就是心脏室壁瘤的出现。在心梗发生后,大量心肌细胞因缺血而坏死,如此会形成疤痕。这些心脏壁上的疤痕经过一定时间后会引起心脏壁的膨胀,从而形成一个类似于瘤状的物质,这就是室壁瘤。它的存在会影响到心脏的收缩功能,导致心脏体积越来越大。而通过对室壁瘤的切开、折叠、缝合,就能使心脏结构恢复接近正常;对于同时存在的阻塞血管,可同时采取心脏搭桥手术,使冠心病诱发心衰的患者转危为安。

内外结合、中西医结合,确保手术安全

可能有不少患者会对手术的安全性存在顾虑,其实,手术对于改善心脏功能、延缓心衰进展的作用目前在医学界已经是十分明确的。有这样一组对比数据就可以说明:对于瓣膜病诱发的心衰,不做手术的5年内死亡率要超过80%,瓣膜病合并心衰的手术风险发生率在3%~6%,而手术后长期生存率要超过80%;对于冠心病诱发心衰的,不做手术在3年内的死亡率达到20%,进行手术后的长期生存率则要超过80%,远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的52%。因此,临床建议,只要是发生了心脏结构改变的心衰,大部分都应该进行针对病因的手术治疗。

实际上,规范而合理的心衰治疗,并非只有单纯的手术治疗,而是多学科综合开展内外科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由于心衰患者的手术风险相比单纯心脏病手术要高,因此,需要先对患者进行内科治疗,纠正其水肿症状,改善其心功能,从而符合手术指征,减少手术风险。此外,如术前辨证给予中药方剂,可改善患者无力、焦虑、失眠、胃口差等多种不适症状;而术后心衰患者一般恢复得较慢,服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剂后,也能明显改善体质,更利于康复。

A期:指出现引起心衰的高危因素,但没有心脏结构或者功能异常。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心肌病、家族史等。

B期:没有心衰的症状或者体征,但已经发展成为结构性心脏病,包括左心室肥厚、无症状的瓣膜病、既往有心肌梗死史等。

C期:已经有基础的结构性心脏病,以前或者目前有心衰的症状或者体征。

D期:指难治性终末期心衰,患者反复住院,不能安全出院,目前主要通过植入人工心脏或心脏移植才能继续维持生命。

猜你喜欢
室壁瘤瓣膜病心梗
新活素治疗瓣膜病和非瓣膜病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
三维超声联合超声二维斑点示踪技术在心脏瓣膜病评估中的价值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心梗猛于虎
超声诊断室壁瘤切除术后假性室壁瘤形成1例
室壁瘤超声诊断标准?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全层心肌线性消融术治疗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动过速
心肌梗死常规检查漏诊率高,近2/3患者被遗漏
探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