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市严州中学新安江校区 俞梦 汪欣怡

2021-10-28 11:09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马奇斯克利夫勃朗特

书架主人

建德市严州中学新安江校区 俞 梦

推荐理由

爱与选择

董卿在《朗读者》开场白中曾说:“选择是一次又一次自我重塑的过程,让我们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完善。”而《小妇人》中,一位位女性做出的一次次选择,在成长和完善自己的同时,也都出于一个字——“爱”。

亲情是贯穿全书的一个话题。因为这份出于亲情的爱,梅格最初选择接触上流社会来改变家人贫穷的命运,乔选择原谅烧毁她倾心之作的艾米,贝丝选择默默做着姐妹们不愿意做的家务,艾米选择收起私心给妈妈买了大瓶的古龙香水。马奇家并不是时时洋溢着和谐与欢乐,姐妹之间会有恶意、争吵甚至伤害,但最后,她们都选择了拥抱、亲吻和原谅,因为她们爱着彼此。

马奇家和劳伦斯家的友情跨越了身份地位上的鸿沟。马奇家给穷人送去圣诞节早餐的善举感动了劳伦斯家的男孩以及“古怪”的老头劳伦斯先生,劳伦斯先生派人送给马奇家一顿更为丰盛的早餐,他们的友情也由此建立起来。劳伦斯家原本巨大空旷的住宅回荡着马奇家女孩的欢声笑语,马奇家阁楼上的社团也邀请劳里加入。而劳伦斯先生和贝丝因为钢琴更是成了“忘年交”,这位老先生脸上的严肃刻板因音乐、思念和由衷的快乐而缓缓纾解。两家友情的萌生不单单是因为那个圣诞节早晨关于善良和友好的选择,也是他们心中的温情和爱产生了共鸣。

《傲慢与偏见》的作者奥斯丁认为,女性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但如果不考虑以上内容就结婚是愚蠢的。在她的笔下,简和伊丽莎白嫁给了英俊多金的宾利和达西。在这两段婚姻中,爱情和面包同时存在,但是那毕竟还是在旧日贵族化的欧洲一种虚幻的理想主义,又有几个女孩能如此幸运呢?美国式的独立自主与理性是建立在自由平等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基础之上的。在这个新英格兰地区的受基督教新教伦理熏陶的家庭中,信主、勤奋、爱邻成为父母教育孩子的主流思想,女孩们也因此养成了自然洒脱、独立自主的个性,这在他们的爱情选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梅格嫁给一贫如洗的家庭教师约翰,马奇夫妇成为了姑妈口中“不懂事的婴孩”,选择支持大女儿。乔选择拒绝劳里的求婚,因为在她看来她对劳里只有友情。艾米开始选择隐瞒自己的心意,愿意牺牲自己的幸福嫁给弗莱德,但她最终选择遵从本心,和劳里收获爱情。相较于《傲慢与偏见》中愚蠢而且轻率的班内特太太,马奇太太的正确引导,是女孩们找到幸福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在这本书里,女性对于婚姻和爱情的理性思考,是前所未有的。它告诉我们,女性在婚姻中,相较于面包,更应该得到的是爱与尊重。

有关选择的开场白,后面一句是这样的:“如果说,人生是一次不断选择的旅程,那么当千帆阅尽,最终留下的,就是一片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风景。”作者想表达的是,女性所能扮演的角色不止一种,女性所拥有的选择也不是一种,每个女性都有权利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在做出一次次出于爱的本能的选择之后,我们一定可以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过上想要的生活。

推荐摘抄

1. 时间可以吞噬一切,但它丝毫不能减少的是你伟大的思想,你的幽默,你的善良,还有你的勇气。

2. 美貌、青春、财富甚至爱情本身,都不能让深得上帝恩宠的人免于焦虑和痛苦,远离哀愁,也无法让他们幸免失去自己最爱的东西。因为,一生中,有些雨必定得下,一些日子必定会黑暗、哀伤、凄凉。

3. 爱是我们去世时唯一能够带走的东西,它使得死亡变得如此从容。

4. 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5. 最具魅力的力量是谦逊。

6. 才华和优雅假如掌握得有分寸,总在一个人的举止和谈吐中被人觉察到,但是无须炫示出来。正像不必把你的帽子、裙子和缎带一下都穿戴上,为的是让别人知道你拥有这些东西。

书架主我

建德市严州中学新安江校区 汪欣怡

推荐理由

在荒原上听风呼啸

这是第三次翻开《呼啸山庄》了,越读越有味。其中蕴含的饱满感情只有在经过时间的沉淀之后才能爆发。

读时心中微颤,仿佛是被人扼住咽喉,只得稍稍喘息;读完却觉酣畅,仿佛只身站在荒原的边缘,听风呼啸而过,那虬枝盘曲的荆棘枯木,在狂风中扭曲,编织出一出出荒诞的悲剧,但读者仍能在黑暗荒芜之中看见丝丝人性的微光。

这是我最喜欢的外国小说,没有之一。

也许是钟情于那永远只能存在于想象中的爱情吧——毛姆说:“我不知道还有哪一部小说,其中爱情的痛苦、迷恋、残酷、执着,曾经如此令人吃惊地描述出来。”《呼啸山庄》让我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围观”那场具有恐怖色彩的爱情悲剧,抑或是“时代悲剧”,乃至“社会悲剧”。因为“旁观”,所以更加“清楚”——于爱情,于自我。一如在平面的“悲剧”白描上,细细染上了一层阴影,使之更加立体。

这份疯狂而野性的爱情,也注定只能存在于那样的荒原上。从那场黑暗中抽离,世界或许会显得更加明亮。

艾米莉·勃朗特用冷静的笔调,借洛克乌德、艾伦·丁恩之口,剖开了那场尘封在“安宁的土地”下的两代人的“三角恋”。概括来说,这似乎是一个“他爱她,她也爱他,她却抛弃了他,嫁给了另一个他,最后他成功复仇”的狗血爱情故事,但削皮见骨,《呼啸山庄》其实表达了两种爱情观,折射了人性的矛盾。

有人说,书中两代人的爱情,实际上实现了由“原始爱”到“文明爱”的跨越。雖然这种说法有待商榷,但不可否认,《呼啸山庄》的确以爱情的微小切口洞悉、呈现了那一个时代。

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爱、恨、复仇、人性的复苏,是特殊环境、特殊性格所决定的一种特殊反抗,这既是贯穿于小说始终的一条线,又是整个故事的精髓。这种人性的复苏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闪耀着作者人道主义的理想。希斯克利夫是恶的象征,但同时“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作者在引导着读者去发现人性的更多棱、更多面。

《呼啸山庄》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最奇特的书”,一位从未谈过恋爱又英年早逝的女性——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仅凭自己的想象力,就奏出了如此狂热的爱情名曲,用她那黑暗的魔幻般的笔触,营造出一片虚幻离奇却又无比真实动人的荒原。对我来说,这无疑是一本经典好书,它让我多了一个角度去体察世界,窥探面纱下的爱情。

这是《呼啸山庄》,在山庄上顽强生存的为数极少的那些树,永远要受呼啸劲风的挫折和摧残,或扭曲折断,或茁壮生长。希望你也能从这本书中发现另一个侧面的人生。

《呼啸山庄》

作 者:[英]艾米莉·勃朗特

译 者:翟洪霞

出版社:中译出版社

推荐摘抄

1. 生命是一束纯净的火焰,我们依靠自己内心看不见的太阳而存在。

2. 生活是一串串的快乐时光,我们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而生存。

3. 从一粒沙子看到一个世界,从一朵野花看到一个天堂。

4. 我对埃德加的爱像树林中的叶子,当冬季改变树木的时候,随之就会改变叶子;我对希斯克利夫的爱却像地下恒久不变的岩石……我爱的就是希斯克利夫!他无时无刻不在我心中,并不是作为一种乐趣,而是作为我的一部分。

5. 我这么爱他,并不是因为他长得英俊,而是因为他比我更像我自己。不管我们的灵魂是什么做的,他的和我的是完全一样的。

猜你喜欢
马奇斯克利夫勃朗特
试析《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情感历程
《呼啸山庄》的悲剧根源探析
艾米莉·勃朗特
用卡伦·霍妮的成熟理论分析希斯克利夫的神经症人格
剖析艾米丽《呼啸山庄》里的复仇意识
Gothic Elements in Wuthering Heights
天赋
山寨情人
试论勃朗特姐妹女性视角的开拓
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