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解毒通络除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

2021-10-26 08:35信建军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9期
关键词:甲氨蝶呤通络类风湿

信建军

(安阳市第七人民医院,河南 安阳 455000)

类风湿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表现出慢性、进行性、对称性及侵蚀性特点,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生理痛苦,还会严重影响患者心理、生活及工作[1]。目前,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但这类药物对患者消化道、肝、肾等均有一定损伤,且停药后也存在病情反复的问题[2],因此急需探索稳定、安全的治疗方案,并尽量减轻西药不良反应。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痹病”范畴,正气亏虚、外感六淫、痰浊瘀血是“痹病”主要的致病因素,故通络止痛、活血化瘀是此病的主要治则[3]。杜转敏等[4]应用自拟通络除痹汤联合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有研究[5]表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且随着类风湿关节炎病情的迁延,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越高。本研究在通络除痹汤的基础上自拟解毒通络除痹方,观察该方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作用,以期为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治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男性10例,女性35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57.07±8.43)岁;病程6个月至11年,平均病程(84.76±26.68)个月;病情严重程度:轻度15例,中度19例,重度11例。对照组男性7例,女性35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5.98±8.29)岁;病程3个月至12年,平均病程(80.61±28.56)个月;病情严重程度:轻度10例,中度16例,重度16例。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

①患者符合欧洲风湿病协会/美国风湿病协会(EULAR/ACR)制定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6],经影像学确诊;②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中风湿痹阻的辨证标准,主症表现为关节肿痛、恶风寒、阴雨天加重、关节屈伸不佳、晨僵,次症为面白或萎黄,口淡不渴,舌质淡、苔白且舌脉紧;③年龄45~72岁;④入院治疗时处于疾病活动期;⑤依从性好,积极配合各项检查与治疗。

1.3 排除标准

①治疗前已接受过系统治疗者;②存在精神药物滥用、酒精依赖、吸毒者;③合并其他风湿免疫类疾病者;④合并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⑤伴有恶性肿瘤、内分泌系统疾病、精神疾病等;⑥严重视力、听力、感觉障碍者;⑦对本研究药物禁忌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甲氨蝶呤片(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644,规格:2.5 mg×100片)10 mg/次,1次/周,共治疗3个月。

治疗组应用甲氨蝶呤片联合自拟解毒通络除痹方治疗,甲氨蝶呤片服用方法同对照组,自拟解毒通络除痹方药物组成:四方藤20 g,当归、赤芍、桂枝、丝瓜络、大钻、铁包金各15 g,桃仁、红花各12 g,山慈姑、白芷、川芎、防己、地龙各10 g,胆南星、白附子各6 g。上述药物先用温水浸泡30 min,煎开后再用文火煎熬2次,早晚2次分服,共治疗3个月。

1.5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时,评价患者下述指标情况:①临床症状指标,包括关节疼痛评分、晨僵评分、关节压痛指数及关节肿胀指数;②实验室指标,包括血沉、血小板计数和类风湿因子(RF);③细胞因子水平,包括肿瘤细胞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17及IL-23);④其他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⑤不良反应:治疗期间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恶心、乏力、腹泻、肝功能损伤等。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关节疼痛评分、晨僵评分、关节压痛指数及关节肿胀指数,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上述临床症状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分)

2.2 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沉、血小板计数及RF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上述实验室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1β、IL-17及IL-23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上述细胞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CRP、胱抑素C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CRP、胱抑素C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上述动脉粥样硬化标记物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患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表4 两组患者CRP、胱抑素C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19.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n)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病理过程极难控制,现代医学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机在于素体本虚、气血不足、肝肾受损、外邪入体、脉络痹阻,病位在骨、关节、筋脉及肌肉[8]。甲氨蝶呤是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常用药物,可竞争性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二氢叶酸还原为具有活性的四氢叶酸,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修复骨侵蚀,一定程度上恢复关节功能。临床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为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热点[9-10]。

本研究采用甲氨蝶呤片联合自拟解毒通络除痹方治疗后,患者实验室指标均降低,包括关节疼痛评分、晨僵评分、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血沉、血小板计数及RF,且较单用甲氨蝶呤的效果更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表明自拟解毒通络除痹方不仅可增强甲氨蝶呤的效用,还可降低甲氨蝶呤的副作用,这与自拟解毒通络除痹方具有祛风解毒、活血散瘀、通络止痛的功效密切相关。自拟解毒通络除痹方中四方藤、赤芍、丝瓜络、大钻、铁包金、桃仁、红花、白芷、川芎、防己、地龙、胆南星及白附子可活血通经、祛瘀止痛、清热解毒,当归、桂枝具有补血活血、行气镇痛的功效,诸药合用共奏祛风解毒、活血散瘀、通络止痛之功,充分体现了中药多靶点、综合治疗的特点[11]。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后炎症因子TNF-α、IL-1β、IL-17及IL-23水平均下降,但自拟解毒通络除痹方联合甲氨蝶呤组改善程度更显著。梁健钦等[12]研究表明,四方藤小复方在类风湿关节炎大鼠中可调控多条炎症免疫通路,减轻大鼠的急性炎症。同时,现代药理学研究[13-14]也表明,自拟解毒通络除痹方中赤芍、当归、桂枝等多种药材均具有抗炎作用。CRP、胱抑素C及同型半胱氨酸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病情活动程度及预测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15-16]。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单用甲氨蝶呤,加用自拟解毒通络除痹方后患者CRP、胱抑素C及同型半胱氨酸降低更为显著,表明自拟解毒通络除痹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可有效保护动脉粥样硬化性损伤。究其原因:①自拟解毒通络除痹方具有抗炎作用,可减轻患者体内炎症反应水平;②当归、赤芍、桂枝等对血管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可恢复患者内皮细胞功能;③丝瓜络、桃仁、白芷等可调节血脂、保护心血管、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综上所述,自拟解毒通络除痹方联合甲氨蝶呤片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用甲氨蝶呤,不仅可抑制患者炎性细胞因子表达,还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性损伤。但本研究局限于单中心,纳入病例数较少,后期将开展大样本量、多中心研究深入分析自拟解毒通络除痹方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

猜你喜欢
甲氨蝶呤通络类风湿
治类风湿关节炎得戒烟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分析
中药联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干预
丹参通络解毒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Atg5、Beclin-1及LC3表达的影响
滋阴养血通络贴对痛风肾蛋白尿影响的临床观察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类风湿因子阳性是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吗
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类风湿关节炎吗
乳腺癌术后静点甲氨蝶呤的不良反应及防护措施
通络熄风汤治疗面肌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