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的儿童视角

2021-10-22 10:17陆祖林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20期
关键词:儿童视角初中语文教学

陆祖林

[摘要] 作为语文教科书编写的一个重要视角,儿童视角是编者编写意图的重要体现。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在各子系统的编排上都体现着儿童视角的运用,正文系统方面,包含知识系统的关联性、序列性,选文系统的连续性、阶段性,插图系统的审美性、互现性;辅助系统方面,包含导学系统的明确性、工具性,练习系统的递进性、灵活性。在语文教科书儿童视角的观照下,有针对性提出教学建议。

[关键词] 儿童视角;初中语文;教科书系统;教学

一、语文教科书儿童视角的潜在命意

语文教科书作为课程标准具体化的载体,既要考虑到儿童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呈现方式,也要考虑到呈现的方式是否符合儿童的认知、兴趣、能力的需求和水平。儿童视角作为语文教科书编写的一个重要视角,是编者编写意图的重要体现。语文教科书的儿童视角是在“基于儿童发展、为了儿童发展”的基础上,编写符合儿童的认知、思维能力和特点,满足儿童学习的需要,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并将“为了儿童”的理念渗透在教科书的各个子系统上。可以说,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的儿童视角符合语文教科书编写的期待。

二、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儿童视角的呈现

采用石欧教授对教科书系统的划分,可以把教科书系统分为两大类:教科书正文系统和教科书辅助系统。[1]教科书的正文系统包括知识、选文、插图系统;辅助系统包括导学、练习系统。现就各部分的子系统展开论述。

(一)正文系统儿童视角的呈现

1.知识系统的关联性、序列性

“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语文课程知识的基本价值,也是进行语文课程知识建构的基本标准。”[2]教科书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基本能力方面做了努力,突出特征在于建构了较为明晰的语文知识体系,但具体到每一篇课文“教什么”,蕴含着什么语文知识,语文教师难以确定,导致学生语文知识的获取是零散的、不确定的,难以架构起对语文学科知识的整体认知。因此,知识系统的儿童视角设置应从儿童认知能力和特点出发,梳理学科基础知识,力求知识编排的结构化、序列化,帮助学生建构起该学科的知识图式。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在语文知识编排的序列化、关联化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它在编写上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包括“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在语文知识编排上将“‘语文素养的各種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3]。“语文要素”在单元导语部分有所提示,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要求把握好朗读重音、停连的初步朗读能力;单元二则提出更高的要求,即继续朗读,着重关注朗读语气、节奏的变化。此外,不同册教科书的衔接与编排也体现着知识系统的儿童视角。七年级强调一般性的知识获得和能力培养,关注具有普遍意义的阅读方法、策略;八、九年级则以文体阅读为核心,力求培养学生某一类文体的阅读能力。可以发现,教科书知识系统的编排遵循儿童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重视知识编排的关联性和序列性,有助于教师把握知识要点,利于学生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

2.选文系统的连续性、阶段性

选文作为语文教科书的主体内容,具有“示例、凭借和信息传递作用”[4],而后形成了自身独立的系统,这是语文教科书的鲜明特点。课程标准要求“教材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教科书的选文设置除了要考虑到文本自身,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内在心理逻辑和学习特征,“儿童视角”所建构的选文系统无疑为教科书注入了新的文化类别。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选文系统的儿童视角主要体现在儿童视角小说文本的选入。该类文本“让儿童充当叙述者,以其思维方式、叙事结构及语言句式去观察和诠释成人世界,营造了整部小说的情感风貌”[5]。儿童视角小说的选入突出了初中生学习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一方面,学生在小学阶段已接触过叙事类的儿童文学作品,教科书编者正是基于学习者已有的阅读能力,选入的小说文本无论是在故事内容还是情感风貌的呈现上,都符合初中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和情感体验;另一方面,儿童视角小说文本以儿童的思维、眼光审视成人的世界,建构起儿童与成人不同的两套叙事话语系统。相较于小学阶段单一儿童视角的展现,这就需要学生透过儿童的眼光,挖掘成年人的写作意图,整体的学习要求更高,有一定的难度。可见,教科书儿童视角文本的选入考虑到了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和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文本学习要求,体现了选文学习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3.插图系统的审美性、互现性

“教科书是传达知识的载体,教科书插图是传递知识的重要视觉符号。”[6]插图作为教科书的“第二语言”,其本身就是学习者的阅读对象,也是课文独特意义的表达方式,旨在丰富文字的内涵和意蕴、拓宽文字的表现空间。插图系统的儿童视角主要表现为整体编排的审美性和图文互现性,意在平衡图文之间的“镜像”关系,增强教科书文本的视觉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而符合学生的审美情趣。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插图系统的儿童视角重在表现图文关系的互现。首先,教科书编者利用了丰富的图文关系类型,按照不同文本体式发挥了插图叠加的功能,平衡了图文之间的“镜像”关系,内容契合度高。如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中插图对应一幅中国古典的写意山水画,贴合诗文的文本特质,描绘的场景较准确地传达了文本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拓宽了诗文的表现空间,给学生更多的“留白”空间发挥想象。其次,在插图数量和内容方面都考虑到了初中学生特点。教科书编者在七年级教科书安排了较多插图,篇目较大、位置显眼,并多采用趣味、色彩丰富的插图,旨在通过较强烈的视觉刺激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照顾到多数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能力。随着学生阅读、视觉—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八、九年级安排的插图数量和大小随之递减,插图内容也由具象化转为抽象、夸张变形转为写实,以顺应学生实际的学习发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旨趣。

猜你喜欢
儿童视角初中语文教学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尊重儿童视角 生成个性阅读
“基于儿童”的幼儿园环境创设
别样的童年,一样的童真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从儿童出发,构建生态化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