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探析针灸治疗便秘型及腹泻型糖尿病胃肠疾病用穴规律

2021-10-26 08:38马晓丽杨正飞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9期
关键词:任脉天枢腧穴

马晓丽,杨正飞,王 蕊,杨 桦

(宁夏医科大学 中医学院,宁夏 银川 750004)

糖尿病胃肠疾病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根据其损伤部位不同,可出现胃痛、呕吐、便秘、腹泻等不同胃肠道病变表现,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药物、营养物质吸收,对其身体健康极其不利。其中,糖尿病便秘及糖尿病腹泻是糖尿病常见胃肠疾病,临床常交替出现,给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已有大量临床文献报道,针灸治疗糖尿病便秘及糖尿病腹泻,效果显著,具有独特的优势[1-2]。但目前对于糖尿病便秘及糖尿病腹泻的针灸选穴规律,尚缺乏文献报道,故本研究主要运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总结临床针灸治疗糖尿病便秘及糖尿病腹泻的选经、选穴规律[3],旨在为针灸治疗此两种疾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00年1月-2020年9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针灸治疗糖尿病便秘、糖尿病腹泻的糖尿病胃肠疾病的相关文献。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检索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方法,中文数据库以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为主,使用高级搜索方式,同时选用两个主题或关键词框进行输入,将针灸治疗方法(包括针刺、艾灸、针灸、电针、穴位注射)分别输入其中一个主题或关键词框中,再将糖尿病胃肠、糖尿病便秘、糖尿病腹泻分别依次输入到另一主题或关键词框中,针灸治疗包括的各种方法与糖尿病胃肠、糖尿病便秘、糖尿病腹泻两两组合分别进行搜索;外文数据库主要以PubMed、Elsevier Science、Medline为主,分别以“acupuncture &diabetes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moxibustion&diabetes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diabetes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electroacupuncture &diabetes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acupuncture &diabetes constipation”“moxibustion &diabetes constipation”“electroacupuncture &diabetes constipation”“acupuncture &diabetic diarrhea”“moxibustion&diabetic diarrhea”“electroacupuncture &diabetic diarrhea”等为检索字段进行文献检索,收集2000年1月-2020年9月之前的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全部相关文献。

1.2.2 文献纳入标准 ①原文献必须是随机对照试验(RCT)或临床对照试验研究(CCT);②文献中研究对象必须是明确诊断为糖尿病便秘及糖尿病腹泻,研究如果为糖尿病胃肠疾病,则在疾病中必须出现明确的便秘或腹泻症状,并符合WHO对其的诊断标准;③研究必须有明确的疗效评价标准;④治疗组须将针刺、艾灸、电针、穴位注射等针灸治疗方法作为主要或辅助治疗手段,单独或结合其他治疗方法;⑤对照组采用与治疗组不同的治疗方法。

1.2.3 文献排除标准 ①叙述性研究文献、病例复习和回顾性研究,无对照的病例观察及临床病例分析,评论、评述、综述及专家经验谈、医家自述等;②针灸治疗由糖尿病所引起的其他非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研究;③无具体用穴描述的临床研究,以药物或非针灸疗法作为单独治疗手段的临床研究,以观察耳穴、头穴、阿是穴等非十四经腧穴作用为主要研究目的的临床研究,按灵龟八法、飞腾八法、子午流注理论取穴治疗糖尿病胃肠疾病、糖尿病便秘、糖尿病腹泻的临床研究;④重复发表的文献,保留发表年限最近的1篇,其余排除。

1.2.4 文献处理及相关数据提取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进一步汇总、总结,提取文献所涉及的治疗腧穴等相关信息,对各种针灸治疗方法的所用腧穴使用频次进行计数、计算,具体方法如下:①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全文阅读、分析;②用Excel制作文献资料提取表,将文献中使用的腧穴及治疗方法等相关信息进行提取;③腧穴纳入标准:仅限于文献中使用的十四经腧穴和经外奇穴。腧穴排除标准:①耳穴、阿是穴、头穴线、全息针、腕踝针等腧穴;②以灵龟八法、飞腾八法、子午流注等理论为指导的取穴。

1.2.5 数据分析 ①汇总、计算文献中针灸治疗所涉及的相同腧穴的使用频次及百分比;②将各腧穴归于其所属经脉中,汇总、计算各条经脉及经外奇穴所使用腧穴的总频次和百分比;③根据频次分析结果,对腧穴使用频次≥4的高频腧穴,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④根据频次分析结果,应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所整理的使用频次≥4的高频腧穴使用情况进行腧穴配伍关联规则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按照上述检索方法,共获得相关文献58篇,剔除不合格文献6篇,最终纳入52篇针灸治疗糖尿病便秘、糖尿病腹泻及糖尿病胃肠疾病的RCT/CCT文献;其中,包括针灸治疗糖尿病便秘的文献24篇,针灸治疗糖尿病腹泻的文献16篇,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肠疾病的文献12篇。

2.2 描述性分析结果

将纳入的文献按照糖尿病便秘及糖尿病腹泻进行划分,分别总结针灸治疗糖尿病便秘、糖尿病腹泻所用腧穴的使用频次,同时,按腧穴所属经脉进行分类,计算每条经脉及经外奇穴所使用腧穴的总频次和百分比。

2.2.1 腧穴使用频次分析结果 通过整理、分析,针灸治疗糖尿病便秘、糖尿病腹泻所用腧穴具体使用频次及百分比情况,见表1。

表1 针灸治疗的腧穴使用频次及频率 (n)

从以上统计结果可以发现,针灸治疗糖尿病便秘使用频次较多的腧穴有天枢(足阳明胃经)、足三里(足阳明胃经)、神阙(任脉)、中脘(任脉)等,占总使用频次的50.79%;针灸治疗糖尿病腹泻使用频次较多的腧穴有足三里(足阳明胃经)、天枢(足阳明胃经)、中脘(任脉)、关元(任脉)等,占总使用频次的51.25%。

2.2.2 经络使用频次分析结果 将最后纳入的腧穴按所属经脉及经外奇穴进行分类,计算每条经脉及经外奇穴所使用腧穴的总频次和百分比,见表2。

从以上统计结果可以发现,针灸治疗糖尿病便秘中,共使用腧穴30个,使用总频次为126次;十四经脉中使用腧穴总频次较多的经脉有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脾经,使用腧穴的总频次共为111次,占总数的88.10%。针灸治疗糖尿病腹泻中,共使用腧穴25个,使用总频次为119次;十四经脉中使用腧穴总频次较多的经脉有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脾经,使用腧穴的总频次共为109次,占总数的91.60%。

表2 每条经脉及经外奇穴所使用腧穴的总频次及频率 (n)

2.3 因子分析结果

分别对糖尿病便秘、糖尿病腹泻的文献中,使用频次≥4的腧穴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在进行因子分析前,首先通过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检验变量和数据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随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使用方差最大法进行旋转,并根据针灸治疗相关专业知识,获取旋转后因子和腧穴变量之间的相关矩阵,提取相应公因子。见图1、图2。

图1 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糖尿病便秘)

图2 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糖尿病腹泻)

分析图1、2可知,在针灸治疗糖尿病便秘的文献中,KMO值=0.512>0.5,Bartlett球形检验P=0.000<0.001;在针灸治疗糖尿病腹泻的文献中,KMO值=0.616>0.5,Bartlett球形检验P=0.000<0.001。说明有关针灸治疗糖尿病便秘及糖尿病腹泻研究的变量和数据均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见表3、表4。

分析表3、表4可知,对于针灸治疗糖尿病便秘,提取公因子的结果为:公因子1包括中脘、气海、神阙、关元;公因子2包括上巨虚、足三里、天枢;公因子3包括支沟。对于针灸治疗糖尿病腹泻,提取公因子的结果为:公因子1包括脾俞、肾俞、胰俞;公因子2包括中脘、神阙、关元、气海、天枢;公因子3包括足三里。

表3 旋转成分矩阵a(糖尿病便秘)

表4 旋转成分矩阵a(糖尿病腹泻)

2.4 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分别将糖尿病便秘及糖尿病腹泻的文献中,使用频次≥4的腧穴使用情况制作成TF表格后,分别将其带入到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中进行运算并绘制相应网状图,最终得出腧穴配伍使用的关联性关系。见表5及图3。

分析表5及图3可知,在针灸治疗糖尿病便秘的腧穴两两配伍的组合应用中,天枢-足三里、天枢-中脘、中脘-气海配伍使用频次较高,分别占总配伍使用频次的12.50%、7.29%、7.29%。见表6及图4。

分析表6及图4可知,在针灸治疗糖尿病腹泻的腧穴两两配伍的组合应用中,天枢-足三里、足三里-中脘、中脘-天枢配伍使用频次较高,分别占总配伍使用频次的7.84%、7.19%、5.88%。

表5 糖尿病便秘中,使用频次≥4的腧穴配伍使用情况 (n)

图3 糖尿病便秘中,使用频次≥4的腧穴关联性分析

图4 糖尿病腹泻中,使用频次≥4的腧穴关联性分析

3 讨论

糖尿病胃肠疾病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病变可发生于从食管到直肠的消化道的任何部位,根据其病变部位及临床表现,可将其分为食管综合征、糖尿病胃轻瘫、糖尿病便秘及糖尿病腹泻等[4],并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的“消渴”合并“呕吐”“胃痛”“便秘”“泄泻”等。其中,糖尿病便秘及糖尿病腹泻是糖尿病胃肠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两种疾病,属于同一种疾病的两种不同分型;糖尿病便秘是因消渴日久,气阴耗伤,肠失濡润,五脏受损,痰、热、郁、瘀阻滞肠腑,发为便秘[5-6];糖尿病腹泻是因消渴日久,脾肾亏虚,脾虚则湿盛、肝乘,肾虚则命门火衰,导致脾胃运化失常,大、小肠功能受损,则腐熟无权,完谷不化,发为泄泻[7-8]。从本研究的总结中发现,两病虽然中医病机不同,但针灸治疗选穴及归经上存在较多一致性,足三里、天枢是治疗两种疾病使用频次最高的腧穴,也是配伍使用频次最高的腧穴组合,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是治疗两种疾病所选腧穴较多的经脉。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胃的下合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的作用,主治胃胀、腹痛、泄泻、痢疾、消化不良等病症[9],《针灸大成》言其“主胃中寒,心腹胀满、肠鸣,脏器虚惫,真气不足,大便不通”,故临床常用其治疗泄泻与便秘[10];天枢属足阳明胃经,是大肠的募穴,募穴是脏腑之气所汇聚,其位置又当肠之所在,故具有健脾理气和胃、疏调肠腑、通调水道的作用,善治肠道疾病[11],两穴配合使用可增强补气健脾、润肠和胃的作用,对于便秘可起到通腑排便的作用,腹泻可起到涩肠止泻的作用;同时,两种临床表现相反的疾病却选择相同的腧穴进行治疗,也体现了腧穴的双向调节作用。对于两病的治疗,归经选择有任脉上分布于腹部的局部腧穴,以及脾、胃经上的腧穴,旨在通过近部选穴与辨证选穴的原则,起到调理脾胃、整合肠腑的作用,同时选取膀胱经上的相应背俞穴,以达到整体调节、辨病论治的作用。其中任脉为腹部正中所过之经脉,为“阴脉之海”,总调一身阴经之气血,糖尿病胃肠疾病病位在腹部,腹部属阴,《灵枢·经脉》曰:“任脉之别,名曰尾翳,下鸠尾,散于腹”,故任脉可治疗腹部脏器疾病[12];足阳明胃经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非常重要的经脉之一,与大肠、小肠联系密切,且胃经循行经过大肠小肠位置之所在,故善治胃肠道疾病[13];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故足太阴脾经对于维持消化功能及将食物转化为气血精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脾经失调则会出现腹胀、便秘、便溏等[14];便秘、泄泻是由于脾胃运化失常,大肠、小肠功能失调所致,足太阳膀胱经的背俞穴对应相应脏腑,主五脏六腑之气。故综上可知临床中在治疗便秘型及泄泻型的糖尿病胃肠疾病时可选择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及足太阳膀胱经[15]。

表6 糖尿病腹泻中,使用频次≥4的腧穴配伍使用情况

本研究进一步通过因子分析方法,总结临床针灸治疗糖尿病便秘及糖尿病腹泻的用穴规律,发现针灸治疗糖尿病便秘分为中脘-气海-神阙-关元、上巨虚-足三里-天枢、支沟3个公因子;而针灸治疗糖尿病腹泻分为脾俞-肾俞-胰俞、中脘-神阙-关元-气海-天枢、足三里3个公因子。由此可知,针灸治疗糖尿病便秘及糖尿病腹泻在腧穴及经脉的选取上虽然存在一致性,但在选穴规律上却存在一定的差异。从针灸治疗糖尿病便秘及糖尿病腹泻提取的公因子中可以看出,针灸治疗糖尿病便秘的选穴原则以任脉、胃经、三焦经上的腧穴为主,通过选取任脉上腹部局部的腧穴,借助腧穴的近治作用,达到调理腑脏的作用;选取胃经的腧穴,达到调理脾胃、润肠通便的作用;选取支沟这一三焦经上治疗便秘的有效验穴,增强润肠通腑排便的作用。针灸治疗糖尿病便秘的选穴体现了腧穴的近治作用、特殊治疗作用及辨证选穴的原则。针灸治疗糖尿病腹泻的选穴原则以膀胱经、任脉、胃经上的腧穴为主,通过选取膀胱经上的背俞穴,达到调节全身病变脏腑的作用;选取任脉上腹部局部腧穴,通过腧穴的近治作用,达到调理肠腑的作用;选取胃经的腧穴,达到健脾和胃、涩肠止泻的作用。针灸治疗糖尿病腹泻的选穴体现了腧穴的近治作用、辨证选穴及整体调节的原则。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糖尿病便秘及糖尿病腹泻疗效确切,标本兼顾,值得深入研究及推广应用。同时,针灸治疗糖尿病便秘及糖尿病腹泻在经脉及腧穴的选取上存在一致性,但在选穴原则上存在一定差异,这为针灸治疗此两种疾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任脉天枢腧穴
功能训练联合任脉灸用于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效果观察
一个睡前养心小妙招
浅谈收涩药在带下病中的应用
旅途止泻按脾腧
尊敬
尊 敬
长寿名穴保健康
蒋天枢:无偿完成老师的托付
腧穴解剖学之教学设计
针刺任脉加巨刺对脑卒中恢复期正中神经F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