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有效期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概况

2021-10-26 08:38夏裕发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9期
关键词:恒温有效期黄芩

夏裕发

(1.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 漳州 363000;2.福建省片仔癀天然医药研发企业重点实验室,福建 漳州 363000)

中医药有悠久历史,是我国医药产业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家推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但对中药材有效期的管理尚无明确标准。中药材很大一部分来源天然,成分复杂,贮藏过程中可能发生变质影响临床功效,甚至产生负面作用。比如石膏与干燥空气接触,失去结晶水后变为粉末状,性状功效均发生变化[1];磁石采集后若保存不当,其磁性便会减退,影响药效[2]。李倩等[3]研究发现,大黄药材在贮藏过程中,质量会不断变化;如贮藏时间1年虽对大黄药材的泻下作用无明显影响,但对其止血和凝血作用影响较大。因此,依据中药材自身特性,研究中药材质量的影响因素,制定合理的有效期是保障中药材安全、有效的重要措施。

随着社会科学化、信息化的发展,科学、规范化管理中药材的质量受到了更多关注,近年来人们在研究中药材贮藏、有效期方面的力度明显增加,但关于中药材有效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却缺少系统报道,因此有必要就近几年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以期为中药材有效期的研究与制定提供参考。

1 中药材有效期研究方法

中药材有效期研究是为明确中药材有效成分随时间和储存条件的变化规律,获取中药材有效成分含量的最佳、最长贮藏年限而开展的研究[4]。当前中药材有效期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初均速法、经典恒温法和加速、长期稳定性试验法等。

1.1 初均速法

初均速法是研究中药材稳定性的方法之一。此法是先将药物分别置于几个温度下进行相应时间的恒温,以加速药物的反应,然后取样测定其相关指标。根据 Arrhenius公式,求出室温下的反应速率常数,再按一级反应的动力学方程预测出药物的稳定性[5]。王金梅等[6]分别以挥发油和薄荷的挥发性功效成分胡薄荷酮及异薄荷酮的含量为指标,预测薄荷在20℃下的贮存期分别为5.49年、2.88年,可见检测指标的差异将导致药材有效期结果的不同。魏金凤等[7]以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总含量为指标,预测补骨脂药材在室温(25 ℃)条件下贮存期为0.53年,这与文献报道[8]一致。韩赟等[9]以易降解的绿原酸为指标,采用初均速法考察温度和湿度对金银花稳定性的影响,预测不同包装条件下金银花药材的有效期,结果初均速法预测结果与两年留样观察的结果基本相符。王芳等[10]以双酯型生物碱和单酯型生物碱含量为指标,预测制川乌药材在室温条件下贮存期为 0.69年,并得出高温不利于制川乌的稳定。薛志平[11]以绿原酸为指标,预测金银花在 25 ℃下的有效期为1.29年。

1.2 经典恒温法

经典恒温法是根据Arrhenius指数定律来推测考察指标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不同温度、时间下考察指标的稳定性,并预测药物在阴凉条件下(20 ℃)的有效期。近几年已有多个文献报道(表1)采用经典恒温法预测中药材有效期,且实验预测结果与留样观察基本一致,说明用经典恒温法预测中药材有效期的方法具有可行性。

表1 经典恒温法预测中药材有效期

1.3 加速、长期稳定性试验法

根据《中药、天然药物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加速试验一般应在(40±2)℃、RH(75±5)%条件下进行,在试验期间第0、1、2、3、6个月末取样检测;长期试验是在(25±2)℃、RH(60±10)%条件下,分别于0、3、6、9、12、18个月取样检测,也可在常温条件下进行检测。

葛朝晖等[21]以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为指标,考察金银花在常温密封环境下的保质期,结果金银花在贮藏1年后有效成分的含量普遍降低了30%~40%。刘影等[22]以马钱苷含量、莫诺苷含量、浸出物综合加权评分为指标考察山茱萸有效期,结果加速6个月的山萸肉和酒萸肉综合加权评分下降率分别为 9.3%、1.07%,以此预测山茱萸的有效期可能为2年。徐杨璐等[23]采用加速试验法研究黄芩药材的贮藏稳定性,结果加速3个月的黄芩中黄酮类己酸变为其他成分,糖(苷)类成分含量减少,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含量明显下降,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表明黄芩药材的质量在加速实验中发生了明显变化,提示应有效控制黄芩药材的贮藏期。靳李娜等[24]研究了贮藏期对资丘木瓜含水量、齐墩果酸、熊果酸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贮藏期的增加,含水量从9.10%上升到14.60%;贮藏期在18个月内,资丘木瓜中齐墩果酸、熊果酸含量以及二者之和基本保持稳定,而18个月后含量开始下降。吴翠[25]以外观、水分、5-HMF和指标性成分含量为指标,考察牛膝、藏瓜蒌、瓜蒌丝、藏核桃、核桃仁、枸杞子的贮藏期,结果表明:常温贮藏牛膝不宜超过24个月,瓜蒌和瓜蒌丝不宜超过15个月,核桃和核桃仁不宜超过15个月,枸杞子不宜超过27个月。

2 影响中药材有效期的主要因素

中药材从种植、采收、加工、流通,最终到达使用者是一个流程长且复杂的过程,这其中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诸多,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中药材有效期至少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2.1 中药材自身特性

中药材主要来源于植物、动物和矿物,由于其天然属性,特别是植物药材大部分属于活体植物类,在贮存过程中其内在成分会不断发生变化。在同一贮藏环境下,由于其自身性质的差异,对环境的反应将有所不同,最终引起有效期的不同。比如淀粉含量高的药材容易出现虫蛀、生霉;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随着保存期的延长,其挥发性成分会逐渐减少;油脂较多的药材则易出现泛油,与空气、日光、水分接触易氧化、酸化产生异味;有些药材见光易变色等。

2.2 中药材规格

《中国药典》药材炮制通则对饮片的加工分成净制、切制、炮炙及其他。在炮制的过程中,由于切制规格、炮炙辅料和炮炙工艺不同,致使药材有效期的长短也不相同。杨军宣等[26]以外观性状、多糖、总皂苷、党参炔苷、挥发油含量等为指标,考察党参薄片、厚片、段、米炒厚片、硫熏厚片在室温贮藏18个月各指标的变化,结果党参薄片贮藏9个月发生吸潮走油及霉变;厚片及段贮藏12个月无明显变化,贮藏18个月时出现走油及虫蛀等现象;米炒及硫熏饮片质量最稳定,防霉及防虫效果较好,但在米炒及硫熏处理中党参炔苷及挥发油明显降低。徐友阳等[27]分别采用鲜切后晒干、晒至6~7成干后切段再晒干、晒干后切段、全草晒干四种方式对新鲜穿心莲药材进行初加工,室温纤维袋贮存,并于特定时间检测有效成分含量,结果各初加工方式的穿心莲药材中穿心莲总内酯含量差异不明显,但以晒干后切段的药材最高。

2.3 中药材贮藏条件

由于中药材种类、组成成分的差异,对贮存条件要求也不同。中药材有效期的制定与贮存条件密切相关,贮藏条件的改善,可以延长中药材的有效期。近几年已有多个文献报道(表2)贮藏条件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可为中药材贮存和有效期研究制定提供参考。

表2 不同贮藏条件对中药材质量影响

2.4 中药材包装形式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包装应运而生,使药材包装有更多的选择。2008年,我国就开始全国推广使用小包装中药饮片,与散装饮片相比,小包装中药饮片方便调剂,避免被污染,还可减少药材的虫蛀、霉变等现象,延长贮存期。但由于中药材的天然性、复杂性,中药材不能一概而论,需结合中药材特性、生产成本、用途等进行综合研究,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包装形式,制定合理的贮藏方式和有效期。近几年已有多个文献报道(表3)包装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可为中药材贮存和有效期研究提供参考。

表3 不同包装对中药材质量影响

3 结语

中药材不同于化工原料,其品种多,来源(多基源)、成分复杂,在加工前药材初始质量已参差不齐,加上加工(炮制)、包装、贮藏、流通等过程中各种因素以及中药材本身有效成分的降解、挥发都会引起质量的变化。因此,中药材有效期管理不能“一刀切”,也不能完全参照化学药的管理模式。中药材有效期制订应综合考虑药材来源、加工(炮制)方式、功效成分、包装、贮藏条件,通过试验得到各种数据,经过统计分析,得到各种影响因素与中药材质量变化的相关性,为中药材有效期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恒温有效期黄芩
山西晋城启动黄芩示范项目
UFLC法同时测定黄芩汤中3个有效成分的含量
黄芩的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探讨
黄芩的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探讨
药品效期管理:有效期≠失效期
恒温热水袋
理想气体恒温可逆和绝热可逆过程功的比较与应用
一种3D打印机密闭恒温仓的应用方案研究
遗嘱有有效期吗?
例谈平衡三过程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