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cRNA NPSR1-AS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

2021-10-28 08:25谢文杰张鹤腾唐银炳陆佳伟侯雯跻周晓东徐颖张文波于强邹晨
临床检验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血浆计数胃癌

谢文杰,张鹤腾,唐银炳,陆佳伟,侯雯跻,周晓东,徐颖,张文波,于强,邹晨

(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a.普外科,b.中心实验室,c.神经外科,江苏镇江 212002)

据文献报道,在消化系统肿瘤中胃癌的发病率位居前列,是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LncRNA是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缺乏蛋白质编码能力,与DNA、RNA和蛋白质相互作用,在表观遗传、转录及转录后水平上发挥关键的调控作用[2]。LncRNA NPSR1-AS1主要定位于7号染色体p14.3。Huang等[3]从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分析了149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患者的LncRNA表达模式以及相关的临床数据,其认为NPSR1-AS1与HCC的预后相关,并有望成为HCC治疗的靶标。此外,He等[4]根据微阵列分析,认为NPSR1-AS1是一种缺氧反应性LncRNA;缺氧诱导的NPSR1-AS1可能通过调节MAPK/ERK途径来促进HCC细胞的增殖和糖酵解,并有望用于HCC治疗[4]。为研究NPSR1-AS1与胃癌的关系,本研究检测了NPSR1-AS1在胃癌患者组织及血浆中的表达情况,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与NPSR1-AS1表达量的关系,同时,还进行了细胞功能学试验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并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实验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收集2015年4月至2019年7月于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6例胃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距肿瘤边缘>5 cm)。女性24例,男性62例,年龄47~82岁,中位年龄68岁;肿瘤最大径>5 cm者22例,≤5 cm者64例;淋巴结转移阴性者(N0)38例,阳性者(N1-3)48例;胃癌TNM分期为Ⅰ~Ⅱ期40例,Ⅲ~Ⅳ期46例。纳入标准:(1)经病理科2名副主任医师联合诊断为胃腺癌;(2)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放疗、化疗及其他非手术的抑癌疗法。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肿瘤者;(2)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肺部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者。随机选取上述胃癌患者中的21例(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龄52~76岁),检测血浆中NPSR1-AS1的表达水平。另外,随机收集在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21例(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27~46岁)体检健康者的血浆标本作为对照组。本研究经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批准文号:K20180016Y)。所有受试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2细胞系、试剂和仪器 胃癌细胞系AGS(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RNA提取试剂(Trizol,美国Invitrogen公司),逆转录试剂盒及荧光定量PCR试剂盒(美国Sigma公司),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 2000(日本TaKaRa公司),siRNA-NPSR1-AS1小干扰RNA、阴性对照小干扰 RNA(上海吉玛公司),Annexin V-FITC/PI细胞凋亡试剂盒(江苏碧云天公司)。Transwell小室(美国Corning公司),Matrigel基质胶(美国BD公司),NanoDrop 1000微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德国 Eppendorf公司),CFX96荧光定量PCR仪(美国ABI公司)。

1.3RNA提取及RT-qPCR 采用苯酚-氯仿抽提法,按照Trizol试剂说明书从胃癌组织、血浆及胃癌细胞中提取总RNA,并用NanoDrop 1000微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其浓度和纯度,取吸光度(A260 nm/A280 nm)值为1.9~2.1的样本用于后续试验。按逆转录试剂盒说明书将RNA样本逆转录为cDNA,样本置于-20 ℃保存。根据GenBank中的基因序列号,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引物,并送上海生工公司合成(表1)。根据SYBRRT-RT-qPCR Mixture试剂说明书配制体系,细胞、组织和血浆RT-qPCR体系:10 μL 2×PCR Mixture,10 μmol/L上、下游引物各0.4 μL,1 μL模板cDNA,8.2 μL ddH2O。将上述体系置于ABI荧光定量PCR仪中检测,循环参数:95 ℃ 5 min;95 ℃ 10 s,59 ℃ 20 s,72 ℃ 34 s,共40次循环。72 ℃时采集荧光信号,使用7500 System Software-SDS 2.2软件进行熔解曲线分析。细胞和组织以β-actin为内参基因,血浆以U6为内参基因。相对表达量采用2-△△Ct法计算。

表1 RT-qPCR引物序列

1.4细胞转染 复苏胃癌AGS细胞,取1×105个细胞(每孔200 μL)铺于12孔细胞培养板中,置于细胞培养箱(37 ℃、5% CO2)中培养,待其细胞密度达60%~80%时转染。按照Lipofectamine 2000说明书操作,用无血清培养基配制转染试剂及si-RNA工作液,试验设2组,分别为:si-NPSR1-AS1组(50 μL无血清的 RPMI 1640 培养液+2 μL Lipofectamine2000+2 μL si-NPSR1-AS1);si-NC组(50 μL无血清的 RPMI 1640培养液+2 μL Lipofectamine2000+ 2 μL si-NC),分别混匀静置20 min后进行转染,4~6 h后更换为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

1.5细胞生长曲线 取上述转染48 h后的AGS细胞(si-NPSR1-AS1组和si-NC组),用2.5 g/L胰蛋白酶消化,重悬并计数,以每孔1×104个的细胞密度接种于12孔细胞培养板,每组设置6个复孔。置于细胞培养箱(37 ℃、5% CO2)中培养,培养基每3 d更换1次,每隔24 h在光学显微镜下拍照并计数,结果取均值,连续计数5 d,根据细胞数量绘制生长曲线,并计算细胞增殖能力。

1.6平板克隆形成试验 取上述转染48 h后的AGS细胞(si-NPSR1-AS1组和si-NC 组),用2.5 g/L胰蛋白酶消化,重悬并计数,以每孔1×103个的细胞密度接种于6孔细胞培养板中,置于细胞培养箱(37 ℃、5% CO2)中培养,培养基每3 d更换1次。在培养后的第10天,将细胞用PBS冲洗3次,4%多聚甲醛固定细胞30 min,0.5%结晶紫避光染色15 min,再用PBS清洗2~3次,待自然风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大于30个细胞、集落大小为0.4~1.0 mm的克隆。

1.7Transwell 细胞迁移和侵袭试验

1.7.1迁移试验 取转染48 h后的AGS细胞(si-NPSR1-AS1组和si-NC 组),2.5 g/L胰蛋白酶消化,加入无血清培养基重悬并计数,调整细胞浓度为1×105/mL。然后以每孔200 μL接种于Transwell小室上室,下室中每孔加入750 μL完全培养基。培养24 h后,4%多聚甲醛固定细胞30 min,0.5%结晶紫染色15 min,棉签擦去上室面残余细胞,用荧光显微镜拍照并随机计数10个视野(×100)的细胞数, 结果取均值。

1.7.2侵袭试验 取无血清培养基44 μL和Matrigel 6 μL混合稀释,滴入Transwell小室中包被上室膜,然后置于24孔细胞培养板中,置于培养箱温育4 h。其余步骤同迁移试验。

1.8细胞凋亡试验 取上述转染48 h后的AGS细胞(si-NPSR1-AS1组和si-NC 组),1×Binding buffer重悬细胞,计数并加入PBS,调整细胞浓度为2×105/mL,依次加入10 μL Annexin V-FITC、5 μL PI混合,避光静置15 min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早期凋亡+晚期凋亡)。

1.9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GraphPad Prism 7.0软件分析制图。所有试验均独立重复3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NPSR1-AS1在胃癌组织及血浆中的表达 RT-qPCR结果显示,86例胃癌组织标本中NPSR1-AS1的相对表达量(3.98±0.36)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78±0.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1,P<0.05)。而21例胃癌患者血浆中NPSR1-AS1的相对表达量(4.35±0.39)亦显著高于21例体检健康者(2.51±0.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9,P<0.01)。

2.2NPSR1-AS1在胃癌组织及血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NPSR1-AS1在86例胃癌组织中相对表达量的中位数为0.913,以此为界将胃癌患者分为高表达组(n=43)和低表达组(n=43)。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与NPSR1-AS1表达量的关系,结果显示NPSR1-AS1高表达与肿瘤大小(t=11.02,P<0.01)、淋巴结转移(t=2.30,P<0.05)、肿瘤血管或神经侵袭(t=3.09,P<0.01)和TNM分期(t=3.55,P<0.01)密切相关。而与性别、年龄、是否吸烟、饮酒等无显著相关性(表2)。Kaplan-Meier分析表明,NPSR1-AS1高表达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HR=2.58,95%CI:1.38~4.71,P<0.05,图1A)。胃癌患者血浆NPSR1-AS1水平诊断胃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696,95%CI为0.534~0.858,当cut-off值为9.52时,特异性为90.5%,敏感性为47.6%。见图1B。

注:A,NPSR1-AS1表达与胃癌患者生存率之间的相关性;B,血浆NPSR1-AS1表达水平的ROC曲线。

表2 胃癌患者组织中NPSR1-AS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2.3NPSR1-AS1敲减后对AGS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转染AGS细胞48 h后经RT-qPCR结果证实,siRNA的敲减效率满意,其表达量(1.03±0.01)与对照组(0.57±0.02)相比,下降了54.5%(t=18.92,P<0.05,图2A)。细胞生长曲线及平板克隆形成试验结果表明,NPSR1-AS1敲减后能抑制AGS细胞的增殖能力(t=2.789,P<0.05,图2B;t=14.00,P<0.05,图2C)。Transwell迁移和侵袭试验结果表明,NPSR1-AS1敲减后能抑制AGS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t=25.45,P<0.05,图2D)。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si-NPSR1-AS1凋亡(早期凋亡+晚期凋亡)比例为9.43%,明显高于si-NC组的5.22%(t=21.45,P<0.001,图2E),表明NPSR1-AS1敲减可诱导AGS细胞的凋亡。

注:A,NPSR1-AS1敲减后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B、C,细胞生长曲线及平板克隆试验检测NPSR1-AS1敲减后对AGS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D,Transwell试验检测 NPSR1-AS1敲减后对AGS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E,流式细胞术检测NPSR1-AS1敲减后对AGS细胞凋亡的影响。**,P<0.01;***,P<0.001。

2.4NPSR1-AS1敲减后对肿瘤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NPSR1-AS1敲减后,RT-qPCR检测肿瘤相关基因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GSK-3β和E-cadherin的表达量(分别为1.86±0.05、1.59±0.06)明显上调(t分别为16.15和10.17,P均<0.01),而β-catenin、N-cadherin、Snail和MMP2的表达量(分别为0.71±0.05、0.70±0.08、0.39±0.07、0.23±0.04)显著下调(t分别为4.869、3.77和9.372,P均<0.01)。

3 讨论

研究发现,LncRNA可通过调控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等多种生物学行为,直接或间接干扰基因表达,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5]。本课题组发现的LINC01225[6]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促进胃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Yang等[7]发现,LINC00665在胃癌中的表达下调,在胃癌进展过程中发挥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的作用。目前关于NPSR1-AS1的研究甚少,至今还未证实其在胃癌中的作用机制。为了探讨NPSR1-AS1在胃癌中是否发挥促癌作用,本研究发现NPSR1-AS1在胃癌患者组织及血浆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其高表达与胃癌患者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肿瘤血管或神经侵袭和TNM分期显著相关,并且高表达患者的术后总生存率明显降低,表明NPSR1-AS1在胃癌中发挥着促癌作用并导致其不良预后。笔者通过进一步的细胞功能试验发现,NPSR1-AS1可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表明其能够促进胃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有学者发现,LncRNA可以通过靶向不同的分子标志物直接或间接地调节EMT过程,从而发挥促肿瘤作用[8]。而NPSR1-AS1能否也通过EMT实现这一过程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发现,NPSR1-AS1敲减后GSK-3β和E-cadherin的表达上调,而β-catenin、N-cadherin、Snail和MMP2的表达下调,EMT相关基因变化明显。有文献显示,GSK-3β是一种多功能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在多种细胞活动中起关键作用,如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和细胞周期等[9]。在多个信号通路中,如Wnt/β-catenin、PI3K/Akt、Hedgehog、Notch等,GSK-3β均具有重要的中心枢纽作用,进而调控疾病的进展[10]。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EMT启动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该信号通路活化后可以通过抑制GSK-3β的活性,致使β-catenin不能被GSK-3β磷酸化,导致游离β-catenin大量入核,而β-catenin在核内可以作为转录因子的亚单位,从而诱导EMT的转录因子表达以激活EMT过程。相反,GSK-3β过表达后可以抑制EMT过程[11]。本研究结果证实,NPSR1-AS1敲减后GSK-3β水平上调,从而抑制了β-catenin及EMT信号。Zheng等[12]发现LncRNA MALAT1可以作为GSK-3β负调节剂,抑制GSK-3β表达以降低β-catenin活性,从而影响结肠癌细胞的恶性行为。因此,笔者推测NPSR1-AS1可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刺激几种与EMT相关的转录因子,从而促进EMT过程。

本课题组在前期实验发现,NPSR1-AS1在胃癌患者组织及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升高,且与胃癌的发生和转移相关,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NPSR1-AS1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但未探究细胞周期等其他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此外,NPSR1-AS1可能通过调节GSK-3β的表达水平,从而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以诱导肿瘤的EMT过程,但尚缺乏相关实验进一步证明。在后续研究中,本课题组将进一步研究NPSR1-AS1如何调控GSK-3β的表达来影响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具体机制,以期为寻找新的胃癌治疗靶标提供更多的实验依据。

猜你喜欢
血浆计数胃癌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你真的了解献血浆是怎么回事吗?
古代的计数方法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