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找矿方法在吉林市丰满区某矿田深部资源勘查的应用

2021-10-30 03:59亢学刚
世界有色金属 2021年10期
关键词:北东断裂带砂岩

亢学刚

(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院,吉林 长春 130000)

1 区域地质概况

1.1 地层

研究区区域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①中二叠统大河深组(P2d),主要分布于南部,主要岩性为安山岩、玄武安山岩为主,下部安山质凝灰岩较多,并夹有少量流纹岩、安山岩、凝灰质砂岩、粉砂岩、砾岩和灰岩凸镜体;②中二叠统范家屯组(P2f),主要分布于中南部,岩性为黑色、灰黑色板岩、灰色、黄绿色砂岩、粉砂岩夹凝灰质砂岩、凝灰熔岩、安山岩、结晶灰岩及大理岩;③上二叠统杨家沟组(P3y),主要分布于中部、东北部,主要岩性为含砾砂岩、黑灰色粉砂岩、细砂岩、板岩;④下侏罗统南楼山组(J1n),主要分布于中、西部,为一套中—中酸性火山岩系,构成多个火山喷发旋回,纵、横向变质较大,为典型陆相火山岩相特征。

1.2 构造

(1)伊(通)—舒(兰)地堑(编号1):前人称之为伊—舒岩石圈断裂,是横跨吉黑两省的依兰—伊通岩石圈断裂的一部分,与敦(化)—密(山)断裂带被前人称之为郯庐大断裂的北延部分。该断裂出露于研究区西北部,呈50°~55°,宽20km的狭长槽形地带,在区域范围内长约35km。

(2)敦(化)—密(山)断裂带(编号2):幅内出露的敦—密断裂带为前人资料中提及的敦化—密山岩石圈断裂的一部分,也是部分文献资料中称呼的辉发河断裂带。

图1 构造纲要图

(3)松花江NW向大断裂带(编号3):分布在吉林市丰满至常山一带,全长55km,延伸方向330°,由一系列逆冲断层构成,其北东盘(上盘)向南西逆冲。表现为挤压特征,该断裂在中、新生代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

(4)蛟河NE向大断裂带(编号4):该断裂带位于蛟河盆地西侧,南起吴家屯,向北东经三家沟、拉法镇、至靠山屯,延伸长度约70余公里,总体上断裂带走向26°,由多条方向近一致沿此线排列的断层组成。

(5)双河镇—榆木桥子NW向大断裂带(编号5):位于双河镇—榆木桥子—桦甸一线,走向北西,长达100余公里,限于伊—舒地堑与敦—密断裂之间,可能属敦—密深断裂压性兼压剪性断裂。

(6)大岗子—大绥河NE向断裂(编号6):该断裂位于研究区西部,经半截河向北北东方向延伸抵达伊—舒断陷边缘。总体呈35°方向延伸,由数条此方向断层组成。该带在区域内长度可达56km,宽约6km。推测其倾向北西。

(7)八道河子—常山镇NE向断裂(编号7):该断裂位于八道河子—常山镇之间,呈北东向展布,走向50°,延伸长度约50km,为一条与敦—密断裂平行的左行走滑平移断层。

(8)烟筒山—黑石NW向断裂(编号8):南起黑石镇,向北西延伸经官马达烟筒山。长约30km,宽约4km,总体产状310°~320°∠60°~80°,由四条近平行的断裂构成,总体倾向北东。

2 矿区地质

2.1 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①中二叠统范家屯组(P2f),出露面积很小,仅在研究区东南部出露,岩性为黑色、灰黑色板岩、灰色、黄绿色砂岩、粉砂岩夹凝灰质砂岩、凝灰熔岩、安山岩、结晶灰岩及大理岩;②上二叠统杨家沟组(P3y)主要岩性为含砾砂岩、黑灰色粉砂岩、细砂岩、板岩,其中含砾砂岩、砂岩胶结较差,孔隙裂隙发育,可能成为赋矿岩层;③下侏罗统南楼山组(J1n)岩性安山质、英安质角砾凝灰熔岩、凝灰角砾岩、安山岩、流纹质凝灰熔岩、熔结角砾凝灰岩夹凝灰质细砂岩粉砂岩等,与下伏的杨家沟组成不整合接触。

2.2 构造

矿区构造主要包括:①伊—舒断陷盆地,分布于研究区西北部,桦皮厂一带,呈北东向展布,区域内长40km,宽25km,是在晚古生代基底构造的基础上继承发展起来的盆地构造;②永吉(口前)盆地,分布于永吉县口前一带,长约50km,宽20km,轴向为北东35°的开阔不对称背斜构造,主要由早侏罗世南楼山组组成,北端向北东倾伏,由于断层破坏作用,岩层保存不完整;③南楼山向斜盆地,分布于常山乡大河深村西南南楼山带,由早侏罗世南楼山组、玉兴屯组组成,向斜盆地被燕山期花岗岩、花岗斑岩侵入,形态不完整。

2.3 岩浆岩

研究区岩浆岩出露较少,仅在东北侧出露中侏罗世花岗闪长岩,西南侧出露中侏罗世二长花岗岩,中部出露白垩世花岗斑岩岩株。花岗斑岩:灰白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主要为石英及钾长石,粒度2mm左右,含量35%;基质为微晶质。白垩世花岗斑岩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了热源。

3 工作技术方法及解析

3.1 地质调查与水文调查

地质调查采用穿越法和追索法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50km2进行了地质填图,水文地质测量主要对区内的河流,山泉及水文观测点的流量、水位变化、水温、Ph值、矿物质含量等进行了测定。

3.2 重磁工作

研究区内开展重、磁、电物探测量工作,其中重力与磁法主要划分研究区内的构造与断裂,电法(AMT)工作主要研究断裂构造与基底的空间分布关系[2]。通过分析与实地勘查工共划分出3个找矿靶区(R1~R3),构造断裂6条(CG1~CG1)。

3.3 遥感工作

通过本次遥感地质构造解译,在研究区划分出了五条北东向、五条北西向主干断裂构造。环形构造:两个发育在晚古生界二叠系中统范家屯组中,另一个发育在中生代侏罗纪中期中。最终综合羟基蚀变解译,本次遥感解译共划分出3个成矿异常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统杨家沟组、中生代侏罗纪中期地段。研究区所解译出的羟基异常绝大部分位于断裂构造周围,断裂构造的存在给区内地热、水热蚀变的存在提供的充分的地质基础。

3.4 AMT工作解析

在结合地质、物探、遥感工作成果,选择断裂构造交汇位置布设AMT剖面,并对AMT数据成果进行二维反演,识别出两条明显的深大断裂构造带,分别为F1、F2,以及F1下部一条可能存在的隐伏构造F3。F2号断裂与重磁解释结果推断断裂CG3吻合,该梯度带倾向约北西315°,尤其在深部电阻率差异明显,且构造较深大,含水丰富,为较好的地热资源赋存带。F1与重磁解释结果推断断裂CG2吻合,深部推断可能存在一条隐伏构造F3。

综合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地质条件分析,布设深部钻孔ZK1,设计深度2900m。

4 结论

(1)研究区内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出五条北西向、五条北东向共十条主干断裂构造,此外还有3个单环构造;本次遥感解译共划分出3个成矿异常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上统杨家沟组、中生代侏罗纪中期地段;

(2)研究区主要地层为中生界侏罗系下统南楼山组、晚古生界二叠系上统杨家沟组地层、晚古生界二叠系范家屯组地层;

(3)研究区地下水可分为两种类型,即松散岩类孔隙水及基岩风化裂隙水,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排泄于山谷沟溪中;地下水化学类型多为HCO3-、Ca2+、Na+、SO42-、Na+Mg+Ca型。

猜你喜欢
北东断裂带砂岩
基于准北东地系地面静态对准算法
冷冻断裂带储层预测研究
依兰—伊通断裂带黑龙江段构造运动特征
综合物化探在招平断裂带中段金矿深部找矿的应用
CSAMT法在柴北缘砂岩型铀矿勘查砂体探测中的应用
火星上的漩涡层状砂岩
砂岩:黏结在一起的沙子
董事会团队断裂带对家族企业传承后多元化战略的影响
河北省寿王坟银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罗平金鸡峰丛“种”在油菜花田间的群山