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4272《羽绒服装》新旧标准比对分析

2021-10-30 12:15曲容锐周志华
中国纤检 2021年10期
关键词:羽绒服装旧版填充物

文/曲容锐 周志华

羽绒服装,作为冬季人们必不可少的御寒衣物,以其轻、软、暖的优良特性颇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其产品质量也备受重视,历来都是各级政府部门监督抽查必不可少的产品。目前,标准GB/T 14272—2011《羽绒服装》[1](以下简称“旧版”标准)自发布实施至今已经近10年,在实施期间该标准得到了行业内的普遍认可。随着新的加工工艺、新的测试方法等一系列纺织技术的发展,新的产品为适应市场需求而不断涌现,原来的标准要求和测试方法已无法满足目前实际工作的需求,GB/T 14272—2021《羽绒服装》[2]标准(以下简称“新版”标准)即将于2022年4月实施。“新版”标准在“旧版”标准的基础上,对适用范围、术语和使用说明、理化性能、羽绒品质要求、试验方法等内容进行了修订。

1 适用范围

“旧版”标准中适用范围“以羽绒为主要填充物的各种服装”。而“新版”标准则做了较大修改:首先明确了适用于“以羽绒为填充物的服装”,其次明确了“不适用于羽绒和纤维共混填充、分层或分区使用纤维填充的服装”。如此一来就需要有关生产企业对于类似羽绒和纤维共混填充、分层或分区使用纤维填充等服装,制定企业标准或另行采用其他合适的标准,同时对检测机构能够有针对性地选择和使用该标准提供了指导。

2 术语和使用说明

2.1 术语和定义

“旧版”标准中列出了羽毛、羽绒等27个术语和定义,而“新版”标准中则明确规定了采用GB/T 17685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这就有效避免了同种产品因为不同标准间执行不一致所可能导致的问题。与“旧版”标准相比,GB/T 17685—2016《羽绒羽毛》[3]标准中明确区分了羽绒和羽毛的概念:标称值为绒子含量大于或等于50%的称为“羽绒”,标称值为绒子含量小于50%的则称为“羽毛”,这就为“新版”标准中对羽绒服装的定义“以羽绒为填充物,绒子含量明示值不低于50%的服装”提供了标准依据,而该术语的明确也结束了业界以往对于符合什么样的标准才能称之为羽绒服的争论,可谓意义重大。此外与“旧版”标准相比,GB/T 17685—2016标准中对“绒子含量”和“残脂率”两项内容也给予了明确的界定和定义。统一的标准定义和要求,可以有效避免“新版”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因对标准理解上的歧义而造成执行上的不一致。

与“旧版”标准相比,“新版”标准还增加了对胆料的明确界定——面料与里料间包裹羽绒的织物或无纺布,胆料这个词其实在羽绒服装的成分标注中已较为常见,“新版”标准中的定义将使得有关生产企业在标注该成分时更加有据可依。

2.2 使用说明

“旧版”标准中规定产品使用说明按GB/T 5296.4和GB 18401的规定执行,并应标注填充物的名称、含绒量和充绒量;而“新版”标准中规定使用说明按GB/T 5296.4和GB 31701规定执行。同时,从提高羽绒服装的总体质量水平角度出发,将标识中必须标注的含绒量调整为必须标注羽绒的绒子含量,且标注方式必须符合“新版”标准附录A中的分档规定。“新版”标准在标识要求中的另一重大变化就是羽绒种类可以不再详细区分鹅/鸭绒的种类(灰或白),允许生产企业在产品标识中只明示出是鹅绒或鸭绒即可。但需要说明一点是,如果产品标识出了填充物是白鸭绒或白鹅绒,则需要按“新版”标准附录A的规定考核异色毛绒指标。

2.3 填充物

“新版”标准中最大的变化是将“旧版”标准中的对羽绒含绒量的要求改为了对绒子含量的要求(羽绒的绒子含量明示值不应低于50%)。这一重大调整,提高了对羽绒品质的要求,一些以羽丝+绒丝为主要填充物的产品极有可能由合格产品变为不合格产品。此外“旧版”标准中依据4.4.4和5.3.3款的规定,只对含绒量、绒子含量、蓬松度、耗氧量等7项指标按照附录A的要求进行考核,而是否对附录A中所列出的羽绒全项指标进行考核,是由企业自行决定的。但是在“新版”标准中则明确规定了“羽绒品质要求按附录A的规定”,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在标准执行过程中标准尺度掌握不一致的问题。同时,“新版”标准附录A与“旧版”标准附录A相比,除将含绒量及相关项目调整为绒子含量及相关项目外,结合国内现有羽绒原料生产水平和实际情况,删除了对长毛片和水分率的考核要求(仅针对羽绒服装内的填充物),同时又增加了原先属于羽绒范畴的“绒丝+羽丝”的考核要求。“新版”标准中有关填充物的变化一方面提高了产品品质;另一方面通过新标准的实施,优胜劣汰,进一步净化了羽绒产品市场,维护了消费者的权益。

3 理化性能

3.1 增加APEO考核

“新版”标准新增加对填充物考核APEO项目的要求,这是“旧版”标准中所没有的。APEO是一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性质稳定,是羽绒行业洗涤剂中最常用的原料之一。APEO在环境中降解缓慢,其最终代谢产物具有很强的毒性,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环境后,易聚集产生毒性,部分代谢产物有类环境激素性质,可扰乱野生生物和人类的内分泌系统。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对纺织产品中的APEO残留作出了明确的、严格的规定。

“新版”标准在制定APEO考核标准时,既参考了其他国家和地区对相关产品的要求,也结合了我国羽绒加工行业的现状,最终确定“壬基酚(NP)+辛基酚(OP)<10mg/kg,壬基酚(NP)+辛基酚(OP)+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nEO)+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nEO)<100mg/kg”的考核标准。这一考核指标的制定,对羽绒供应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羽绒原料加工企业采用更加环保的原料处理方式,同时也需要有关部门对羽绒产品中APEO等有害物质进行持续监测和控制,从而促进我国羽绒产业持续、健康、绿色发展。

3.2 色牢度考核

“旧版”标准中羽绒服装考核的色牢度有耐水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里料只考核干摩擦)。“新版”标准中最大的变化是增加了耐汗渍色牢度、拼接互染色牢度,同时增加了对婴幼儿穿着羽绒服装的规定,色牢度的考核指标也做了调整。

3.3 洗涤后外观考核

针对近年来,消费者对羽绒服装投诉中频繁出现的因面料选用不当、洗涤和干燥方式采用失误,以及填充物品质等原因造成的洗后斑渍等问题,“新版”标准中增加了洗涤后外观项目,规定变色≥4级;外观质量,样品经洗涤后应符合GB/T 21295—2014[4]表13中外观质量规定。“旧版”标准中对此项目没有要求。对于该项要求,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指标的设定充分考虑了消费者实际使用情况,并未对该项目设定豁免条件,这也就意味着即使企业在产品标识中明示了其所生产的羽绒服采用干洗等方式,只要产品明示的执行标准为GB/T 14272—2021,则产品必须符合标准中对洗后外观质量的考核要求。

表1 色牢度考核指标新旧版比对(非婴幼儿服装)

3.4 接缝性能考核

与“旧版”标准相比,“新版”标准中对接缝性能的考核更加合理,也更加贴近消费者实际使用情况。除了根据面料、里料的克重值划分试验负荷值之外,“新版”标准中还明确规定了对于有胆料的羽绒服面料,只考核“活动”的面料和里料。

3.5 防钻绒性考核

与“旧版”标准相比,“新版”标准中防钻绒性项目的试验方法也是此次标准修订中的又一重大变化。其变化之一是测试方法由“旧版”标准的摩擦法,变更为“新版”标准的成衣转箱法,并且新测试方法还充分考虑到了童装,为保证测试结果能较真实地反映各类产品的真实质量状况,依据服装的身长对试验仪器及参数做出了不同规定;变化之二是试验样品由制样改为成衣整件试样,测试样品的变化不仅更符合羽绒服的实际穿用情况,同时也降低了测试成本;变化之三是测试方法更贴近和符合羽绒服的实际穿用情况,由于在测试中需要添加硅橡胶异形球,因此“新版”标准的测试不仅能够更接近实际的模拟羽绒服在穿用过程中与多种外界环境摩擦的情况,同时也能模拟羽绒服在穿用过程中受到外力冲击时的情况;变化之四是测试结果的计算过程中,引入了相对面积的概念,对这一因素考量,将对羽绒服防钻绒性的考核标准从单纯的考核钻绒根数,变为对单位面积内钻绒根数的考核,考核标准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更能反映产品的真实质量状况。

表2 接缝性能考核指标新旧版比对

表3 防钻绒性考核指标新旧版比对

4 羽绒品质要求

“新版”标准在对羽绒品质要求方面也进行了大幅调整。除前项中提到过的将含绒量项目调整为绒子含量项目、增加了“绒丝+羽丝”项目考核外,对蓬松度和微生物两项指标也进行了重大变更。对于微生物项目,依据国内羽绒原料生产实际情况,以及多年来对该项目的持续监测情况,“新版”标准中直接取消了对微生物项目的考核。而蓬松度项目,尽管指标标准变化幅度不大,但是其测试方法由“旧版”标准的烘箱法变更为“新版”标准的蒸汽还原法。这一测试方法的重大变更,不仅使羽绒服装充填羽绒的蓬松度测试方法与国内其他羽绒制品乃至国际标准中对蓬松度指标测试方法相一致,而且变更后的测试方法更能直接还原出羽绒本身的蓬松性能,其考核标准的设定也就能更加真实地反映充填羽绒的真实品质。此外,在鹅鸭毛绒种类鉴定过程中,对于不可区分绒的归类,新旧标准间也有明显差异。“旧版”标准将不可区分绒直接归为鹅绒(“旧版”标准的附录C2.4.2款),而“新版”标准则是按照已鉴别的鹅鸭毛绒比例进行归类计算(GB/T 10288—2016[5]中5.2.5.2.2款)。对不可区分绒归类方法的变更,不仅消除了不同羽绒产品间羽绒种类鉴定时存在的测试方法上不一致,统一了考核标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抑制了用未成熟鸭绒冒充鹅绒的行为,提升了羽绒服装的品质。

表4 羽绒的品质要求考核指标新旧版比对

5 结束语

通过比对分析发现,“新版”标准对检测方法的规定更加合理、明确,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在技术方面更加顺应产品质量要求发展和国际市场趋势,更贴合服装实际穿着使用情况,避免因服装款式复杂多样导致取样困难等问题,从而有效解决企业和消费者所遇到的难题。

新标准实施后,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一是羽绒品质的考核与国际接轨,提高我国羽绒服装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二是规范羽绒服装行业及其产业上、下游相关企业的市场秩序,为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测提供了更好的依据,进一步提高羽绒服装的产品质量;三是以消费者实际穿着体验为出发点对产品进行评价,将有效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四是引导企业进行绿色生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

对于新标准的变化,检验机构应加强检验人员的培训,使其熟悉掌握新旧标准的差异,掌握新标准中理化性能指标和羽绒品质指标试验方法的变化,注意适用范围及使用说明等,从而更准确地进行试验操作和结果判定。

猜你喜欢
羽绒服装旧版填充物
《羽绒服装》新标准的主要变化及影响
羽绒服装产品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
《羽绒服装》新旧标准主要差异
羽绒服装钻绒机制及其改善措施
关于旧版远程管理系统中的稿件说明
关于旧版远程管理系统中的稿件说明
常用絮用纤维填充物保暖性的比较与分析
祛火枕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与旧版内容对照(关于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事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