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融合,教学一体

2021-10-29 07:22王世誉居文豪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阅读与写作教与学语文素养

王世誉 居文豪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能力是在学生掌握字词基础后的关键任务。读写融合,阅读中熟悉且掌握相关写作知识与方法,增加语言积累,同时提升学生感悟能力,帮助写作能力的增长。在写作训练中,深化素材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理解,活跃学生的平时积累和思维,逐步让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构建语文知识结构,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与写作 教与学 语文素养

叶圣陶先生在谈阅读与写作时这样说道: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了习惯才行,只有养成了习惯,才能终身受益。这句话揭示了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性,对于个人的成长来说,阅读与写作将会贯穿人的一生。小学阶段是学生逐渐形成自我意识的阶段,也是培养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关键阶段。在语文学习阶段,阅读与写作两者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阅读是知识的汲取,而写作则是知识的输出,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新课标中这样阐述两者关系: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重纯粹阅读、轻读写结合”是当前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将阅读作为独立于写作的知识点来进行训练,使得学生在阅读上更偏向于理性思维,缺乏表达,感性思维逐渐缺失,割裂了读与写两者间的联系。这也就将学生在写作中的相关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如作文中用词不当、语言缺乏活力、内容偏于空洞、情感平淡单薄、阅读时新意匮乏、无法打动人心等。此外,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干预过多,导致学生阅读时的自主性缺失,为了在一定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而采用过分干预的方法,让学生无法主动发现阅读乐趣,长此以往,学生会陷入阅读疲劳和学习疲劳状态,失去阅读积极性的同时降低阅读创造性。

基于课标的阅读要求,教师一般会采取课后作业的形式进行预习和主题阅读,这种情况下学生对阅读内容只能形成自己的想法而无法确定自己的观点是否存在偏差。因此教师布置相关阅读任务后需要一定的指导和追踪,确保阅读对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有所裨益。写作训练是将平时的积累挥发的过程,阅读积累的多少与学生的写作表现息息相关,借助阅读的训练,反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在习得写作知识的同时温故阅读的相关知识。

二、对读写融合,教学一体的探索

(一)夯实基础,着色语言 许多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经常遇到学生面对题目无从下手、冥思苦想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学生的基础不够扎实,语言和词句的积累不足。哪怕学生生活中有新颖的素材,也难以将其加工成为写作的材料。

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最基本的工具,而写作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通过语言来实现表达的一种训练语言的方式。写作从思想、学识、智力等多个因素对学生进行训练,与这种训练联系密切的正是学生的日常积累,即语言材料。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这是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通用的教学方法是:首先记忆背诵一些佳作名篇及好词好句,在阅读中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即摘录一些具有赏析价值和经典的词句,并且进行简单的分类,诸如修辞手法、细节描写、议论抒情等,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记忆;其次学生需要模仿所学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学习教材内课文作者创作时的长处,如句子一类中就可学习长句、短句、长短句并用、反问句、陈述句、关联词句等,句子一类中就纷繁复杂,其作用也就具有多样性,效果也各不相同。通常在教学中,学生需要按照课内名篇所使用的手法为例来实现迁移,再加以训练,感悟情感,提高语言表达。

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草原》为例,说明其中所蕴含着的阅读要点和可读性。“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了: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给学生做好阅读小提问:在阅读时找出一两句优美的句子,不改变句子原意,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给句子换个说法。有的学生会这样写: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了:欢呼声,车声,马蹄声飘散在草原的空中,千百米外都清晰可闻;其他的同学有采用比喻的手法,也有运用反问的方式来给句子增色。抓住一句话,转换句子的形态,锻炼了学生对于素材的加工能力,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

(二)体会情感,升华文旨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发现学生对一个科目感兴趣,便会花费较多精力在这个科目中,这一科目的能力会较为出色。作家所创作的作品是汲取生活点滴作为素材,并加以感悟和改造后创造出能够引发读者共鸣的作品,其中有鲜活的细节描写、优美的辞藻雅言、生动的人物刻画,这些都在学生阅读时给予学生巨大的精神冲击,这也在意识层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兴趣。教师进行教学时需要注重挖掘潜藏于作品中作者的情感和深意,带领学生一同体验阅读乐趣,刺激学生的兴奋点,触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十三课《穷人》为例,其中对桑拿、渔夫两个人进行了成功的塑造。教师可以通过拿捏这篇节选的小说中所表达的主题来启示学生,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启发学生在写作中对人物塑造体现主题这一方法进行思索,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和写作兴趣。教师可以这样启发:像课文中的桑拿和渔夫这样的人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呢?大家可以想一想,然后一起交流一下。学生在获得这一目标后会联想到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心感受身边人的行为所蕴含的情感,以此实现在平淡中寻找“美”的目的。

(三)以说带写,加深表达 写文章跟说话是一回事。用嘴说叫说话,用笔说话叫写文章。《写文章跟说话》中叶圣陶先生深刻阐释了说话与写作之间存在的共性。口语交际是对学生说话训练的方式,于学生在写作中也会有所表现,有效的口语交际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更是培养学生情商的重要途径。口语表达中存在着多样的弊病,同时口语表达相对于落笔更加便捷,能够让学生尽快确立写作主题、捋清写作思路构架。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着重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发言,开展以小组形式的讨论,乃至開展简单辩论,培养学生自信的同时让学生的语言弊病暴露,进而帮助学生在语言表达上逐渐符合“明白、条理、连贯、完整”的要求,奠定学生的写作基础。

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文为例,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关注到胡萝卜先生在行走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来展开想象:当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还在风中飘动的时候,他会遇到谁呢?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对话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把想到的画面用自己话说一说。之后教师通过提问学生,为什么会想到这个画面呢?再组织班级里的学生展开交流。在这些环节中,首先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培养,其次,学生的语言表达得到了锻炼,此外,学生在交流中会发觉自己的表达失误并及时改正,锻炼了思维能力。

(四)借鉴手法,丰富创作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往往会被内容所吸引,产生写作冲动,但是却无法发现写作切口,难以落笔。因此,在写作的过程中,若要将粗糙的素材、阅读的感悟与清晰的条理结合起来,离不开一定的写作方法。在阅读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加强学生对文本的赏析和引导,让学生在阅读中能够主动分析归纳一些简单的话题,并逐渐产生兴趣,随着时间的增长,学生会加深对于材料的理解,进而进行写作练习,表达心中的感受。

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课《现代诗两首》为例,这两首诗歌描绘了生动的景象,充满着童真童趣,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前需要提出几个小问题,让学生的阅读不流于形式,更加贴切地感受。如 “诗人每一节都描写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诗歌的节奏有什么特点呢”等,启发学生发现诗歌的写作特点,同时让学生展开想象:仿照着这首诗歌,你也来尝试着写一首诗吧!在阅读过程中,首先要做到把文本内容阐释清楚,让学生能够理解其中的构造,在鉴赏之后就能有所体会,进而带领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和写作训练,在迁移中创造,在创造中提高。

三、结语

语文课程标准是教师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基准,以其为指导抓住阅读与写作中的关键与共性,带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实现以读助写,以写返读,读写融合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教学也需与学生学习相结合,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变化,适时转变教学策略,使教学过程更合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付丽.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8,5(42).

[2] 祁辉.阅读与写作齐飞 欣赏与创作并进——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随文练笔[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 (3).

[3] 赵文静.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5).

[4] 刘娇.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5] 任晓宇.小学语文以读促写教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

[6] 陈洁.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写作整合的教学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0.

[7] 王巧霞.浅析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融合与促进[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

[8] 钟艳.谈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整合[A].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三)[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

作 者: 王世誉,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汉语言文学本科生;居文豪,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助教,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基础教育。

編 辑: 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欢
阅读与写作教与学语文素养
楷书的教与学
AR技术支持下部编版教材的教与学
物理建模在教与学实践中的应用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浅析如何做好德语教学中的阅读与写作的迁移与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