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体验视角下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文物和文化资源活化利用路径研究

2021-10-23 06:51苏润鸿张峰姚小云
旅游纵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沉浸式体验

苏润鸿 张峰 姚小云

摘 要:沉浸式体验应用对深化旅游感知、活化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文物和文化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湖南是红军长征途经的重要省份,足迹遍布湘西、湘中、湘南的9市州48县市区,谱写了可歌可泣的长征史歌。本文在整合湖南省长征文物、文化资源和价值挖掘的基础上,梳理、归纳当前发展模式及面临的挑战,基于沉浸式体验视角提出活化利用策略,以期助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关键词: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文物活化;沉浸式体验

中图分类号:F592.7;G1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20年吉首大学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沉浸体验视角下长征沿线湖南段文物和文化资源活化利用路径研究”(S202010531013)。

引言

2019年7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提出“推进长城、大运河、长征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标志着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式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1]。在首批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都具有独特意义,长征文化资源也是中国最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之一[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伟大的长征精神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发展长征主题旅游,是继续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不竭动力。目前,《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划定的15个省(市、区)正在加紧筹划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湖南省是红军长征途经的重要省份,是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战略转移的重要地区,也是红二、六军团(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2021年1月,湖南省已成立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编制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建设保护规划建议》[3]。在规划开展之际,如何增强长征旅游对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吸引力,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在今后发展中的着力点。

一、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文物和文化资源赋存与价值

(一)长征湖南段文物和文化资源概述

红军长征在湖南留下了众多的足迹,在潇湘大地上谱写了湖湘儿女保家卫国的动人诗篇。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与文献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对红军长征湖南段文物和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系统梳理、统计。同时,在借鉴有关学者对长征文化分类的基础上,结合湖南段的自身属性及特征,将其划分为活动遗址类(湘江战役遗址、桑植陈家河战役等)、会议会址类(通道会议旧址、强渡湘江战前会议等)、纪念设施类(沅陵县龙溪口烈士陵园、彭德怀同志纪念馆、红二方面军长征出發地纪念馆等)、名人故里类(毛泽东同志故居、粟裕故居等)、可移动文物类(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中开国少将朱绍田将军的授衔礼服等)和红军故事类(半床被子、十块银元等)等六大类,共计175项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

长征路途艰险,敌军围追堵截,政治军事活动颇多,长征途中遗留了大量承载长征记忆的战争遗址和会议旧址,涌现出众多舍身忘我的英雄伟人,流传了数不胜数感人肺腑的红军故事和激人奋进的精神文化。近年来,为弘扬传承长征精神文化,省内的长征纪念园、烈士陵园以及名人故里等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建筑设施得到修缮和保护。由此可见,长征湖南段文物和文化资源涉及面广、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韵味独特。

(二)长征湖南段文物和文化资源价值分析

中国工农红军实行战略转移,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途经湖南时不仅留下了众多的红色旅游资源,也将革命精神渗透到潇湘大地每一角落。在当前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要大力挖掘和弘扬红色文化所具有的历史和时代价值,并赋予新的价值内涵[4]。

1.历史价值

湖南对红军长征胜利做出的贡献彪炳史册。正是在湖南,党和红军开始质疑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并尝试独立解决本国革命实际问题,这也意味着我党逐渐成熟。除此之外,红军长征在湖南所表现出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长征精神,正是湖湘精神的生动体现。近代以来“无湘不成军”,新中国第一批授衔的1 614位开国将帅,其中湘籍202位,这202位湘籍将帅中有169位参与了长征[5]。长征途经湖南时,既有陈树湘师长断肠明志,又有贺龙元帅“两把菜刀闹革命”,数万名湖南青年告别家乡,踏上了长征的道路。湖湘儿女一往无前、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在长征史上留下了一段段佳话。同时,党和红军在湖南长征的过程中宣传了革命思想,播撒了革命种子,奠定了党和红军及时纠正“左”倾错误,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基础。长征途中留下的众多建筑旧址、历史事迹是湖湘儿女同红军长征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最好见证。

2.经济价值

红色文化作为先进的文化形态,蕴含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科学思想[6]。红军长征经过湖南时留下了众多的红色旅游资源,且保存完好,为当地激发红色活力,谱写“红绿”融合发展新篇章,助力乡村振兴与革命老区致富奔小康提供了保障。基于此,省内各地依托长征文化资源,推出多元化旅游产品,且获得较好经济收益,如红太阳之旅——游伟人故里、红色根据地之旅、探访长征足迹游,形成“红带绿”“红带古”路线,为目的地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新的途径。

3.教育价值

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蕴含着革命斗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的体现[7]。长征主题红色旅游景区是民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有效阵地,也是对人民进行精神洗礼的良好场所[8]。党和红军途经湖南时留下的舍生取义、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有助于鼓舞和引导后人敢当大任、敢为人先,有助于教育后人珍惜美好生活来之不易,鼓励民众在日常工作中形成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革命精神,对当代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二、湖南省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旅游开发模式与现状

(一)湖南省长征旅游开发模式

1.以参观体验为主的模式

湖南省长征旅游资源丰富,遗址遗迹保存完好,众多的名人故里和感人故事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基础。但长征旅游资源空间布局分散,资源整合度较低,目前长征旅游主要以观光旅游为主,通常为导游讲解伟人生平和革命故事,游客处于单一传输模式下“你讲我听·你展我看”的被动状态[9]。除了常规参观体验以外,旅行社会结合周边景点打造“红+绿”组合旅游线路,如“岳麓山/橘子洲+红色韶山”“郴州沙洲‘半条被子发生地+东江湖景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贺龙元帅故居/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等。“红+绿”组合模式丰富了革命教育的内涵,也带动了周边经济发展。

无论是观光体验还是“红+绿”体验,两者的体验能调动的感官机能主要是视觉,如何从单一的视觉体验转变为多维体验,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2.以革命教育为主的模式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也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近年来,以长征精神为主的红色教育基地遍地开花。这些红色教育基地主要面对企事业单位的党员或中学生群体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党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专题教学、遗址遗迹参观、实景体验、素质拓展等方式,让参与者接受革命教育的洗礼,进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10]。以桑植县刘家坪红色教育基地为例,该基地主要通过现场教学、重温入党誓词、敬献花篮、吃红军餐、听长征精神专题讲座、参观长征遗址遗迹等方式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以长征精神为主题的革命教育基地组织形式丰富,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参与者的积极性,但由于教育性过强、形式流于表面等原因,导致对参与者的吸引力有限,且无法做到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多维统一。

(二)湖南省长征旅游挑战分析

1.景区开发同质化

湖南省大部分长征旅游景区开发方式多元,但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尤其是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传统的红色旅游模式参与性和体验性不高,往往处于“走马观花”状态。且长征主题旅游景区多以纪念碑、故居和纪念馆组成,观光内容也多为“文字+图片+文物”,使旅游者刻板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在参与过程中无法与红色内涵产生互动,无法满足旅游者的自身需求,导致长征旅游在很大程度上缺乏吸引力,重游率较低,难以达到革命教育的目的。

2.空间发展失衡化

在发展红色旅游的过程当中,湖南省长征文化资源在空间分布密度上存在明显的“两头重,中间轻”特征,其主要表现为以湘西、湘南为集中区域,向湘中地区延伸;从省域范围来看,永州、郴州、张家界的长征文化资源数量最多,这与长征历史路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1]。在空间发展方面,以桑植县红二方面军出发地为核心的湘西地区长征旅游发展较好,已形成了贺龙故居-红二方面军出发地-贺龙公园等精品线路;此外,以郴州市“半条被子”发生地湘南地区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在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调研时,带着大家重温了“半条被子”的故事后,湘南掀起了长征主题旅游热潮;其余地区不温不火,未形成精品线路。

3.沉浸式体验应用较少

就目前湖南的长征旅游来看,沉浸式体验应用尚处于空白阶段。大部分景点仍停留在“看历史”阶段,缺乏参与性和体验性。因此,本文旨在探索长征沿线湖南段文物和文物资源活化利用的具体路径,立足于红军长征湖南段文物和文化资源的发展现状,深度挖掘长征内涵,利用5G、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等技术打造沉浸式革命教育基地,有利于增强民众尤其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怀,是继续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必然要求。

三、红军长征湖南段文物和文化资源活化路径

沉浸式体验最早来源于心理学。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将沉浸式体验解释为心流,心流体验是一种关于人的心理状态和交互体验的心理学理论,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入某种活动的感觉,同时伴随着高度的兴奋与充实感[12]。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沉浸式体验受到大众的喜爱,特别是在文旅消费方面,沉浸式体验极大地满足了游客观赏并亲身体验的心理需求,是未来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趋势[13]。本文将从沉浸式体验之“内化-深化-活化”三方面赋能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

(一)科技赋能助兴:五感共鸣之内化

博物馆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传承的载体,红军长征的文物和文化资源的呈现大多在博物馆、纪念馆。数字科技发展常态化下,可借助现有媒体技术打造沉浸式长征博物馆,凭借计算机图形技术和可视化技术勾勒出现实环境中不存在的虚拟对象,如通道会议召开、线路转移、血战湘江等情景,通过传感技术将虚拟对象准确地放置在现实环境中,增强真實性。馆内陈列可按长征途经湖南的时空顺序依次展开,参观者可以佩戴VR眼镜“穿越时空”,通过VR现实增强、体热感应、智能互动、自动追踪等技术,配合音乐、视频、气味等全方位感官刺激,高度还原红军长征时的艰辛和壮阔场面;此外,当参观者靠近某一处文物时,VR设备将自动使用3D技术展示文物,可根据需要选择虚拟讲解或视频播放。

(二)开展环境教学活动:境身合一之深化

湖南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优势明显,依托资源开展多样化的环境教育活动,寓教于学,深化体验。要升级打造特色环境教育形式,围绕“长征”这一主题,将感知教育、长征文化知识教育、实践教育融入传统教育模式,学生不仅能置身长征画展中,自觉感知长征路途艰苦,革命胜利不易,也可以在研学课堂聆听教师讲授长征知识,增强对红军长征的认识和了解,亦可参与素质拓展活动。在明确的教学目标引导下,针对教学内容,创设具体的场景或氛围,让学生以具体的角色或视野代入其中,进行环境教育,形成自觉体验,提升学生对长征的感知度,实现环境的感知教育,达到境身合一、深化体验的效果。

(三)以“体验”促红色感悟:沉浸式体验之活化

游赏性是旅游活动的一大特点,也是文化资源活化的切入点。要充分利用博物馆打造红色长征主题区域,以红军长征地方段为主线,将文物对标定位,从文物和文化资源自身特色出发,衍生融文化、艺术、教育、实用为一体的文创产品,赋予文物新魅力。加强文化场景建设,演艺平台搭建,邀请专业表演者演绎红色故事,如新田小源决策,迂回大湖南、永顺十万坪大捷,落脚湘西、红嫂挥泪送红军等,展示红色文化、生活方式及价值观,让参观者直观感受长征故事,领略长征精神。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强调指出,长征永远在路上;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在数字技术不断发展,文旅融合不断深化的当下,充分利用湖南段的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借助5G、虚拟现实等技术使其活化利用,是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途径。要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综合展现湖南壮丽山河、深厚文化以及启迪后人。

参考文献

[1] 人民日报.中办、国办印发《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EB/OL].(2019-12-05)[2021-07-25]. https://baijiahao.baidu.com/s id=1652077372909004185& wfr=spider&for=pc.

[2] 李磊,陶卓民,赖志城,等.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红色旅游资源网络关注度及其旅游流网络结构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21(7):1811-1824.

[3]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高标准规划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EB/OL].(2021-01-24)[2021-07-25].http://www.hunan.gov.cn/hnszf/hnyw/zwdt/202101/ t20210124_14266239.html.

[4] 牛崇基,陈成.浅析长征文化资源形态、历史内涵与当代价值[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1(3):5-7.

[5] 龙新民.湖南对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性贡献永载史册[J].湘潮,2016(11):8-11.

[6] 庄东军.浅析文化自信背景下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學报,2020(6):67-70.

[7] 刘建平,王昕伟.红军长征在湖南与长征精神的形成[J].红色文化资源研究,2016(2):33-40.

[8] 孙璐.四川省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开发研究:以“重走长征路”为例[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4):76-79.

[9] 符太浩.湖南红色旅游形象定位与红色名人资源的开发[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03-107.

[10] 李树信,崔佳,罗勇.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与对策[J].商业经济,2021(2):49-53.

[11] 品略网.湖南长征红色文化资源[EB/OL].(2017-04-14)[2021-07-25].https://www.pinlue.com/artic le/2017/04/1412/031153553247.html.

[12] 王红,刘素仁.沉浸与叙事:新媒体影像技术下的博物馆文化沉浸式体验设计研究[J].艺术百家,2018(4):161-169.

[13] 邹驾云.“沉浸式”体验助力文旅消费提质升级[J].人民论坛,2020(15):84-85.

猜你喜欢
沉浸式体验
增强现实广告中的沉浸体验及应用研究
省级电视台VR新闻试水与前景分析
沉浸理论视角下的游记分享内容页设计策略
虚拟现实技术在主题公园中的应用
指向具身学习的高中物理“沉浸式体验”教学策略
虚拟现实技术在景观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从《网络迷踪》《解除好友2暗网》解读电影视觉新形式
智能媒体语境下的未来影像研究
新媒体时代虚拟现实中的诗与画
虚拟现实电影的技术特征及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