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半岛三调方言区语音研究进展与前瞻

2021-10-29 08:34高玉娟孙艳秋
关键词:长海庄河官话

高玉娟 孙艳秋

(1.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 116029;2.渤海大学大学外语教研部,辽宁锦州 121013)

引言

普通话的调类系统源于古汉语的调类系统。在我国南朝齐梁之际,古汉语即被分为平、上、去、入四个调类。古汉语的调类系统演变到现在,普通话里有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类,其中的阴平声大致相当于古汉语中带清声母的平声,阳平声大致相当于古汉语中带浊声母的平声,上声包括古汉语中带清声母的上声和部分带浊声母的上声,去声包括古汉语中的去声和另一部分带浊声母的上声。普通话中没有古汉语中的入声调,古汉语中清声母入声字在普通话中分别读成阴平、阳平、上声或去声,古汉语中浊声母入声字在普通话中被读成去声或阳平。

在现代汉语方言中,也有一些三个单字调的方言,即三调方言。三调方言主要分布于官话区的胶辽官话、冀鲁官话、中原官话和兰银官话中,江西省赣语吉茶片和客家话于桂片交界处的井冈山、宁冈两地也有分布。①参见张世方:《汉语方言三调现象初探》,《语言研究》2000年第4期。其中的胶辽官话主要分布在山东省的山东半岛(胶东半岛)和辽宁省的辽东半岛。②参见张树铮:《胶辽官话的分区(稿)》,《方言》2007年第4期。

辽东半岛是中国的第二大半岛,位于辽宁省东南部。整个半岛呈东北—西南走向,北起辽河口与鸭绿江口的连线位置,南至大连港,由北至南,逐渐变窄,大体上包括大连市、营口市、鞍山市、丹东市、辽阳市的部分地区。由于历史和移民的原因,辽东半岛方言较为复杂,既有四个单字调的方言,又有三个单字调的方言。在对辽东半岛内三调方言点的确认上,金贵士(1959)认为,三调方言区是安东县(今丹东东港市)、庄河县(今大连庄河市)、新金县(今大连普兰店区)、金县(今大连金州区)和长海县;①参见金贵士:《东北黄海沿岸几个地方的语音问题》,《吉林师大学报》(语言、文学)1959年第4期。宋学(1963)认为,三调方言区为长海、庄河、新金、安东县四点;②参见宋学:《辽宁语音说略》,《中国语文》1963年第2期。贺巍(1986)和迟永长(2012)研究认为,辽东半岛的三调方言点为长海、新金、庄河三个市县。③参见贺巍:《东北官话的分区(稿)》,《方言》1986年第3期。④参见迟永长:《大连方言音系》,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3页。尽管学者对于辽东半岛三调方言的区域范围观点不尽相同,但均认为辽宁大连辖区的庄河市、普兰店市和长海县的方言为典型的三调方言。故本文研究所涉及的辽东半岛三调方言特指庄河、长海和普兰店三个地区的方言。

为更好地了解目前学界对于该三调方言区语音方面的研究状况,本文梳理了中国知网截至2020年12月底的相关文献,分别从文献发表时间、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等方面加以总结和评析。

一、文献数量逐渐增多,理论和实证研究不足

在“中国知网( CNKI)”平台检索主题为“北方方言”“胶辽官话”“辽宁方言”“大连方言”“庄河方言”“普兰店方言”和“长海(山)方言”的文献,发现截至2020年12月底,与庄河、普兰店、长海三个方言点相关的研究论文共66篇,其中研究语音方面的文献52篇。

(一)从文献数量看,年度发文数量呈逐年增长之势

本文将目前CNKI 上检索到的国内与庄河、长海和普兰店三个方言点语音研究相关的论文(1959—2020年),按发表年度统计,得出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辽东半岛三调方言区语音研究论文发表年度分布情况(1959—2020年)

图1 显示,自1959年起,学界对辽东半岛三调方言区的语音研究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1980年以前为第一阶段,该阶段研究数量极少,仅有两篇文献在对辽宁方言的研究中简单提及了庄河、长海和普兰店方言语音;1981—2000年为研究的第二阶段,该阶段文献数量有所增长,共有7篇涉及庄河、长海和普兰店方言语音,但大多并非专门研究,而主要是在对胶辽官话和东北官话的分区研究中简要提及;2001年后为研究的第三阶段,该阶段文献数量逐渐增多,特别是2005年后增长幅度明显。该阶段共发表论文43 篇,研究的范围逐渐扩大,且出现不少针对庄河、长海和普兰店方言语音的专门研究。可见,该三个方言点的语音越来越引起学界关注。但从成果整体数量上来看,与其他方言相比,仍显不足。

(二)从文献来源看,高质量核心期刊占比不高

从文献来源看,自1959 年开始截至2020 年12月底,与庄河、长海、普兰店三个方言点语音相关的研究文献主要有四种来源:核心期刊论文、普通期刊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以上四种来源的论文数量和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1959—2020年辽东半岛三调方言区语音研究文献来源情况

从表1 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国内与庄河、长海、普兰店三个方言点语音研究相关的论文主要发表在普通期刊上,数量占全部论文数量的51.9%,硕士学位论文占比28.8%,而相关主题的博士学位论文数目为零。15 篇硕士学位论文中共有13 篇发表于2010 年之后,其中有10 篇是对庄河和长海方言音系特点的专门研究。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相关论文仅7 篇,占13.5%。这7 篇核心期刊论文中有3篇是关于胶辽官话的分区,2篇是关于胶辽官话的音系特点,另外2篇是关于大连方言的音系特点;而并非专门针对庄河方言、长海方言和普兰店方言语音进行的专项研究。更重要的是,这7篇核心期刊文献大多是对相关地区方言音系进行整理、描写以及与普通话进行比较,缺乏理论层面的深入和系统探讨。

二、研究内容侧重共时的音系描写和历时的音系变化

庄河、长海和普兰店三个方言点的方言归属于胶辽官话次方言中的登连片,既有胶辽官话音系的一般特征,又有自身独特的音韵调特点。学界主要从共时和历时两个方面对该三个方言点进行音系描写和研究,研究的侧重点是声调系统。

(一)共时的音系描写研究初具规模

对该三个方言点进行的共时音系描写和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整体描写该三个方言点所属方言区的声韵调特点,二是专门描写或研究单个方言点的某个语音现象。

早期的关于该三个方言点的研究,散见于对胶辽官话、东北官话以及辽宁方言的分区研究中。学界在一致认可庄河、长海、普兰店三个方言点的方言属于胶辽官话次方言中的登连片的同时,也将该三个方言点音系与普通话音系或中古音系进行比较,描写该三个方言点所属的登连片的总体音系特征。对于该三个方言点比较系统的语音研究始于1963 年宋学执笔的《辽宁语音说略》。该文作为整个辽宁省语音概貌的初探,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辽宁方言语音特点并绘制了辽宁方言地图,并根据调类的多少、有无介音u、古精组字与知庄章组字是否混并、是否区分尖团音等将辽宁方言分成四区,认为庄河、长海、普兰店三个方言点属于第一区,同时指出,这三个方言点的共同特征是:1.只有平声、上声、去声三个调类,是典型的三调方言;2.古入声清声母字今多读上声;3.古知组、章组声母的一部分字读成声母j[ʨ]、q[ʨ‘]、x[ɕ];4. 无声母zh[tʂ]、ch[tʂ‘]、sh[ʂ‘]、r[ʐ];5. 无介音u。另外,长海还有一个特征是区分尖团音。①详见宋学:《辽宁语音说略》,《中国语文》1963年第2期。值得注意的是,宋文中提出的第一区的“古入声清声母字今多读上声”,②宋学:《辽宁语音说略》,《中国语文》1963年第2期。这一特点正是胶辽官话区别于其他官话的特征。③详见李荣:《官话方言的分区》,《方言》1985年第1期。后来,贺巍(1986)在《东北官话的分区(稿)》中根据四项差别(①古知庄章三组字的今声母;②古见组字逢细音的今声母;③古精组字逢洪音的今声母;④古蟹山臻三摄合口一三等端系字是否有介音u)将胶辽官话分为青州片、登连片和盖桓片,并认为庄河、长海、普兰店三个方言点属于胶辽官话的登连片,而后在提出与宋文一致的该三个方言点有“三个调类”和“古知组、章组声母的一部分字读成声母[ʨ、ʨ‘、ɕ]”这两个音系特征后,又提出了“古蟹山臻三摄合口一三等端系字”今发音“无介音u”①详见贺巍:《东北官话的分区(稿)》,《方言》1986年第3期。这一发音特征,深化了对该三个方言点音系特征的研究。张树铮(2007)在维持了1987 年版《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将胶辽官话分为青州、登连和盖桓三片的分片格局基础上,进一步将登连片分成三个小片,即烟威小片、蓬龙小片和大岫小片,之后依次描写了胶辽官话以及胶辽官话各片的音系特点,而本文研究的三个方言点即庄河、长海、普兰店方言属于登连片下的烟威小片。②参见张树铮:《胶辽官话的分区》,《方言》2007年第4期。之后,杨春宇(2010)按照“调类的多少”“平声调值的实际读音”和“古清入声母今读上声”将该三个方言点归于登连片,并将胶辽官话的登连片、盖桓片的声韵调系统,东北—北京官话的辽东片、辽西片、朝峰片、京师片、怀承片的声韵调系统以及冀鲁官话的保唐片、石济片、沧惠片等各片的声韵调系统与普通话的声韵调系统进行了比较。除此之外,还将上述各片的声母系统和中古音系声母系统进行了对比。③参见杨春宇:《辽宁方言语音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一些专门研究大连方言和胶辽官话音系特征的文献,也涉及对庄河、长海和普兰店方言语音特征的描写。罗福腾(2016)分析了包括不分尖团音的庄河、普兰店和分尖团音的长海等多个胶辽官话方言点的尖团音声母读音类型,梳理了各方言点今团音声母与其他发音部位声母的分合现象,并预测在不久的将来,胶辽官话整个地区也会像东北地区一样,从分尖团走向不分尖团。④详见罗福腾:《胶辽官话尖团音的现状与演变轨迹》,《中国语言学报》2016年第17期。刘丽丽(2019)通过对包括长海县的大长山岛、獐子岛和广鹿岛,庄河的昌盛街道、蓉花山镇以及普兰店的太平街道、皮口镇、安波镇在内的14 个方言点的实地语音调查,探究了包括这些地方在内的大连方言蟹止山臻端系合口字和蟹摄开口二等见系字的读音问题,认为大连方言蟹止山臻端系合口字读音有一定的民族差异:汉族汉语多没有介音u,满族汉语方言点部分字有介音u。⑤详见刘丽丽:《大连方言蟹止山臻端系合口字读音研究》,《现代语文》2019年第5期。大连地区方言蟹摄开口二等见系字的读音既有与山东胶辽官话相通的地方,又有自身的独特性。相对于山东的胶辽官话,大连方言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东北官话的影响。⑥详见刘丽丽:《大连地区方言蟹摄开口二等见系字读音研究》,《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

也有几篇文献专门描写和研究了庄河、长海和普兰店单个方言点的某个语音现象。厉兵(1981)用大量例子分析长海方言的儿化与子尾现象,加深了人们对长海方言语音的认识。该文先是对比了长海方言中27 个儿化韵和基本韵的关系,而后分韵用例总结出长海话儿化韵的两个特点:一是儿化韵常常连用,如喇儿叭儿、旮儿旯儿、轱儿辘儿等;二是儿化韵应用的范围较宽,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后都可儿化。⑦详见厉兵:《长海方言的儿化与子尾》,《方言》1981年第2期。并且他认为长海话中词尾“子”字既可重读,如“孝子、独生子”;也可轻读,如“饼子、料子”;并且重读的“子”还可儿化,如“瓜子儿、棋子儿”。⑧详见厉兵:《长海方言的儿化与子尾》,《方言》1981年第2期。任建桦(2019)以《庄河记忆》为资料,研究庄河方言中舌尖音zh[tʂ]、ch[tʂ‘]、sh[ʂ‘]、r[ʐ]的分化,认为舌尖音zh[tʂ]在庄河方言中被分读成j[tɕ](猪ju 肉)或z[ts](摘zai果子);舌尖音ch[tʂ‘]被分读成c[ts‘](四川cuan)或q[tɕ‘](车qie子);舌尖音sh[ʂ‘]被分读成s[s](晒sai太阳)或x[ɕ](十xi个);舌尖音r[ʐ]被分读成l[l](扔leng出去)和零声母音节(软yuan糖)。①详见任建桦:《庄河方言舌尖音的分化》,《汉字文化》2019年S2期。

(二)历时的音系变化研究日渐丰富

除了将古今音系特征对比作为方言分区依据(如“古入声清声母字今多读上声”是胶辽官话区别于其他官话的特征②参见李荣:《官话方言的分区》,《方言》1985年第1期。)外,学界也系统地研究了音系演变的历史及演变原因。刘玉昆(1989)分析了今长山(长海)方音声母系统演变的原因,认为一是受古声母和古调类的制约,二是受古韵母的制约。③详见刘玉昆:《长山方音历史演变的特点》,《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2期。张世方(2000)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三调方言的演化进程,并认为,汉语声调演变的动因,一是因汉语双(多)音节化而产生的声调音节简化,二是因语音系统自我调整和方言或语言之间相互影响而产生的声调合并。④详见张世方:《汉语方言三调现象初探》,《语言研究》2000年第4期。

声调是学界对庄河、长海、普兰店三个三调方言点语音研究的侧重点,包括调类、调值和连续变调。对于该三个方言点的调类和调值,宋学(1963)、贺巍(1986)、罗福腾(1998)等学者都做过调查,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三个方言点的调类和调值

由表2可见,早期的田野调查和文献分析,主要是从调类和调值方面对庄河、长海、普兰店的声调进行研究。

在调类方面,学界一致认为该三个方言点共有平、上和去三个调类。宋学(1963)、罗福腾(1998)、张世方(2000)、亓海峰(2010)均认为普通话中全浊声母阳平声读成去声,⑤参见宋学:《辽宁语音说略》,《中国语文》1963年第2期。⑥参见罗福腾:《胶辽官话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8年。⑦参见张世方:《汉语方言三调现象初探》,《语言研究》2000年第4期。⑧参见亓海峰:《胶辽官话的声调简化现象》,《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而贺巍(1986)则认为读成上声。①参见贺巍:《东北官话的分区(稿)》,《方言》1986年第3期。对于调值,目前的研究结论分歧较大。分歧最大的则在阴平调调值上,早期的研究主要认为其调值是312(宋学1963,贺巍1986),后来有研究认为是42 或41(罗福腾1998,张世方2000),近年来有研究认为是213(亓海峰2010);对于上声调调值,多数学者认为是213,但亓海峰(2010)则认为是55;②详见亓海峰:《胶辽官话的声调简化现象》,《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对于去声调,多数学者认为是53或52的高降调,而亓海峰(2010)则认为是42。

以上关于该三个方言点声调的调类和调值的研究主要是在田野式调查的基础上,依靠传统听辨方法得出的结论。近10年来,也不乏采用声学实验法研究该三个方言点声调的文献。无论是早期的研究还是近期的研究,在声调数目上结论一致,但在调值上却是不尽相同。以长海方言调值为例,虽然金贵士(1959)、贺巍(1986)、罗福腾(1998)和张世方(2000)一致认为其上声调值是213,去声是53,但在阴平调调值上却存在分歧,其中金贵士和贺巍认为是降升调312,③详见金贵士:《东北黄海沿岸几个地方的语音问题》,《吉林师大学报》(语言、文学)1959年第4期。④详见贺巍:《东北官话的分区(稿)》,《方言》1986年第3期。而罗福腾和张世方则认为是降调42。⑤详见罗福腾:《胶辽官话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8年。⑥详见张世方:《汉语方言三调现象初探》,《语言研究》2000年第4期。前期研究中,调值不一致可能是因研究方式大多采用主观性较强的口耳听辨式所致,也可能是因长海县境内岛屿众多,岛屿之间语音存在差异,调查者们因选取的岛屿不同从而造成研究结果不一致。近年对于长海方言语音声调的研究开始转向采用语音实验的方法进行,如张雷(2020)对长海县海洋岛声调格局的研究。⑦详见张雷:《长海县海洋岛方言声调格局与元音格局研究》,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年。近10年来结合传统听辨法和声学实验法对长海方言语音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上声依旧是降升调213,去声是缓降调443/442 或直降调42,阴平调则是高降调52。⑧详见宋佳:《长海大长山岛方言声调格局与元音格局研究》,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年。⑨详见于蕊铭:《长海县大长山岛方言双字调变调的实验研究》,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年。对于阴平调由降升调213变成了半高降的原因,张世方(2000)认为,是语音系统内部的自我调整,“可能是由于平声和上声的调值太相近且其他相关的语音条件发生了变化,促使平声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但这一变化又使得平声和去声两调调值接近,因此,该区的平、去再次面临合并与异化,如果条件允许,两调合并,那么就只剩两个单字调,当地的单字调系统将更简化”。⑩张世方:《汉语方言三调现象初探》,《语言研究》2000年第4期。长海方言阴平调值变化趋势的原因是否如张世方(2000)所言,还是另有他因,值得深入研究。可见,纵向的、历时的音系特征变化和原因探究是该三个方言点语音研究的新方向。

与调类、调值研究相比,对于该三个三调方言点连续变调问题的研究明显偏少。最早对该区域连续变调问题进行研究的是厉兵,其在《长海方言的儿化与子尾》(1981)中描述了长海方言两字组的连续变调问题,认为长海方言中平、上、去三个声调作为两字组后字,都有读轻声的;平声作为后字,除读轻声外,一律变22 调;而上声和去声作为后字,除读轻声外,一律不变调;平声在平声前变13 调。⑪详见厉兵:《长海方言的儿化与子尾》,《方言》1981年第2期。之后冻土(1984)进一步研究了长海方言的连续变调问题,认可厉兵(1981)提出的平、上、去作为二字组后字,没有明显变调,都可以成为轻声的观点,但却认为厉文中平声的描写并未反映长海方言平声的本来面貌。冻土认为,长海方言中平声在上声或去声前读成31 或32 调,在平声前读成13 调,在轻声前或作为两字组连调后字读成312调。⑫详见冻土:《长海方言的连续变调——兼与厉兵同志商榷》,《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2期。2008年董岩研究认为,该三个方言点方言的两字组连续变调规律为:前字变调,后字不变,各调在轻声前均不变调。①详见董岩:《大连方言语音研究》,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近3 年来,也有几篇硕士学位论文运用声学实验法研究辽东半岛三调方言区的连续变调现象。张乐(2019)和于蕊铭(2020)基于语音实验,分别对8 名庄河人和大长山人的语音材料进行分析,并归纳出庄河市区方言和大长山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模式,认为庄河市区方言、大长山方言和大多数北方方言一致,属于“前字变调,后字不变”的类型,②详见张乐:《庄河市区方言双字调变调的实验研究》,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③详见于蕊铭:《长海县大长山岛方言双字调变调的实验研究》,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年。这与董岩的研究成果基本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学界对于庄河、长海、普兰店三个方言点的单点语音研究是不平衡且不深入的。本文搜索到的与该三个方言点语音研究相关的文献共计52 篇,而专门针对庄河、长海和普兰店单点方言语音研究的文献共计21篇,其中庄河方言语音研究文献10篇,长海方言语音研究文献9篇,而普兰店方言语音研究文献仅有2篇,亟待增加和丰富。

三、传统方言学调查法与现代声学实验法在研究方法中占主流

21 世纪之前所作的关于庄河、长海、普兰店片区三调方言的语音研究多采用传统方言学调查法,即找到方言典型的发音人,对其发音进行录音记音,之后凭听觉进行判断得出结论。但是采用传统听辨方式进行的研究,受记录人和听辨人的主客观因素影响较大,因而研究结论往往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误差。

现代语音声学方法利用声学分析软件,通过提取相关的声学参量对该片区方言元音格局和声调格局进行研究,大大地弥补了传统方言学研究的不足。李昕升(2019)利用Praat语音分析软件提取了庄河方言13个单元音的第一共振峰(F1)和第二共振峰(F2)数据,并据此绘制出庄河市区方言单元音的格局图,认为庄河市区方言元音中有四个高元音、两个中元音、一个低元音、两个前元音、三个央元音和两个后元音。④详见李昕升:《庄河市区方言声调与元音格局研究》,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牟振(2019)通过用Praat软件提取了普兰店市区12名发音人的音高数据,并据此做出老中青三个不同年龄段发音人的声调格局图。牟振结合Excel数据统计发现,普兰店方言声调存在不同的年龄变体,中年女性组、青年组除了有阴平、上声、去声三个声调外,还存在阳平调。⑤详见牟振:《大连普兰店区单字调系统的声学分析》,《现代语文》2019年第1期。张乐(2019)运用实验语音学方法,采用声调格局的理论和分析框架,使用Praat语音分析软件,对庄河市区方言双字调变调模式进行了描写和分析,认为庄河市区方言双字调为“前变后不变”的变调模式,后字多发生非调位性变调。⑥详见张乐:《庄河市区方言双字调变调的实验研究》,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

四、由单一的音系差异视角向多维视角演进

学界对于庄河、长海和普兰店三调方言的语音研究,除了从语言差异视角进行外,近年来也不乏从社会语言学视角和二语习得视角进行。

从音系差异视角对该三个方言点语音与普通话语音进行比较的研究较多。如宋学(1963)、贺巍(1986)、张树铮(2007)从与普通话音韵系统的差异上,描写登连片方言的声韵调特征;⑦详见宋学:《辽宁语音说略》,《中国语文》1963年第2期。⑧详见贺巍:《东北官话的分区(稿)》,《方言》1986年第3期。⑨详见张树铮:《胶辽官话的分区(稿)》,《方言》2007年第4期。杨春宇(2010)更加系统地对比了该三个方言点所在的登连片方言与普通话在声母、韵母和声调系统上的差异;①参见杨春宇:《辽宁方言语音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于志培(1985)对比分析了长海县境内三个片区(石广区、长山区、獐海区)在声母、韵母、声调、是否分尖团音等方面的差异;②参见于志培:《长海方言的内部差异》,《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4期。刘丽丽(2020)对包括庄河、长海、普兰店在内的大连地区14 个方言点进行实地语音调查研究,从声母、韵母和声调系统上,研究大连方言语音的内部差异。③参见刘丽丽:《大连方言语音的过渡性特征》,《语言研究》2020年第3期。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研究语言的变异及其可能存在的与社会因素的关系,从而说明语言变化的起因和具体过程,这是该三调方言区语音研究的新视角。高玉娟等(2017)运用语言变异和语言接触理论,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采用分层抽样法,从不同年龄、职业、性别以及不同教育背景的庄河当地人中选取一定比例的研究对象,以声母zh[tʂ]、ch[tʂ‘]、sh[ʂ‘]、r[ʐ],介音u[u],双韵母ai[ai]和ei[ei],单韵母e[ɣ]和音节li[li]为变项进行了一次社会语言学调查,以期发现庄河方言的变化程度和变化趋势。研究发现,由于普通话的普及、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语言接触等原因,庄河方言中以上变项越来越向普通话靠拢,只不过变化程度不同,完全由地方音变式转化成普通话变式需要的时间不同。④详见高玉娟、包天虹:《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庄河方言语音变异研究》,《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7年第5期。语言是一直变化着的,对语言的变异研究值得越来越多的关注。

从二语习得角度对该三调方言区学生习得英语过程中方言母语语音的迁移现象进行研究是当前较为新颖的研究视角。高玉娟等(2014)基于语言迁移理论和对比分析假说,通过录音、听辨等方法,以庄河地区一所中学的30名学生为被试对象,从语音习得的角度探讨了庄河方言语音对英语语音习得产生影响的种种表现,并分析了产生影响的原因。⑤详见高玉娟、王雪梅:《庄河方言语音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潍坊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

五、展望

综上所述,学界对辽东半岛三调方言区的语音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突破,表现在研究内容不断深入,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不断创新。1959年至21世纪前的研究,主要采用传统方言学调查法,对该三个方言点进行分区描写并将各点语音与普通话进行差异比较,为今后的研究留下了珍贵的资料。21世纪开始,对于该三个方言点的语音研究不仅数量增多,且研究方法上将传统口耳听辨的研究方式与现代声学实验的方式结合起来,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和准确度;在验证了早期研究成果中某些结论和数据的同时,也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但是,今后的研究仍需在下述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

第一,在研究内容上,一是应加强方言点研究的平衡性。以往的研究在地域分布上不平衡,研究对象主要以庄河方言为主,对于普兰店方言关注较少,今后应注意增加对该方言点的研究。二是应加强对方言点内部差异的研究。如,长海县境内有大小岛屿上百个,其中主要岛屿有大长山岛、小长山岛、广鹿岛、獐子岛、海洋岛、石城岛等,各岛方言并非完全一致,应加强对岛屿间语音差异的比较研究。三是应拓宽研究范围。如,充分考虑因移民和语言接触而产生的复杂变化,加深对于“语言接触”相关理论的论证和探讨。

第二,在研究方法上,应将大规模田野调查和现代语音声学实验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并使用最新电脑数据分析软件辅助研究,使研究结果更具信度和效度。目前对于该三调方言语音的研究,主要方法还是传统的方言学调查法,虽然出现声学实验法,但主要针对的是庄河方言语音,对于长海和普兰店方言语音的实验研究基本没有开展,今后需要大力加强此方面工作。

第三,在研究视角上,应加强从共时角度对动态的方言变异现象及其原因进行探究。运用社会语言学变异理论和研究方法,探求语音变异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并加强从语言接触角度探讨语音变异的影响性。不仅如此,还应全面考察当地居民的语言行为和语言态度,说明方言的使用情况,这样可有利于唤起对该地区方言的保护意识,并为国家语言政策的制定和语言规划的实施提供可靠的参考,促进当地的语言规划。

猜你喜欢
长海庄河官话
祝贺与期待
全国首家“海上盒马村”落户庄河
考眼力
中国·庄河天门山第二届冰雪节
西安至南阳段增建二线的古庄河大桥初步设计
征集官话易祛除官话难
俗话说,官话说
组字画
官僚不除,官话难已
画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