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021-10-28 06:01台文权
红豆教育 2021年15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探讨培养策略

台文权

【摘要】新课改施行的如火如荼,施行状况受到了大众关注。从灌输指导向着针对性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等方面转变,帮助初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发展观,养成主动探究的好习惯尤为重要。历史课堂的教学实践以生为本,积极探索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途径,深入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整体优化教学效果后,后续的教学活动可以开展的异常顺利。基于此,本文就从几个方面出发,关于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讨;分析

引言:目前来看,要想使初中生的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得以全面发展,主体优势得以稳步提升,历史教师就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善用多样化的授课手段,来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耐心指导他们牢记知识、学以致用,充分活跃历史思维后,进一步提高学习质量。为所有学生历史知识的有效学习,学科成绩的不断进步提供强大助力,优质完成了教学指导任务,初中历史的教学实践工作必然走向更大的成功,最终培育出大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1、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初中阶段,历史知识的学习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里展开理论知识的灌输指导毫无意义,很不利于学生学科成绩的进步,核心素养的形成,还会引发他们的抵触情绪,造成教学质量的明显下降[1]。设法优化教学效果,积极引导初中生主动的思考,大胆地探究,帮助他们进入理想化的学习状态,是历史教师的职责所在。师生互动形式化、授课表面化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初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能力水平的提升阻力重重,为了改善弊端现状,重新构建教学模式,研究不同的教学方法,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进行教学流程的细化,教学内容的补充,和谐师生互动关系的构建,其必要性不言而喻。初中生的可塑性很强,多媒体技术、游戏化教学法、生活化教学法等课堂应用价值颇高,历史教师必须将课堂的主导地位还给学生,促使他们优质完成学习任务,更好地发展核心素养,真正爱上历史知识的学习探究,并发现历史课程的魅力所在。

2、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策略

2.1丰富教学形式,培养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教师需要转变课堂教学的行为,以丰富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就是历史叙述,作为核心素养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应以史料为主要依据,去分析不同的历史人物,分析相关的历史事件,教师针对性讲解教材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了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也产生了深刻记忆后,大大提升课堂开放性,进行媒体融合,可降低所有学生的学习难度[2]。例如,在教学“改革开放”时,笔者就借助多媒体,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的动态化教学优势,营造出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向学生们提供所需的史料,鼓勵他们以此为证据展开高效化的探究学习。结合历史背景,解释历史事件,在所有学生都弄懂了事件的前因后果后,再组织辩论赛活动,给予他们小组合作、共同进步的机会,不同学生的观点发生了碰撞,核心素养得到了发展,课堂有效教学成效显著。

2.2做好引导工作,培养核心素养

要利用可靠的史料,培养初中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论证能力。历史教师扮演好引导者角色即可,引导学生辨析史料,熟练掌握论证方法,在此基础上突破自我、挑战未知,发现历史学科规律的过程就是他们主体优势不断提升,知识经验不断积累的重要过程。例如,在讲述“秦王朝扫六合”相关内容时,教师必须启发学生们从网络中搜集相关资料,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筛选、整理,期间养成论证史料的思辨习惯。紧接着,课堂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促使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环节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结合史料阐述自己的独到见解,进而提升学习效率,得以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也可以在小组合作中取得很大的进步,生生互相帮助,不断缩小差距,更好地发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后,更容易成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2.3提升家国情怀,培养核心素养

任何的历史阐释都蕴藏着人文情怀,以及一定的价值判断。进一步提升初中学生的家国情怀,不断增强初中学生的文化自信,优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提高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而言大有助益。家国情怀主要包括了优秀传统文化、民族认同感、国家主权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大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强调民族认同感,突出依法治国、社会和谐建设、爱国教育的重要意义,将进一步增强初中学生的责任意识,引领他们走上个性化发展之路,进而为社会现代化建设做出巨大的贡献[3]。例如,在学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成就”时,不妨在历史课堂组织故事比赛,引导学生们学习“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英雄人物的相关故事,去体会他们身上的爱国精神、奉献精神等。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尊重初中时期学生们爱玩好动、善于模仿、乐于实践的特点,创设有效情境,实现高效化教学。例如,在学习“西安事变”时,学生们的角色扮演兴趣十足,课堂就是他们表现自己的最好舞台,教师观察不同学生的课堂表现即可,最终环节给予他们针对性的评价,一方面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则增强他们实践活动的信心,对其核心素养的发展非常有利,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特色尽显,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能够促使更多学生创造性发展,逐渐地走向成熟,充分发挥着主体优势,成为一名合格的时代新人。

结束语

总而言之,重新构建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摒弃传统教学观念,大胆创新了教育教学方法等,进行学生们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同时给予学生们个性化、成熟化发展等以强大助力,师生关系更加和谐,教育教学特色尽显,各项育人计划全面落实后,就可以揭开素质教育的崭新篇章。

参考文献:

[1]王馨瑶,刘楚,韩梦迪.重构教学模式培养核心素养——以初中历史的史料教学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25(12):148-149.

[2]张琳.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课堂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策略[J].新课程·中,2020,11(06):125-126.

[3]徐伊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31(02):70-71.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教学探讨培养策略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
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策略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