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牡壮骨颗粒联合中药热奄包外敷治疗脾虚中寒型小儿夜啼临床疗效观察

2021-10-26 08:37何春霞逯俊霞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9期
关键词:壮骨脾虚指纹

何春霞,刘 晶,李 华,逯俊霞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夜啼是临床常见的儿童病症,是指小儿一到夜间就啼哭不安,或每夜定时啼哭,或时哭时止,严重者甚至整夜啼哭不止,而白天可安然入睡[1]。西医对于本病尚未有权威性解释,一般认为其与小儿体质偏盛、肠道功能不成熟,以及中枢神经的发育不完善有关,且临床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不佳[2-3]。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惊恐、心热、脾虚等因素所致,其中,脾虚中寒型小儿夜啼多是由于孕育胎儿期间,母亲过量食入生冷寒凉食物,有寒气遗于胎儿;或在怀孕过程中,腹部受寒,调护失宜,从而致使寒气内侵,气机凝滞,阻滞不通,不通则痛,进而引发啼哭[4]。又因夜间阳衰阴盛,脾寒症状愈加严重,气滞寒凝,气机不利,致使胎儿腹中作痛,啼哭不止[5]。夜啼患儿尽管白天表现较为正常,但晚上啼哭不止,影响睡眠,而长期睡眠不足不但严重影响其免疫功能及健康生长发育,且还会影响小儿家长身心健康[6],故而寻找缓解患儿啼哭症状的安全、有效方法尤为重要。中药热奄包是将经辨证分型的中药组方调配后加热,作用于特定穴位或患部,遵从穴位的近治或远治作用,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7]。笔者运用龙牡壮骨颗粒联合中药热奄包外敷治疗脾虚中寒型小儿夜啼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3月-2019年4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本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90例脾虚中寒型小儿夜啼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喂养方式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参考中关于脾虚中寒型小儿夜啼的诊断标准[8],具体如下:指纹淡红,舌苔薄白,舌质淡,小便清,大便溏薄,吮乳无力,四肢欠温,腹喜摩按,睡喜蜷卧,口唇色淡,面色无华,夜间啼哭,哭声低弱,时止时哭。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脾虚中寒型小儿夜啼的诊断标准;②入组前1周停用镇静催眠等影响患儿睡眠的药物;③患儿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协议书者。排除标准:①癫痫患儿;②皮肤感染、中耳炎、疱疹性咽峡炎、口腔炎、腹股沟斜疝、腹痛及感冒、佝偻病、肠道寄生虫、肠套叠、鼻塞呼吸不畅,以及发热引起的小儿夜间啼哭;③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④重度营养不良者;⑤其他生理及病理性因素引发的睡眠障碍者;⑥依从性差,中途退出者。

1.4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钙剂与维生素D口服治疗,其中,钙剂选用小儿碳酸钙D3颗粒(国药准字:J20130144;规格:300 mg碳酸钙,维生素D3100 IU/袋),1袋/次。观察组患儿给予龙牡壮骨颗粒联合中药热奄包外敷治疗,具体如下:龙牡壮骨颗粒(国药准字:Z42021662,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治疗,其中6~12个月患儿,0.5袋/次,1次/d;12~24个月患儿1袋/次,1次/d。中药热奄包制作:制吴茱萸40 g、小茴香40 g、元胡40 g、香附40 g、细辛12 g。混合打粗粉,装入约18 cm×15 cm布包,缝合。使用时微波加热1~2 min,取出,用干毛巾包好 (测试一下温度,不可过烫),外敷脐部,2次/d,每次15 min左右。两组患儿治疗疗程均为7 d。

1.5 观察指标

①舌质、指纹情况[9]:指纹紫滞为异常;指纹淡紫隐隐不显于风关之上,为正常。舌苔泛黄,舌尖发红,为异常;舌苔薄白,舌质淡红,为正常。②中医证候积分[10]:主症啼哭积分及程度:啼哭较为频繁、夜醒超过5次,不能哄睡,为重度啼哭,计3分;经常性啼哭,每夜醒3~5次,不容易哄睡,为中度啼哭,计2分;患儿偶有啼哭,每夜夜醒次数少于3次,稍哄即睡,为轻度啼哭,计1分;无啼哭,为正常,计0分。次症积分:包括烦躁、面红、小便黄、便秘等4种症状,每种症状均包含:无、时有、常见及严重4个级别,分别计0分、1分、2分、3分。总分为主、次症得分之和。③临床症状:观察记录两组患儿夜啼出现时间、夜啼平均持续时间,以及啼哭次数、24 h睡眠时间。④睡眠障碍评分:采用改进型SPIEGEL量表对患儿的睡眠障碍进行评价:分别从四肢抽搐或摇头、睡眠中翻转不宁、睡眠中哭喊/惊叫、再入睡时间、夜醒次数、夜间睡眠时间及入睡困难7项内容,按照4级计分制(0分、2分、4分、6分)计分。分值越高表明睡眠障碍越严重。

1.6 疗效评价标准

本院自拟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具体如下:①与治疗前相比,患儿治疗后夜啼症状无改善,为无效;②治疗结束后,患儿夜啼时间、程度以及发生次数均有一定改善,为有效;③治疗后患儿夜间可安静睡眠,夜啼症状消失,偶有响动惊醒,也可快速入眠,为治愈。有效率=(有效例数+痊愈例数)/总数例数×100%。

1.7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舌苔指纹及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舌苔及指纹异常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儿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儿的中医证候评分降低更为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舌苔指纹及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啼哭次数、24 h睡眠时间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啼哭次数、24 h睡眠时间、夜啼症状出现时间,以及夜啼平均持续时间与睡眠障碍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儿上述指标降低更为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啼哭次数、24 h睡眠时间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2.3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啼哭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22%(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n(%)]

2.4 两组患儿性别与疗效的关系

两组患儿性别与疗效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2.5 两组患儿年龄与疗效的关系

两组患儿年龄与疗效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于小儿夜啼的发病机制尚未有权威性解释,西医认为其与患儿肠道功能较弱及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关系密切[11]。本研究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夜啼症状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最终效果欠佳。这是由于现代医学认为,小儿夜啼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为钙元素缺乏,机体缺钙会引发盗汗、囟门闭合不全等症状,致使患儿夜间湿痒难耐、全身潮热,引发啼哭不止[12-13]。本研究对照组主要通过对患儿进行补钙治疗,治疗靶点单一,临床疗效欠佳。中医学认为,夜啼病因为调护喂养失宜,脏气胎察失和,由于后天调护不当,加之先天禀赋有异,从而产生惊恐、脾寒及心热诸因,最终皆可造成夜啼不止[14]。小儿“体禀少阳”,体质为纯阳,病证多为虚少实多[15]。临床多通过安神定惊、除烦泻火、清心导赤进行辨证论治,但临床效果欠佳[16]。其原因可能是治疗小儿夜啼时忽略了脾虚中寒型夜啼所致。《幼幼集成·夜啼证治》云:“小儿夜啼有数证,有拗哭、有神不安,有心热,有脏寒……脏寒者,阴盛于夜……寒则腹痛,手按其腹啼止,起手又啼。”[17]故而中医治疗夜啼,应对其虚实寒热进行辨证,分别治之。《理渝骈文》云:“外治之理即为内治之理……所遗者法耳”[18]。中医治疗小儿疾病常用的方法即为外治法,《素问》云:“其有邪者,溃形以为汗……汗而发之”,此外,《幼幼集成》《幼科铁镜》《医宗金鉴》《备急千金要方》中均载有关于小儿疾病外治的方法[19]。中医学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因而需消食健脾。龙牡壮骨颗粒中含有煅龙骨、煅牡蛎、醋龟甲、醋五味子、黄芪、党参、山药、炒鸡内金、炒白术、茯苓、甘草、大枣等,其中,炒白术可健运中焦,升发脾阳,可健脾而绝生湿之源泉;黄芪可补气健脾,升阳固表;煅龙骨、煅牡蛎及制龟甲可收敛元气,安神镇惊;党参可益智安神,补益心气;茯苓可除烦健脾[20-21]。诸药合用共奏消食导滞、安神养心、健脾益气之效。现代药理学也显示,其可调节中枢神经系统,镇静催眠,促进机体对钙吸收,增强患儿食欲,改善患儿夜啼症状[22]。涌泉穴位于机体最下端,是对机体升降调节的重要穴位。《灵枢》云:“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注胸中”,故而可知人体足少阴经脉与肾、心关系密切,对涌泉穴进行刺激治疗,可安神,交通心肾[23-24]。本研究采用中药热奄包的方法于脐部外敷,处方中药物有吴茱萸、小茴香、元胡、细辛、香附等,其中,吴茱萸其味辛苦,性热,归肝脾胃肾经,可温中散寒,疏肝下气,降逆止呕;元胡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香附可理气宽中、疏肝解郁;小茴香可理气和胃、散寒止痛,诸药合用可泻热清心,引热下行,共奏引火归元之效,可有效改善患儿啼哭、烦躁等中医症状,增强疗效[25]。

表5 两组患儿性别与疗效的关系

表6 两组患儿年龄与疗效的关系

综上,龙牡壮骨颗粒联合中药热奄包外敷治疗脾虚中寒型小儿夜啼,可有效改善患儿夜啼症状,延长睡眠时间,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壮骨脾虚指纹
自拟脾胃安方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中医观点:脾为什么重要 脾虚症状的自查与调理方法
像侦探一样提取指纹
为什么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
黑豆炖牛排壮骨强身
黑豆炖牛排壮骨强身
征途漫漫 中国芯
脾虚表现的五大症状不可不知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
唯一的指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