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侗语族族群的头面部特征

2021-10-22 02:03于会新安彩艳李咏兰郑连斌
关键词:南亚族群体质

于会新,安彩艳,李咏兰,3,郑连斌

(1.内蒙古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呼和浩特010022;2.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呼和浩特010010;3.内蒙古师范大学 民族学人类学学院,呼和浩特010022;4.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300387;5.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动植物抗性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7)

我国的壮侗语族族群包括壮族、傣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仫佬族、毛南族、黎族和仡佬族以及临高人、八甲人等未识别族群,主要分布于我国中南地区和西南的南部地区.目前,我国学者已对海南黎族[1]、布依族[2]、毛南族[3]、水族[4]、贵州侗族[5]、仡佬族[6]、湖北侗族[7]、湖南侗族[8]、临高人[9]、八甲人[10]、广西壮族[11]和仫佬族[12]的头面部特征进行了研究.头面部特征主要受遗传控制,大多数头面部特征都具有民族的相似性,而不同民族间具有一定的差异,Arya等[13]在印度地区的家系研究中发现,考虑社会经济状况和营养状况的交互作用时,头长、头宽、面宽、鼻高和鼻宽的遗传度在21%~72%.杜抱朴等[14]认为多数头面部测量性状与地理环境因素(平均风速除外)成中等程度或低程度线性相关,说明头面部特征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对水族[4]、贵州侗族[5]、临高人[9]、八甲人[10]、仫佬族[12]的头面部特征研究发现,这些族群的体质类型均属于蒙古人种的南亚类型.本文通过对我国壮侗语族族群头面部指标的研究,并与其他语族族群进行比较,探讨壮侗语族族群的头面部特征,分析壮侗语族族群的体质类型以及与其他族群的历史渊源,为进一步探讨壮侗语族各族群的形成、迁移、融合提供基础资料.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遵循知情同意原则,采用随机抽样方法确定测量对象,被测者均无身体残疾.研究遵守《赫尔辛基宣言》概述的原则,测量严格按照《人体测量方法》[15]和Martin[16]所规定的方法进行,并严格执行学术界对人体测量的质量控制要求.使用无锡帆鹰警用器材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人体测高仪、直脚规、弯脚规进行高度、长度、宽度的测量,测量指标包括身高、头长、头宽和面宽等14项,观察指标包括蒙古褶、眼裂倾斜度和眼色等9项指标.共获得壮侗语族族群样本10 359例(男性4 515例,女性5 844例),分为20~44岁组、45~59岁组和60~80岁组3个年龄组.测量的地点、时间和样本量详见表1.使用Excel2016和SPSS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运用u检验进行指标的性别间差异性检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多族群、多指标的多元分析.

2 结果

2.1 壮侗语族族群的头面部特征

壮侗语族族群男性和女性3个年龄组的头面部指标测量结果及u检验结果见表2.由表2可见,壮侗语族族群男性头面部各项指标值均大于女性(P<0.01),这反映了男性与女性容貌的差异.随着年龄增长,壮侗语族族群男性与女性的面部形态学特征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其中鼻宽、口宽、鼻高、容貌耳长和容貌耳宽等指标值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大.鼻宽、口宽、容貌耳长和容貌耳宽这4项指标随年龄的变化规律与南、北方汉族[17]一致.Ferrario等[18]的研究发现,耳长的年龄组间差异显著.

表1 壮侗语族族群样本量Tab.1 Sample size of Zhuang-Dong language ethnic group

有研究[19]发现,耳长的增长速度大于耳宽,耳的宽长比随年龄增长而降低.Sforza等[20]的研究也发现,耳的宽长比随年龄增长而显著降低(P<0.01),表明耳长的增长速度大于耳宽.因此这种规律性变化与年龄相关.

表2 壮侗语族族群男性和女性3个年龄组的头面部指标测量结果及u检验(Mean±SD)Tab.2 Results of craniofacial measurements of three age groups of males and females and u test in Zhuang-Dong language ethnic group mm

壮侗语族族群男性和女性观察指标的出现率及u检验结果见表3.由表3可见,壮侗语族族群男性和女性上眼睑有皱褶率均较高,合计出现率达到92.1%.壮侗语族族群有蒙古褶但不发达,女性蒙古褶出现率高于男性.眼裂高度多中等,眼外角高的出现率高,鼻根高度多中等(男性鼻根比女性高一些),颧部多不突出,下颏多直型,红唇厚度中等,眼色多为褐色.以上结果表明壮侗语族族群头面部具有蒙古人种南亚类型的特征.

表3 壮侗语族族群男性和女性观察指标出现率及u检验Tab.3 Occurrence rates of observation indices of males and females and u test in Zhuang-Dong language ethnic group

壮侗语族族群男性和女性3个年龄组的头面部指数及u检验结果见表4.由表4可见,壮侗语族族群男性的头宽高指数、形态面指数和鼻指数大于女性(P<0.01),头长宽指数、头长高指数和容貌耳指数小于女性(P<0.01).因此,男性比女性头更长一些,面更狭一些.男性、女性均为圆头型、高头型、中头型、中面型、中鼻型.

壮侗语族族群男性和女性头面部指数分型见表5.由表5可见,对于头长高指数、头宽高指数和鼻指数,男性和女性均以高头型率、狭头型率、中鼻型率最高,对于头长宽指数和形态面指数,男性以中头型率、阔面型率最高,女性以圆头型率、狭面型率最高.也就是说,相对于身高来说,壮侗语族族群的头长短适中、头较高、头较狭,鼻的狭阔程度中等,男性的面较阔,女性的面较狭.

表4 壮侗语族族群男性和女性3个年龄组的头面部指数及u检验(Mean±SD)Tab.4 Craniofacial indices of three age groups of males and females and u test in Zhuang-Dong language ethnic group

2.2 壮侗语族族群的体质分型

为探讨壮侗语族族群的体质类型,本文对壮侗语族族群与蒙古人种北亚类型、南亚类型、东亚类型和北极类型[21]的男性体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需要说明的是,《人类学》[21]中有些指标值给出的是均值范围,本文取其中间值进行分析.

表5 壮侗语族族群男性和女性头面部指数分型Tab.5 Classification of craniofacial indices of males and females in Zhuang-Dong language ethnic group

壮侗语族族群与亚洲4种体质类型的男性6项体质指标值见表6,主成分分析散点图见图1.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2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80.944%和16.419%,累计贡献率达到97.363%.PCⅠ载荷大的指标为鼻宽(-0.979)、鼻指数(-0.971)、形态面高(0.956)和鼻高(0.940).PCⅡ载荷大的指标为面宽(0.843).图1显示,壮侗语族族群体质与南亚类型接近,PCⅠ值较小,PCⅡ值中等,呈现出鼻较宽、鼻较低等南亚类型特征,说明壮侗语族族群的体质类型属于蒙古人种南亚类型.

表6 壮侗语族族群与亚洲4种体质类型男性的6项体质指标Tab.6 Six physique indices of males in Zhuang-Dong language ethnic group and the four physique types in Asia mm

图1 壮侗语族族群与亚洲4种体质类型男性6项体质指标的主成分散点图Fig.1 Scattered plots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for six physique indices of males in Zhuang-Dong language ethnic group and the four physique types in Asia

2.3 壮侗语族族群的体质类型特点

为更好地了解壮侗语族族群的体质特征,本文对壮侗语族族群、苗瑶语族族群、藏缅语族族群、汉语族(北方)[17]、汉语族(南方)[17]和蒙古语族族群[22]等6个语族族群的8项头面部指标(头长、头宽、额最小宽、面宽、鼻宽、口宽、形态面高、鼻高)进行主成分分析.其中:苗瑶语族族群(苗族、瑶族、畲族)男性912例、女性1 146例(本课题组数据);藏缅语族族群(藏族、哈尼族、拉祜族、羌族、土家族、彝族)男性1 998例、女性2 342例(本课题组数据);汉语族[17]中的北方汉族(选取东北方言族群、华北方言族群和西北方言族群)男性5 842例、女性5 892例,南方汉族(选取西南方言族群、江淮方言族群、吴语方言族群、赣语方言族群、闽语方言族群、粤语方言族群、湘语方言族群和客家人)男性7 379例、女性7 814例;蒙古语族族群(蒙古族)[22](选取东北三省、内蒙古、西北以及云南等地合计17个蒙古族族群)男性2 732例、女性3 163例.

6个语族族群头面部8项指标值见表7,男性和女性头面部指标的主成分分析散点图分别见图2和图3.

对6个语族族群男性头面部指标的主成分分析显示,前2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47.824%和35.194%,累计贡献率达到83.018%.PCⅠ载荷大的指标为口宽(-0.941)、头长(0.892)、额最小宽(0.885)和鼻宽(-0.722),PCⅠ越大,口越窄,头越长,额越宽,鼻越狭.PCⅡ载荷大的指标为头宽(0.919)、鼻高(0.817)和面宽(0.711),反映了头和面的宽度及鼻的高度,PCⅡ越大,头、面越宽,鼻越高.

表7 6个语族族群的头面部8项指标Tab.7 Eight craniofacial measurements in six language ethnic groups mm

对6个语族族群女性头面部指标的主成分分析显示,前2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48.343%和35.548%,累计贡献率达到83.891%.PCⅠ载荷大的指标为口宽(-0.875)、鼻宽(-0.828)、额最小宽(0.806)和头长(0.792),PCⅠ越大,头越长,额越宽,鼻越狭,口越窄.PCⅡ载荷大的指标为头宽(0.794)、形态面高(0.790)和鼻高(0.741),PCⅡ越大,头越宽,形态面越高,鼻越高.

由图2可见,藏缅语族族群男性的PCⅠ值最大,其他5个族群PCⅠ值比较接近,在这5个族群中,壮侗语族族群PCⅠ值小于蒙古语族族群,也小于南方汉族和北方汉族,但大于苗瑶语族族群,壮侗语族族群和苗瑶语族族群的PCⅠ载荷值中等,反映出这2个语族族群的口较宽、鼻较宽.壮侗语族族群的PCⅡ载荷值较小,反映出壮侗语族族群在这6个族群中头较狭、鼻较低、面较窄的特征.

图2 6个语族族群男性头面部指标的主成分散点图Fig.2 Scattered plots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for craniofacial measurements of males in six language ethnic groups

图3 6个语族族群女性头面部指标的主成分散点图Fig.3 Scattered plots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for craniofacial measurements of females in six language ethnic groups

由图3,壮侗语族族群女性与男性的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不再赘述.

3 结论与讨论

3.1 壮侗语族族群的体质类型

蒙古人种南亚类型的主要体质特征为肤色多黝黑,嘴唇更厚,中颌型的面部,垂直颅面小,鼻指数较高,面部扁平程度较低,身材较小等[22].在长江以南出现的一些新石器时代的颅骨化石带有南亚类型的基本特征,广西考古发现的史前人类如柳江人、甑皮岩人等是壮族的祖先,柳江人具有明显的蒙古人种南亚类型的头面部特征[23].李辉[24]根据线粒体的HVS-Ⅰ区测序和若干位点的酶切结果,对绝大多数的个体做了明确分型,壮侗语族群体具有南方特征的B、M7、F、R等4类单倍体群的总频率达到66.4%,比南亚(48.9%)和苗瑶(58.9%)更高,更具有南方群体的代表性.本文的研究结果也支持壮侗语族族群的体质特征属于蒙古人种的南亚类型,与北亚类型和东亚类型相比,壮侗语族族群呈现鼻较宽,鼻较低,鼻指数较大,面宽中等的南亚类型特征.

3.2 壮侗语族族群的历史渊源

壮侗语族族群与古代南方最大的一个族群“百越”有密切的联系,长江以南先后出现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被公认为古越文化,可见古越人是长江以南的土著居民.战国后期“百越”族称出现,其分布很广,北至浙江,南至岭南,西至云贵.秦汉时期,统治者在南越设郡县,南越、闽越、东瓯与秦戍南越50万“中县之民”发生交往、交流、交融,大部分融入汉族[25],并与苗、瑶、壮、仡佬杂居在一起.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壮族的先民是西瓯和骆越;侗族的族源与百越的骆越和瓯骆,以及后来演变的“乌浒蛮”、“僚浒”和“峒蛮”有密切联系;单可人等[26]的研究发现,水族父系遗传结构与同为百越后裔的黎族、布依族等有亲缘关系,进一步证实了贵州水族的先民源于百越.张秀秀[27]对贵州17个世居少数民族及汉族的21个Y-SNP的群体遗传学研究表明,壮侗语族的7个族群中均含有百越群体特征单倍群(O1a-M119),印证了壮侗语族与百越民族群体间的关系.这与徐杰舜等[28]通过分子人类学的方法证实壮侗语族族群(壮、侗、水、仫佬、仡佬、毛南、黎、布依、傣)来源于“百越”一致.

本文研究发现,壮侗语族族群与苗瑶语族族群位点接近,这是因为苗瑶语族族群也是南方的土著居民,具有典型的蒙古人种南亚类型的特征.另外,这2个语族族群长期交错杂居,族群间会发生基因融合,徐杰舜等[28]也认为百越有一部分融入了其他民族,如汉族、瑶族、苗族等,苗瑶族群受百越的遗传影响,苗瑶与壮侗有过基因交流.壮侗语族族群与藏缅语族族群的位点较远,PCⅠ值差别大,这是因为藏缅语族族群与壮侗语族族群的遗传关系较远,藏缅语族族群多是古氐羌人后裔.李辉[24]对中国境内的壮侗群体和部分越南群体的774个个体进行线粒体单倍群分型发现,壮侗群体是典型的东南方群体,与西部、北部群体差异显著,说明他们没有与西线的藏缅语族族群发生过太多的族群间的基因交流.

猜你喜欢
南亚族群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与南亚高压相联的欧亚大陆-印度洋经向环流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中国热科院南亚所 研发成功菠萝机械化种植机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新兴族群的自白
归来吧!精灵(大结局)
浅析不同层次的认同是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