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语文教学第一步

2021-10-28 11:37张姣君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落地生根语文要素一年级

张姣君

【摘 要】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为了让学生走好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将语文要素落地生根,作为一年级语文教师,为了陪学生走好语文学习之路,我们要做的是了解学生、了解语文要素、多角度解读语文要素,在日常教学中真正做到让语文要素落地生根。

【关键词】一年级 语文要素 落地生根

提出“语文要素”这一概念,是统编版语文教材的一大亮点,但“语文要素” 并不是一个新词。字、词、句、段、篇里所包含的诸多知识是语文要素,听、说、读、写、书的能力指向是语文要素,品、悟、思、辨、赏等语文学习方法是语文要素,还有需要养成的语文学习习惯也属于语文要素。在教材中,语文要素又分成一个个比较具体的训练点,有层次、有序列地安排到教材各单元中,让教材真正承担起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任务;让教师明晰教学任务,为教师用好教材、教好语文指明方向;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和重点,让他们的语文学习多元高效,成长清晰可见。

不难发现,一年级单元语文要素的提炼和编排,契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让学生坚实走好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如何更好地将语文要素落地生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跨入小学的他们学好语文、拥有语文学习能力,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一、了解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都是概括性、方向性的表述。统编版语文一年级教材遵循学生的特点,目标设定螺旋上升,学生可以在愉快的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每个单元有明确的语文要素,用好教材是一年级语文教师最基本的职责所在,如一年级上册“我上学了”安排了 “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我爱学语文”三句话,从身份认同、角色转换再到学科定位,将情感熏陶、习惯养成与语言学习进行有机整合,通过这部分的教学,引导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我们要充分了解这一目标,才能在教学中有效渗透。

比如,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识字单元,语文要素为“运用多种方法识字”,那么多种方法识字就是本单元要完成的教学目标,目的是“识字”, 将语文要素转化为具体的单元学习目标,就要全面了解识字方法,通过具体可感的方法帮助学生识字。因此,我们需要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编儿歌”等方法来帮助学生达成识字的目标。

再如,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由《古诗二首》《荷叶圆圆》《要下雨了》和“语文园地六”组成,语文要素为“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描绘出夏天的特点,让我们感受到夏天的美好。整个单元的编排既有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又有儿童情趣的渲染,语言优美且充满想象,行文简洁而富有韵律,适合儿童诵读和学习。教学时语文要素要贯穿于整个单元,如《古诗二首》中的“踪迹”,《荷叶圆圆》中的“摇篮”“停机坪”,这些词语需要我们带着学生在生活中理解词语,课堂上可以充分利用课文插图、现实图片等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多角度解读语文要素

1.对标课程标准,找到语文要素的依据

统编版语文教科书的编写说明这样明确: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吸纳语文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我们要熟悉所教年级的课程目标,面对语文要素,需要思考它与课程标准学段目标内容中哪一条相关联。例如,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识字单元的语文要素为“通过多种识字方法,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走进语文,乐于识字”。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目标内容中,识字、写字部分第一点这样说:“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这就是一年级甚至整个低年级识字、写字部分语文要素制订的依据。

2.解读教材,梳理单元要素具体内容

语文要素细化为目标,要将其置于整套教材中,瞻前顾后,梳理出前后相关要素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这样才能准确定位要素落实的程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通过多种识字方法,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走进语文,乐于识字”。要准确解读这一要素,我们需要弄清楚整个一年级教材识字单元的语文要素。

由表1可以看出,一年级教材中的识字单元重点任务就是识字,从培养识字兴趣入手,通过多种识字方法帮助学生识字。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语文要素目标,围绕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在有趣的课堂中完成识字任务。

3.研读具体内容,让语文要素落地生根

语文要素蕴含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因此,我们要研读教材的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让语文要素落地生根。“相应的单元内容”成为将语文要素细化为单元学习目标的重要参考。就一年级语文阅读要素而言,一是指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指导朗读过程中体现层次性,特别是连环画课文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借助图画阅读,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是“快乐读书吧”的教学,要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通过阅读不断激发兴趣,同时注重推荐课外读物给学生阅读。根据扬州市实施的阅读工程要求,推薦如《小猪唏哩呼噜》《小熊温尼普》等有趣的且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目给学生阅读,在阅读中增加识字量。

课文阅读也有具体要求,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出轻声、儿化音等。这是第一个阅读单元,因此提出了阅读的最基本的要求,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阅读要素是“读好长句子”。第四单元《端午粽》的课后题就提出“读好长句子”的具体要求,这个要求贯穿整个单元。怎么才能读好长句子呢?如何达成目标呢?我们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来教会学生读好长句子。

(1)示范朗读促正确。初读长句子,学生可能会出现字音不准确、短句不对这样的错误,教师可以采用范读的方式让学生跟着读,在这一过程中完成读准字音、读流利的基本任务,同时跟着教师读可以模仿教师的语音、语调,提高朗读水平。

(2)朗读节奏提水平。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扶”着他们,给他们“朗读”的拐杖,标出节奏线就是一种比较好的练习朗读的方法。长句子出示后,在每一个停顿的地方标出小斜线,告诉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碰到小斜线就要停一停,这样让长句子变短,降低了学生朗读的难度,增加了学生朗读的乐趣和信心。久而久之,学生心中自然就会有“小斜线”,读好长句子也变得水到渠成。

(3)多元评价提兴趣。在朗读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多种评价方式来增强学生的朗读信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4.对照人文主题,定位教学目标

在明确语文要素之后,还要关注单元人文主题,如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识字单元的人文主题为“有趣的汉字”,第五单元的人文主题比较丰富,有对大自然的热爱、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引导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人际交往等,因此我们要对照单元人文主题,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学情,确立需要达成的目标。

统编版语文教材“双线组元”,所谓“双线”,就是宽泛的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两条线。就母语学习而言,人文主题不能只视为渗透思想教育的主题,它还承载着更丰富的学习、成长的价值。它让母语学习拥有了生活的通道,拥有了真实、真切的生活情境。作为一年级的语文教师,我们要脚踏实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走好语文教学的第一步,在教学中让语文要素落地生根,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走好语文学习的每一步。

注: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教改背景下区域推进幸福教育的实践研究”、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前瞻性重大研究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幸福教育育人模式的区域实践探索”与“区域推进‘非遗文化进校园的创新探索”的研究成果,全国课题批准号为FHB120486。

猜你喜欢
落地生根语文要素一年级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一年级数量关系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
原创校园纪实节目《一年级·大学季》特色分析及发展趋势
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方案
风险均衡“落地生根”华夏睿磐受到热捧
顶层设计引项目“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