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选穴规律

2021-10-26 08:38陶庆锋刘致含刘佳敏高炜燕杨雪捷齐文川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9期
关键词:风池频数经脉

熊 坚,陶庆锋,刘致含,刘佳敏,高炜燕,赖 鹏,杨雪捷,齐文川*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2.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性眩晕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椎-基底动脉血管系统缺血性神经系统病症,临床上以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面麻、呕吐、吞咽障碍、肢体无力、瘫痪和共济失调等症状。PCI性眩晕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占中老年人各种眩晕的60%以上,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程长、难根治、易反复的特点[1]。本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易导致急性脑血管疾病。现代医学理论认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是PCI最重要的病因,出现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的部位以椎动脉起始部最为常见[2]。西药在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急性发作的呕吐、眩晕方面疗效迅速,但是对长期眩晕的伴随症状改善不明显。抗眩晕药、镇吐剂在缓解期临床应用意义不大,且会对内分泌、心脏及肝肾功能带来一定的不良反应[3]。近年来,许多临床研究[4-8]报道了针灸治疗PCI性眩晕的疗效,有学者[9]对相关文献的循证分析也证实了针灸治疗该病的疗效和优势。针灸在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方面具有疗效显著、作用持久、不良反应少、易被患者接受等优点。本研究对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报道进行收集、整理,运用数据分析技术进行分析、归纳,以期总结其选穴规律,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采取主题词与自由词结合检索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期刊数据库(Wanfang Data),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12月;检索式:“后循环缺血”or“针灸”AND“针刺”。

1.2 文献纳入标准

临床报道、研究类文献,明确诊断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干预方法主要为针刺、温针、艾灸和电针等,单独或结合其他方法应用,刺激点是输穴、耳穴和生物全息区等。

1.3 文献剔除标准

非针刺和艾灸治疗手段的文献,如激光针和冲击波等;非输穴刺激点的文献如皮肤针等;非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个案、验案报道文献;学术理论探讨文献;无统计学处理的临床研究文献;动物实验研究文献。

1.4 数据规范

输穴用词参考《输穴名称与定位》[10];据文献区分阿是穴与经验穴;保留经验穴并将原文献信息纳入分析;保留眼针、耳针、头针和腹针等疗法并作为输穴部位统计。

1.5 数据库的建立

共检索到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相关文献150篇,剔除不符合文献纳入标准和重复发表的文献57篇,纳入93篇文献。对文献涉及具体辨证分型处方与随机对照实验(均为针灸治疗),作为1篇多方的文献提取处方,共得处方126条。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3收集分类整理后的文献,建立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处方数据库。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3、SPSS 17.0与SPSS Modeler 14.1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百分比统一保留到位小数点后2位。

2 结果

2.1 取穴频次分析

分析纳入研究的126条处方发现,现代医家采用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共选用输穴115个,其中十四经输穴62个,经外奇穴6个,阿是穴1个,经验穴、耳穴、腹针及头针等46个。115个输穴总应用频次为643次,平均5.59穴次。频数大于5次穴位(即排名前31)累计频次512次,占总频次的79.63%,表明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用穴范围较广,但选穴较为集中。运用频次较高的输穴依次为:风池、百会、内关、足三里和太冲;眼针中应用较多的为:上焦区3次、下焦区3次、肝胆区3次和肾区3次;头针中应用较多的为:晕听区4次、情感区2次;耳针中肝(耳)、脾(耳)、脑干(耳)各应用1次;腹针中腹二区、下上脘各1次。频数大于5的输穴统计结果见表1。

2.2 选穴所属经脉分析

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62个输穴涉及12条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和督脉。督脉、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及任脉的选取频数较高;督脉选用的频数与穴位数均最高。输穴选取以阳经经脉为主,共计402次;阴经经脉选用较少,共计118次。详见表2。

表1 输穴运用频次分析 (n≥5)

表2 选穴所属经脉分析 (n)

2.3 取穴部位分布规律分析

对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62个十四经穴与6个经外奇穴,按取穴部位进行频次分析,发现主穴主要分布在头面部,其次为颈项部、腰背部、下肢外侧和上肢内侧。详见表3。

表3 选穴所在部位分析 (n)

2.4 特定穴应用分析

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选用输穴较为集中,选用最多的特定穴为交会穴,其次为五输穴、络穴、原穴和八脉交会穴;排除重复后,62个十四经穴中特定穴共46个,占比74.20%。详见表4。

表4 特定穴类别分析 (n)

2.5 选穴配伍聚类分析

应用SPSS 17.0软件对频数大于5的输穴进行聚类分析,依据冰柱图,按15个群集分类,可得到10个有效聚类群集,基本反映出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主穴与配穴集群。根据树状图可将输穴分为三大类,翳风为一类;天柱、完骨、四神聪、太阳、印堂、水沟、风府和大椎为一类;其余输穴为一类。详见图1、图2。

图1 频数大于5输穴聚类冰柱图

2.6 选穴配伍关联规则分析

本研究对频数大于5的输穴使用SPSS Modeler 14.1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绘制关联分析网状图,结果表明,风池-百会穴组合在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中关联最强,处于核心地位,表明大多数医家治疗本病应用了该关联配伍;输穴之间连线越粗,表示输穴关联度越强,详见图3。输穴关联规则分析置信度与支持度前10项详见表5。

3 讨论

后循环缺血指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组成的椎基底动脉系统,因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大动脉狭窄和闭塞、血栓形成及穿支小动脉病变等,从而引起的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脑梗塞。眩晕是后循环缺血患者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称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11]。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属中医学“眩晕”范畴,《内经》称之为“眩”“眩冒”。本病病位在脑,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年老体弱,颈项劳损,脑络失养,兼夹风、火、痰、瘀。针灸一方面可以通过刺激机体调节神经体液系统,分泌神经递质,调节血管舒张和收缩,进而改善局部血流状况;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全血高切比黏度、全血低切比黏度、全血红细胞压积等,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12-13]。动物实验研究[14]显示针刺能有效改善缺血性大鼠的前庭供血,缓解眩晕症状。有研究[15-16]表明针灸能直接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并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有改善作用,从而治疗缺血性眩晕。

图2 频数大于5输穴聚类树状图

表5 频数大于5输穴关联分析置信度与支持度前10项 (%)

本研究结果表明,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选用输穴主要为风池、百会、内关、足三里和太冲,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为阳维脉与少阳胆经交会穴,是清风化痰,醒脑定眩,开窍活络要穴。《通玄指要赋》载:“头晕目眩,要觅于风池。”百会位于巅顶,为“三阳五会”之首,与脑联系密切。《胜玉歌》曰:“头痛眩晕百会好。”而输穴选取部位以头面部和颈项部为主,本病病位在脑,以颈项部椎-基底动脉缺血为主要病理因素。针灸选取输穴主要集中于头面部、颈项部,体现了局部取穴为主和辨证取穴的原则。此外,针灸治疗PIC性眩晕重视特定穴的应用,以交会穴和五输穴为主。交会穴为两经及以上多经相交穴位,其中的风池、风府、头维和完骨应用较多。五输穴为临床常用输穴,研究表明足三里、太冲选用较多。在经脉选用上,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常用的经脉为督脉、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及任脉;本病病在脑属阳,依据“病在上者阳也,病在下者阴也”的原则,治疗时多取阳经经脉。督脉为阳脉之海,行于身后,循脊入脑,总督人体阳气。同时督脉、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及足阳明胃经循行过脑,“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体现循经取穴的原则。任脉行于身前,为阴脉之海,输注精血津液,上通于脑,交督脉于承泣穴,调理冲任二脉,阴升阳降,阴平阳秘;针刺任脉输穴也可以从阴引阳、益阴生髓,从而改善脑络失养状况。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太冲-风池-百会穴组的置信度最高,风池-百会穴组的支持度最高,表明太冲、风池和百会三穴在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搭配运用紧密,而风池—百会的穴组在处方数据库中同时出现最多且在网状分析图中关联最强,在穴组中处于核心地位。输穴配伍聚类分析可得到以风池-百会为中心的10个有效聚类群集:肾俞-肝俞-脾俞;太冲-太溪;后溪-阿是穴;足三里-血海-膈俞-供血;颈夹脊-悬钟;头维-丰隆-阴陵泉-合谷;中脘-气海;天柱-完骨;太阳-印堂-水沟,体现出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主穴与配穴穴组之间的关系。

图3 频数大于5输穴关联网状图

综上所述,本研究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文献进行了整理、分析和总结,发现选取的主要输穴为风池、百会、内关、足三里和太冲,重头面部与颈项部穴位应用,体现出局部取穴为主结合辨证取穴的规律;多用督脉、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及任脉,体现循经取穴与多取阳经经脉规律;重视特定穴应用且通过关联与聚类分析挖掘出以“风池-百会”为核心的主配穴处方规律。

猜你喜欢
风池频数经脉
频数与频率:“统计学”的两个重要指标
三种经典题型带你玩转勾股定理
图解常见病刮痧疗法(十八)
图解常见病刮痧疗法(十五)
中考频数分布直方图题型展示
学习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三部曲
频数和频率
墨风池诗词选
化解尴尬需通“经脉”
谈“经脉”等词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